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116节

啊,不行,她又想着,到时儿子完婚后,如果有了孙子孙女,自己还得帮他带孩子呢,憧憬着以后的幸福日子,玉娘不禁笑了起来,算起来,还真是多亏了这位青天大老爷啊,他给了自己工作,让自己能养活自己和孩子,还给了自己土地,如今丰收在望,让自己对未来的生活,第一次有了盼望。

这位大人可是心细如发,办事缜密,还办起了敬老院和少年营,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去少年营里读书识字,却不收费,等今年庄稼收完了,玉娘想让狗蛋去少年营读书,好歹也要识上两个字,不要像自己这样,一辈子是个睁眼瞎。

神木县很多人都供起了赵无忌的牌位,都说这位大人乃是上天星宿下凡,来拯救大明百姓的,真心的祝愿这位青天大老爷身体能一直健康下去,也不要离开,一直在这里,造福神木的百姓,赵无忌得知此事后,吓了一跳,立刻命人严查此举,禁止百姓供自己的牌位,可是老百姓也有应对的法子,他们就偷摸地供着,玉娘想啊,吃水不忘打井人,自己过几天也该请一座大老爷的神像牌位来了,希望他能保佑自己的孩子一辈子都平平安安的。

玉娘幸福地想着,突然闻到一股糊味,哎呀,鸡肉还在锅里炖着呢,她赶忙冲进厨房,把锅拿了起来,还好,就锅底的肉糊了一点点,不严重。

香喷喷的炖小鸡端上了桌,玉娘也坐到了桌子旁边,开始吃饭,西下的斜阳透过低矮的院墙,把三人的影子在地上映得长长的,三人有说有笑,仿佛幸福的一家三口一般。

狗蛋很快就吃饱了饭,觉得乏了,就进屋睡觉去了,任老三吃饱喝足,又跟玉娘聊了一会天,这才站起身来告辞,玉娘送他到门口,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说道:“任大哥,你等一下。”说着跑回屋里,不一会,她拿出一套全新的衣衫出来,“任大哥,这是我照着你的衣服做的,你回去穿上,看看合适不合适。”

玉娘说罢,把衣服递给任老三,任老三接过衣服,手指无意中和玉娘的手指碰了一下,轻轻一触,却顿时就跟过了电似的,他急忙把手缩回来,玉娘也猛地把手往后一缩,脸上飞起一抹红色,不过夜色朦胧之中,任老三并未看到。

“多谢你了玉娘。”任老三接过衣服,触摸着布料上面密密的针脚,心里感觉暖暖的,“任大哥早点休息吧。”玉娘说道,“好的好的,明儿见。”“明儿见。”

任老三到家,躺在床上,枕头旁边放着那套新衣服,他摸着新衣服,感觉就像在摸着玉娘的手,玉娘对他的情意,他也感觉到了,玉娘是个好女人,可是自己曾是个刀口舔血的贼人,能给玉娘带来幸福吗?他既幸福又有些担心的想着,慢慢就进入了梦乡。

第一百七十一章墨菲定律

蒙古大草原上,西拉木伦河岸,粼粼波光前面,皇太极骑在马上,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等人在后面紧紧相随,在皇太极面前的,则是各个被皇太极所收服的蒙古部落的首领。

土默特部,科尔沁部,扎鲁特部、巴林部、奈曼部等各个蒙古部落的首领,每一个人在各自的部落都是说一不二,跺跺脚地面也要颤三颤的人物,如今面对皇太极,却都是谦卑地低下了头,眼睛看着地面,温顺的宛若刚出生的羔羊一般。

皇太极开口说道:“诸位台吉,林丹汗胡作非为,倒行逆施,本汗不得不亲率精兵,讨伐无道,你们帐下的健儿们,可曾都到齐了吗?”

科尔沁部首领乌克善上前说道:“启禀大汗,我等皆已召集本部精锐人马来此,随时听候大汗吩咐!”

皇太极哈哈大笑:“好,好,本汗便来看看我帐下好儿郎罢。”说罢,催马前行,一众大臣及蒙古首领们皆紧随其后。

皇太极走到前面,只见蒙古包密密麻麻,一望无际,蒙古包前,十万马上健儿静静而立,马刀闪闪,沉默如山。

皇太极豪兴大发,回首左右:“今次本汗定要毕其功于一役,征讨察哈尔部,击杀林丹汗此獠,诸位可愿助我?”身后蒙古诸部首领异口同声道:“谨遵大汗号令!”皇太极闻言哈哈大笑,笑声在草原上传送得很远,很远。

此刻在大明,五省总督陈奇瑜也是一样的意气风发,他与郧阳巡抚卢象升商议后,兵合一处,联合湖广,河南巡抚一道,围剿农民军,高迎祥见敌军来势汹汹,慌乱之下,一时不察,误入绝境,与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部,被官军围困于陕西安康附近的车厢峡。

车厢峡四面皆是悬崖峭壁,又细又长,只有两侧有出口,陈奇瑜派兵把守住峡谷两端出口,顿时便把农民军四万余人,死死困在此地。

高迎祥等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峡谷两侧出口十分狭窄,不利大军战斗,官军只需少量部队,便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高迎祥的霉运还不止于此,屋漏偏逢连夜雨,峡谷内天天下雨,阴雨靡靡,连弓箭的弓弦都给泡烂了,峡谷内什么粮食也没有,官军居高临下,频频投石袭击,连日下雨又导致山洪暴发,不少士卒死于洪水之中,农民军一时陷入了绝境。

陈奇瑜眼看剿匪即将大功告成,心中得意,急忙书写奏章,向崇祯皇帝报捷,西北匪患,似乎就此即可一举而定。

赵无忌得知陈奇瑜将李自成等人围困在车厢峡中时,已经是十天之后了,听闻这个消息后,赵无忌并未像其他人一样,喜形于色,因为他记得,历史上,高迎祥等人最终还是脱逃了。

历史上,高迎祥等人,以重金贿赂了陈奇瑜周围的侍臣,不知他们是如何游说的,总之最终成功说服陈奇瑜,接受了农民军的投降。

而投降的农民军,当他们走出车厢峡的时候,立刻便杀官造反,再度举起叛旗,击溃贺人龙所部,逃出生天。

赵无忌觉得大明历史上这些官员和武将,有时极为精明,有时便会蠢笨如猪,据说张献忠的一生中,假投降达到几十次之多,有时第一天投降,第二天便会叛乱,按理说再笨的人,也不会总是踏入到同一个陷阱中,但是几乎所有的大明官员,都会反复接受农民军的投降,不论对方想投降的心思,是真是假。

夏允彝见到赵无忌的神色,讶异地问道:“陈大人将流匪围困在车厢峡,乃是难得的捷报,此番逆贼必然授首,我西北匪患终于平定,为何不见大人脸上有欣喜之色?”

赵无忌叹了一口气,说道:“世事难料,此事怕是没那么简单。”

夏允彝听得赵无忌话中有话,若有所思,却也不便追问,就转移话题说道:“有赖于大人兴修水利,浇灌田地,今年想必我神木县,定是个丰收之年。”

赵无忌点点头,不知为何,心中却总有一丝丝不安,他想了半响,说道:“历年每到秋收之时,多有贼人窥探在旁,意图劫掠百姓,为稳妥计,传令下去,今年秋收,尽量提前收割,收获之时,乡勇停止训练,全部去帮助百姓收获庄稼。”

夏允彝说道:“大人可是担心高迎祥等逆贼吗?”

赵无忌摇了摇头:“不光是流贼,林丹汗也不可不防,前年林丹汗不就是在秋收之时,侵袭我大明边境的吗?蒙古那边天灾也严重,林丹汗目前缺粮,不排除他狗急跳墙的可能,凡事还是小心为上。”夏允彝听了,领命而去,前去安排诸项事宜。

在欧洲,有条俚语,叫做墨菲定律,大意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举例来说,一面涂满了果酱的面包片,一旦从桌子上掉落,那它总是有果酱的那一面先着地。

第一个倒霉的是陈奇瑜,不知是农民军的说客厉害,还是收了农民军贿赂的陈奇瑜身边侍臣厉害,又或是陈奇瑜当时吃了猪油蒙了心,总之,五省总督陈奇瑜在胜利在望的时候,接受了农民军的投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农民军离开绝境车厢峡后,立刻杀掉了陈奇瑜派去的安抚官,再度扯旗造反,击溃贺人龙,张天礼所部,向宝鸡方向杀去。

陈奇瑜捶胸顿足,可惜悔之晚矣,向崇祯报捷的奏章已在路上,料想中的大捷却变成了放虎归山,陈奇瑜慌乱之下,再出昏招,他把招抚失败的原因推到了手下官员头上,向崇祯上奏,弹劾手下官员没有安抚好流贼,以至于流贼抚而复叛,致使他的招抚大计毁于一旦。

崇祯收到奏折,顿时大怒,下令严惩陈奇瑜弹劾的那几名下级官吏,同时又令陈奇瑜速速追击流贼,务必要将这些反复叛变的贼人们一网打尽。

陈奇瑜此举虽然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却使得手下众人从此开始与他离心离德,人人自危,而被他弹劾的几名官吏也纷纷上书喊冤,弹劾陈奇瑜收受贿赂,放跑流贼,而自绝境脱身后,农民军也变得谨慎许多,一路上的城池,能打就打,不能打便绕路而行,朝廷的重兵只能在后面徒呼奈何,追赶不上,内忧外患,弄得陈奇瑜一时也是焦头烂额。

第一百七十二章贪婪的皇太极

皇太极的战略目标也没有完全实现,他亲率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精锐共四万人,并蒙古诸部兵马五万余人,号称精兵十万,讨伐林丹汗,企图一鼓作气,一战而定蒙古。

林丹汗乃是黄金家族出身,家世尊贵,虽然如今声势早已大不如前,但仍然被很多蒙古人奉为皇室正统,眼看局势危急,蒙古部中便有两名将领,趁夜间偷偷夺了马匹,连夜出营,去向林丹汗报讯。

林丹汗得知此事,大惊失色,虽然他手下也有七八万部众,与皇太极未必没有一战之力,然而他一生东征西讨,各有胜负,唯独对上后金,竟是一场未胜,眼见皇太极来势汹汹,林丹汗竟不敢接战,带领手下部众,向西逃窜。

皇太极本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走漏了消息,待他赶到林丹汗驻营之所时,林丹汗早已逃的远了,皇太极于是兵分三路,济尔哈朗一路,科尔沁部的乌克善率领蒙古兵马一路,自己则带领正黄,镶黄两旗精锐,紧紧追赶。

追了四十余天,林丹汗慌不择路,丢弃大量部众,最终渡过黄河,逃得性命,皇太极眼看面前就是黄河天险,心知已无法再追,也只能一声叹息,放弃了对林丹汗的追杀。

不过皇太极并非一无所获,林丹汗逃亡途中,无数部众携家带口,行程缓慢,都被他一一抛下,皇太极收拢了林丹汗遗弃的部众,大约有四五万人,全部收归已有,经此一役,实力此消彼长之下,林丹汗从此再无与后金正面一战的实力。

皇太极收拢了林丹汗的部众,实力大涨,雄心壮志之下,贪心再起,此时正是崇祯七年七月,皇太极想到如今大明境内正是粮食收获之时,此时不去劫掠大明,更待何时?蒙古诸部新近归附,也给他们一些甜头尝尝。
首节 上一节 116/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