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784节

多铎沉着脸望着远处的明军,想了一想,也只得点了点头,“通令全军,原地扎下营寨,继续保持对明军的包围态势不变,派出侦骑梭巡戒备,严防敌军趁夜突围。”

随着多铎的命令下达,清兵除了保留了一小部分骑兵在前威慑明军,其余士卒都是纷纷下马,开始安营扎寨,做好了长期围困眼前对手的打算。

“没想到才三千明军步卒,便如此扎手,看来本王是轻敌了。”多铎右手无意识地玩弄着马鞭,紧紧盯着远处的明军车阵,漫不经心地说道。

“亲王有所不知,对面这支明军,来头可是不小,属下刚才看了他们的旗号,领军将领是秦翼明,他们是白杆兵!”苏克萨哈在一旁提醒道。

“啊?白杆兵?!莫非就是二十年前,浑河之战中的那支明军劲旅?”多铎亦是听说过白杆兵的大名,不由得对前面的明军肃然起敬。

当年明清两国的浑河之战,秦氏兄弟率先带领白杆兵渡过浑河,血战八旗兵,在秦氏兄弟的率领下,白杆兵大杀四方,一战击杀八旗兵数千人,打破了八旗兵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战也使得此前一直战无不胜的八旗兵得到教训,使他们知晓明军还有这样的悍勇之兵,并为之深深胆寒不已。

只是最后在叛变明军炮手的反戈炮击下,以及寡不敌众的因素,最终白杆兵主将秦邦屏力战死于军中,而秦民屏则浴血突围而出,此战有两千余人白杆兵战死沙场,壮烈殉国。

此战之后,白杆兵遂扬名天下。

而秦翼明,便是当年的白杆兵主将秦邦屏之子。

浑河之战的时候,多铎还不过是个几岁的小孩子,但白杆兵的悍勇,他却早已有所耳闻,此刻听得对面便是那支大明的强军,震惊之余,却也有些释然。

难怪以三千人马,便能挡住我大清两万骑兵的冲击,白杆兵之悍勇,果然名不虚传。

如此强兵,若是能收归麾下,那该有多好,大清国理应拥有最强的武将和士卒,以及最美的女子和最多的金银珠宝。

只是该如何对付面前的这支强兵,却是让多铎头疼不已。

多铎虽然年纪不大,却早已征战沙场多年,战阵经验十分丰富,这支三千人的明军虽然精锐,但在他看来,却也并不是无法可解。

只要舍得堆积人命,冒着损失万人以上的风险,却也能将当面之敌击破,只是……

想起赵无忌昨夜再度实施的离间之计,多铎便是咬牙痛恨不已,在他看来,赵无忌是利用庄妃的事情,啪啪地反复在打大汗和自己二哥的脸。

大汗并非泥塑木雕,碰上此事总会有几分火气在心,这时再度被赵无忌揭开伤疤,恼羞成怒之下,难免不会再度向自己兄弟下手。

自己手下这两万兵,可是多尔衮三兄弟最大的依仗和本钱,可不能在这里都给拼光了。

“亲王何必忧心?末将看来,击破白杆兵并非什么难事。”一旁的苏克萨哈突然说道。

多铎当即心中一动,扭头看向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部将。

“亲王只需仿效浑河故事即可,恭顺王的炮营,如今不就在睿亲王军中么?敌能远攻,我亦能远攻,看看是他火枪射的远,还是我军火炮射的远,看看是他火枪威力大,还是我军火炮威力大。”

“只要能用大炮轰烂敌军的车阵,没了车阵掩护,同时打乱敌军阵列,敌军混乱且又死伤惨重之时,我军骑士岂不是便可为所欲为?”

“哇哈哈哈哈哈哈……”多铎怔了一怔,顿时便仰天爆发出一阵狂笑来,笑声无比嚣张而猖獗,充满了无尽的欢畅之意。

“立即派人返回大营,向睿亲王求援!”片刻之后,多铎冷冷地望着远处明军车阵,悍然下令。

黄昏终于过去,夜色渐深。

杏山城城头之上,赵无忌一身青衫,迎着扑面而来的寒冷夜风,扶着城头的垛子,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清军营寨,似是在沉思着什么。

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虎大威的身影出现在了赵无忌旁边,“夜晚风大寒冷,大人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

“吩咐你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赵无忌问道。

“这个……,一时半刻,却是有些难做,不过请大人放心,属下已经尽力督促,命他们尽快完成。”

赵无忌摇了摇头,“这个却也不用太急,保持正常进度就好。”他随即看向一旁的李定国,“宁宇,下午的突围,可曾有兵士损伤?”

第九百一十一章调集炮营

“师父放心,五百士卒,全部安然返回城内,一个不缺,只可惜师父有令在先,命我等不得恋战,否则今日还可杀伤更多鞑子。”李定国略有些遗憾地说道。

原来就在今日下午,趁着清兵有所懈怠的功夫,赵无忌在敌军防守薄弱处的北门,命李定国率五百枪骑兵突然杀出城外,做出突围之势。

负责看守此处的是颖亲王萨哈廉,得知明军突围的消息,萨哈廉顿时便是大惊失色,当即就派遣了手中几乎全部的精锐,前去阻拦明军。

在清兵的拼命的阻拦下,此次突围并未成功,李定国率军杀伤了数百清兵后,按照事先的计划,再度退回城内,宣告此次突围失败。

“虽然清军防备确实森严周密,但若是我军集中全力突击,未必不能突围成功,今日之事,着实有些可惜了。”一旁的商敬石亦是叹道。

“本官前来辽东的目的,乃是为锦州解围,并击败当前之清兵,可不是为了突围而来的,”赵无忌望了商敬石一眼,不动声色地说道,“杏山虽然不比松山,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前线堡垒,守在这里,本官既可与锦州的祖大寿彼此呼应,也可随时出兵,为锦州解围。”

“末将以为,大人若是退到宁远,塔山一带,与清兵对峙,似是较为稳妥。”一旁的虎大威劝道,“大人兵力太少,杏山又是位于前线,若是清军倾尽全力来攻,只怕我军抵挡不住,白白害了大人性命。”

赵无忌留在杏山城,虎大威总是极为担心,毕竟赵无忌是一军主将,像他这样身先士卒般地轻身犯险,在明军有史以来的大军主将中,极为罕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皇上命本官解围锦州,本官若是退回宁远,又谈何为锦州解围?松山已失,洪承畴也已被俘,我军若是再退,锦州祖大寿必然开门降清,锦州若失,则杏山,塔山也难以保全,届时宁远一城,将孤悬关外,独力面对满鞑的侵袭,长此以往,势必也难以久存!”

赵无忌转过身来,看向虎大威,夜色之中,他脸上的神情极为坚毅,目光炯炯地说道:“到了那时,我大明便也只能被迫放弃宁远,退入关内,将关外的大片疆域,拱手让给满清。”

“所以本官要坚守在这里,只要本官在这里一日,便有一日解围锦州的希望。”

夜色中,清军营寨一片灯火通明,多尔衮的帅帐之中,除了追赶刘芳亮而尚未归来的阿山,其余清军将领皆都云集此处,商议军情。

相比昨日军议时的意气风发,跃跃欲试,今日帅帐中的气氛颇有些沉闷和尴尬,尤其是多铎,一向嚣张跋扈惯了的他,今日的脸色难得的有点涨红。
首节 上一节 784/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