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60节

赵无忌看着农田,说道:“明天我就去南京城,邀请李府尹和魏国公。”

三日后,赵家庄内,土豆和红薯田地前面的地面上,摆了一排座椅,椅子上所坐之人,正中间是魏国公徐文爵和应天府尹李诚德,此外还有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以及锦衣卫镇抚使王庆也都到场。

李府尹和魏国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目光不住地往面前的田地里看去,左边的一片地里,作物似乎是趴在地上生长的,右边的地里,作物倒是长得笔直,不过看着都不甚高大,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矮小,无论那边的作物,都没有李府尹想象中的硕果累累的景象,看着此情此景,李府尹心中不禁隐隐有些后悔。

第八十三章高产作物

原来那日赵无忌登门拜访,说道自己种植了两种高产作物,产量非常之高,想献给皇上,邀请李府尹到场做个见证,并说明届时魏国公也会到场。

民以食为天,李府尹自然知道高产作物的重要性,实际上,大明最近西北的匪患,根源不就在于粮食不够吃吗?

自从西北旱灾频发,吃不饱饭的农民起来造反,如何对待这些乱民,朝堂上向来是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剿灭,一派主张招抚。

杨鹤就是招抚派的代表,他担任三边总督之时,对待境内的农民军,采用的就是招抚的方针,他认为,这些造反的乱民,之所以会造反,并不是他们天生就是贼人,而是在这种天灾下,饿的没有饭吃,民不聊生之下,才会造反。

所以杨鹤对待西北的流贼,采取的是招抚为主,剿灭为辅的原则,不得不说,杨鹤对流贼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地招安了境内的几乎所有流贼,成绩斐然。

然而,杨鹤看到了开头,却没看到结尾,他判断对了流贼造反的根源,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然而最后一步棋他没走好,直接导致了他的满盘皆输。

这是怎么回事呢?根源还在于粮食不够吃,能有一口吃的,谁也不愿意提着脑袋造反,然而接受招安之后,杨鹤的赈济出了问题。

杨鹤招抚了大量的流贼,他们一开始也确实是实心实意的投降了,然而崇祯没有钱,杨鹤费尽心血,总共才找到了十万金,此外还有藩王捐助的五万两银子和粮食两万两。

看着东西不少,但是流贼更多,这么多的粮食和银子砸下去,只救济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其他人没想到投降也吃不上饭,那也不能活活饿死啊,于是再度叛乱,又干起了流贼这份有前途的工作。

杨鹤招抚的流贼,降而复叛,于是他受到朝中众多御史的弹劾,质疑他招抚不力,这直接导致了杨鹤的去职。

接任杨鹤的是洪承畴,作为崇祯年间难得的能干之臣,他与杨鹤有一点立场相同,就是流贼的起源,皆是因为吃不上饭,民不聊生。

然而杨鹤的下场,给他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洪承畴属于主张剿灭的那一派,他的原则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杀的人头滚滚,杀出一片太平。

洪承畴只要发现了流贼的踪迹,就会立即派出手下大将,率领大军,穷追猛打,除恶务尽,杀贼数量越多越好,很少接受流贼投降,反正即使流贼投降,他也养不起。

他这么做,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有些人眼里,如此杀戮过重,未免有失天和,此外屠戮的都是大明子民,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迹。

总而言之,大明西北的乱局,根源在于旱灾导致的缺粮。

所以李府尹得知赵无忌有了高产作物,还一下子就有了两种,顿时心里就是激动万分,看向赵无忌的眼神,就跟后世的彩民看着五百万大奖时的眼神一样一样的。

他看着五百万,哦不不,看着赵无忌,强行压抑住自己兴奋的心情说道:“赵秀才你刚才是说,你手头有了两种高产的作物,想献给皇上?”

赵无忌点点头:“好叫府尊大人得知,学生打算明日在赵家庄对此两种高产作物进行收获采摘,想请大人做个见证。”

李府尹摸摸胡子,思忖了一会,赵无忌这个要求也是情理之中,他既然要向皇上献上高产作物,首先他就得证明自己的作物确实是高产,而自己就是一个见证的最佳人选,若是在自己的管辖下,出了两种高产作物,固然是赵无忌领了首功,可是自己也会跟着有一份功劳的,毕竟赵无忌是他治下的子民。

于是李府尹当即便答应了下来,并且在今天,带上应天府很多官员,以及专管农事的小吏,来此见证赵无忌的这两种高产作物。

只不过当时他过于高兴,大喜之下,一时也没有细问赵无忌有关这两种作物的情况,今日一见,左边这趴在地上生长的作物,藤蔓枝叶长得虽然茂盛,看着很不错,但是果实呢?果实跑哪去了?难道是吃叶子?但是这叶子虽然长得茂盛,可是绝对谈不上是什么高产。

另一侧的作物长得总算有点庄稼的样子了,起码不是在地上趴着了,不过他找来找去,也没找到果实,而且右边的作物植株长的也不算高大,怎么看,也不像是什么高产作物。

而且他原本以为赵无忌只请了自己和魏国公,没想到南京城镇守太监韩赞周和锦衣卫镇抚使王庆也来到现场,自己为了坐实这份功劳,特意带了府衙内的大队人马来此,若是赵无忌所言有误,高产作物并不高产,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自己这脸可就丢到姥姥家去了。

想到这里,李府尹的心中惴惴不安,看着地里的庄稼,心中又惊又怕,不禁心中暗叹果然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赵无忌看着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这事办得这么不靠谱呢。

魏国公倒是安坐如山,赵无忌给他带来的惊喜实在太多太多,东园诗会,安置流民,创办庆记,剿灭山贼,拯救徐怡,哪一样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在别人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他偏偏就能给做成了,并且还能是很漂亮的成功。

不知不觉,魏国公已经对赵无忌有了一种无条件的信任,凡是赵无忌说过的话,他都会深信不疑,赵无忌说他有高产作物,那肯定就是有,因为赵无忌是不可能错的。

所以魏国公只是专心地和李府尹聊着天,至于地里的庄稼,他看都没看一眼,一脸的气定神闲,与旁边李府尹的坐立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锦衣卫南京镇抚使王庆,今年刚刚四十,为人精明强干,那日得到骆养性的飞鸽传书,说道皇上很重视南京的一个叫赵无忌的秀才,让他密切关注此人的一举一动,一有动静,立刻向京城汇报。

赵无忌此人,王庆自然是知道的,著名的才子,前一阵还传出来退出乡试的消息,很是轰动了一阵,但是没想到皇上也知道了这个人,还对他很感兴趣,锦衣卫消息灵通,赵无忌要进献高产作物之事,他很快就得知了,如此大事,他如何能不到场。

第八十四章开始收获

托众多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剧的福,锦衣卫在后世凶名赫赫,威名可止小儿啼,一提起锦衣卫,赵无忌便想起了阴暗潮湿的大牢,残忍血腥的刑具,血迹斑斑的地面,犯人绝望而无力的惨叫,以及赤裸上身,露着胸毛,眼神阴冷又充满了变态的兴奋的刽子手。

虽然王庆今天是不请自来,并不在赵无忌的邀请之列,讶异之余,赵无忌眼见他是锦衣卫的高官,不敢得罪,当即也将他请入席中,小心翼翼地接待入座,唯恐招待不周,惹得这位暗黑特务头子发怒,那自己可落不到好去。

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本来也不在邀请之列的,虽然他也是庆记的股东之一,但是赵无忌跟他不是很熟,平时来往不多,自然不好意思上门相邀。

然而韩赞周和王庆一样,也接到了来自京城的消息,他向来与提督京营的司礼秉笔太监曹化淳交好,曹化淳前些日子托人带话给他,南京有个唤做赵无忌的秀才,皇上非常欣赏他,据说以后可能会大用此人,要他密切留意此人的动向。

听闻赵无忌要献上高产作物,于是今日镇守太监韩赞周就借着庆记股东的身份,视察赵家庄的工坊,“恰好”碰上了赵无忌要收获高产作物,又与老友魏国公,李府尹碰面,于是当即也入席给赵无忌做个见证。

席中四大巨头虽然都是谈笑风生,然而各怀心思,不一而足,魏国公想的是如何借此机会,大肆渲染一下赵无忌的功绩,借此自己好推举赵无忌上位做官。

李府尹想的是借赵无忌献上高产作物的功绩,自己是否也能沾染上一些功劳,如此一来,对自己将来的仕途大有裨益,或许可以再上进一步,然而又担心赵无忌失手,高产作物并不高产,让自己丢了面子。

韩赞周则是饶有兴趣地看着场中的一切,看什么都觉得有趣,他心里想的是,到时自己该如何向皇上进言,禀告赵无忌的功劳,同时不动声色地让赵无忌得知自己对他的推举,卖个好给他,与这个简在帝心的才子,结个善缘。

锦衣卫是天家鹰犬,王庆的任务就是如实向皇帝禀告今日发生的一切事情,只求真实详尽,丝毫不掺杂个人好恶,所以他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田间,耐心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作物收获。

赵家庄内众人一片忙碌,韩林,韩勇,陈国宝,慕容先各自带着二十个精壮家丁,分别站在四亩田地旁边,只等一声命令,便下地去收获庄稼。

赵无忌,宋应星,夏允彝,顾炎武,李守财等人,与来访的陈子龙一起,立在一旁的树荫之下,看着场中的众人。
首节 上一节 60/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