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30节

“在收购这117家企业之前,厂子里的生产规格是8英寸和10英寸,用两个月的时间,突破到了12英寸,这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陈锋作为龙腾集团的董事长,自然不会说那些外行话。

晶圆片的工艺流程,每一步的突破都是巨大的成功。

但可惜是,这种成功与龙腾集团无关。

就像他刚才所说的那样。

“王总,在这里我就开门见山地直说了,就算晶圆厂生产出14英寸规格的产品,对龙腾集团的帮助又有多大呢?”

“晶圆片的问题解决了,还有高性能靶材的问题,还有特种气体的问题,还有光刻机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叠加在一起,只要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龙腾集团的困境就始终不变。”

“因为我们龙腾集团的主业是手机,是最终端的产品,任何材料工艺的缺失,都会造成手机停产的局面,所以说龙腾的困境是全面性的。”

“你应该知道,国外的整个半导体行业,都停止了和龙腾集团的合作,也就等于这条产业链上每一个(aiba)环节都必须自己来做,才能打破困境。”

陈锋的声音,不疾不徐,只是在阐述现状。

对面的王阳也频频点头,很认同刚才的那一番话。

身为半导体的业内资深人士,他当然清楚龙腾集团面临的困境是多么让人绝望。

整个产业链的封锁围堵,对手连一点活路都没有留给龙腾集团。

“王总,你觉得现在的龙腾集团如果不放弃半导体产业的话,应该怎么做,才能在对手包围圈中突围出去,打破目前的困境?”

陈锋忽然提了一个问题。

按理说,这个高度的问题,不该让分公司的老总回答。

这是龙腾集团总部核心决策层该考虑的事情,轮不到王阳说话。

但董事长既然问了,王阳也就只能作答。

“董事长,如果不能让对手放弃针对行动的话,那我们集团就只能降低产品规格,比如改用不受限制的落后工艺,降低手机的科技含量。”

这个回答中规中矩,算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看得出来,王阳私底下还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改用落后工艺?将2nm芯片改成7nm还是14nm规格?这种落后技术生产出的手机,消费者会买账吗?龙腾的困境不还是照样存在?”

陈锋很不屑地笑了笑。

这个办法太愚蠢,等于让龙腾集团自毁招牌。

他宁愿选择放弃手机业务,也不会推出一款让对手嘲笑的产品。

龙腾集团好不容易创造的高端形象,不能因此而坍塌。

王阳在工作上有能力,有操守,但缺乏真正的大格局,大视野。

晶圆厂这个小平台,束缚了他的眼光,也限制了他的发展上限。

“王总,对集团来说,目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彻底放弃手机业务,直接向对手认输,要么就是打破对手的封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第一条路,不是我的性格,我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接受投降,放弃手机业务,等于是要了龙腾集团的命。”

“第二条路太艰难了,在硅基半导体领域,对手领先优势太大,即便是再给我们三年的时间,也无法在这一领域打破封锁。”

“光刻机,蚀刻机,单晶炉,各种生产工艺上都有严密的专利壁垒,我们或许可以在某一项上绕开,但绝对不可能全部都绕开。”

“专利壁垒就是国外企业专门准备用来对付竞争者的杀手锏,我和总部所有高管都认为,在硅基半导体领域,自产这条路走不通。”

听到这里的时候,王阳有点搞不懂了。

两条路都走不通,那还能怎么办?

董事长到底要说什么?

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在他的脑海中盘旋。

接下来,陈锋的话解开了谜底。

“第二条路我是一定要闯一下的,既然明知道硅基半导体领域,我们走不通,那么不如就放弃硅基半导体,换个赛道,直接进入炭基半导体领域。”

“以石墨烯芯片为基础,打通炭基半导体的整个产业链,虽然这样做的难度同样非常大,但对手在炭基半导体领域内没有专利壁垒,我们可以占据先发优势,轻装上阵。”

这一番话,让王阳惊得张大了嘴,不知该如何评价。

开辟炭基半导体新赛道,引领电子行业的新变革。

在基础材料方面更新换代,并以此对整个产业链的工艺技术进行彻底的大转向。

这个计划,光是说出来,就足以震撼人心。

王阳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到,董事长居然有这么大的气魄。

这简直就是改天换地的大手笔,雄视全球的大格局。

如果能够成功的话,龙腾集团将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

这在半导体行业,属于是开宗立派的成就。

那怕王阳人到中年,初闻这个计划,也忍不住热血沸腾。

国内这么多企业家当中,没有一人能比得上董事长的气魄和格局。

面对国外同行的重重围堵,直接掀了桌子。

想着想着,突然王阳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第二九三章 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石墨烯芯片?炭基半导体?”

王阳自言自语着,一下子联想到自己身上。

或则说,联想到龙腾晶圆厂的经营上。

要知道,现在晶圆厂的所有生产和销售,都是围绕着硅这种原材料展开的。

单晶硅,硅晶圆片,硅晶棒……这些都是碳化硅的产物。

假如像董事长所说,要引领半导体新时代,走向炭基之路,以石墨烯为基础材料的话,龙腾晶圆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他们此前所有的工艺,所有的技术,所有的生产经验都将变成毫无价值的废品。

这里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他们要重新研发石墨烯单晶制成的晶圆片,如何提纯,如何熔炼,如何形成圆柱形的单晶石墨烯~。

然后,又是如何经过研磨,抛光,切片后,形成晶圆片-。

这一切的工艺过程,都-需要推倒重来。

对于龙腾晶圆厂来说,等于是彻底放弃从前的所有。

在一片空白的领域内,重头再来一遍。

其中所要耗费的精力与财力,将是无法预计的。

毕竟,谁也不知道将石墨烯的制成单晶棒,再转为单晶片需要攻克那些难关。

这些研发工作要按部就班,一点点的推进。

再过一年,两年,只要研发工艺没有成熟,晶圆厂就不会继续开工。

以后的龙腾晶圆厂,可能除了研发部之外,其他的部门要被全部砍掉了。

“董事长,如果转型炭基芯片的话,我们晶圆厂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吧?”

王阳抬起头,直视着陈锋。

他已经从刚才的震惊中恢复了理智。

董事长说得对,晶圆厂的成功不等于龙腾集团的成功。

同样,龙腾集团的成功也不等于晶圆厂的成功。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董事长能考虑一下,保留晶圆厂现在的硅晶圆业务,另外抽调一批人手取研发石墨烯晶片。”

恢复冷静的王阳,迅速想到了一个保全晶圆厂的最好办法。

在不影响现有业务的前提下,可以另派人手研发石墨烯。

这样的话,两个项目并行,相互没有影响。

“王总,根据摩尔定律,硅基芯片的上限是1nm制程,继续缩小规格的话就会出现量子隧穿效应,所以我们转换赛道也是大势所趋。”

“即便是没有龙腾集团,再过五年十年,芯片制程被限定之后,也有其他企业寻找替代硅的基础材料,你觉得是这样吗?”

陈锋见王阳还不放弃,只能耐心开导。

“嗯,我承认这一点。”

王阳点了点头。

作为芯片的核心,无论是基于摩尔定律下的内卷要求,还是电子设备小型化的需要,晶体管都需要越做越小。

为只有这样,一块芯片上能够容纳的晶体管才能随之增加,性能也才能同比提高。但是这也是有极限的,这个极限就是1nm。

当芯片制程达到1nm时,就会产生一种叫做量子隧穿的效应。

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晶体管漏电。

电子从一个晶体管跑向另一个晶体管而不受控制,让晶体管完全失效。

首节 上一节 230/5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