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064节


当然,这些念头他也就是在心里想一想罢了。这些话他说不出来,同样也不敢说出来,他很清楚,如果说出来的话会是什么下场。

“把我那支线膛铳拿来!”

突然,玄烨站起身来,冲着门外大声喊道,片刻后,一支做工精美的火铳被太监拿到了他的面前,这支火铳是布商李大商进贡的。从得到这支火铳之后,他便喜欢上了这个火器。

“明珠,你看这线铳,隔百丈之外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般”

端着手中的线膛铳,玄烨一边瞄准,一边自言自语道。

他曾经用这支火铳打过靶,它的精度绝对不是普通的火铳所能相比的。

“若是”

话声微微一顿,玄烨看着手中这支火铳,然后又颇为感叹的说道。

“如果我大清八旗皆用线铳,又岂还惧怕明军火器?”

又一次,他不禁感叹着大清国何明军的之间差距。最大的差距就是他手中的火器,相比于大清,明军的火气不仅多,而且更为先进。

“皇上,奴才听李兄说过,这线铳每造一支费银可造三支普通火铳,所以,即便是在明军之中,也是极为稀罕的东西,不过只有极少数的一些人使用这种火铳。于内地,也就是一些人拿其打,寻常兵士那能用得起这个,甚至就连它用的铅子外,都要粘上一层皮子才行,寻常兵卒自然是用不起的。”

明珠鞠着腰答话的时候,玄烨将手中的火铳一放,然后说道。

“这朕又岂不知道,这线铳总不是可取的东西,别的不说,就是装弹时候都要用小木槌凿铁棍,如此繁琐,绝非军中所能用。”

即便是如此。仍不妨碍她对这种火枪的喜爱。甚至在玄晔看来,如果大清国能够有足够多的火铳和红夷大炮,也许大清国根本就不可能落到今天的这步田地。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愿意给自己寻找一些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失败,并且愿意相信这个理由。

即便是直到现在对于学业来说,他从来不认为大清国之所以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是因为被汉人的奴役,在他看来,大清国之所以落到今天,完全是因为汉人的火器更为先进,甚至,在有一些人看来。大明之所以咸鱼翻身了。是因为当年他们杀的人太少了。

“你说。那个人为什么能够照出这样的火器来?”

又一次玄烨有些不解的问道。他口中的那个人自然就是那位淮王。

“难道说汉人真的比我们满洲人更聪明吗?”

玄夜的眉头紧锁,他的语气显得有些不太自信。以至于最后甚至有些忐忐不安的说道,

“还是说他们比我们读的书更多。可是书里头从来没有写过这些东西呀?他们怎么就能造出来了?”

第163章 关内(第一更,求月票)

关外的冬天,绝非江南所能相比,对于江南人来说,关外刺骨有寒风一吹,立即会让人感受到什么是寒风刺骨,什么是刮骨钢刀。不过相比于江南,这关外因为家家户户皆有暖炕,所以这屋内反倒比江南更加暖和。

不过既然是如此,每每从屋中走出来的时候,朱明忠都会穿上厚厚的呢绒大衣,虽说那大衣看起来和普通的呢绒大衣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大衣的内衬却是貂皮制成。再戴上狼皮制成的火车头帽子,也就是后世的“解放帽”,倒也不觉得的寒冷。

入了夜的山海关关城内,静悄悄的,并不宽敞的街上没有丝毫动静,相比于过去,因为官府命令发布命令,要求沿街的商家必须在室外悬挂灯具照明,所以这关城内不再像过去那样入夜之后便是黑沉沉的,只有少数衙门或者大户人家的门外才悬着灯笼。这些迫于官府命令悬着的灯笼模样不一,大都是盏竹蔑灯笼,同样也是有暗有明,许多地方只能映得灯下有些许光亮。不过即便如此,也让这街道多少有了些光亮。

沿着街道走着的时候,偶尔的朱明忠会碰到一些巡逻的卫兵,在经过一处临时的官署门前时,辕门外的哨兵立于门下,警惕的注视着前方。

这里是军需处,想到前几日听说的事情,朱明忠便径直走了过去,门外的哨兵立即将他拦住。

“你们是干什么的?”

哨兵看着眼前这几人,他们虽说穿着大衣,可是大衣上却落着雪,这些人半夜三更的为什么到这?就在侍从要答话的时候,朱明忠开口说道。

“哦,我们和徐上校是江南故友。听说他生病了,特意来看看他。”

朱明忠口中的徐上校是工部主事徐又铮的弟弟徐又森,当年刚刚夺取常州时,徐又铮是他亲自招揽的人才,或许在铸炮等技术方面,尽管有着徐家家传的徐又铮无法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朱明忠相比,但是忠义军的炮兵却正是在其一手操练下,成为这个时代东亚最专业的炮兵,并且编写了大量的炮术教材,可以说炮兵是忠义军中最为专业的部队。

虽说当年请徐又铮时,曾遭到徐家的拒绝,但是后来随着局势的稳,徐家子弟纷纷先后离庄出仕,他们中既有人任官,也有人于工部,同样也有人于军中,徐又森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徐又森于徐家子弟中并不怎么显眼,他只是于军中主持后勤,如果不是因为前几日开会时,得知其病倒了,朱明忠甚至都想不起他来,这会恰好路过这里,想到他是徐又铮的弟弟,去看看他也是礼所当然。

“哦,长官病得厉害,未必能见外客呢!请长官稍候,在下这就去通禀。”

说罢那哨兵便进去了,不过一旁的哨兵却仍然叮着他。不一会儿,有一名中士从门内迎出来,向朱明忠敬礼说道。

“请长官见谅,徐长官卧病在床,实在不能亲自迎接,请移步入内”

几人跟着这个中士走进了院内。折过前院的房屋,一行人来到书房门口。就听书房内徐又森,轻咳一声,对窗外说道。

“是哪位仁兄驾到?请进吧。”

朱明忠一脚踏进门内,便闻到浓浓的药味,然后他只看见了一个面膛削瘦得的青年,他坐在书桌后,抬起头来的时候,朱明忠甚至都没有注意到他的相貌,只是看到一双很黑很黑的眼眶,还有一双眼睛。乍见之下,朱明忠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才几天不见,就已经瘦成这副模样了。

一股寒风袭进书房。朱明忠禁不住打了个寒噤。抬起头来的徐又森一眼瞧见大王,不由的一惊,连忙惊呼道。

“啊,是大王!”

他一腾身站起身来,然后长揖颤声说道。

“标下不知大王驾临寒邪,这这实在”

朱明忠俯身一把挽起了他,笑着说道。

“这有什么?今天晚上闲来无事,听说你病了,所以才特意来看看到底怎么样?你还坐回去,天冷得很”

徐又森谢了恩,艰难地爬起来坐了回去,然后拿起大衣穿好了。朱明忠一时没说话,背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地看着。见案头放着一叠图纸,于是便拿起一张随意看了一眼,这一看不当紧,他顿时一惊,看着正扣着大衣扣子的徐又森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064/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