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433节

骆养性身子一颤,“回皇上,赵大人的文书中,说他带了六千兵马前去。”

此言一出,顿时便给大殿中正在欢欣的众人迎头浇了一盆冷水,据情报,清军可是有十几万之多,赵无忌虽然是名将,但是拿六千兵马,去迎战十几万满清的大军,怎么看,都像是去送死。

卢象升和高起潜军队将近十万,尚且败给了清军,赵无忌虽然一直对满清保持不败,但打仗最终看得还是实力,他此番的兵力实在太少。

听说赵无忌才带了这么一点兵,崇祯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就反应了过来,这时他才开始后悔,因为正是他自己担心赵无忌谋反,所以给赵无忌下了家丁上限不得超过六千的命令,而今赵无忌便也只能拿着这六千兵,去济南府给德王解围了。

崇祯的脸上尴尬之色稍瞬即逝,“嗯,六千兵是少了点,不过朕听闻,他还号召山东境内的其他兵马,与他一起合力迎击清军吗?倪宠,高起潜等人又是如何回复他的?”

“高公公和倪总兵那边,臣暂时还未接到消息,臣所知道的是,目前驻守泰安的总兵吴襄,已经派遣他的爱子吴三桂率三千关宁铁骑,前往青州府助战去了。”骆养性答道。

“好!吴襄果然不愧是朕的股肱之臣!朕听闻吴三桂虽然岁数不大,却已是我大明有数的勇将,听说他作战向来骁勇非常。”崇祯将目光投向了杨嗣昌。

“皇上所言极是,吴三桂虽然年轻,勇猛却是更胜其父,号称勇冠三军,有他前去相助,赵大人此行的胜算定会再添三分。”杨嗣昌也是一脸的惊喜。

崇祯含笑频频点头,“好,好,朕的大明,从来都不缺忠臣良将,赵无忌,吴三桂二人忠君之心,可鉴日月,此战若胜,朕绝不会吝惜奖赏!”

赵无忌六千,吴三桂三千,加起来一共九千,九千对十几万,胜算有多少,在场的众臣皆都是了然于心,不过,这对他们来说,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总算有明军敢前去与清军一战,朝廷的体面也终于保住了,至于胜负,他们并不放在心上,取胜希望渺茫,若是胜了那是最好,若是败了,无非是丢了济南,而在济南打捞一笔,吃饱喝足的清军,也该会满意地返回辽东,此番劫难也就躲过去了。

至于以后,谁还管以后。

崇祯满脸含笑,虽然他心中也感觉赵无忌,吴三桂两人兵力太少,未必能取胜,但是,就算不能取胜,在洪承畴,孙传庭的秦军到来之前,牵制一下满清也是好的,更何况赵无忌一直都是抗清名将,也许,这次他还会给朕一个惊喜?

而此时此刻,远在淄川城的赵无忌刚刚睡醒,正睁着惺忪的眼睛看着商敬石,一脸的迷惑之色,“什么,吴三桂来淄川了?还带了三千骑兵?他来做什么?”

商敬石脸上也有些迷惑,“吴将军说他是前来助战的。”

“助战?”赵无忌终于想起了自己那封昭告天下的文书,揉了揉眼睛之后,一骨碌地下了地,开始手忙脚乱地穿起了衣衫,“本官前去会一会他。”

片刻之后,在淄川城外,赵无忌终于见到了这位历史上‘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名人。

只见此人身材高大,样貌俊秀,眉宇之间英气逼人,一身银甲卖相颇为不俗,赵无忌看着他,含笑问道:“可是吴三桂吴将军?吴将军大明,本官一向也是久仰了。”

吴三桂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正是末将,末将见过赵大人!”

眼看他如此客气,赵无忌急忙快步上前,伸出双手,就打算扶他起来,谁知稍一用力,吴三桂竟然纹风不动,赵无忌脸上顿时出现尴尬之色。

就在这时,借着赵无忌相扶的姿势,吴三桂已自行站起,若无其事一般,看着赵无忌微微一笑。

对于这位连挫多铎,阿济格的名将,吴三桂心中好奇的紧,他原以为对方和自己,卢象升一样,也是员勇冠三军的大将,所以刚才他故意用力不起,想试探一下对方实力深浅。

一试之下,这才知道对方身手虽然也不错,但相比自己,尚差了许多,当下吴三桂心中更是好奇,心想此人凭什么能够两次击败清军,莫非是此人是个计略过人的智将?

吴三桂此番前来淄川城,半是他自己的意思,半是他老爹吴襄的意思。

第五百八十七章佩服

吴三桂如今还不是后来的那个腹黑枭雄,他现在还很年轻,还有些热血,看到清军在大明内地肆意征伐劫掠,他的内心也是极为的愤怒。

他此次跟随关宁军一起入关勤王,虽然在高起潜和他父亲吴襄的约束下,并没有实质性的与清军交战,但他的内心依旧躁动不安,在这个朝局危急的时刻,他很想挺身而出,率领手下家丁和清军较量一番,打上几场胜仗,扬名天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其实也是吴三桂内心深处的追求,但是势不如人的时候,他会很明智地选择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走为上策,而不会像曹文诏和卢象升那样,和敌人死拼。

当卢象升在巨鹿兵败身死之后,高起潜手下的关宁军,更类似于一种主动性溃败,与满清的军队交锋时,往往一触则溃,虽然场面难看,但由于是主动逃窜,除了个别跑得慢的倒霉蛋,大部分将军手下的实力却都保存了下来。

吴襄,吴三桂父子率军逃到了青城,他们手下的军马几乎完好无损,这也是吴三桂此番敢于率军前来淄川的底气所在。

而在连续溃败的情况下,吴襄的面子也有些挂不住了,他们这一路关宁军屡战屡败,丝毫没有发挥作用,这样一来,将来还如何跟朝廷要饷要钱?所以这次爱子吴三桂主动请战之时,考虑到赵无忌也是大明有数的名将,吴襄于是也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不过依旧是再三嘱咐吴三桂,这些家丁可都是花费了大量银钱练出来的,都是自家的心腹力量,作战时一定要小心,实力不如人之时,万万不要勉强浪战。

吴三桂一一答应了下来。

吴三桂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对他父亲的话语深以为然,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反正自己是骑兵,真要跑起来,敌军也留不住他。

吴三桂的目光掠过赵无忌的身后,看到了淄川城高大而坚固的城墙,他的脸上顿时便露出一丝明了之色,“鞑子长于野战,我军长于防守,大人在这里据坚城以守,正是以长击短的高明策略。”

赵无忌哈哈一笑,问起吴三桂的来意,“吴将军今日来此,可是为本官助战的么?”

吴三桂微微颔首。

“既如此,吴将军的部众,是打算入城呢,还是在城外扎营结寨?”

“这个,末将所部俱是骑兵,长于奔袭机动,不利于守城,末将的想法是,率军在此附近梭巡,伺机再与敌军交锋。”吴三桂面色不改地说道。

出征之前,吴三桂便和吴襄商量过了,一定不能驻扎在淄川城内或是城外,那样的话一旦清军来攻,定会被重重包围,到时自军便只有死战一途可走,这样实在太过被动。

最好的办法是在淄川城外围机动,一旦清军来攻,则看清军的规模大小采取对策,若敌军实力太强,那不好意思,吴三桂只能带着三千骑兵,立刻实施脚底抹油之计,溜之大吉。

若敌军实力不强,己方胜算比较大的时候,则吴三桂便可在外围配合赵无忌这位‘名将’,伺机捡个漏什么的,消灭小股清军立功。

吴三桂以为,这才是稳妥之计,只有保住了自身,才能继续参加以后的战斗,打仗也当然是要挑弱的打。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清军攻破济南城后,在里面烧杀劫掠,抢夺了大量的人口和财物后,满载而归,不会再多此一举,前来进攻淄川,这样也不错,既不折损一兵一卒,又在崇祯皇帝面前加了分。

听吴三桂打算在外面打游击,赵无忌心中便有些不快,看来历史上的评价没错,这吴三桂就是个投机家,自己在淄川城当肉盾吸引清军火力,他在外面,想打就打,想逃就逃,好处都让他给占了。

一旁的淄川县知县韩瑜也凑了过来,看着吴三桂,满脸都是讨好之色,“本官久仰吴将军大名,今日一见,真乃三生有幸也哈哈哈哈。”来的援军越多,韩瑜就越高兴,虽然大明一向是文贵武贱,但逢此兵荒马乱,随时都有性命之忧的时候,文官反而是得求着这些他们从前看不起的武将,讨好他们,希望他们能保护自己和自己治下的府县。
首节 上一节 433/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