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117节

于是皇太极再度聚兵点将,待到手下大臣武将及蒙古诸部头领来的齐了,这才出声说道:“本汗此番本只为讨伐林丹汗,未想到大明边将,竟然趁本汗不在,后方空虚之时,暗中袭掠我后金边疆,掠我子民,隐匿林丹汗的部众,诸位可有良策?”

科尔沁部首领乌克善站出来说道:“汉人皇帝反复无常,不讲信义,臣愿意率兵攻打大明,为大汗雪耻。”

济尔哈朗心想那大明就是个软柿子,每次劫掠大明边境,都是满载而归,这等好事万万不可落于人后,于是也出列说道:“臣也愿率本部精锐,讨伐大明的无道昏君。”

帐下也有多名将领纷纷请战不止,皇太极眼看军心可用,不禁心中大慰,暗自点头微笑。

范文程出列说道:“大汗,我军已有十万之众,若是攻打大明,臣建议大汗兵分两路为最佳,一路自宣府,大同进攻,一路自陕西杀进。”

范文程乃是皇太极倚重的文臣,为后金谋臣之首,为皇太极出谋划策,十分得力,皇太极闻言,便出声询问道:“这又是为何?”

范文程说道:“臣听闻陕西陈奇瑜总督五省兵马,手下兵力也有七八万之众,若是大汗径直攻打宣府大同,大明皇帝必然会命陈奇瑜派遣兵马前去相助山西,若大人以一偏师,进攻陕西,先声夺人之下,大明皇帝不知虚实,则必不敢轻易命陈奇瑜出兵,请大汗明断。”

皇太极思忖良久,说道:“范先生所言极是,以一偏师,牵扯敌军主力,此计甚妙,多铎!”

多铎出列,单膝跪倒,说道:“请大汗示下!”

皇太极说道:“本汗给你精兵两千五百人,并翁牛特,巴林,阿苏特三部兵马,攻击大明西北,切记不可恋战,以一月为期,到期速速退兵,你所部为偏师,袭扰敌军即可,并不需与敌军主力决战,切记,切记。”

多铎轰然领命,皇太极又大声说道:“明朝皇帝崇祯,无道昏君,派遣兵马,犯我边境,掠我子民,隐匿逃人,本汗当亲率大军,与诸君一道,讨伐昏君,报仇雪恨!”

帐内诸人也纷纷喊道:“讨伐昏君,报仇雪恨!”皇太极眼看军心可用,不禁拈须微笑。

这时,帐下突然又有一人开口说道:“大汗,宣府,大同乃是明朝九边重镇,更有长城之险,蜿蜒几千里,易守难攻,不知大汗打算从何处进入大明境内?”

皇太极仔细看去,正是一向与自己不太对付的大贝勒代善,他当即便哼了一声:“此时本汗自有主张,大贝勒不必担心。”

众人散去后,皇太极单独召来范文程,小声问道:“明朝那边,你派人联系了吗?”

范文程脸上露出一缕阴笑,说道:“请大汗放心,臣已经联系好山西的几家大商人,与他们谈妥条件,只要他们设法帮助我们打入大明境内,最后劫掠所得,分给他们一成,此外劫掠而来的金银珠宝,也一律交由他们出售,还有大军入境之时,不得袭扰他们的产业。”

皇太极也露出一脸奸笑:“这些汉人奸贼,只要给他们点银钱,他们就连祖宗都肯卖的,本汗最喜欢这种人,你去告诉他们,本汗并不吝惜钱财,只是长城易守难攻,本汗的大队人马进入大明,还需要他们鼎力相助,事成之后,必有重赏。”

范文程听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不知道皇太极刚才说的卖祖宗的奸贼,是单单说的山西商人,还是旁敲侧击,说的是自己,一时心下也有些惴惴不安,但还是开口说道:“请大汗放心,文程必将全力以赴此事,绝对不会耽搁大汗进攻明朝的大计。”

皇太极笑着说道:“范先生做事,本汗一直是放心的,事成之后,范先生之功,可列文臣之首,本汗不会亏待范先生的。”

范文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汗恩情,奴才何以回报?唯有粉身碎骨,在所不辞,以报大汗!”

皇太极哈哈大笑,笑声中洋溢着得意,张狂,欲望,还有贪婪。

第一百七十三章旱灾又来了

崇祯七年上半年,大明西北的旱灾依然在持续,并没有得到任何的缓解,山西,陕西等地,自去年八月以来,直至今年四月,一直没有下雨,炎热的天气,毒辣的烈日,将大明西北的土地晒的甚至干裂开来,无数靠天吃饭的农民,失去了活路。

赤地千里之下,饥饿的民众甚至会以人为食,还有的民众则选择了造反,加入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行列,四处烧杀抢劫,只求能够有口饭吃,活下去。

而有些明军将领,与跟流贼交战相比,他们更喜欢杀良冒功,剿杀百姓不必冒生命危险,又轻松,又能劫掠钱财,事后只需给百姓按上一个流贼的帽子即可,弄得百姓畏惧官军更甚于流贼,流贼来了不过要钱,官军来了有可能要命,百姓们无奈之下,只好举家逃离此地,要不就加入流贼之中,只求保命。

一时之间,陕西局势更乱,处处烽烟,流贼四起,剿不胜剿,各地官府头疼不已,纷纷上奏朝廷,申请赈济。

户部给事中吴甘来上折,痛陈西北如今面临的严峻局势,申请发粟以赈济,崇祯听闻此事,也是慌了神,虽然国库已经空虚,也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下令赈济。

吴炳主管的葭州,虽然远离战火,然而兵灾好免,天灾难逃,治下四县,除了神木县之外,其余三县都是饱受旱灾之害,粮食歉收,虽然如今七月,正是丰收季节,可是除了少数田地,大部分农田都是收获不了多少粮食,大明的农业,主要还是要看天吃饭。

吴炳发愁之余,也只好向上报上文书,申请减免今年葭州,府谷,吴堡三地的秋粮征收,并请求朝廷拨下粮草,赈济灾民。

与大明西北各地的惨淡景象截然不同的是,神木县的农民今年迎来了久违的一次好收成,赵无忌春天开挖水渠而得到的五万亩良田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有水源灌溉,又加上赵无忌频频派出技术人员,下到村镇教导农民正确耕种之法,这五万亩田地的粮食全部丰收,产量与正常年景一般无二。

尤其是赵无忌留下来的,由乡勇们耕种的一万亩田地,由于种植的都是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更为惊人,一亩地的收获抵得上别处田地五六亩地的收获量。

红薯和土豆生长,本来就不需太多的水分,玉米相对来说,对水分的要求也比较低,再加上灌溉得力,一万亩高产作物,全部丰收。

而由于庆记的出现,极大带动了神木县商业的发展,今年神木的商税收入,也较往年提高了十多倍,这还是在赵无忌为了鼓励商业发展,而刻意调低了商业税率之后得到的成绩。

今年神木县的商税收入为五千两白银,看似不多,但是大明商税在历朝历代里,都属于最低的那一档次,去岁整个大明全年商税不过三百万两白银,神木一个小小县城,商税收入五千两白银已经是了不得的成绩了,去年神木的商税也不过六百多两银子而已。

眼看神木县取得的成绩如此骄人,于是知州吴炳带着府谷,吴堡两县的知县范仲平、贾垣,再度来到神木取经。

范仲平两人当初想要算计赵无忌,结果反而自己成了笑柄,此番再次见到赵无忌,未免有点讪讪,只有赵无忌面色如常,一如既往地与两人亲热寒暄,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般。

众人在神木县县衙坐定之后,吴炳开口说道:“赵大人,今年神木商税,秋粮都是远超往年,赵大人才干过人,功不可没,本官已经上文替赵大人表功,想来朝廷封赏,不日便到,本官在此,先恭喜赵大人了。”

赵无忌拱手说道:“还是多赖吴大人栽培,又有范知县与贾知县的协助,赵某万万不敢独居此功。”

吴炳放声笑道:“赵大人过谦了,年轻人谦虚是好事,太谦可就过犹不及了,老夫为官多年,从未见到如赵大人这般年纪轻轻而又才华横溢之人,遥想我大明当年,也只有王守仁王阳明可以比拟赵大人了。”

赵无忌连忙说道:“小子自知才疏学浅,万万不敢与先贤做比,吴大人饶了下官罢。”

众人听了,也都是哈哈一笑,笑声停下后,吴炳出言问道:“赵大人,神木今年秋粮收上来多少?”

赵无忌侧着脑袋想了一下,说道:“大约两万石左右,皆已入库。”

贾垣奇道:“咦,你们这边收割如此之早?再等两日收获,收成更好。”

赵无忌说道:“赵某是个急性子,看到田里的庄稼心里就痒痒,不把粮食收到库里,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总要是收了方才心安。”

范仲平伸手指着赵无忌,笑道:“哈哈,这也是个穷怕了的。”赵无忌闻言也是哈哈大笑。
首节 上一节 117/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