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不是宋钦宗

朕不是宋钦宗 第122节

这边,赵桓道:“三哥未曾成年,涉世不深,难免为小人诓骗,只需及时改过自新,仍是我赵家好男儿。”

赵楷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并不答话。

“精彩!”王诜走出来,道:“太子麾下,果然英才济济,嘉王还需学,莫要为小人蒙蔽。”

已经有奴仆抬起洪涛往外走去。

到了赵桓近前,王诜从侍女托盘中取出画卷,道:“此烟江叠嶂图,乃是老夫平身最得意之作,官家来讨亦未曾舍得,如今便由殿下珍藏了。”

赵桓双手接过,道:“多谢晋卿公厚赐,定然铭记于心。”

王诜送出的确实是他的平生得意之作,更是他支持东宫的态度。

若非辈分限制,可能还要献上膝盖。

大约,他也是看嘉王和东宫的本事,才最终做了决断。

对此,赵桓当然是欣然接受。

五十一 强邀

香焚宝鼎,花插金瓶,器列象州之古玩,帘开合浦之明珠。

水晶盘内,高堆火枣交梨;碧玉杯中,满泛琼浆玉液。

烹龙肝,炮凤腑,果然下箸了万钱;黑熊掌,紫驼蹄,酒后献来香满座。

碾破凤团,白玉瓯中分白浪;斟来琼液,紫金壶内喷清香。

毕竟压赛孟尝君,只此敢欺石崇富。

奢华,十分奢华!

只是因为顾忌形象,赵桓也不好化身饕餮,只得耐着性子慢嚼细咽,免得丢了东宫脸面。

饶是如此,也吃的十分尽兴。

倒不是说驸马府的厨子比东宫强了多少,而是食材太过稀罕,太子平常也舍不得使用。

吃喝间,有人过来,拜道:“下臣国子司业邵知柔拜见东宫殿下。”

赵桓立刻放下象牙筷子,道:“原来是邵司业,请坐。”

“谢殿下。”邵知柔于对面落座。

作为身份最贵的贵宾,赵桓座位落东,为单人独坐,因为考虑到有人前来敬酒叙礼,旁边也设置了几条小案。

坐下后,赵桓问道:“未知司业过来,有何指教?”

“不敢。”邵知柔道:“臣有幸拜读三字经,实乃启蒙之经典,因此想请殿下得暇时往国子监走一遭,给诸多太学生讲解内中深意。

且殿下提出的标点符号,于读书句读十分有益,正好一并讲解。”

“民望说笑了,国子监如此多饱学之士,如何有吾讲书的余地。”赵桓心虚道。

国子监中别的不多,多的是有学问的。

便如眼前的邵知柔,二十岁进士及第,随后进国子监任司业。

放在后世,大约就是二十岁博士毕业,直接留校当讲师。

这样的人,赵桓敢和他比学问?

要是真的去国子监,万一有人刁难就三字经里提出问题,恐怕赵桓要抓瞎。

他也只是照抄罢了,理解真不一定有这群学霸深刻。

邵知柔却只当赵桓谦虚,道:“殿下亲笔所书,见解定有独特处,传授给国子监诸多学子,亦可传播于天下。”

发觉找不出拒绝的借口,赵桓沉吟片刻,道:“目下东宫事务繁杂,待有闲暇,自去拜访诸位贤良。”

心虚归心虚,却不能怂,以拖待变才是王道。

邵知柔不知赵桓想法,只拜道:“即如此,臣静候殿下佳音。”

“诸位!”

王诜中气十足的声音,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看他满面红光,也不知道是不是磕了药,与迎接赵桓时需要两个侍女搀扶的模样变得太大了。

“今日英杰相聚为贺,足感欣慰,老夫特备下赵大年亲作、黄涪翁题词、官家御宝印鉴的江村集雁图以酬诸位盛情。”

“不想晋卿公如此舍得。”

“晋卿公遮奢豪气!”

“吾当倾力一试,定要把此画收入囊中。”
首节 上一节 122/6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之力挽狂澜

下一篇:大唐声望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