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31节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散热的问题也难以解决。

随着芯片制程的进步,芯片中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产生的热量也会越来越大。

越先进的工艺,制程就越小,一块硅晶圆所能生产的晶体管就越多,处理器的功能就越强,运算效率也越高。

当制程工艺越来越小时,里面电子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芯片发热就会越来越严重。

发热过高不但对芯片的性能影响很大,还会缩短芯片的寿命。

由于散热和量子遂穿的限制,所以硅基芯片已经能够看到尽头。

想要继续提升芯片的运算速度和性能,只能另辟蹊径。

而龙腾集团提出的炭基半导体计划,就是更换材料,开辟新赛道。

这个思路,站在整个半导体产业的高度来看,无疑是正确的。

对此,王阳也能想得通。

但想通是一回事,让他接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心里想的是晶圆厂,而不是龙腾集团。

位置不同,感受就不同。

“董事长,如果全线停止硅晶圆的生产和研发,我们厂转型到碳晶圆的项目,那要多久才能研发出成熟的工艺流程,多久才能投入实际生产?”

0 ········求鲜花· 0

“一年,两年,还是三年?在此期间晶圆厂数千名员工怎么办?研发经费和办公经费难道要完全依靠总部的输血?”

“为了一个暂时看不到头绪的项目,就让我们把已经成熟的生产工艺全部停掉,对于圆晶厂的全体员工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

王阳始终还是站在员工的角度,希望能够尽最大可能保全晶圆厂的元气。

即便是要做,也要首先保证晶圆厂的正常运行。

他并非是拒绝执行总部的命令,只是转型更稳妥一些。

用硅晶圆的利润,用作研发碳晶圆的经费,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王总,你说的有道理,但如果我能拿出成熟的碳晶圆工艺技术呢?另外你没有考虑过时间成本的问题,对于龙腾集团来说,丢掉硅晶圆的利润无足轻重,而碳晶圆的研发,早一天成功对集团都是莫大的帮助。”

“所以我的要求很简单,集合全厂的力量,对我手里的这份石墨烯晶圆片的工艺进行技术攻关,尽早吃透这套工艺,并用最快的时间投产。”

“在此期间,我可以答应你,全厂员工的工资照常发放,即便是一线工人闲置,我也不会缺少他们一分钱的工资。”

说话间,陈锋将一个U盘放在了办公桌上。

“王总,你一定要记住,我要的是集中晶圆厂所有的技术力量,去攻克这项工艺中的难关,要争分夺秒地去完成,不能浪费任何精力在其他方面。”

说完最后一句话,陈锋的脸上虽然没有表情,却散发出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现在最缺的是时间,如果按照王阳的思路,炭基晶圆不知猴年马月才能量产。

所以,陈锋要切断晶圆厂所有退路,让他们感受到切身的压力,激发出最大的潜力。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以最快的时间量产出石墨烯晶圆十.

第二九四章 态度坚定,没有退路可言

“石墨烯晶圆生产工艺?还是完善成熟的?”

王阳的语气和眼神里,带着明显的质疑。

他在晶圆生产这一行里做了这么多年,也算是消息灵通,见多识广。

但石墨烯晶圆的生产工艺,还真没听说过。

最近几年倒是有一些科研机构在实验室里,曾经试着做过相关的研发。

但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了。

石墨烯内部的电子流动性极高,使其能够以极高的速率处理数据,所以在性能方面远比硅基芯片更加的优越。

但问题是,石墨烯本身的导电性就特别强。

于是这就衍生出一个致命的缺陷,石墨烯晶体管一旦开始传输数据就很难再把它关掉,严重妨碍了逻辑运算的进行。

所以“一一七”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在实验了一段时间后,都无奈地放弃了这个尝试,宣布实验失败。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阳虽然被陈锋的大手笔所震撼,却并不看好这次战略转型。

炭基芯片是这么容易就成功的吗?

基础材料的更新换代是这么轻松就能完成的吗?

这里面需要一条产业链,无数节点的共同配合。

只有科技发展到了那一步,市场需求到了那一步,一切都水到渠成,才能顺势而为。

像龙腾集团这样,硬生生地调转方向,怎么可能会成功?

虽说这是龙腾集团死中求活的一种方式,可王阳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必败无疑。

龙腾集团败了不要紧,只要圆晶厂能正常运行就可以,大不了再继续转卖给其他企业。

只要晶圆厂始终保持着自身价值,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换个公司名称罢了。

所以,王阳才强烈要求维持硅晶圆的生产线。

“董事长,你没有开玩笑吧,成熟的石墨烯晶圆生产工艺,据我所知,就算是世界最顶级的微电子实验室,在这一领域的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

“石墨烯芯片的设想非常高,材料的特殊性能也能极大的提高运算速度,甚至有可能比硅基芯片提高几百上千倍,但石墨烯材料本身具有的缺陷却一直没能解决。”

“你现在随便拿出一份工艺资料,就要让我们转型研发,我想知道你是怎么解决,石墨烯晶体电子通道无法关闭的缺陷?”

“董事长,科学是要创新,但在创新的前面还有求实和严谨,我希望您能本着负责人的态度,解答我的困惑。”

王阳看了一眼桌子上的U盘,却没有立刻拿起来。

他直视着陈锋,忍不住表现出强烈的质疑。

甚至于,怀疑这项技术的真实性。

面对王阳的这种反应,陈锋也颇感无奈。

如果是总部委派的老员工,肯定不会提出这么无聊的问题。

这就是亲疏之别的原因所在。

有时候那怕老员工能力差一点,陈锋都会偏向于用熟不用生。

因为,龙腾集团的老员工即便当面提出质疑,也不影响他执行陈锋的命令。

相比之下,像王阳这种人才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王总,石墨烯晶体管的电子通道开关问题,是芯片厂考虑的事情,这里只是晶圆厂,你要做的就是生产出合格的石墨烯晶片。”

“至于芯片性能上的问题,还是让芯片厂去验证比较好,况且你觉得这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吗?”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我现在给你解答,你确定自己能听得懂吗?如果你能听懂,你的工作恐怕不该待在晶圆厂,而是该去芯片厂当总设计师。”

面对王阳的强烈质疑,陈锋也没有惯着对方,直接回怼了过去。

开门见山地告诉对方,就算我告诉你,以你的专业技术能力,也听不懂。

“董事长,我……我……”

王阳几次想要反驳,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因为他的专业是晶圆生产工艺,而刚才的问题是关于芯片设计领域。

陈锋说的话虽然不好听,但也是大实话。

就算是现在解释一顿,自己也肯定听不懂。

“王总,多余的话就不要说了,这家晶圆厂是龙腾集团全资收购的,拥有完整的所有权,我觉得刚才的条件,已经非常优待了0 ........”

“你应该知道,在来晶圆厂之前,我已经视察了几家分公司,包括做新型陶瓷的,特种气体的,封装材料的等等,我都已经和他们做了沟通,同心协力推到这次的战略调整。”

“我也可以实话告诉你,除了汽车分公司和子集团东方文化之外,龙腾集团旗下的所有企业都会参与到这个计划中。”

“这些分公司各自的任务不同,但目标是一致,就是打造出炭基芯片,开辟半导体新赛道,完成集团的战略转型。”

“这么多家企业一同参与这个计划,不可能因为晶圆厂的特殊性就被排除在外,关于这一点是我的底线,不容置疑。”

陈锋的态度越发的坚定,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晶圆厂是被龙腾集团全资收购,合同签署之后,就马上付清了收购款。

现在这座厂子完全属于龙腾集团,陈锋怎么说就要怎么做。

那怕他今天要关闭工厂,那也是正当合理的权益。

王阳虽然是总经理,但本质上还是打工一族。

晶圆厂的结局,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王总,当初选择全资收购晶圆厂,就是为了能够让集团完整地掌控晶圆厂的运营,如果总部无法决定这场厂子的未来,那么之前的收购岂不是没有任何意义?”

“1.0你来告诉我,如果拒绝执行总部的命令,那么我们全资收购的意义何在?需要14英寸晶圆片,你们能提供吗?”

“集团花费上百亿收购的企业,难道只是为了量产12英寸以下的低端晶片?龙腾集团连中低端手机都不屑于制造,难道还会在乎低端原材料的这点利润?”

首节 上一节 231/5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