首页 > 穿越架空> 1444,拜占庭再起

1444,拜占庭再起 第711节

  以撒翻了翻白眼,没有说话。

  他已经四十四岁,放在这个时候的欧洲,的确算不上年轻了。

  以撒拒绝了查士丁尼的搀扶,和他一起向花田走去。

  “父皇,您刚刚提到的几件事,我仔细想了想,觉得您果然还是对的。”

  查士丁尼说道。

  “文化,商品,市场,现在,未来,作为一位君主,必须得从全盘考虑。”

  查士丁尼看向以撒。

  “但是,有一件事,我还有些疑惑。”

  “嗯,问吧。”

  以撒点点头。

  “您刚刚说,由于经济重心的西移是历史必然,深居东地中海的我们必须提早做出布局,抢先挤占北大西洋市场,伙同葡萄牙和汉萨,遏制得天独厚的尼德兰与法兰西。”

  查士丁尼细细说道。

  “然而,您又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对勃艮第女公爵玛丽和德意志皇子马克西米利安的支持,协助他们继承大胆查理的遗产,让哈布斯堡家族和瓦卢瓦家族站在对立面。”

  “如果尼德兰的发展受到限制,哈布斯堡家族又靠什么来对抗法兰西呢?奥地利大公国可是年年欠债不还。”

  “国际关系是复杂且多变的,这你也清楚。”

  以撒停下脚步,俯下身,扫视着馥郁芬芳的花田。

  “我要支持哈布斯堡家族与法兰西作对,也要遏制尼德兰的工商业,这并不冲突。”

  “我会为马克西米利安找到更快的来钱途径,为尼德兰人找到更符合我们需求的发展方向,他们或许还会很感谢我呢。”

  以撒眼神一亮,找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狡黠地笑了笑。

  “呐,就是这个。”

  以撒指了指花田中的一株植物。

  “这本来是安纳托利亚的原产植物,估计是那位哈夫斯富商为了取悦妻子而移栽过来的吧。”

  “?”

  查士丁尼一愣,有些疑惑。

  “花?”

  “这可不是一般的花。”

  以撒走上前,将盛放的鲜花摘了下来。

  鲜花拥有翠绿的茎杆和红黄两色的艳丽花瓣,虽然没有香气,但却能牢牢吸引住人类的眼球。

  以撒很清楚,这是一种原产于安纳托利亚,却最终在西北欧洲深得喜爱并走上巅峰的商业性花卉,经济价值极高。

  原时空中,由于尼德兰低地的腐殖质极其丰富,这种植物传入尼德兰后,立马找到了理想之乡,迅速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喜爱与追捧,各种杂交品种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自16世纪中叶被引入尼德兰后,短短几十年内便成为了他们的国花。

  这种植物为尼德兰人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美好,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让无数原本家境殷实的尼德兰商人一夜破产,顺带导致了各行各业的大萧条。

  可以说,它既是尼德兰的象征,也是尼德兰由盛转衰的开始。

  花中贵族,郁金香。

  ……

  1476年5月28日,以撒在迦太基王宫正式签署批准《富格尔计划》,同时召乌尔里希·富格尔回国,商讨更多细节。

  《富格尔计划》,又名《汉萨同盟复兴计划》,旨在通过帮助汉萨同盟恢复实力,从而遏制法兰西和尼德兰两地的工商业发展。

  计划过程中,东罗马帝国将联合葡萄牙王国,与汉萨同盟进行友好协商,为汉萨同盟提供廉价而高级的手工业产品,帮助他们改革商业模式,发展金融业和银行业,更新现有舰队,如果计划成功,东罗马帝国将会向汉萨同盟提供贷款,用以购买东帝国舰船和东帝国商品。

  1476年初,由于莫斯科大公国在黑海——顿河贸易重新恢复后的几年里从东罗马帝国手中得到了大量贵金属和新式武器,国力开始膨胀,伊凡三世很快对残存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发起了战争,试图终结共和国的统治,将其完全纳为自己的领地。

  6月2日,莫斯科大公国攻陷诺夫哥罗德市,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正式灭亡,所辖领土被完全吞并,莫斯科大公国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座港口,触摸到了海洋的味道,伊凡大公彻底关闭了诺夫哥罗德的汉萨商站,驱赶所有汉萨商人,没收一切汉萨财产。

  6月8日,勃艮第的玛丽在尼德兰商人的逼迫下签署《大特许状》,尼德兰诸城邦重新恢复了相当多的自治权利和贸易特权,开始在北海和波罗的海上与汉萨同盟展开全面竞争。

  6月14日,汉萨同盟在吕贝克市紧急召开全体议会,商讨新的航线,同时讨论拉科鲁尼亚城,贝利撒留波利斯和直布罗陀的入盟事务。

  自此,富格尔计划的前提条件全部满足,东罗马帝国迈出了进军北大西洋商贸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以撒给君士坦丁堡寄去几封书信,要求皇家马车坊和工艺品大师在玛丽和马克西米利安的结婚花车与结婚钻戒上增添郁金香元素,要求帝国农业研究所前往安纳托利亚搜集各式各样的郁金香块茎,作为珍贵的结婚礼物,一同送给尼德兰人。

  以撒相信,这些美丽的植物,一定会在尼德兰低地大放异彩。

第374章 新村运动

  时间流逝,君士坦丁堡迎来了慵懒而安逸的7月初,最忙碌的收获季节即将结束,去年秋冬播种下去的冬小麦已然成熟,大量的农产品涌入市场。

  东罗马帝国,中央行省,色雷斯大区。

  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条通往西南方的碎石道路上,几辆马车缓缓前行,负责护卫的则是色雷斯大区的皇家骑警。

  最大的一辆马车上搭载的是一些下级文官,其余马车则装满了各种物资。

  载客马车中,赫里斯沉默地望着窗外的风景,距离目的地已经很近,他有些忐忑,也有些激动。

  赫里斯现年19岁,是个希腊裔和科伊桑裔的混血罗马人,曾经跟随奥林匹斯天文台的维克托院士担任学徒,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相比于星星,他更愿意与人打交道。

  于是,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参加了1472年的第一次文官考试,虽然总成绩很不理想,仅有希腊文拿到了及格,但当时正值行政机构扩建之际,到处都缺人,赫里斯被行政部成功录用,在阿德里安市政府担任一位抄写员。

  对于赫里斯来说,抄写员的工作当然是枯燥而乏味的,但下级文官的职衔也给他带来了许多便利,阿德里安堡的图书馆对他完全开放。

  四年里,赫里斯还是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几乎没有发展出什么像样的人际关系,也就与老师维内托院士有些信件往来。

  在旧日老师的建议下,赫里斯把自己泡在了图书馆中,借助这个机会阅读了大量书籍,从专业著作到通俗小说,几乎无所不读,他看完了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的《地理学》,看完了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完了《马可波罗游记》和《伊本·白图泰游记》,还将马可·奥勒留皇帝的《沉思录》硬生生啃了下来。

  当然,四年的抄写工作也让他感受到了帝国政府的巨大改变,通过考试而走上仕途的中下级文官越来越多,素质越来越高,他们大多年轻而富有朝气,往往会干劲十足,为各个政府部门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

  行政效率的提升让帝国政府有能力进行难度更高的工作,比如人口摸排,比如户籍登记。

  前者倒还好说,后者简直太过复杂,赫里斯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誊写了整整一个月的公民信息。

  四年过去,他的职位虽然没有提升,但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却有极大进步,年终考核的成绩越来越高。

  伊比利亚战争结束后,东罗马帝国迎来和平,皇帝班师回朝,对东罗马帝国开启了深度改革,一个理想中的机会终于摆在了他的面前。

  “赫里斯,你的母亲是科伊桑人,你去过新色雷斯么?”

  一个声音打断了赫里斯的思绪,他看向来人,这是叶夫根尼,一个罗斯裔,君士坦丁堡大学建筑系的三年级学生。

  “据说约翰内斯堡的地板都是黄金铺成的,直接用萤石照明,是这样吗?”

  “小时候是在新色雷斯出生的,但很早就来到东帝国了,基本上不记得关于那里的任何事。”

  赫里斯淡淡地说。

  “至于约翰内斯堡,这是最近才兴起的一座矿业城市,我更不可能知道。”

  “而且,萤石一般不发光,只是陛下为它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在帝国政府的引导下,东罗马公民的身份认同主要取决于文化和信仰,而非血统和外貌,近些年,从殖民地跑回帝国境内的混血儿越来越多,大家习惯了他们的存在,赫里斯已经很少因为与众不同的长相而受到歧视。

  当然,他们还是会对赫里斯的“家乡”产生刻板印象,赫里斯总是会采取同样的说辞,问过一遍后,大家也就失去了兴趣。

  果然,叶夫根尼有些遗憾地点点头。

  “那你在担任抄写员之前是做什么的?”

  “奥林匹斯天文台,学徒。”

  赫里斯依旧是模板式回答。

  “天文台的导师是维内托·维托里奥院士。”

  “原来是他?也是我们工程系的客座教授。”

  叶夫根尼眼神一亮。

  “自从造出望远镜后,维内托教授似乎就不怎么喜欢工程学了,他是一直在山里看星星吗?”

  “差不多吧,已经有些成果了。”

  赫里斯也不介意将这些已经登报的学术成果为日后的同僚再讲一遍。

  “在陛下的建议下,维内托院士对几颗行星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测绘,认为行星围绕太阳转动,轨迹也并非标准圆形,而是椭圆形。”

  “维内托院士正在行星轨迹上继续研究,接下来好像就得涉及计算了,这我当然是不懂的。”

  赫里斯说道。

  “你呢?你明明是个大学生,为什么还不待在君士坦丁堡,非得来小乡村?”

  “还不是为了日后发展,我想进工程部,肯定得趁着这个机会留下一些更好看的履历。”

  叶夫根尼说道。

  “陛下这次恐怕是来真的,这可是个好机会。”

  赫里斯点点头,这与他的主要目的大致相同。

  马车继续前进,两人不再言语,一座中等规模的乡村很快出现在眼前。

  “马尔卡拉村,我们到了。”

首节 上一节 711/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道德绑架?笑死,我根本没有好吗

下一篇:重生南美做国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