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拜占庭再起 第726节
在最初的十年里,色雷斯地区的煤矿主要来源于马其顿煤田,但马其顿产出的煤炭品相很差,产量也不多,由于没办法使用河运或海运,运输成本更是高昂。
于是,近年来,东罗马帝国开始寻求新的煤田,好几支勘探队在以撒的指导下陆续来到哥萨克王国的顿河一带,勘探煤田。
事实证明,这里的确埋藏着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勘探队们在整个地区都找到了可开采煤矿,有些学者估计,这里的地下煤田很可能是连成一片的,如果猜测属实,这个发现将会是极为惊人的。
在寻找煤矿的同时,勘探队员们也同样发现了不少铁矿,铜矿以及大量的林业资源,地区价值节节攀升。
后人所说的乌克兰大平原虽然十分广阔,但其精华却是仅占总面积不到五分之一的乌东地区,尤以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为重,这里拥有整个欧洲最大的煤田,最大的锂矿,最大的铀矿和最大的稀土矿,其顿巴斯煤田的涵盖面积可达六万平方公里,约等于2.3个色雷斯大区。
可惜的是,由于游牧民族本身的落后属性,原时空中的克里米亚汗国根本没有对这座大煤田进行任何勘探和开发,民间少许的用煤记录也没能引起鞑靼王公的重视,直到被沙俄占领,这里的煤炭开采业才真正启航。
查士丁尼对此大喜过望,当即认定这里一定有巨型煤田,将其命名为“顿巴斯煤田”,决定优先发展顿巴斯地区,将其建设为哥萨克王国的“摇钱树”。
实际上,顿巴斯煤田的埋藏深度不算太浅,15世纪末的矿业技术仅仅能够开采其中的很小一部分,但顿巴斯煤田实在太过庞大,光是开采表层煤矿就已经完全足够。
再者,相比于位于深山老林里的马其顿煤田,顿巴斯煤炭不仅品质极佳,且易于运输,可以在夏季通过内河将开采出来的煤炭运往南边的亚速海港口,再通过黑海运往君士坦丁堡。
对于这种大宗商品来说,哪怕在铁路出现后,水路运输的成本依旧是远远小于陆路运输的。
对于东罗马帝国这种煤炭贫穷国来说,顿巴斯便代表了未来。
在顿巴斯煤田刚刚开始勘探时,查士丁尼就与盖特曼们签署了协约,将会成立顿巴斯股份制矿业公司,由巴列奥略王室占股百分之五十一,其余股份由哥萨克们平摊,大家一起分红,共同富裕。
随后,查士丁尼又把顿巴斯矿业公司挂上了君士坦丁堡证券交易所,开始筹集资金,准备进行大开发。
在伊比利亚战争开始前,查士丁尼已经从父亲手中拿到了两万个索利都斯,又通过变卖私产,承包矿产和证券交易筹得八万余索利都斯,把这些钱交给了儿子君士坦丁,为他组织了一个开发团队,开启了顿巴斯的大建设时代。
几年过去,发展资金还剩一半,顿巴斯的发展情况十分迅猛,东罗马资本家来到这里,雇佣哥萨克人担任矿长和工头,又从比林奇和卡法买来了大量萨拉森奴隶,强迫他们进入黑不见底的矿洞。
煤炭价格的迅速降低让这种新兴取暖物和冶金燃料也在除色雷斯之外的地方扩散开来,现在,保加利亚的不少沿海沿河城市也开始冒起了黑烟,康斯坦察的煤炭购买量更是超越特拉比松,成为全国第四。
所谓工业革命,先从大规模烧煤取暖开始。
现在,顿巴斯地区拥有两座建立在矿业基础上的城市,一个是位于北部矿区,坐落于卡利米乌斯河畔的顿涅茨克城,一个则是位于卡利米乌斯河出海口的亚速海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
这些名字均来源于当地的地理名词,查士丁尼对此不太满意,女儿出生后,他将顿涅茨克更名为卡洛斯堡,将马里乌波尔更名为维多利亚港,与哥萨克王国首都顿河畔君士坦丁一起,组成了一个十分美观的三角形城市圈,正好对应他的三个孩子。
查士丁尼的此次哥萨克王国之行,一来是为了和几年未见的盖特曼们进行联络,强化君臣意识,二来是为马政和矿业,三来便是为了商议东欧草原上的争端,以及下一步的军事计划。
查士丁尼记得,临走之前,父皇曾把他叫进书房,指着地图告诉他说,顿巴斯煤田事关子孙后代,绝对不能有失,他必须尽快增加顿巴斯人口,强化顿巴斯防御,扩充哥萨克军事力量,培养效忠意识,将这里化为哥萨克王国的绝对核心。
以撒还告诉查士丁尼,由于波兰立陶宛——术赤兀鲁思的军事联盟在实力上超过了莫斯科大公国,哥萨克王国暂时得站在莫斯科一边,等莫斯科崛起到一定程度,则需立即转变外交方针,压制他们的领土扩张,甚至继续北上,打出一片“军事缓冲区”。
查士丁尼明白,由于希腊裔罗马人太过珍贵,南俄草原的气候条件也实在不算好,哥萨克王国未来仍然将以信仰东正教的哥萨克人为主体,但他又必须在哥萨克人和莫斯科人之间创造隔阂,使其成为亲罗马的民族。
查士丁尼想着心事,马队则继续向前,一座位于河畔的矿业城市出现在视野前方,这便是哥萨克王国的第二大城市,顿涅茨克,卡洛斯堡。
第381章 黄金禁卫
卡洛斯堡是一座建立在丘陵河畔边的矿业城市,虽说是城市,但仍然无法与东罗马帝国的几座大城市相比,哪怕算上附属村镇里的村民和附近矿场中的萨拉森奴隶,人口也才堪堪八千。
卡洛斯堡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石质城堡,坐落于一座矮山的山顶上,城防工事由金角湾建筑集团承包建造,属于典型的东罗马式棱堡,部分堡垒采用了混凝土结构,城堡的城墙上设置了兵站,武器库,炮台,弩机和小型投石机,城堡之外的四周空地还被人专门挖掘成坡面,可以大大增加火枪和火炮的命中率,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外城便是居民区,仓库区和市场区,在河岸边还有一座小港口,暂时只有一道木栅栏来作为防御工事,房屋也以木质建筑和泥土建筑为主,如果外敌来犯,外城的居民会推倒房屋,躲入内城。
穿城而过的卡利米乌斯河为卡洛斯堡提供了灌溉之利和航运之利,城市的主要经济模式也围绕着农牧业和采矿业来展开,哥萨克们在卡洛斯堡周边建起了不少木堡和村庄,主要种植小麦,黑麦和土豆红薯这种粮食作物,蓄养马匹,牛羊这种大型家畜,为城市和矿区提供生活物资。
相比于仅能自给自足的农牧业,采矿业才是卡洛斯堡的支柱,大量的优质煤炭从各个矿区被开采出来,在春夏两季通过河流运往南方,在维多利亚港统一装上更大的海船。
由于距离很近,兼有航运之利,维多利亚港成为顿巴斯矿区的第一获利者,这里的煤炭价格仅比卡洛斯堡略高,是顿河畔君士坦丁的四分之三,君士坦丁堡的二分之一,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优质铁矿无疑让这些煤炭有了更多用武之地,哥萨克王国第一家大型冶铁坊便位于此处,配套的工坊区也可以生产一些农牧器件和简单兵器。
比起较为繁华安宁的维多利亚港,卡洛斯堡就显得阴森冷漠许多,东罗马帝国的文明曙光暂时还没有照耀到这座矿业城镇,采矿业所需的大量劳动力让卡洛斯堡成为了鲸吞生命的漩涡,查士丁尼的顿巴斯大发展完全没有把萨拉森人考虑进去,用一条条人命硬生生地堆出了越来越多的矿场和越来越高的煤炭产量。
在这里,每个月都会有大量的萨拉森奴隶被运往矿场,每个月都会有大量的尸体被草草掩埋在矿场附近的乱葬岗中,渗水,缺氧,坍塌,疾病……光芒万丈的繁荣帝国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
每一座矿场都是吞噬生命的怪兽,这是用人的血汗,来润滑机器的齿轮。
时代走到了这一步,东罗马帝国本来就是煤矿贫穷国,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大城市中的能源价格将会居高不下,这根本提供不了工业革命的土壤,必须“笨鸟先飞”。
在此背景下,以撒能做的其实很少,只能尽可能地避免让名为“代价”的巨石砸向自己的同胞。
3月1日,哥萨克国王查士丁尼来到卡洛斯堡,见到了等候在此的大盖特曼帖木儿塔什,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些情况,也将自己的三项计划如实交待给他。
第一,继续发展采矿业,主要以煤炭为核心,查士丁尼所带来的东罗马矿业大臣古斯塔沃及几位派员会根据顿巴斯煤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发展方针,引入先进技术。
查士丁尼并不关心萨拉森奴隶的处境,也没有在同化问题上多做文章,在这种高强度的恶劣劳动下,一般人根本熬不了几年,基本上就是用完即扔的廉价商品。
他所在乎的仍然是煤炭产量,除了承诺会与加提卢西奥家族进行谈判,继续引进更多萨拉森奴隶外,他还要求古斯塔沃及矿业部门的派员将东罗马国内的先进采矿技术运用到顿巴斯煤田中,从阿基米德抽水机到黑火药简易炸药,都在技术引进的条款中。
第二,大力发展马政,查士丁尼认为,既然哥萨克是一个马背民族,上等的良马自然是少不了的,必须尽早组织培育,不能再放任自流,血统登记和层层选优是必须的。
查士丁尼准备在哥萨克王国境内设置三个马场,分别是扎波罗热马场,顿河马场和库班马场,与哥萨克三部一一对应,同时允许帝国内部的育马家族前来圈地养马,上缴税赋即可。
在战争时期,经历过育种的战马在面对未经育种的土马时,展现出来的优势是碾压性的,更加勇敢而神骏的马匹不仅对枪炮声更加适应,还会在气势上稳压对方马匹一头,甚至把对手的坐骑吓得跑不动路。
历史上,这种情况可是有真实记载的。
第三,查士丁尼要求帖木儿塔什整军备战,将用卖煤挣来的钱为哥萨克军团的武器装备进行再一次更新迭代。
在查士丁尼不在的这几年中,帖木儿塔什保证了哥萨克王国的稳定,约束了哥萨克们的地方冲突,也调节了哥萨克部族与东罗马资本家之间的矛盾,让他们将剥削的毒手一同伸向萨拉森人,为顿巴斯大开发计划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可谓是居功甚伟。
他或许在军事方面才华一般,却在治理与维稳上有些手段,查士丁尼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将顿巴斯矿业公司百分之五的股份转交给他,同时允许他的家族在卡洛斯堡的东北部建造新城市。
然而,哥萨克王国毕竟扩张太快,大量的新土地尚未被打上查士丁尼的记号,大量的新移民也根本没有见过这个传说中的国王,帖木儿塔什不可能将一切事情全部理顺,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然存在。
时间匆匆流逝,哥萨克三大部的盖特曼和阿克曼们逐渐抵达卡洛斯堡,还带来了自己聚落的不少年轻勇壮,卡利米乌斯河也逐渐解冻,从维多利亚港而来的航船将查士丁尼准备好的各种物资带到这里,卡洛斯堡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与哥萨克们想的不同,国王并没有对军政事务做出任何安排,也没有如预想之中的那样对部分不服管制的阿克曼进行审判,而是直接将他们拉到了宫殿里,一场接一场地开宴会。
城市之外的冰雪逐渐消失,查士丁尼命人搭起了临时的跑马场和试炼场,供哥萨克们比武竞技。
赛场的看台上,查士丁尼高居首席,左右两边则坐着哥萨克王国的两位最高官员,大盖特曼帖木儿塔什和大主教古德扎克。
前任大主教因病离世后,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为哥萨克王国派遣了罗斯裔教士古德扎克作为新任大主教,他对查士丁尼在哥萨克王国推行的“神权治理”模式十分满意,在草原上四处奔走,传播正教,同时也要求家中有多个孩子的哥萨克将其中一个孩子贡献给上帝,要么派他们打理为数众多的教会地产,要么就将他们纳入苦修士军团,为保卫信仰而战。
在查士丁尼的默许下,古德扎克和帖木儿塔什在哥萨克王国大力宣传“个人崇拜”和“君权神授”理论,认为查士丁尼无疑是最勇敢和最自由的第一哥萨克,他和他的子孙蒙上帝授权,将世代成为哥萨克的王,带领他们纵横驰骋。
这是帖木儿塔什在绞尽脑汁很多年之后才决定推广的方法,哥萨克们爱好自由,不受管制,对君主和贵族其实有一些难以说清的敌视,唯一能够约束他们的就是狂热到愚昧的信仰了,实在没有其他的办法。
最关键的是,由于东罗马帝国人口不足,需要填充的地方实在太多,这片蛮荒草原还真就得依靠这些野蛮却忠诚的哥萨克好汉。
大主教的旁边是高级教士,帖木儿塔什的旁边则是顿河哥萨克的盖特曼,同为查士丁尼元从老人的卜拉木。
哥萨克三大部中,库班哥萨克历史最久,顿河哥萨克则发展势头迅猛,扎波罗热哥萨克则一直不温不火,由于扎波罗热靠近波兰立陶宛,新哥萨克数量很多,也是最不听话的一片地方,一些小阿克曼还会与立陶宛人眉来眼去。
当他们还是逃奴的时候,波兰立陶宛的贵族领主当然是生死仇敌,但得势之后,情况就会有所转变。
对于哥萨克这个逃奴群体来说,他们对波兰立陶宛贵族自然十分厌恶,但对于高级哥萨克来说,一切都能用利益来交换。
“扎波罗热的盖特曼呢?还是没有来吗?”
查士丁尼低声问向帖木儿塔什。
“按道理,他应该早就到了的。”
“今早传来消息,他病死了。”
帖木儿塔什简单地说。
“扎波罗热的盖特曼之位更替很频繁,您不在的这几年,更换了好几个,他们不太听话,也不怎么愿意让教会势力在那里大举扩张,还有些哥萨克会罔顾我们的禁令,去给立陶宛小领主当雇佣兵。”
“我给您的报告上,已经详细记载了扎波罗热的情况分析,一些暗地里和立陶宛人有勾结的阿克曼已经被我们盯上了。”
“嗯,报告我看过了,你们的工作十分不错。”
查士丁尼点点头,望着热火朝天的赛马场,目光闪烁。
三大哥萨克中,库班哥萨克是查士丁尼的旧部,由大盖特曼统管,忠诚度最高,顿河哥萨克也因为顿巴斯大开发而挣得盆满钵满,也对查士丁尼十分爱戴,扎波罗热哥萨克就要差上一截。
“呵呵,扎波罗热哥萨克虽说有些叛逆,但我看来访名单,大部分阿克曼还是过来了,不少人还带着子弟呢。”
查士丁尼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看来,明目张胆的造反还是不敢的。”
“陛下,您放心,扎波罗热地区也有一些哥萨克阿克曼是从顿河和库班迁过去的,这些人都是您的铁杆支持者。”
帖木儿塔什低声说道。
“扎波罗热的哥萨克是最穷的,也是装备最差的,他们没胆子造反的。”
“很好,我查士丁尼虽然在政务上没什么天赋,但眼光一向很好。”
查士丁尼为帖木儿塔什斟上一杯酒,后者也并不推辞,一饮而尽。
“既然要打仗了,这些事情自然得处理清楚,等着看好戏吧。”
“需要我去通知驻扎在城外的外籍军团么?”
帖木儿塔什问道。
“不需要,他们只是来训练的,以后也会成为保卫矿区的重要力量,但不到万不得已,我绝不能借用东帝国的力量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哥萨克们最讨厌这一套。”
查士丁尼摇摇头,看了看赛场。
比赛正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哥萨克汉子们赛马,摔跤,比试刀剑,毫不在意依然很冷的天气。
“对了,等处理完这些事情,我还得去切尔克斯一趟,他们也很久没有见到我了。”
查士丁尼说道。
“我之前是准备把切尔克斯军队拉到伊比利亚战场上去的,但他们似乎不太适应干旱燥热的环境,打完格拉纳达就放他们回去了。”
帖木儿塔什点点头,思索片刻。
“是为了圣王的事情吗?”
上一篇:道德绑架?笑死,我根本没有好吗
下一篇:重生南美做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