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485节

孙传庭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又皱着眉头说道:“下官以为,赵无忌手中兵力还是太少,皇太极善于用兵,坐拥数万强兵在手,又有清军中最精锐的数千白甲兵在其麾下,下官担心赵无忌不是皇太极的对手。”

抬首看向洪承畴,孙传庭眼中露出凝重之色,“洪大人,或许我等应该派出一彪兵马,前去增援赵大人,毕竟人才难得。”

洪承畴听了,心中也是一动,他也爱惜赵无忌的才华和能力,对于赵无忌与皇太极之间的决战,他也觉得有些悬,毕竟双方的兵力对比着实悬殊,更何况皇太极一代雄主,颇有谋略,手下强将悍将数不胜数,远非岳托,阿济格这样的角色所能比。

这样的一个前途无量的未来将星,若是如卢象升那样在山东战败身死,那可真是大明王朝的巨大损失了。

想到这里,洪承畴不由得环顾帐中诸将,想看看可否有愿意主动请缨,前去增援赵无忌的将领。

眼看洪承畴的目光投来,左良玉急忙低下了头,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的脚尖,似乎那里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般,贺人龙则紧皱眉头,摸着下巴上的胡茬,不言不语。

两位西北军最强的战将都不出声,实力稍逊一筹的马科,左光先二人更是一副装聋作哑之态,一个抬头盯着大帐上方,另一个目光躲闪游离,不敢和洪承畴的目光相触。

洪承畴见状,不由得暗叹一口气,心中突然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凉之感。

自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至今,老大王朝如今已经日益没落,处处都显现出了末日帝国之像,数万清兵在已方疆域内纵横驰骋,烧杀劫掠,朝廷却是束手无策,只是空自惊慌失措。

便是朝廷征调自己和孙传庭所部十余万兵马进京的目的,也仅仅是拱卫京师而已,而不是让自己率军前去与鞑子决一死战。

南宋名将岳飞曾言,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而今的大明朝堂上下,贪污腐败大行其道,文臣们几乎人人都在拼命地捞钱,甚至还为了一己之私,极力阻挠皇上对地主和豪族征收税赋,而把沉重的税赋全部转嫁到了普通百姓身上,以至于不堪重负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聚众造反,深深地伤了朝廷的元气。

不惜死的武将大明也有,不过他们基本上都已经战死了,曹文诏,卢象升,满桂,赵率教等名将皆都是如此,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像左良玉一样的兵痞兵油子。

“大人,末将愿率手下兵马,前去山东,相助赵大人。”一个粗豪的嗓音在营帐内响起,孙传庭欣喜地看去,只见说话之人正是昔日大明第一良将曹文诏的侄子,曹变蛟。

曹变蛟当初在葭州时,突袭罗汝才数万兵马,结果中了埋伏,所幸随后赵无忌大军杀到,一举击溃罗汝才,也救了曹变蛟和他手下将士的性命,此刻眼看赵无忌在山东的形势严峻,曹变蛟当即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前去增援。

洪承畴眼中的欣喜之色一闪即逝,曹变蛟敢于出战,其心可嘉,但他却不能派曹变蛟前去。

前些日子,围剿李自成的最后一战,便是由曹变蛟在潼关附近,伏击了李自成所部,李自成一路溃败,跟他到最后的都是那些百战精锐,所谓困兽犹斗,一战之下,曹变蛟虽然成功剿灭了李自成的残部,但拼命反抗的闯军在覆灭之前,也给了曹变蛟以重重的一击。

曹变蛟手下五千骑兵经过此役之后,只剩下两千多人,让刚刚打完一场恶战,未曾得到片刻休整的曹变蛟再度前往山东,迎战凶悍的清兵,洪承畴不可能同意。

斟酌了一番之后,洪承畴扭头看向孙传庭,语气温和,“孙大人此言甚善,也颇合本官心意,但皇上征召你我二人前来,乃是为了拱卫京师,本官会把增援赵大人之事,上报兵部,请皇上及诸位阁老定夺此事,在此之前,我等暂且稍安勿躁。”

随后,洪承畴又看向曹变蛟,“曹将军勇猛善战,忠于国事,本官一向是晓得的,不过曹将军刚刚与李自成恶战一场,此时正是养精蓄锐,修生养息之良机,实在不宜再度出征。”

轻叹一口气,洪承畴含笑环视场中众人,“本官明日便会入京面圣,本官不在期间,种种大事小情,还请孙大人暂替本官操持一番,待本官进京领了皇上的旨意,再行定夺。”

他的脸色慢慢转为严肃,“在此期间,诸位将军正宜众志成城,齐心合力,日夜警戒不休,以防鞑子再度侵袭河北,京师,诸君不得有误。”

众将纷纷站起身来,“末将遵令!”

众将纷纷起身离去,营帐内最终只剩下了洪承畴和孙传庭二人。

“洪大人,满清皇太极多次入侵我大明疆域,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实乃我大明多年之心腹大患,今年更是祸害河北,山东,肆虐数千里,为害之剧烈,手段之残忍,堪称触目惊心。”

“下官以为,而今赵无忌在山东连胜两场,斩首万余人,我军正是士气正盛之时,大人拥兵十余万,何不与赵无忌一南一北,前后夹击,一战而除皇太极此獠,为我大明除此心腹大患?”望着洪承畴,孙传庭诚恳地说道。

洪承畴看了孙传庭一眼,在他看来,这位新任陕西巡抚是个能干事,也肯干事的人,能力很强,但其为人耿直有余,圆滑不足,他这种性格,在而今的大明官场,明显会吃很多亏。

无论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上,洪承畴都承认,孙传庭说得很对,而今清军劫掠了大量财物和人口,满载而归,正是最脆弱的时候,又被赵无忌两战斩首一万三千人,锐气已失,也是自己和赵无忌合力共击清军的最佳时机。

但是从政治上和大明官场如今的现状上,洪承畴觉得孙传庭的提议很难被兵部和崇祯皇帝所接受。朝中的大臣和勋贵们,想得都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自家在京师附近的产业和财物,而不是让西北军去冒战败的危险去和皇太极来一场究极决战。

满朝的文武百官是一股谁也不能忽视的力量,他们若是达成了共识,便是兵部和皇上,也无法违背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更何况西北军的骑兵也是有限,左良玉,贺人龙,马科,左光先再加上曹变蛟,所有的骑兵加起来不过两万之数,真正能和清兵交锋的,也就是这两万骑兵,其余十万步卒,除非是清兵主动来攻,否则他们根本找不到和清兵交战的机会。

朝中诸公恐怕是不会同意将这两万骑兵,拿去冒险和清兵决战的。

思忖片刻之后,洪承畴对着孙传庭微微一笑,“孙大人的提议,本官晓得了,明日本官进京面圣之时,会和皇上提起此事,由皇上定夺。”

孙传庭点了点头,起身拱手,神色欣慰地说道:“既如此,便有劳洪大人了,下官这边暂且告退。”洪承畴微笑地冲着他点头致意,目送孙传庭的身影缓缓地远去不见。

单纯以军队的战力和勇敢程度来讲,明军虽然腐败,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精锐,战力并不逊于清军。

虽然都说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但洪承畴看得清楚,也看得通透,明军与满清最大的差距,其实是在机动力上面。

第六百三十三章崇祯的愤恨

老虎若是和雄鹰打架,吃亏的肯定是老虎。

因为老虎虽然力大无比,战力远超雄鹰,但他却打不着天上飞翔的雄鹰,而雄鹰却可以随时随地,自由选择时间地袭击老虎,若是这雄鹰有一定的智商,它完全可以一天伤害老虎一点,一天伤害老虎一点,最终把老虎活活给耗死。

大明和满清之间的战争也是如此,就像卢象升的天雄军,在自己的主场作战,居然连作战的场所都选择不了,只能被满清的骑兵牵着鼻子疲于奔命,劳师远征,最终在满清选定的巨鹿县,卢象升是疲师陷入清兵重围,当场战死殉国。

那老虎该如何对付雄鹰呢?那只能是设法直捣鹰巢,在鹰巢中,与退无可退的雄鹰决战。

所以洪承畴对目前大明面对满清所采取的战略,颇有些不以为然。

大明的边境线绵延数千里,无论花费多少钱财和人力,总会被满清择其中一点而全力攻破,与其花费重金,到处修建堡垒,一味地被动防守,不如主动进攻,直捣敌巢,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清兵首级终于进京。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人一旦高兴,做事也会变得有效率许多,原本预计明日到达京师的清兵首级,竟然提前一天到达。
首节 上一节 485/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