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444,拜占庭再起

1444,拜占庭再起 第734节

  在这个时候的地中海世界,法国菜和土耳其菜都还没有崛起,饮食文化最为繁荣的一个地区是富饶而浪漫的意大利,随着东罗马的复兴和意大利的衰败,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开始向东罗马帝国移民,他们为东罗马饮食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需求增多后,运输和储存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东罗马政府也没什么新方法,依然是仿照了穆罕默德二世的作法,在几个最主要的海产中转港设置常备大冰窖,用以临时存放新鲜海产。

  运输途中,除了冰块之外,运输船还会在装满海鲜的舱室中铺满锡箔,有些装有名贵海鲜的船只还会用到隔热性能更好的橡胶。

  在一系列的宏观调节下,海产市场蓬勃兴旺,渔民们得到了更高的收入,市民们则得到了更好的享受。

  值此背景下,原本十分萧条的耶里索斯海滨小镇变得富裕了起来,年轻人也不再总是嚷嚷着进城打工或是开辟农场,靠海吃海一样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

  近些天,耶里索斯很是繁忙,从外地而来的游客一波接一波地涌入小镇,镇上的几个小酒馆里,老板娘笑开了花。

  镇子中央有一间新开的酒馆,这所酒馆的装潢十分豪华,正对着大门的墙壁上安装着作为装饰品的狼头,左面的墙壁挂着海军弯刀,右面则是一份地中海地图,专门请来的吟游诗人在高台上讲述着远方的故事,几名乐手在幕后演奏着轻快的音乐,衣着高雅的侍者穿梭在人群之中,将一份份佳肴和一杯杯美酒端上顾客的木桌。

  酒馆的内部空间很大,分为上下四层,厨房和酒桌都在面积最大的一层,牌桌与赌桌在二层,三层与四层则是客房,客房内安装了玻璃窗户与独立厕所,显得十分高端。

  哪怕赶上了海产振兴的浪潮,耶里索斯镇依然是一座边远小镇,这种地方竟然有如此高端的酒馆,这是十分奇怪的。

  靠近吧台的一面方桌上,两名酒客兴致盎然地环顾四周,他们都穿着名贵的东罗马服装,上身丝绸,下身羊毛裤,脚上踏着皮靴,语言也是略带地方特色的希腊语,胡须和发饰也和其他东罗马公民没什么两样。

  但是,他们的皮肤却是黄色,胸前还挂着亮眼的银质十字架。

  很显然,他们都是皈依正教的埃律西昂原住民,还属于地位较高的那一种。

  这些天来,已经有不少皈依正教的埃律西昂原住民抵达东罗马本土,这些人无论男女老少,全都佩戴着各式各样的十字架。

  一位美丽的侍女走到桌前,将两份海参浓汤递给顾客,顺便送上了一大盘用来蘸汤的面包饼。

  “两位远道而来的先生,这是本地出产的海参,由来自意大利的厨师精心制作,望二位用餐愉快。”

  侍女大方说着,微微鞠躬。

  “海参浓汤滋补身体,是利爪半岛的特色,联合利爪水产公司还是马其顿森林足球俱乐部的独家食品供应商,如果你们感兴趣,还望为我们马其顿人的球队加油助威,别忘了买些海参干作为特产带给自己的妻儿。”

  “谢谢你,尊敬的女士。”

  一位年轻原住民含笑说道,将一枚查士丁尼银币作为小费放进侍女的手心。

  “我们在帖撒罗尼迦城看过了马其顿森林与拉里萨马刺的比赛,从结果上看,自然还是马其顿森林更胜一筹。”

  侍女鞠躬走后,两人也没有立马狼吞虎咽,而是在其余酒客略带惊异的眼神中闭上了眼睛,交叠起十指,开始饭前祷告。

  “主啊,我们的天父,感谢你赐予我们这一餐饭食,愿你的圣名被赞美,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一如行在天上……”

  “主啊,请祝福这顿饭,让食物滋养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安慰,也请你保佑那些为我们准备这些食物的人,以及那些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的人们……”

  “主啊,我们再次感谢你,因为你是一切美好的源泉。愿你的荣耀和赞美永远充满这个世界。阿门。”

  其余酒客们看见了饭前祈祷的全过程,有人不屑一顾,有人沉默无言,也有人赞赏地点点头。

  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都会在吃饭之前进行祷告,感谢上帝为他们带来食物,每个地方教会的祈祷词也会有所不同,但信徒们在日常吃饭时只会念几句简单祷词,或是直接画个十字架,如此正式而冗长的祷告的确不太常见。

  “为你们的虔诚干杯,亲爱的孩子们。”

  两人循声望去,是一位面露欣赏的教士。

  “我不知道你们来自哪里,但我愿意为你们的健康与幸福向上帝祈祷,愿你们能够在上帝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价值。”

  “谢谢您,尊敬的神父。”

  两人回答着,也向教士举起酒杯。

  “真好啊!”

  年轻人品尝着鲜美的浓汤,忍不住说道。

  “东帝国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那么美好,那么先进,刚刚那个侍女说广告词的样子非常可爱,向我们祝酒的神父阁下也十分可敬!”

  “这里的天空都是湛蓝的,这里的空气都是香甜的!”

  “毫无疑问,这片土地一定得到了上帝的祝福!”

  “上帝会祝福每一片土地,西维斯。”

  他的同伴慢悠悠地说道。

  “这里之所以能够如此富裕,完全是皇帝的功劳。”

  “我原本以为那种繁华盛景只能在君士坦丁堡,迦太基和帖撒罗尼迦这样的大城市才能看到,没想到这种农村和渔村也别有一番安宁风光。”

  “是啊,教士们常说,东帝国是世界上最文明而最自由的国度,这几个月里,我总算是见识到了。”

  西维斯笑眯眯地喝着葡萄酒,啧啧称赞。

  “难怪那么多人挤破脑袋也想成为罗马的公民,那么少的税收,那么高的福利,谁不喜欢更美好而更轻松的生活呢?”

  “帕切科,等我们完成了旅途,你准备怎么办?”

  西维斯看向帕切科。

  “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了,准备去读大学,我已经拿到君士坦丁堡大学的入学许可了,准备去读新闻学。”

  帕切科说道。

  “其他的事情就等拿到学位了再说吧。”

  “哈,就你这个蠢脑袋也去读大学?人家凭什么给你许可?”

  西维斯调侃道。

  “我家养的羊驼都比你聪明。”

  “那还用说么,我父亲为学校捐赠了一间图书馆。”

  帕切科耸耸肩。

  “东帝国的大学虽然变多了,但好大学的入学考试也变难了,尤其是圣若望学城的那几所学校。”

  “我听说,君士坦丁堡大学准备挑头组建一个高校联盟,共享教育资源,好像是叫什么橄榄叶联盟。”

  “我肯定是没办法通过考试的,那就只能花钱了。”

  “那每一个学期的考试你准备怎么通过,还是靠花钱?”

  西维斯撇撇嘴。

  “你家的生意最近这么好么?”

  “还可以吧,等我学会了新闻传播,估计也会回去打理生意。”

  帕切科嘿嘿笑了起来,西维斯则一脸鄙夷地看着他。

  西维斯知道,帕切科出生于特拉斯卡拉城邦,这座城邦是墨西哥高原的“皈依之城”,是第一个主动皈依的大型城邦,也是第一个正式宣布废除本地语言文字,全面改用希腊语和希腊文的城邦,他们在新的秩序下得到了最多的利益,直接将旧日仇敌特诺奇蒂特兰压在脚下,一向将上帝和皇帝当做自己的救世主,对东正教会和东罗马帝国也最为忠诚。

  帕切科的父亲就是一位特拉斯卡拉贵族,因为憎恨特诺奇蒂特兰人而选择归顺东罗马帝国,在当地威望较高,随后又在新旧大陆的交往中找到了机会,与一位东罗马资本家一起组建了一所海洋运输公司。

  这个公司运输的东西不是商品,也不是奴隶,而是移民。

  东罗马帝国占领墨西哥高原中东部后,埃律西昂殖民政府正式建立,由于东罗马帝国没有像原时空中的西班牙人一样进行大屠杀,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统治模式,只要一名土著愿意皈依正教,并且有意向将希腊语作为自己的母语,皆可接受上帝的“赐福”,在所谓的“末日审判”中保全性命。

  但是,在有预谋,有组织的投放下,天花瘟疫还是迅速席卷了小半个墨西哥高原,不愿皈依正教的土著无法通过任何途径得到抗体,墨西哥高原的人口依然迎来了大衰减,据埃律西昂政府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477年,埃律西昂政府实控区的人口大概为八百余万,大约与东罗马帝国持平,实际人口则会更多。

  然而,由于东罗马百姓的生活过得太好,愿意向新大陆移民的终究只是少数,目前,整个埃律西昂的白人移民仅有一万余人,还多为这几年里强制流放过去的轻刑犯。

  埃律西昂政府主要由教士掌权,就目前来说,他们是对土著势力最为友好的一个阶级,在资本家和移民的盘剥下,本地土著也只能把具有普世思想的教士当成保护伞,这种政治模式大大加快了土著皈依的速度,让一些温和土著愿意接受东正教的思想,但这还远远不够。

  作为外来者,如果不想在完全摧毁当地政治模式的前提下取得更大利益,扶持本地势力是必可不少的,东罗马帝国将埃律西昂境内大量土地授予亲善势力,使他们成为大地主,最先皈依的特拉斯卡拉人自然得到了最多的利益。

  除了信仰和语言上的强制要求外,这些亲善者还必须更改服饰传统,更改饮食传统,更改行为习惯,彻头彻尾地将自己变成罗马人。

  然后,东罗马帝国也对婚姻制度进行了一些安排,移民过去的白人男性只能迎娶土著女性,妻子自然只有一个,但情妇方面谁都管不着,愿意“亲善”的适龄土著地主也必须迎娶一位白人女性,且必须将自己与白人女性所生育的混血孩子作为继承人,混血罗马人能够得到更多的优待。

  如果土著地主的继承人不是混血,那么不好意思,遗产税直接翻十倍。

  东罗马帝国的殖民政府拥有绝对的武力压制,在利益再分配中具有绝对话语权,反正也是僧多粥少,上赶着来表示效忠的人一抓一大把。

  除此之外,阿兹特克帝国在鼎盛时期曾经建立了一套十分完善的行政制度,一个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和一大堆还算不错的基础设施,东罗马帝国没有将其全部摧毁,而是选择继承下来,将本地文字换成了希腊文,将本地历史换成了罗马史,将高级行政人员和高级教育人员换成了亲善者,这些亲善者自然也受到了同样的要求。

  于是,埃律西昂对白人女性产生了强烈需求,他们也不在乎长相如何,身份如何,只要会说希腊语,拥有罗马公民权,能够帮助他们将家产稳定继承下来即可。

  再者,殖民者的到来虽然让墨西哥高原的人口迅速减少,但同时到来的还有生产力的极速提升,耕牛,耕马,简易化肥,除虫菊农药,阿德里安液,铁制工具……这些东西首先在教会土地上得到推广,随后又被越来越多的地主利用到自己的农田上,每个月都会有大批东罗马舰船满载各种农耕资料运往新大陆,由于数目足够庞大,运费成本得到了很好的平摊,埃律西昂的农业生产力迎来了爆发式提升,粮食市场畸形繁荣。

  俗话说,一牛当十人,迅速开展的农业革新使旧阿兹特克建立在庞大人口基础上的劳动密集型农业走向崩溃,农场主们不再需要雇佣那么多的佃农,曾经需要二十人开垦和打理的农田现在仅需两人。

  然而,节节攀升的农业产量没能让埃律西昂的普通百姓过上比从前好太多的生活,东罗马资本家和土著地主们联合起来操控粮价,资本家们先把大量的粮食抛向市场,让那些小农中农连种植成本都收不回来,土著地主趁机侵吞农田,实行垄断,等前期准备完成,他们又开始抬高粮价,收割百姓财产,继续侵占大量田地。

  为了让粮食价格始终处于较高的状态,土著地主会将大量粮食卖给东罗马资本家,让后者运往地中海世界,哪怕运不走也会任凭粮食烂在仓库里,绝不会将其低价卖给普通百姓。

  如果是在欧洲,这种状况无疑会让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间接促进大城市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埃律西昂是不同的,这里的农业技术被强行提升了上来,其他产业全都未能跟上,在东罗马帝国获取到来自东方的冶炼技术和纺织技术后,在旧大陆卖不出去的大量铁质工具和鞋帽衣物被售往新大陆,反而让埃律西昂的本土手工业者迎来破产潮。

  在埃律西昂殖民地,最热衷于推广东罗马服装文化的从来都不是教士,而是大大小小的东罗马资本家和与东罗马资本家达成协议的土著买办,这就是原因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的埃律西昂农民涌入城市,城市却也依然养不起这么多的人口,各大城市纷纷陷入普遍贫穷的状态,早一步归顺东罗马帝国的既得利益者挣得盆满钵满,他们自己的同胞却贫困交加。

  重回农村?大地主们早就将土地侵吞干净了,就算抛荒也不许让人随便开垦,这是他们的私有财产,通过合法手段购买取得,受殖民地法律保护。

  揭竿而起?如果真这么做了,第一个起兵镇压的恐怕不是东罗马殖民者,而是他们自己的同胞,那些在东罗马殖民体系下发家致富的新贵。

  这些生活在贫困中的百姓什么都没有,只能走进教堂,向神父们倾诉自己的苦衷,在这片荒唐的土地上,在这种物欲横流的世道下,只有神父愿意为他们提供一些庇护,虽然保不了长远,但每个礼拜一次的救济粮可都是按时发放的,哪怕资本家和土著地主极力反对,认为这会让平民们养成“懒惰”的坏习惯,教士们依然照发无误。

  教士们也对本地百姓的遭遇十分同情,但他们也毫无办法——东罗马资本家和土著地主的那些勾当虽然令他们十分反感,但的确都是合法合规的。

  资本从诞生之初便浸透着血和肮脏,它所带来的进步只不过是一种扩张资本的手段罢了,作为皇帝,以撒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子民。

  毕竟,大概不会有太多统治者会因为资本主义和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牺牲而选择退回封建主义,选择“去城市化”,重回乡村社会。

  教士们会叹息着告诉前来寻求庇护的土著,事情本来不该如此,在帝国本土,一切都那么美好,人人饱暖,处处富足,皇帝保护所有子民,孩子们能够通过读书走上仕途,从农村出来的百姓可以通过学习技术成为工匠,一介平民也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当上腰缠万贯的资本家,将心高气傲的贵族和地主狠狠踩在脚下。

  教士们为土著描述了一个梦中的国度,也随口告诉他们,只要会说希腊语,一旦踏上东罗马帝国的土地,获取公民权便不再只是梦境。

首节 上一节 734/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道德绑架?笑死,我根本没有好吗

下一篇:重生南美做国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