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444,拜占庭再起

1444,拜占庭再起 第739节

  “这……”

  大学生一连串的问题让维内托愣了愣神,不过还是有些高兴。

  “这很好,孩子,你的问题非常有价值,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现在无从解答的。”

  “探索自然之路永无止境,继续追寻,努力研究,总会得到成果的。”

  维内托继续回答着围观群众的问题,安德烈亚则拉起了索然无味的艾莎,离开广场。

  “听懂了?”

  艾莎从神游中醒来,看向安德烈亚。

  “我反正没听进去一个字。”

  “数据分析当然没听懂,但维内托院士的结论还是都记下了。”

  安德烈亚说道。

  “这些东西能有多大用呢?”

  艾莎不解地问。

  “我看这些结论对现实生活毫无半点影响。”

  “呵呵,我也不太清楚,但肯定是有用的。”

  安德烈亚笑了笑。

  “不管怎么说,维内托院士专心研究的这几年,航海学校发到我们手中的望远镜的确是越来越好了,一些观测星象的方法也越来越成熟。”

  “据我所知,已经有人提出用光学仪器来确定航海方位了,同样用到了天体作为角度基准物,陛下鼓励了这个思路,派人进行研究,将这种仪器命名为纪限仪。”

  安德烈亚带着艾莎走向市区,继续说道。

  “一个问题会延伸出无数个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者们会发现,现有的仪器不太行,现有的材料不过关,他们没办法,只能对此加以解决。”

  “当他们终于抵达真理面前时,回顾来时的路,却才发现,这条光辉灿烂的路,早已比真理本身更具价值。”

  进入闹市区,烟火气息立马浓郁了起来,来自埃律西昂的移民兜售着塔可小吃,来自保加利亚的公民表演着摔跤打斗,阿拉伯归正者的沙威玛滋滋冒油,小商贩的摊位上是不知真假的猫头鹰银币和委内瑞拉宝石,水手的大笑声豪放而粗犷,报童的叫卖声清亮而高昂。

  “《体育时报》!马其顿森林队击败尼西亚陶瓷工,为马其顿行省得到一枚铜牌,金银牌的角逐将在今晚举行,诺塔拉斯金银雕刻作坊提醒您,金银雕刻,就找诺塔拉斯……”

  “《商业月刊》!李希梅尔化肥厂发表声明,他们已经通过高温煅烧蛇纹石与磷灰石制成了新式化肥,这种肥料对黑褐色的松软土壤效果更好……”

  “由于纺织业和化工业兴旺发展,西西里硫磺公司的股价迅速上涨,上涨速度仅次于最新成立的黑海联合茶叶集团,有兴趣的投资者无需继续等待……”

  安德烈亚拉着艾莎在闹市中闲逛,似乎是被这种美好的生活所感召,原本冷漠的神情也松动了几分。

  “今天怎么想凑这个热闹?”

  艾莎好奇地问。

  “我以为你会直接回去呢。”

  “今天心情不错,随便逛逛吧。”

  安德烈亚说道。

  “别人都说,无论你来自何方,只要来到君士坦丁堡,立马就会爱上这座城市,爱上她的富饶,爱上她的科学与文化。”

  “我父亲曾说,他跟随皇帝第一次来到君士坦丁堡时,这里还只是个大农村,你今天所看到的文化,科技,艺术,都来自于陛下的大力推广。”

  艾莎说道。

  “这真是一个奇迹。”

  “不,陛下最主要的功劳是让罗马公民吃饱了饭,穿起了衣,用的起廉价燃料,上的起普通学校。”

  安德烈亚摇摇头。

  “只有完成了这些,科技,文化与艺术才能蓬勃生长,这些事物的进步也会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相辅相成。”

  “你不能要求一些连饭都吃不起的人钻研科学,你不能要求一些连衣服都穿不起的人读书作文,陛下依靠残酷的对外剥削实现了核心领土的繁荣富足,这份繁荣富足推动了科学与文化的进步,我们与那些殖民地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安德烈亚说道。

  “他们的本土手工业会被我们击垮,他们的本土文化会被我们吞噬,他们的经济被我们控制,他们的人才会为我们效忠,他们的人民向往着东帝国的美好生活,却从不会想,这种美好生活到底是怎么来的。”

  “现在,能够对帝国造成威胁的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罢了,但只要陛下还在,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安德烈亚说完,微微鞠躬,向艾莎伸出手。

  “走吧,我们去帝国大饭店吃饭,然后去歌剧院听歌剧,等歌剧散场,我们去街边买小吃解馋。”

  “我的奖学金还剩下一些,专门用来招待您,我最亲爱的女士。”

  艾莎的眼里涌出一抹爱意,将自己戴着薄纱手套的右手交给安德烈亚。

  “那就多谢你了,我最信赖的骑士!”

  ……

  1477年秋季,经历三十五年的复兴和发展后,东罗马帝国从覆灭边缘跃升为世界霸权,经济不断发展,文化不断输出,科学技术迅速飞跃,音乐美术蓬勃生长,到处都是一派祥和。

  1477年秋季,爱琴海沿岸陷入奥林匹斯盛宴的狂欢之中,来自半个世界的人们感受着东罗马帝国的文明,向往着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公民,他们纷纷惊叹,短短三十五年,旧貌换新颜。

  经济的高速发展压制了一切不满,无比充裕的生活掩盖了一切黑暗,东罗马帝国巴列奥略王朝的声望在此时达到新的顶点,人们开始相信,黄金王朝受神庇护,皇朝盛世永不终结。

  一场秋雨带来了凉意,君士坦丁堡中,黄金树的落叶铺满大街,衣食充足的人们不必惧怕寒冬的到来,因为他们清楚,下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就在眼前。

  落叶捎来讯息,那是一个丰饶的时代,在海的彼端,罗马人的故乡,欧洲与亚洲之间的交界地,“世界渴望之城”君士坦丁堡,伊萨克三世的黄金时代进入鼎盛时期,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各位诗人尽情歌颂,他们将眼前的场景描述为东罗马历史上最伟大的盛世,将伊萨克三世为他们所带来的高速发展描述为一场成真的美梦,为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爱琴海奇迹。

第388章 联合纺织卡特尔

  当第一场大雪在君士坦丁堡的上空飘然落下时,沉浸在奥林匹斯运动会中的罗马人终于明白,又一年的冬天悄然而至。

  自北而来的寒风吹散了大城市中的人群,获得圆满成功的奥林匹斯运动会宣告结束,各支代表团有序回乡,聚集在城市里的游客依靠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回归家园,窝在了自己温暖的卧室中。

  不出所料,北方大城市上空的煤烟一年比一年浓厚,煤炭价格降低,焦炭使用率提高,室内的炉火比往年更旺,东罗马帝国的百姓度过着又一个暖冬。

  至于十分难闻的气味,满眼昏黑的天空,遭到污染的水沟……在这个时代,这可是文明的象征。

  当然,这种情况仅限于北爱琴海及黑海沿岸的北方大城市,东罗马帝国的北非领土对煤炭的需求量就相当少了,这里地处亚热带,绝大多数的人口聚集在北方沿海的地中海气候区中,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冬天反而是最为温和舒适的一个季节。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寒冷的冬天,那便无法产生庞大的能源需求,没有庞大的能源需求,取暖物便不会实现从木炭到煤炭的革新,为了方便煤炭开采而诞生的蒸汽机便几乎不可能出现,寒冬摧残生灵,却也逼出了进步。

  在柯本气候分类法中,君士坦丁堡属于夏干温暖气候到常湿冷温气候的过渡区,是地中海沿岸最寒冷的城市之一,再加上小冰期带来的影响,拥有三十余万人口的君士坦丁堡对煤炭的需求量无疑是庞大的,如果处理得当,寒冷的“诅咒”反而会变成温暖的“祝福”。

  同时拥有煤铁资源的地方可不止英格兰一处,热带非洲的不少地方也具备这个条件,但哪怕他们与18世纪的英国具有同样的文明层级,他们也大概无法点燃工业革命的火花,没有需求,那就何谈生产,何谈创造。

  当然,上帝是公平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东部大西洋上,一艘三桅大帆船向东南行驶,位于顶层的豪华休息室中,两名乘客有一搭没一搭地交谈着,相互之间维持着最基本的尊重,但显然不是特别亲近。

  坐在靠背椅上的是一位商人,约摸五十来岁,两鬓皆已斑白,皮肤被晒得黝黑,脸上布满皱纹,浑浊的黑色眼睛里偶尔闪过一丝精光。

  坐在窗边的中年人则是官员打扮,精心裁剪的黑色制服上佩戴着银质双头鹰徽章,双头鹰的利爪下则是一朵盛开的帝王花。

  见身边的官员在寒暄几句后便不再言语,而是一门心思地观察着窗外的海景和即将抵达的港口,老商人有些无奈,从口袋中掏出一盒烟卷。

  “帕夫洛斯阁下,您抽烟么?”

  “不必了,扬纳男爵。”

  帕夫洛斯挥挥手,表示拒绝。

  “您是有爵位的贵族,我只是一个文官,按道理,您无需对我使用敬语。”

  “呵呵,您这就说笑了,我这个爵位不是靠军功得来的,封地也就是几内亚海岸的一座小岛罢了,没什么价值。”

  扬纳男爵笑了笑,将一根烟卷塞进嘴里,用火绒盒点燃。

  “相比于您这位实权总督,我这些年的一点小成就实在算不上什么。”

  “白金港之虎,金角街之狼,白金公司的创始人,殖民地种植园“扬纳”模式的提出者,皇帝敕封男爵,元老院五级元老,全帝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棉花资本家。”

  帕夫洛斯偏过头,看向笑意盈盈的扬纳。

  “如果您的这些成果只算是小成就,恐怕这世界上也没几个人敢称成功了。”

  “哪里哪里,这都有赖于陛下的支持,我们只不过是跟着喝了一口汤罢了……”

  面对帕夫洛斯的吹捧,扬纳还是一味谦让,似乎对这些荣誉并不重视,但心里却还是十分开心。

  二十年前,扬纳只是一个在君士坦丁堡从事农产品交易的小商人,收入不算高的他却有一颗实现人生飞跃的野心,总喜欢在君士坦丁堡内走街串巷,四处寻找着发财的机会。

  那时的东罗马帝国刚刚开启殖民探索,以直接掠夺和欺骗性贸易为主,从远方归来的水手们个个腰缠万贯,花钱大手大脚,这一现象极大刺激了尚且贫穷的扬纳,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要想实现阶级跨越,要想实现一夜暴富,最好的办法就是踏上通往远方的航船。

  扬纳是个很有干劲的人,立马变卖了所有家产,向父母和长兄请辞,踏上了一艘开往西非的航船。

  抵达几内亚湾区后,由于扬纳患有轻型地中海贫血,反而能够在内陆地区比别人坚持更长时间,他在这一带四处走访,做过小生意,干过杀人劫财的勾当,也见识过东罗马水手是如何用玻璃珠换取金首饰的,对东罗马帝国的早期殖民地思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但是,与其他贪图一时钱财的冒险家不同,扬纳在考察中得出了一个结论——金银,宝石,香料,工艺品,这些都是次要的,暂时的,不长远的,真正重要而长远事物的只有两个,那就是永恒的土地和生活在土地上一代代的人群。

  扬纳曾是个农产品小贩,在贸易侧重上也更加倾向于农产品,他曾试着在殖民地购买了一片庄园,雇佣当地人种植粮食和蔬菜,但最终没能取得预想中的成功,那里的土地不适合种小麦,那里的土著也在农业上天赋平平,蹉跎一年,扬纳几乎没挣到多少钱。

  然而,就在心灰意冷的扬纳准备变卖庄园,重新回归君士坦丁堡时,东罗马帝国的航船将从埃及人和印度人手中得到的优良棉种带到了西非,并在这里成功种出了印度棉。

  看见白花花的棉球,扬纳陷入了一阵狂喜,他知道这是多么珍贵的手工业原料,知道这种东西只有在天气较热的地方才能种植出来,也知道在当时,整个基督教世界几乎没有任何一片能够提供大量棉球的种植基地。

  于是,扬纳将自己的庄园种上了棉花,使用土著奴隶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为了白金港最早的一批棉花种植园主,成为了东罗马帝国“棉花霸权”的奠基人之一。

  后来,扬纳也逐步发觉了西非棉花种植的天然劣势——树林太过密集,沿海土地狭小,大量的肥沃土地被内陆土著占据,那里充斥着蚊虫疾病,根本无法深入。

首节 上一节 739/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道德绑架?笑死,我根本没有好吗

下一篇:重生南美做国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