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444,拜占庭再起

1444,拜占庭再起 第735节

  在这样的宣传下,无数贫困土著都幻想着踏上东罗马帝国的本土,成为公民的一员,他们无处可归,拖家带口地等在港口,向每一位路过的水手询问着船票的价格。

  于是,一些资本家看到了商机,一些土著买办同样看到了商机,他们会把曾经的运奴船进行改装,稍微提升一下舒适度,用相对低廉的船票吸引穷困潦倒者,刚好卡在他们所能接受的最高价格上,将他们最后一丝血汗剥削干净,然后再把他们直接扔在北非或巴尔干的港口里,任他们自生自灭。

  当然,船不跑空,居住条件最差的底舱是属于贫困移民的,上层舱室则属于高层土著,他们会前往东罗马帝国本土,挑选自己心仪的女性公民结为婚姻,完成殖民政府的强制要求。

  这些人虽然被视为土著,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有钱。

  这些年来,东罗马帝国的男女比例本来就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失调,妇产医学的提升让女性难产率大大降低,持续不断的战争,开拓,航海,殖民和流放则让大量的男性公民死亡或流出海外,女性占比竟然超过了男性。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当属突厥女性的归顺,在穆斯林世界中,女性无法掌握生产资料,无法参与政务或是成为神职人员,对宗教的狂热程度远远低于男性,加上性格比较温和,对民族没什么概念,愿意皈依的突厥女性远比男性要多。

  这些多出来的女性要么在城市中充当底层劳工,要么成为妓女或情妇,生活水平很低,更别提生而为人的尊严和自由,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也算是一件好事。

  于是,一连串的产业链在金钱的刺激下茁壮成长了起来,帕切科的父亲便是一位“移民中介”,靠着欺骗同胞吸取他们最后的鲜血。

  贫困土著往往会为了一张船票变卖家产,往往会斩断与家乡故国的所有联系,土著地主们继续扩大着私有田地的面积,继续与东罗马资本家狼狈为奸。

  他们依靠农业输出就可以挣大钱,生活所需的各种奢侈品都可以从东罗马资本家手上购买获得,农业技术的提升让他们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佃农,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多出来的贫困人口不再是上好的劳动力,而是随时都可能引发暴乱的“火药桶”。

  为了刺激移民市场,东罗马资本家和土著买办无所不用其极,一些教士也被他们收买或哄骗,他们利用了贫困土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在恐惧之下诞生出来的极端宗教狂热,将这种移民包装为“为追求幸福而进行的伟大朝圣”,同时拥有世俗和宗教上的双重进步意义。

  于是,这条浸透着鲜血,充斥着欺诈的移民之路被有心人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朝圣者之路。

  “话说,那些野人来到帝国本土后,真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么?”

  西维斯喝干麦酒,看向帕切科。

  “毕竟,他们可不像我们那样接受了整整三年的罗马教育,都是一群半开化的野蛮人。”

  “那就看跟什么比咯。”

  帕切科有些醉了,摇晃着脑袋。

  “如果是跟埃律西昂的生活相比,那肯定是幸福而美满的,毕竟在这里,到处都缺人,到处都有机会,想饿死都难。”

  “这门生意刚刚进行了不到两年,有些移民通过读书认字拿到了完整公民权,通过考试当上了文官,有些移民被教会选中,成为了教士,有些人在工坊打工,有些人给别人当佃农,有些人则前往安纳托利亚搏一片未来,甚至成为了牧场主。”

  “有些功成名就的移民会回去炫耀,这也进一步刺激了野人们的移民积极性,他们还真的以为只要去了帝国本土,人人都能当上牧场主呢。”

  帕切科哈哈大笑。

  “实际上,也就那些获得成功的移民有能力衣锦还乡了,其他人的信息压根就没办法传回埃律西昂。”

  “不过,现在的帝国的确比较包容,经济太好,每个人忙着挣钱,矛盾都被压下来了。”

  帕切科笑眯眯地看向西维斯,低声说道。

  “不瞒你说,我打听到一点消息,皇帝的大敌,白羊王朝的乌宗哈桑也许快不行了,好几支军团已经进入安纳托利亚,一场东征即将到来,到时候肯定又会有大量的土地急需填充,移民市场绝对前景广阔。”

  “罗马人的宗教热情在与突厥穆斯林长时间的仇杀中已经被激发出来了,相比于那些白人穆斯林,他们反倒更愿意接纳我们,至少我们信正教,说希腊语,也愿意接受罗马文化。”

  说到这里,帕切科耸耸肩。

  “我已经认识了不少希腊裔罗马人,说实在的,若论对上帝的虔诚,他们甚至比不上我们。”

  西维斯将最后一块面包蘸上酱汁,塞进嘴里,拍拍手,从口袋中掏出一份地图。

  “行了,闲聊完毕,我们该干正事了。”

第386章 阿索斯圣山

  酒馆中,西维斯在桌面上摊开地图,拿出一支炭笔,在爱琴海西北部的一座半岛画上一个圈。

  这座半岛的地理轮廓十分奇特,半岛西北部坐落着帝国第三大城市帖撒罗尼迦,正北方则是两座湖泊,西临塞尔迈湾,东临色雷斯海,南部则是向爱琴海延伸出去的三座小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卡桑德拉半岛,锡索尼亚半岛和阿索斯半岛,三座小半岛围成了卡桑德拉湾和辛吉蒂科斯湾。

  “这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耶里索斯镇,位于南马其顿大区的哈尔基季基半岛,又称利爪半岛。”

  西维斯说道。

  “利爪半岛的名称来源于殖民大臣威廉,据说,他第一次从这里乘船经过时,曾感叹于哈尔基季基半岛的独特结构,认为这是一只伸向爱琴海的尖锐利爪,漫长的海岸线足以提供充足的水手,帖撒罗尼迦城则是最优良的港湾。”

  “耶里索斯镇位于利爪半岛的东北方,与阿索斯半岛接壤,再往东南方向走上一段路,我们就会抵达此次旅途的目的地,阿索斯圣山。”

  西维斯标注出耶里索斯通往阿索斯圣山的道路。

  “抵达帝国本土后,我们先后带队朝拜了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和以弗所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等参观完阿索斯圣山,我们还得去位于色萨利大区的迈泰奥拉修道院。”

  西维斯将地图上已经参观完毕的几处圣地作上标记。

  “里拉修道院就不用去了,路途太远,我们还得去奥林匹斯大教堂观看运动会的开幕式。”

  “也得带他们一起去么?”

  帕切科问道。

  “奥林匹斯开幕式的门票可不便宜。”

  “别心疼钱,我们要在埃律西昂进行的文明开化可是全方位的,除了信仰方面,文化也必须抓紧,所谓文化,也就是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着到食品,从行为习惯到婚丧嫁娶,我们都必须向帝国本土看齐。”

  西维斯摇晃着手指。

  “我们把那些朝圣者带到这里来,可不是只为了让他们朝拜圣地的,他们必须用心感受帝国的文明之光,回归家乡后,他们会自发地抛弃自己的野蛮陋习,将文明传播下去,顺便吸引更多移民。”

  “这一次的奥林匹斯运动会可是东帝国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一场庆典,这可不能错过。”

  “埃律西昂政府的奥林匹斯代表团已经抵达君士坦丁堡了,人数比我们汇聚起来的这支朝圣团还要多,这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呵,说了这么多,其实你只是想让自家的生意办得更好罢了。”

  帕切科哼了一声。

  “你们家可是摩里亚联合纺织集团在埃律西昂城的销售总代理,这些年靠着兜售在欧洲大陆卖不出去的纺织品挣了不少钱吧?”

  西维斯笑了笑,没有说话。

  西维斯的父亲曾是特诺奇蒂特兰的一名贵族,据说还与阿兹特克皇室有些亲缘关系,但他却在东罗马远征军抵进入城市的第一刻宣布投降,带领全家受洗皈依,接受赐福,并开始全盘“罗马化”,从名字到衣着到饮食习惯,全方位讨好着新的统治者。

  他的这种“叛徒”行径当然令不少人所不齿,但随着“末日审判”的到来,那些不愿皈依顺服的特诺奇蒂特兰土著一片接一片地染病而死,在铁打的事实下,没有人再敢怀疑上帝的“神力”,西维斯的父亲因为自己的“先见之明”收获了无数尊崇和大量回报。

  现在,西维斯的父亲不只是摩里亚联合纺织集团在埃律西昂城的总代理,还是埃律西昂城“文明与开化”办公室的总管。

  在旧阿兹特克帝国,由于连青铜器时代都尚未完全踏足,生产力十分低下,没有由黄金白银铸造出来的货币,一般等价物的购买力从低到高依次为可可豆,铜斧刃和棉斗篷,棉斗篷的价值最为高昂,还是各个城市向阿兹特克皇帝定期上缴的贡品之一,普通平民基本穿不起棉质衣物。

  东罗马帝国的棉纺织业早在几十年前便已启航,在殖民与探索的进程中,棉纺织业从原材料到生产技术均进行了多次革新,西非和古巴生产出来的长绒棉与细绒棉源源不断涌入地中海世界的纺织厂中,工人们则利用从东方带回来的先进纺织工具批量制造棉布和棉衣,物美而价廉。

  在如此巨量的商品冲击下,墨西哥高原的本土手工棉纺织业迅速衰败,曾经价值高昂的棉布极速贬值,就连最普通的市民都能买得起一件最低价的劣质棉衣。

  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民族品牌”之说,普通百姓最喜爱什么样的商品?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更加便宜的。

  西维斯的父亲看准了这个潮流,将东罗马服装视为“文明的象征”,将本土服装斥为“野蛮而不开化”的一种体现,甚至下达禁令,禁止本土手工业者继续从事传统纺织。

  为了让自己的代理生意红火下去,他还代表摩里亚联合纺织集团与种植棉花的土著地主进行谈判,用稍高的价格包揽他们的棉花,运回地中海世界,进一步打压本地产业。

  由于年事已高,丧失生育能力,西维斯的父亲没有依照殖民政府的要求迎娶白人女性,而是将大笔财产的继承权全部交给了长子,让他到君士坦丁堡留学,看看能不能迎娶一位地位较高的希腊裔良家少女。

  “西维斯,其实我一直很好奇,既然你们家族是从事商品贸易的,为什么还要帮助我们推动移民事业?”

  帕切科问道。

  “要知道,人越多,购买商品的就越多。”

  “呵呵,我可不像你那么厌恶读书,在教会学校的三年里,我可是把东帝国的商业教科书读了一个遍。”

  西维斯将地图收进口袋,准备离开。

  “埃律西昂的大部分人都很穷,他们是没有多少购买力的劣质消费群体,这些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消费市场的兴旺,送走一些人,其他人就能分到更多的资源,口袋中的金币就能更多,总体消费能力反而会更强。”

  西维斯将两枚金币扔在桌上,站起身,伸个懒腰。

  “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过,整个莫斯科大公国的人口不比北意大利少,但根据粗略估计,前者的消费能力却只有后者的六分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东帝国资本家主要将意大利半岛作为倾销地,而不是作为传统贸易伙伴的罗斯诸国。”

  帕切科显然没有听懂,西维斯也不继续解释,两人并肩走出高端酒馆,来到耶里索斯小镇的大街。

  回过头,看了看优雅大气的酒馆,帕切科再度发出了赞叹。

  “这么高级的酒馆,一个渔业小镇显然是撑不起的,旅游朝圣还真是挣钱啊。”

  西维斯也环顾着干净整洁的街道,微微颔首。

  帕切科的话十分正确,尽管东罗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沿海村镇的政策方针,耶里索斯也的确靠着海产业止住了人口流失的颓势,但真正使这里繁荣兴旺的可不是这些低级产业,而是近些天来蓬勃壮大的朝圣旅游业。

  耶里索斯小镇本身并非圣地,也没有特别壮观的教堂,但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不错,东南方向便是利爪半岛的第三根利爪,阿索斯半岛,也称圣山半岛。

  阿索斯圣山的神圣之处来自于圣母玛利亚,据说圣母大人在前往塞浦路斯岛的途中偏离航线,在阿索斯山上岸,对此十分喜欢,在请求儿子耶稣之后,这座半岛便成为了圣母玛利亚的后花园。

  自公元十世纪以来,阿索斯山逐渐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宗教中心之一,这里地势险峻,远离世俗尘嚣,四面八方而来的东正教修士在山间建造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修道院,数量最多时足足有四十余座。

  修道院中珍藏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古典书籍,古代信件,珍贵画作以及宗教经典,是东正教艺术史上的一座不朽方碑。

  阿索斯山修道院自从创立伊始便拥有自己的特殊地位,不少东罗马皇帝都曾授予阿索斯修士完全自治权,他们组成了修士团体,共同管辖修道院事务,拥有自己的法律和规则,哪怕是东罗马皇帝都无法随便干涉。

  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由于梵蒂冈教廷的约束,阿索斯山修道院没有遭到十字军海盗的破坏,这些人终究还是基督教世界的一员,犯不着为了一片除了修道院什么都没有的土地触怒一大群人。

  但是,当突厥穆斯林的铁蹄踏向阿索斯圣山时,过去的秩序立马遭到了挑战,奥斯曼人向阿索斯圣山征收了繁重的税赋,设置了严苛的规章,还罔顾最初的协约,纵容穆斯林海盗洗劫修道院的港口。

  原时空中,阿索斯山修道院在奥斯曼统治时期迅速衰败下去,大量的历史文物被穆斯林海盗抢走,哪怕希腊共和国最终收复了阿索斯半岛,这座希腊半岛上最著名的东正教圣地也未能恢复十五世纪初期的荣光。

  “西维斯,耶里索斯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朝圣的人群,你看,有新色雷斯土著,有罗马混血,竟然还有刚果黑人。”

  帕切科笑着指向面向圣山画着十字的朝圣者。

  “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得到进山许可呢?”

  “这倒不清楚,但估计修士们不会让太多人进去。”

  西维斯摇了摇头。

首节 上一节 735/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道德绑架?笑死,我根本没有好吗

下一篇:重生南美做国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