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12节


“将军,这炮是200斤炮,炮重200斤,炮长4.3尺,用药1斤2钱,弹用2斤一两五钱”

已经荣升为后军统领的高继明,注意到将军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对,于是便特意解释道。

“将军,实是标下无能,当时清虏要调兵时,这城上尚有6门千八百斤红夷炮,两门三千斤红夷炮,可都为清虏调走,这常州只留了十六门小炮,大者不过十门七百红夷炮,小者,也就是这两百斤炮”

先是自我批评一番后,高继明的话锋又是一转。

“不过这炮虽小,可最适合随军行动,尤其这200斤炮,别看它小,可即便是加上炮车,重量亦不超过400斤,可谓是极为轻便”

实际上这200斤炮,本就不是用于守城的,本身就是用于随军行动,现在用于守城,也是勉强使用,在高继全提到还有700斤炮的时候,朱明忠的眉头微挑,询问道。

“还有700斤炮?炮在那里?我们看看去。”

虽说只是700斤炮,可看到这两米多长的炮身,朱明忠总算是找到了一些炮的样子,先前的200斤炮,说是炮,倒不如说是大号的火铳。

“炮重700公斤,身长6.8尺,用量2.5斤,铁弹重5斤”

高继全解释着700斤炮的性能时,朱明忠则弯腰仔细查看着眼前的这门700斤大炮,这门炮不重!甚至可以说非常轻便,当然,他的炮弹也很轻,不过只有5斤。

可对于朱明忠来说,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他需要的并不是重达数千斤的“巨炮”,而是这种重量只有几千斤,至多一千多斤的火炮,他需要的是野战炮!可以伴随部队行军,在打仗的时候,可以为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野战炮!

5斤炮弹

从一旁拿出一枚铸铁炮弹,朱明忠掂了下它的重量,不过只有三公斤左右,换算成英制,也就是6至7磅,这炮是小了点,自然不能和传说中的“十二磅拿破仑”相比,但是700斤,足够轻便,如果装上炮架的话,就可以像后世的野战炮一样,随军一起行动。

瞧着安装火炮的那种舰炮式的四轮炮架,朱明忠的眉头略微一挑,出声询问道。

“若是随军的时候,是不是也带着这种炮车?”

“回将军,这红夷大炮往往笨重不堪随军,像三千斤、四千斤者,往往都是装于牛拉的大轮炮车上运输,待到了地方,再由木匠营赶制这样的小四轮炮车,即可施放,这700斤炮,虽说炮轻,可也是如此操作”

高继明的话,让朱明忠顿时明白史书上所说是真的,明末红夷炮源自于欧洲舰炮,其炮车亦是仿制的四轮炮车,而且明军几乎很少将红夷大炮用于野战,而是用其守城,在野战的时候,他们更喜欢使用几十斤的小炮,也就是攻戎炮,不过这种小炮并不需要炮车,在发射前只需要下锚加埋土即可。受明军的影响,清军同样也是如此,甚至到了湘军的时候,曾国藩的湘军的使用的“辟山炮”,也不过就是攻戎炮的变种。

红夷炮关键是要野战化啊!

新书幼苗,需要大家的关爱!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

第97章 单轨炮架(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铅笔!”

又一次,在绘制着图样的时候,朱明忠怀念起了后世最寻常的铅笔,习惯了铅笔的硬度与粗细的他,对于炭笔可谓是深恶厌绝!

炭笔不够细!

这是朱明忠最不喜欢它的地方,画的线条太粗,以至于影响到他的绘制,他需要的是铅笔。

“等到稳定下来之后,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先弄出铅笔来!”

对于发明铅笔,朱明忠倒不觉得有什么困难的地方,无非就是石墨加粘土挤成细条、烧结,然后包裹在木头里,技术简单且没有任何难度,有了铅笔,不仅可以写字,更重要提可以绘制图纸。

一定要尽快弄出铅笔!

又一次,在手中的炭笔断掉的时候,朱明忠自言自语着。

不能再等了!

终于,在不知断了几次炭笔的笔尖之后,一个新式的炮架的结构图纸呈现在图纸上。

火炮野战化!

在这个时代尽管欧洲早已经发明了野战炮,但是,炮架却极为原始,火炮的野战化,正是从炮架开始的,随火炮发明之后的数百年间,炮架的结构进步飞速,由笨重的固定炮架和四轮等等逐渐规范为最早出现在勃艮第的三角式俯仰炮架,而后炮架由笨重的双轨直列渐渐向弯曲的双轨进化,日渐轻巧,最后出现了康格里夫单轨炮架,野战炮的机动性空前增加。

而现在,朱明忠绘制的,正是康格里夫单轨炮架。它的技术并不复杂,实际上就是木与铁的合体。但是对于野战炮兵却是意义非凡,这种结构简单的炮架几乎掀起了一场革命,野战炮的机动性甚至比步兵更为出色,这也是朱明忠所追求的。

几天后,在常州的工匠之中,一门700斤炮被安装在新式的单轨炮架上,尽管炮架的那差不多有近五尺的炮轮仍然是传统的中式车轮,但是炮尾处的螺丝调控的高度调节器,以及炮架两边挂着的操作工具,无疑都是革命性的。这个炮架的制作工艺极为优良,以至于即便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朱明忠都没有挑出什么毛病来。

炮架重要,但炮弹更重要,在这个实心弹的时代,实心弹的杀伤率是极为的有限的,按拿破仑时代的统计,实心弹的杀伤率只占到总伤亡的2.5,而且这还是最高的数据,最低时甚至还不到0.2。

想要让发挥火炮的威力,就必要在炮弹上动章。

回忆着曾经看过的与前装炮有关的资料,朱明忠在纸上绘制着榴弹、榴霰弹等各种炮弹的图样,甚至还绘出了木管引信的图样,木管引信的技术非常简单,不过就是一个装有火药的木管,木管的角色就是时间引信,在炮击时根据敌人的距离剪短引信,在火炮发射时,借助发射药炮焰引燃引信。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技术难度,而现在,朱明忠需要的是技术难度更底的武器,毕竟,时间他的时间是有限的!

而在这个时代,榴弹的使用,本身就带着一定的风险。

“将军,在制这个炮车的时候,也就是这个螺杆难制,后来多亏寻来制铳能手,用他的给枪尾旋丝的丝转,制出了螺杆”

对于已经晋升为匠营把总的王现利来说,在将军面前,他总显得很是小心翼翼的。不过朱明忠并不关心这些,他所关心的只是他的设计能不能被制造出来的。

“这是前车和弹药车?”

朱明忠走到另一辆看起来像是四轮马车的车辆,它们是两辆车也就是弹药车和前车装配在一起,实际上是独立的两辆车。在弹药车上还有一个备用车轮,在没有橡胶轮胎的年代这是必不可少的。炮车上使用的前车和弹药车上的车轮是通用的。在牵引行军的时候还兼起搭载人员的作用。

有了它们,再加上康格里夫单轨炮架,灵活机动的野战炮就会出现在这个时代,不过距离真正的野战炮兵,还有一段距离。野战炮兵除了更为灵活的炮架之外,它的炮弹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
首节 上一节 112/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