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255节

朱中兴疑惑地问道:“宫中不是早就有了采买物品的太监吗?如何又出了一个皇家指定产品?”

赵无忌自信地一笑:“在下已经和皇上请示过了,两者并不冲突,但是太监采买的物品并不会有皇家指定产品的荣誉,也不会在万达茶楼和京师晚报上得到宣传,几位的产品想要出名,还是要在本官这里购买独家冠名权。”

听了赵无忌的话,三位世子个个都是神色凝重,大脑皆都在高速运转,不断思忖着其中的利害得失,赵无忌说的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能将自家产品的销量提升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商机!

张锐率先开口:“赵大人,本世子再确认一次,此举确实得到皇上的许可?若皇上当真同意此事,我张家米行,愿意购买一个指定商品的名额,不过我家的米行只在京津一带销售,没法做到贩卖全国,价格上能否有所优惠?”

赵无忌正色说道:“在下怎敢拿皇家开玩笑,皇上金口玉言,早已答应于我,张家米行在下也曾调查过,你们卖的粮食确实质量很好,价格公道,考虑到你们不是全国贩卖,并且卖粮的利润确实也是不高,就按最低的三千两银子计算吧,本官再给世子一个内部优惠价,给您打八折,两千四百两银子,买下皇家指定米行的称号。”

“好,一言为定,随后本公子就会派人将银两送至赵大人府中。”

“这个,万万使不得,和记并非赵某一人私有,一码归一码,皇家指定商品的评选权在和记商行,请世子将银两送至和记商行。”

“好,便依赵大人。”

徐世龙眼看张锐夺了头筹,眼热之际,也出言说道:“我家漱芳斋的胭脂,品质也都是上乘之选,只是受到京师中几家老牌胭脂铺的压制,销售一直上不去,赵大人你看……”

赵无忌想了一会,说道:“你这个胭脂,与他那米行有所不同,利润既高,又是可以行销整个大明的,这个胭脂的冠名权价格就为五千两银子吧,本官再给你打个八折,算四千两银子,另外本官已委托王盈儿为和记商行招标业务主管,全面负责皇家产品冠名权的招商事宜,请世子将银子送往和记商行,将此事与王盈儿分说明白即可,让她记录在案。”

身边两位兄弟都已购买了皇家产品冠名权,三人之中年龄最长的朱中兴,却迟迟没有开口,成国公掌握京师的最主要军事力量——京营,位高权重,一举一动都饱受朝堂上下瞩目,他身为成国公府世子,若是参与其中,必定会被有心人解读为政治上的一种站队或是表态,他可是不能单单从经济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的。

虽然眼前有条发财的康庄大道,但是此事既是首例,想来阻力也是不小,考虑到自己的身份,此事实在不宜参与其中。

想到这里,朱中兴抬眼看着赵无忌,脸上露出一丝略带遗憾的笑容:“本世子一向不怎么打理家中产业,这些商业上的事情也是一窍不通,此事,从长计议吧。”

第三百六十一章胡雪延

第二日发售的京师晚报,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般横空出世,在京城上下激起了滔天巨浪,被炸得晕乎乎的官员们,直到晚上方才反应过来,于是次日,大批御史台的清流御史们,以手中的毛笔为武器,向祸国殃民的佞臣赵无忌展开了最猛烈的攻击,弹劾他利用皇上声誉赚钱,有伤天家体面。

无数弹劾赵无忌的奏章如雪片一般,纷纷纷纷飞入了六部阁老的案头之上,而后传递到崇祯面前,一贯勤于政务,奏折当日便会批复完毕的崇祯皇帝,面对这些奏折,表现出了反常的沉默,既不同意,也不否决,将这些厚厚一摞的奏折一律留中不发,暂时束之高阁。

而身在暴风眼中的赵无忌,此时也是忙得脚不沾地,听闻皇家指定产品冠名权要出售,顿时嗅觉灵敏的各路商贾纷纷自四面八方而来,想要在这其中分上一杯羹,为自家的产品销售增添助力。

此时京师中的赵府,俨然已成整个京城中最忙碌之地,仅仅在赵府的门前,便一溜排列了四五十辆马车在此等候,每辆马车看上去都是豪华奢侈,便是赶车的车夫,身上穿的衣衫也明显要比普通的老百姓高上不止一个档次,显然这些马车的主人,必定是非富即贵,都是大有来头的人物。

此时,赵无忌正在府中接待客人,一个三十余岁,一身华贵衣衫,个子不太高的商人正对着赵无忌略有些谦卑地笑着。

赵无忌盯着他的腰间,那里挂着一块巴掌大的白色玉佩,赵无忌虽然不是特别懂行,但是这么好成色且又这么大的玉佩他还真没有见过,看来面前此人应该是很有钱。

赵无忌端起茶盏,轻轻啜了一口茶,今日从早上到现在,他已经喝了五六壶茶了,撑得他的肚子鼓鼓胀胀的,稍一走动,就能感觉到肚子里的茶水在咣当作响。

但是来客实在太多,这皇家指定产品的光环太大,吸引了大量的商人来此,他从早上到现在,基本粒米未进,和人说话也说得口干舌燥,不喝点茶水,嗓子受不了。

眼前这商人一身衣着打扮,都是昂贵之物,却不知是哪里来的豪商,想到这里,赵无忌轻轻放下茶盏,温言对面前的商人说道:“不知先生高姓大名?来寻本官,可是有何事?”

同样的话他今天上午已经说了不知多少遍了,早已说得滚瓜烂熟,面前那商人急忙谦卑地一笑:“说起来,在下与赵大人还是老乡呢,在下乃是阜康丝行的东家,胡雪延。”

啊啊啊?胡雪岩?这不是清朝的人吗?清朝著名的红顶商人,也是著名的民族企业家,曾借来巨款,帮助左宗棠平定了新疆,此后他集结了众多民族企业,企图在生丝定价权上与洋商一战,结果被洋商联合李鸿章手下的狗腿商人盛宣怀联手击败,倾家荡产,黯然去世。

胡雪岩临死之前,曾叮儿女说道“白老虎可怕,不要经商!”此后他的子女果真再无一人从事商业活动,后人皆都把白老虎解释成是白花花的银子,说他这是向子女表明商业的可怕,赵无忌却不以为然。

在当时的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的华夏,赵无忌更愿意将白老虎理解为那些白色肤色的洋人,胡雪岩虽然最终惨败,但是并不影响赵无忌对他的尊敬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爱国的民族商人,虽然他最终失败,但是他也是败在了洋人和买办的联手扼杀之下,并不是他能力不济,受当时大环境的限制,虽败犹荣。

看着面前这个商人,赵无忌心中暗想,难道胡雪岩也穿越了?据传闻,胡雪岩的生活作风也是十分奢侈,看此人姓名,行事风格,还有一模一样的阜康丝行,世间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想到这里,赵无忌有些狐疑地问道:“胡雪岩,白雪的雪,岩石的岩?你可认识左宗棠吗?”

胡雪延一脸懵逼状,这个赵大人好生奇怪,自己这个名字似乎触动了他的一些思绪,不过思前想后,自己确认从未接触过他,也从未得罪过他,为何这个赵大人的反应如此奇怪?

“好叫大人得知,小人胡雪延,白雪的雪,延长的延,至于左宗棠,小人并不认得此人。”

“哦。”赵无忌这才恍然,原来不过是巧合而已,只不过巧合的有些太多而已,“你来此寻本官,可有何事?”

胡雪延顿时精神一振,他平时都在江南活动,这几日因处理一些商业上的事情,才来到京师,本来打算今日就返程回江南的,没想到临行前无意中看到的一份报纸,上面的一则广告竟然让他急忙改变了行程。

他白手起家,原本姓李,后来家道中落,被一位姓胡的商人收留,这才改姓了胡,他自小伙计做起,凭借他的勤快以及超出常人的商业才能,一步一步,自无到有,建立起了江南最大的丝行之一,阜康丝行。

江南生丝,畅销天下,不仅仅在大明,便是在国外也是饱受欢迎的商品之一,胡雪延的阜康丝行,此时在江南的各大丝行之中,可名列前十,不过距离规模最大的福泰丝行,还是相距甚远,福泰丝行乃是江南最大的丝行,规模比胡雪延的阜康丝行要大十倍有余。

若是能拿下皇家指定产品的名头,想必对自家丝行的生丝销售会有极大的助益,生丝业也向来都是个利润丰厚的地方,胡雪延天生的商业嗅觉告诉他,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赵无忌看着面前的商人,虽然确定他并不是历史上那个著名的红顶民族商人,然而眼中依旧是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尊敬之色:“哦,胡先生是做生丝生意的?这一行,利润丰厚啊,想要冠名皇家指定产品,这价格,可是不菲。”

胡雪延面带微笑:“请大人说明价格,若是胡某能负担得起,便是回去砸锅卖铁,也要把这笔钱给大人凑上。”

“不瞒你说,福泰丝行的李老板,上午刚刚也来过,他给了一万两银子一年的价格,本官没有接受,觉得有些低了……”

“李松李老板年龄大了,难免稳健有余,进取不足,”胡雪延看着赵无忌,微微一笑,徐徐伸出左手:“五万两白银一年,十五万两银子,一次买下三年的皇家指定产品冠名权,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第三百六十二章大获成功

胡雪延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满意而去,十五万两银子,便是如他这样的豪商,也不能立刻便筹到手中,他留下了一万两银子的定金,并与赵无忌约定,一月之内,一定将剩下的十四万两白银如数送到和记商行。

京师此行堪称完美,拿下阜康丝行连续三年的皇家指定产品冠名权,想必之后三年内,自家的丝行必将迎来又一波的大发展,只是临走之时赵大人的话语颇为奇怪,“将来你若是因生丝与洋人发生商业战争,遇上困难时,大可向本官求助,本官必全力助你!”

洋人?生丝虽然畅销海外,但现在的洋人丝行还不成气候,跟自己并没有什么利益上的交集和冲突,赵大人想的却是有点多了罢?

摸不着头脑的胡雪延想不明白,索性就不去想了,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去哪里筹集这么多银子,而不是在这里胡乱揣摩赵大人的怪异想法。
首节 上一节 255/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