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13节


“那个铁皮制出来了吗?”

“将军,小人正想和您说这事,这铁皮非得用熟铁一锤锤的打出来,小人算过连工料的什么都加在一起的话,一个铁皮罐少数也得二钱银子,太贵、而且打起来也是废时废力,所以,所以”

王现利有些紧张的看着眼前的将军,然后猛的一咬牙说道。

“所以小人就命人用,用纸、纸卷成了纸洞,虽说厚了点,可,可和铁皮一样的,能,能卷成筒,能装铅子,顶多,顶多也就是少装了十来个铅子,若,若加上一些,这铅子也不会少装了。”

纸筒?

惊讶的看着手中的纸筒,朱明忠只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先前他只是想着在南北战争时霰弹是装在铁皮罐里的,铁皮罐下方有一个用螺钉固定的木塞,下方是装在亚麻布内的定装火药,这种定装炮弹的射速,远快过这个时代的散装炮弹。有铁皮罐作为弹托,散弹的射程也随之加大,从而才会成为战场上所有炮弹之中,最为有效的炮弹之一。

而相比于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榴弹以及榴霰弹,朱明忠选择了一个技术更简单、甚至可以说没有丝毫技术难度的层叠式散弹,相比于这个时代直接倒入炮膛中的散弹,这种装在铁筒内的散弹在铁筒的约束下,它的有效射程更远,杀伤效果更好。

“纸弹筒?”

先看了眼颇为坚硬的纸筒,又看了看王现利,朱明忠有些诧异的问道。

“这能行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毕竟后世的霰弹枪中,弹托不过就是塑料的,弹托的目的为了是在近距离约束霰弹的分布,而纸质的弹筒,完全可以满足作为铅丸容体这一需要,顶多也就是只加厚在一下弹托。

“行,将军,肯定行的!”

拿着那用浆糊粘出的厚纸筒,稍加索后,朱明忠兴致勃勃的对王现利说道,

“行不行,要试过了再说,走,拖上炮,咱们到城外试试”

朱明忠的话声刚落,那边就有人急急的跑来禀报道。

“将军,大将军派来的令使到了!”

新书幼苗,需要大家的关爱!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

第98章 师徒(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又是一个夏夜,明月当空,清风送爽。

“学生拜见夫子!”

推开书房门,见朱之瑜端坐在太师椅上,朱明忠忙趋前两步,行一跪三叩之礼。

两天前,朱之瑜是作为大将军的令使过来的,不仅他来了,朱大咸也跟了过来,同时过来的还有十几个平素不为大将军重视的官,而他们的到来,也让朱明忠搭起了一个属于他的幕府架子。

而这一切多是靠朱之瑜促成,也正因如此,朱明忠才会却发觉得这个师拜得值得。

“快起来,不必这样。”

朱之瑜连忙离座,亲手扶起了朱明忠,然后笑着说。

“上次为师和你说礼,可不是为了你这一跪三叩之礼。坐下吧,坐下说话。下次再来这,再无需如此,知道吗?”

对于眼前的这个学生,朱之瑜可以说颇为满意,只是他未免也太过不通墨,对于书经章,根本就是一窍不通,但另一方面,他所学极杂,虽不通书经章,但对经史子集时只需略加点拨,总能说出一些所以然来。而且偶有一些言语,总会发人深省。而朱之瑜之所以会提到“礼”,是因为昨天两人谈论的就是“礼”。

“学生知道!”

恭敬的应声时,朱明忠便坐了下来,昨天两人谈了半天的“礼”之后,他特意回忆了一下让朱之瑜极为失望的郑家军。在朱之瑜看来,这些人至今仍然是“海贼习气不改”,行为粗鲁不懂礼节规矩。刚开始的时候,朱明忠以为这是夸张之词,但经过一番回忆之后,朱明忠注意到,确实像其所说的那样,郑家军表面上看似军纪森严,可这种军纪更多的是传袭海贼的作风,就是战时军法森严,平时全无章法,在瓜洲城内普通兵丁碰到官长,不过就是扬一扬手,“喂!喂!”的打个招呼,然后就走过了去。

按朱之瑜的讲法,这是“不成体统”,如此不同体统的军队,自然不可能担起中兴大明的责任,而在朱明忠看来,这正是郑军家或者说大多数古代军队最大的弱点。有时候礼节,同样也是一种纪律的体现。

稍加反思之后,朱明忠发现自己似乎也忽视了军中礼节一直沿用了旧式的军中的拱手或者单膝礼,这个将来一定要改一下。不用昨天想了一夜,朱明忠都没有确定要用那种军礼。

“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予之精神兮,变为日星”

在朱明忠坐下之后,朱之瑜看着着吟起了他剽窃的词。

“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这几名词写得好!能作出此词来的人,定是大忠之士”

朱之瑜显得十分兴奋,看着朱明忠又补充一句,

“当日苍水不能因词识人,实在是落入下乘,不过苍水是真君子,后来主动向你示好,虽有招揽之意,可却是持以公心。”

见老师如此赞赏,朱明忠心里暗自寻思着,还好你不知道这词是我剽窃张煌言的,不过嘴上却说道:

“侍郎大人,事事持之以公,实为我辈之楷模!”

微微地笑了,朱老夫子看着朱明忠说道:

“我听说,后来你见大将军时,曾言称大将军北伐必败?”

“老师,学生是担心大将军的性格为人利用,从而导致北伐有失。”

朱明忠的话让朱之瑜沉默片刻,随后看着他问道,

“似乎你对此次北伐并不乐观?”

尽管因为郑氏军中上下不通礼节因而并不相信其担起中兴大明的重担,但是朱之瑜仍然寄希望于这次北伐上,渴望着北伐的成功和江南的收复,一但江南收复,中兴大明,也就指日可待了。

“成仁,此次大军出征,可谓是后强马壮,且江南清军兵力空虚,自入长江以来,且不提成仁你于初八攻克江阴。六月十六取瓜州,破敌满汉兵马数千,毁“滚江龙”,焚毁清军江上浮营,随后大军又于二十二日在镇江银山大破清江宁巡抚蒋国柱、提督管效忠派来的援兵,近两万满汉兵马溃于阵前,清虏镇江守将高谦、知府戴可进更是惊恐献城投降此番延平北伐如此顺利,为何成仁你仍是一副忧心如焚的模样?”
首节 上一节 113/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