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600节

“不在位者,不谋其政,本官不过是个钦州伯,这广西的事情,却有和本官有什么关系?本官却要为此而操心受累!”赵无忌一想起处理此事的难度,心中便有些恼怒,他话音刚落,却听得身后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哈哈哈哈,大人说的是,这原本就非大人的职责所在啊。”伴随着这阵笑声,夏允彝的身影出现在了赵无忌的身后。

夏允彝书生出身,骑马却也能骑,只是骑术一般,驭马的速度也比赵无忌等人慢了一点,加上这一路上,沿途的景色着实不错,夏允彝一时文人性子发作,一边行路,一边便禁不住有些赏山玩水,不知不觉间,他便落在了后面。

考虑到广西暂时也没听闻有什么大的匪患,是以赵无忌便派了二十余名骑士护卫他,由着他慢慢地走在后面,却没想到他在这个时候赶了上来。

夏允彝走上前来,先是给赵无忌施了一礼,道:“夏允彝见过大人。”转身又给徐怡也施了一礼,“属下见过夫人。”徐怡急忙回了一礼,赵无忌摆了摆手,说道:“这里又无外人,夏先生又何必客气,夏先生来得正好,正好帮本官参详参详如今的这个局面,广西这边,难民很是不少啊。”

夏允彝的目光掠过赵无忌身后,看向那些衣衫褴褛的百姓们,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怜悯之色,他很快便收回目光,看着赵无忌说道:“属下一路之上,也曾碰上不少逃难的百姓,从他们的口中,打听到这里受灾的情景,于是属下不敢耽搁,急忙加快速度,以求赶上大人,向大人汇报,没想到大人竟已提前知晓了此事。”

他顿了一顿,又说道:“此间局势,看来令大人也颇是头疼罢?如此之多的难民受灾,官员安抚却又是如此无力,只怕早晚之间,便会生乱!”

赵无忌点了点头,他本来的意思,不过是到这边来向这边的百姓们推广一下钦州的商品,顺便看看能不能和这边的主官徐时搞好关系,让他为钦州产品在此地的售卖提供一些便利,乃是出于一片纯粹的商业目的。

没想到如今来到半路一看,这边的形势竟是出乎意料的恶劣,一旦活不下去的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聚集起来攻城拔寨,战火燃起后,普通人保命都成问题,谁还有心思去消费什么商品。

夏允彝没有继续说下去,却是不动声色地瞥了徐怡一眼,徐怡感受到了他的目光,扭头看去,夏允彝却又把目光转了开去。

徐怡若有所思地看着夏允彝,想了一想,便对赵无忌说道:“苏泰姐姐一个人在那边施粥,甚是辛苦,怡儿也过去帮帮她的忙。”赵无忌闻言便点了点头,“既如此,辛苦怡儿了。”

徐怡又对夏允彝笑了笑,便抬步向着苏泰福晋的方向走了过去。

待到徐怡走远之后,夏允彝上前一步,低声对赵无忌说道:“大人,属下还是那句话,病人早已病入膏肓,大人再有回天妙手,也是无计可施,倒不如顺势而行,以应天时,又何必学那诸葛孔明,强自逆天?”

“如今朝廷精锐兵马少半在四川剿匪,大半在京师周围,等着前去辽东为锦州解围,一旦广西骤然有变,弹压不住之下,皇上定然会调遣近在咫尺的大人,前去出兵平叛。”

“以大人手下之精兵,剿灭这些乱匪,当真如杀鸡用牛刀一般,可轻易取胜,到了那时,一来大人以平叛之功,在皇上心中地位更重,官爵也能更上一层楼;二来大人平定叛乱,安稳地方,也可尽收广西百姓之心,竖立起大人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更何况,”夏允彝凑近赵无忌,低声说道:“乱民起义之时,定然首先会杀尽那些不法之土豪劣绅,尽夺其财,瓜分其粮,大人若想安定广西,这些地方的不法豪绅皆都是大人的重重阻力,而由这些叛军替大人清理掉这些将来执政的绊脚石,岂不是一举两得?”

赵无忌沉吟了片刻,抬头望向夏允彝,“夏先生,你的意思是说,先让这把火烧起来,烧尽这些野草杂木,烧出一大片平地,而后我们再在这块地上盖房子?”

夏允彝当即就是抚掌大笑,道:“大人当真是一点就透,如此比喻,在贴切也没有,属下便是这个意思。”

“哦,”赵无忌想了半晌,终究还是慢慢地摇了摇头,“大火不辨黑白,一旦烧将起来,也会将野草中混杂的庄稼一同烧掉,叛军兴起之后,不但那些土豪劣绅会遭殃,便是那些无辜的平民百姓,也会有为数不少之人因此而丧身。”

“本官又何忍见这广西百万百姓,生灵涂炭?此事有违本官本心,却是万万不妥,还需另寻他路。”

第七百四十八章要诛佞臣

夏允彝无奈地看了赵无忌一眼,摇了摇头,皱眉说道:“那此地的危局,如何能解?属下以为,此地早晚生乱!”

“夏先生,这一点本官又何尝不知,待我等到了桂林府中,见过徐大人再说罢,眼下也只能且行且看了,”赵无忌望着远处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粥的百姓们,想了想又说道:“事不宜迟,我等稍后便启程出发,尽快赶到桂林府,至于这些百姓,给他们留点银钱和干粮就好,待本官见了徐大人,想必总是能找到解决此事的法子。”

两日之后,桂林府,临桂县内,广西布政使徐时的府邸中,徐时正端坐在客厅里,含笑和两位身份不凡的客人说着话。

徐时今年五十有四,面目清癯,双眼细长,颔下三缕长须,一身的儒雅气质,长相不俗,此刻在他的左右两侧,分别坐着两人,左边一人,年约四十余岁,一身绯色官袍,身材瘦削,瘦长脸,皮肤黝黑,眼睛半眯,似在假寐,此人乃是广西按察使余懋学。

坐在徐时右边之人,身材不高,面庞白净,大鼻子,胡子稀松,嘴唇紧紧地抿着,脸上露出坚毅的神情,此人正是广西都指挥使黄道周。

黄道周才学过人,原本是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此人颇有才华,为人正直,也是明朝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本在京师任职,随后因种种原因得罪了崇祯皇帝,被崇祯明升暗贬,将他派往岭南,其后数年,他辗转数地,最终来到广西,担任都指挥使,他在此地任职已有一年之久。

徐时微微笑着,看向左右两人,道:“本官今日之所以请两位大人来此,乃是有事想与两位商议一下,两位大人皆是学识渊博,明辨识理之人,相信两位大人定然能为本官解惑。”

余懋学闻言,望向徐时,拱手说道:“徐大人言重了,我等三人,身负皇命,为皇上主政此地,彼此更应同气连枝,守望相助,这本是应有之义,却不知徐大人有何吩咐,在下洗耳恭听。”

黄道周亦是点了点头,抬首望向徐时,问道:“徐大人莫非是为了这难民之事头疼?”

徐时听了,脸色微微一黯,便点了点头,“今岁颇不太平,本省各地灾害四起,郁林州,浔州,田州等地百姓因灾害百姓流离失所,数不胜数,而今府城之外,聚集百姓难民已有万人左右,徘徊不去,衣食不继,当真令人十分头疼。”

“哦,大人不是已命差人前去城外设棚施粥,赈济灾民了么?本官也曾派人前去城外查看,感觉百姓心思尚算平稳,皆都在称赞徐大人及时赈济救灾,拳拳爱民之心,令人钦佩。”余懋学含笑说道。

徐时笑了笑,摆了摆手,“这都是本官的分内事,当不得什么,只是这几日手下差人来报,眼看城外的难民是越来越多,本官手中的米粮却已经有所不足,官仓的米粮,没有皇上的旨意,不能轻动,如何赈济这些越来越多的难民,却是个难题,故此请来两位,共商此事。”

黄道周不以为然地看了徐时一眼,说道:“桂林府中,豪绅大户多如牛毛,家中财产何止百万千万,他们家中的粮食,怕是几辈子都吃不完,而今城外百姓食不果腹,饥寒交迫,他们又如何能心安理得地住在城中?本官以为,徐大人不妨命他们捐献一些米粮出来,以救灾民。”

徐时沉吟了一下,微微颔首,说道:“黄大人所言,却也是一条路子,事不宜迟,本官明日便召集这些缙绅前来,劝他们为城外的难民,募捐一些粮草,多少也能稍解一些燃眉之急。”

“只不过,如今广西一地受灾者众,本官粗略估计,分布全省之难民数目,至少有四五万人之多,两位大人也知道,这两年本地接连灾害不止,各级官府,手头也没多少粮食和银钱,实在是难以面面俱到,将这些难民尽数地安置起来,本官担心啊,这些衣食无着的百姓,一旦受到李闯,张献忠这样的流贼煽动,只怕很容易会做出过激之举,行那造反之事。”徐时面有忧色地说道。

余懋学与黄道周听了,两人均也是皱起了眉头,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官府手里没钱没粮,就无法赈济救灾,老百姓吃不上饭,要么饿死,要么就很有可能会造反,以求得一条生路。

“广西民间的开明士绅还是很多的,本官以为,号召各地的这些乡间良善士绅,捐粮捐款救助那些本地的百姓,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沉思片刻之后,按察使余懋学出声说道。

黄道周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说道:“本官以为,这世间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乱匪,还是因为我等没有教化好万民百姓的缘故,试想,若是这些百姓们都懂了圣贤之学,通晓圣贤之理,心中自然便会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万万不可做,就算是饿死,又岂会去做那种无君无父的反贼?”

“本官以为,大人不妨下令各地学政,派出通晓圣人之学的士子儒生,参与到给百姓施粥赈济的过程,在赈济的同时,也顺便为他们讲授一些孔孟之道,让他们明白那些圣贤的道理,教化他们知书明理,也可使那些潜在的居心叵测之徒深感自己的错误,从而幡然悔悟,岂不是善莫大焉?”

徐时听了黄道周的话,先是怔了一怔,随即方才慢慢地点了点头,“黄大人此举,大有深意,将教化百姓融入到了赈济救灾之中,可谓是一举两得,大有深意,嗯,本官稍后便吩咐人,依照黄大人的办法,去派人教化百姓。”

黄道周摸了摸颔下的胡子,脸上并未因自己提出的法子被徐时采纳而露出喜色,他隐约地感觉到,徐时请自己和余懋学两人来此,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救助灾民这件事。

果然,徐时的脸色随后便转为凝重,看向两人说道:“本官今日一早收到的消息,说道四川巨匪袁时中,统率流贼,号称十万,前来犯我广西,如今贼军正在攻打严关,守将胡彬星夜派人给本官送信告急,说道严关守军只有两千,只怕守不了太长时间,请本官速速派遣援军前去。”

骤然听到此事,余懋学和黄道周两人脸上齐齐变色,两人只是稍作沉吟,便明白了此事的严重性。

如今广西各地受灾者众,无数难民流离失所,衣食无着,民怨沸腾,本就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因素。
首节 上一节 600/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