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599节

老者叹了一口气,眼中突然露出了愤恨之色,说道:“这些官老爷,平时只知花天酒地,声色犬马,谁会在意我们这些老百姓的死活!遭灾的半个月来,小老连一个官人都没有见到,眼见今年颗粒无收,债主却又在这时上门讨债,小老没了收成,就是砸锅卖铁也还不上他!没奈何只得弃了家中的几亩薄田,带着家中这一个女儿,便出来逃荒了。”

赵无忌哦了一声,想了想便明白了其中究竟,问道:“老人家可是在春耕之前,借债买的农具和粮种?”

老者有些疲惫地点了点头,道:“大人猜的不错,确实如此,小老原本还指着今年的收成下来,还了债还有一些剩余,倒也能聊以度日,如今颗粒无收之下,把地和房子都卖了,还不够还债的钱呢,所以小老也只得丢了家中的田地,背井离乡,一路逃难来到这里。”

赵无忌又问了问其他的几人,答案和这老者都是大同小异,都是受灾之后,官府救灾不力,更有各种高利贷主趁火打劫,挑在这个时候前来要债,借机将这些百姓们的田产和地产,以抵债为由,据为己有,甚至把百姓们家中的子女也捉了去,充作抵债的奴婢。

赵无忌听了一会,越听越是心中震动,看这动静,今年广西各地均是受灾不小,祸患处处,偏偏各级的官吏还大多都不作为,赈济救灾无力,以至于造成大量的百姓流落异乡,不得不出去逃难。

这些受灾的百姓们,聚集在一起,缺衣少食,遭受风吹雨淋,原本便是心情愤恨,怨气横生,若是出现类似李自成,张献忠那样别有用心的人在其中挑唆,很容易就会被坏人鼓动起来,聚众造反,酿出大事。

赵无忌一边想着,一边暗自心惊,他在钦州,最近一直忙着开发飞马岭和处理通商口岸,对外贸易之事,对钦州之外的事情关注甚少,更何况他的主要情报主管杜红儿如今正在山东,是以他对钦州意外的广西形势,却是了解不多。

而今跟这几个百姓一番交谈,赵无忌立刻便敏锐地感觉到了,此番一个处理不好,只怕广西也会跟西北那边一样,出几个手握重兵造反的义军首领,到那时,整个广西必然都会糜烂一片,到时自己的钦州只怕也难以独善其身。

到时赵无忌便是能依仗手中武力,平定了这些义军,到时只怕整个广西民间也会是元气大伤,要知道这些义军所过之处,破坏力可是很强的,到时自己把广西当做消费市场的计划,也会大受挫折。

看来此番的广西之行,难度无形中被加大了许多啊,赵无忌暗自想道。

再一想如今已是崇祯十三年,赵无忌心中便也就释然了。

崇祯十三年,便是1640年,四年之后的崇祯十七年,闯王杀进北京,崇祯挂煤山自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覆灭。

如今这广西的种种怪现状,正是明王朝即将灭亡的预演,官吏腐败无能,民间缙绅巧取豪夺,两者狼狈为奸,一起欺压掠夺百姓,最终不堪忍受的百姓们终于用脚投票,纷纷揭竿而起,聚众造反,汇合外界对大明早已垂诞以久的满清势力,共同推翻了大明朝。

想不到这天南海角之地,也非是世外桃源,赵无忌叹了口气,强打起精神,微微笑着,望向面前的众人,问道:“你来自浔州,你是田州人,你则是郁林州人,你等众人,如何又会聚集在这里?”

老者有气无力地抬起他那花白的头颅,睁着一双浑浊的老眼看着赵无忌,说道:“各地的官府,最厌恶的便是我等这样的难民,每每发现有城外难民聚集,往往便会派遣官差,甚至是大批官兵,前来驱赶我等,将我等驱散开去,不满大人说,前日我等众人还在永淳县外呢,就在昨日,才被永淳县令派人驱赶开来,小老这些人不知不觉便走到了这里,惊扰了大人,实在万死。”

“老人家可千万不要如此说,”赵无忌先急忙安慰了老者一句,随后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那老人家,我且问你,你们在永淳县时,可还记得当时聚集的难民共有多少?”

老者想了想,便摇了摇头,低声说道:“小老一路到处被人驱赶,又饿又累,哪有心思去看周围有多少人,只知人数实在是不少,至于到底有多少人,小老着实没有注意。”

赵无忌听了,怔了怔,便把目光投到了其他众人的脸上,有一个三十余岁的干瘦汉子想了想,便对赵无忌说道:“好叫大人得知,小人当时曾留意过,当时永淳县外的难民之数,应有三四千之众,大概是这么一个数。”

他这一出声,旁边几人想了想也皆都随声附和,说道应该是有三四千人,赵无忌听了微微颔首,脸上神色更是凝重。

小小一个永淳县外,便聚集了三四千难民,那整个广西又有多少难民?三万四万?亦或是三四十万?

第七百四十七章另寻他路

不久之后,那些咕嘟咕嘟作响的鱼粥终于被煮好了,浓郁的香甜气味四处弥散开来,闻着鱼肉和大米的香气,便是最为镇定的那位老者,也忍不住偷偷地咽下了一口唾液。

赵无忌会意地冲着众人笑了笑,便站起身来,转过身去,吩咐王启年组织人手,给这些百姓们发放鱼粥。

百姓们顿时便是人人眼中放光,争先恐后地站起身来,向着前面涌了过去,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那些正在汤锅里咕嘟作响的粥水,王启年急忙上前招呼,吩咐他们一定要排成队列,井然有序地领粥。

苏泰福晋挽起袖子,亲自走上前去,一碗一碗地把粥从锅里盛出来,再亲自将鱼粥递给一旁排队等候的百姓们,每递一碗粥,她都会低声地叮嘱提醒他们,叫他们千万不要吃得太急太快,以免反而损伤了胃肠,乐极生悲。

佟报国此时早已吃完了饭,于是便带着十余个士卒在一旁维持秩序,排队的顺序是以老人和妇女,小孩优先,健壮男人排在最后面,难民们对此倒也没有什么意见,于是很快就在几个大锅的前面,都排了一队长长的队列,赵无忌眯着眼睛粗略数了数,人数大约四百二三十人左右。

赵无忌倒背双手,看着这些百姓们兴高采烈的吃粥样子,心中更觉沉重。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大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轰然倒地,在之前也必会出现很多的不祥之兆,比如西北已经基本被流贼祸害完了,流贼如今纷纷涌进更为富庶的,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

再就比如目前的广西,由于今年的灾害发生,以及官府处置的不当,也已经很明显地处于民乱即将爆发的前夕。

徐怡轻轻地走到赵无忌的身旁,站在了他的身侧,和他一起望着不远处不管不顾,只是低着头拼命吃粥的百姓们,脸上也是一副忧心忡忡的神色。

“夫君,刚才听这些百姓们的述说,怡儿有一事不解,为何这些官员今年的救灾如此不力?一路行来,以怡儿观察到的情景,再参考下钦州那边的情形,怡儿总觉得今年广西的灾害应不至于十分严重,远远没到官府无力救灾的地步。”徐怡站在赵无忌身旁,幽幽地问道。

赵无忌叹了口气,“怡儿,你没听刚才那个老人家所说的么?人祸甚于天灾,灾难若是三分,人祸倒是能有五六分,本官想来,各地官府救灾不力的原因,一是如今朝廷财政窘迫,没有余钱余粮救灾,于是只得索性不管,任由百姓自生自灭,另一原因,便是如今庸官当道,一批没有能力的庸才,通过贿赂等不法手段,当上了一方的主官,此时一旦突然碰上天灾,由于其能力低下,于是便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直到灾害日益扩大,他们也没想出来有效的应对之策。”

“更有那些地方的不法土豪劣绅,趁火打劫,把灾难当成是他们发财的机会,不但不救助百姓,反而落井下石,以收债抵债为借口,大量兼并百姓们的田地,甚至趁机把百姓们变成他们自家的奴隶,这些人却不知他们此举正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这么下去,他们迟早会遭受民众群起反噬的可怕后果。”赵无忌面色沉重地说道。

徐怡脸上的神色也不比赵无忌轻松多少,“看来广西这边的形势,远比事先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夫君若是想要把钦州的商业产品辐射到广西,在此之前,恐怕要先帮徐时大人把广西安定下来。”

“怡儿,你出身勋贵之家,魏国公人脉深厚,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敢问怡儿,你对这个徐时徐大人,可有所了解?”赵无忌扭头看了徐怡一眼。

“嗯,徐时此人,怡儿也不太了解,只知道此人是万历年间进士出身,才学甚好,为官也是清廉,在朝中的评价还算尚可。”徐怡想了想答道。

赵无忌微微颔首,这个‘才学甚好’,只怕多半说的是此人的文采才学,却不是说的此人执政治民的本领,他若当真是在治政方面才学甚好,广西一带的灾情也不至于如此严重。

广西如今的乱局,他难逃其咎。

不过能得到一个为官清廉的评价,他也算是目前大明比较难得的官员了,只是要想当好一方的主官,只有清廉,显然是万万不够的。

否则的话,雕一个泥塑木偶上去当官,岂不是更省事?不但两袖清风,连俸禄都能省下来。

“安定这些难民百姓,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是本官也不是这广西的主官,最多只能从侧面协助一二,如何处理当前的局面,依旧还要看徐时大人他自己的心意。”赵无忌虽然是钦州伯,地位尊贵,徐时却也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地位比赵无忌只高不低,徐时指挥不了赵无忌,同样的,赵无忌也指挥不动徐时,而想要说服素不相识的徐大人,难度显然不小。

再者说了,徐时虽然是一省之主官,权力却也只在民政这一边,明朝实行的是三司制度,一省之中,布政使主管民事,按察使主管司法,都指挥使主管兵事,合称三司。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米利坚的三权分立制度,民政,司法,军事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由此可见,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米利坚的那一套,大明王朝几百年前就已经实施过了。

赵无忌若是想要真正地把广西一地的百姓安顿好,把难民的事情处理明白,非要得到三司长官的同时同意和配合不可,这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三位大臣,谁的官职也不比他小。
首节 上一节 599/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