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1670节


纳兰明珠看着王化行。语气极为认真的说道。

“你即便是不为自己,也要为几个侄子着想,不是,难不成你真准备让他们和你一起为大清国去死吗?”

现在他们两个人的对话看起来就是这么的荒诞。原本应该为大清国尽忠的旗人,居然在这里但说着一个汉人,不要为大清国去死。

“我知道你们汉人总讲究一个什么报君恩,可是,前年你为大清国立下的汗马功劳又怎么样?好听是怎么对你的,就你的功劳,即便是封个王那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到最后你又是什么下场?在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又想起你来了。”

纳兰明珠看着自己的这个结拜兄弟,语重心长的说道。

“即便是你带着太子,领着大军到了南方。为大清国在打下一片基业。到时候,四个大字功高盖主,你的脑袋还是保不住。”

随后,纳兰明珠又说道。

“而且一切顺利还好说,要是不顺利的话。指不定到时候又有人会拿你是汉人得事在那里说事儿。别的不说,只要别人一说你是汉人,肯定就能把所有的罪名都往你的身上推。你以为是莫须有的罪名吗?那些罪名往你身上一推。就能把你推出去平息民愤,就能用你的脑袋去安抚军心。替罪羊我当过,难不成你还想去当这个替罪羊吗?”

纳兰明珠看着王化行,尽是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不希望自己的这个结拜兄弟自己走上那条绝路,所以才会说出这番大逆不道的话来。

“二哥”

看着纳兰明珠,有些激动的王化行,一时间有些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有些话他并不知道该怎么说出来。他知道那些话不应该说。是,如果现在不说的话,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去说这些话。良久之后他才说到。

“二哥啊,其实,其实”

他长叹了口气,看着纳兰明珠说道。

“其实,小弟有些话要对二哥说。”

第385章 奉先殿 (求支持,求月票)

所谓的“亡国之相”,指的恐怕就是人心散乱,指的就是的官民人心皆散的模样。

人心一但散了,往往事情也就没有了挽回的余地了。

一阵乌鸦落在皇城中,一看到这些征兆不祥的渺茫,宫中的太监纷纷用挑杆趋赶着它们,乌鸦们发出一阵阵嘶哑的叫声飞了出去,在宫里再次安静下来以后,整个皇宫又一次回到可怕的寂静。

因为天上有云,乌云密布,虽是清晨,却不见多少光亮,到处都是昏暗的,这昏暗的清晨,只使得皇宫更显得阴森、骇人。

作为皇上的玄烨当然不知道,为了不让他一出门就见到乌鸦,那些色目太监们是如何的小心翼翼的赶走那些乌鸦,一夜没有怎么睡的他,草草地用了早膳,漱了口,回到东暖阁里休息,等候太监和宫女们用膳后随他去奉先殿去哭拜祖宗神灵。

奉先殿是宫中少有的几栋汉式的宫殿,那里是祭祀祖先的家庙,对于已经失去祖陵的满清来说,那里的牌位,或许是他们了表孝道的唯一的选择了。

他昨天又听见身边的太监禀报说什么,这几天来宫女和太监们又在纷纷传说着,在深夜曾听见太庙中巨大响声,又似乎有脚步声从太庙里传出来。甚至他还贴身的太监说,奉先殿这阵子午夜的时候,总有恨恨的叹息声传出,有时还会有顿足声。

从前线返回靖南之后,玄烨就直的很留心这一类不吉利的消息,所他身边的掌事太监和左右长随,也常把这类消息向他禀奏。每次听到太监的禀奏,都会使他整个人都陷入绝望之中,尽管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有时他会在心中绝望长叹:

“这是亡国之相!就是亡国之相啊!”

每每如此感叹时,玄烨的心底都会涌起一阵无奈感。

对于幼年继承皇位的玄烨来说。在即位后的二十几年中,他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把大权从辅助大臣的手中夺回,从那时起无论顺境逆境,可谓是兢兢业业,立志中兴大清,做一位“千古英主”。让大清国的国柞可以延续下去。

尽管他从没有想过要做一个敬天爱民的“尧舜之君”,但是他所思所想的却是中兴大清,他甚至都没有想过效法那个皇帝,他只希望自己能够像大明的兴乾皇帝一样,能够起到逆境,进而中兴大明。对他而言,只要能够做到这一步,也就足够了,他的内心深处甚至没有太多的妄想,他甚至都不敢去想什么重新夺回中原,尽管有时候他会在大臣们面前说,但是在心里头,他想的不过只是能够偏安于西域,能够让爱新觉罗家的天下传承下去,仅此而已。

但是残酷的现实却一现地的打击着他,让他无法去面对现实。打击他的并不仅仅只是国运上的崩坏,而是大明从来没有忘记他们,是大明不给他偏安的机会。每一次,当这样的念头冒出来的时候,残酷的现实,会再次无情的打击他。

从弃守西域,逃至山南中亚天山南,几年来,国运崩坏、毫无将来可言的现实,让他的锐气日减,尽管没有沉迷于女色,但是对鬼神之力的信仰却与日俱增,尤其是从前线“亲征”返朝之后,他几乎每天都会到奉先殿跪在历代先帝的神主牌位前前痛哭祈祷,祈求祖先显灵,保佑大清。

愈是国事艰难,愈是悲观绝望,愈是愁苦难当,每到这个时候,奉先殿就成了他的避世之处,他会跪在太祖和太宗的牌位前痛哭一场,说道着什么子孙不孝的话语。

其实作为皇帝的玄烨的性格极为坚毅,他到奉先殿去不全是求祖宗保佑,实际上,他有有着太多的苦恼和说不尽的伤心话,既不能对朝臣明言,也不能对后妃道出。所以也而只能对两位太祖太宗痛哭,毕竟是他们开创了大清国的基业。他希望祖先能给他什么启示,尽管,祖先从不曾给予他任何启示。

自从这阵子,先后数十城的官民守军迎降明朝,上万京营八旗兵不战而溃,散逃各地,而明军正顶风冒雪的往靖南赶来,玄烨知道眼下亡国局势已成,表面上故作镇静的他心中十分害怕。他害怕死,但同样也害怕生,已经完全陷入绝望中的他,只是在心中对自己说:

“朕朝乾夕惕,苦撑江山二十余载,不曾竞落得今日这般田地”

在这样国家将亡时候,即令奉先殿没有异常情况,他也要到奉先殿痛哭一场,何况一连数夜,侍候在奉先殿的太监们都听见正殿中总是在半夜三更时候,不是有叹气声传出,就是有顿足声响起。甚至还有一位老太监看见烛光下有人影走动,差点没把那个老太监给吓死过去。那个老太监吓得惊慌失措地逃了出来,一边跑一边大喊大叫着。这件事也闹得沸沸扬扬的,宫里可谓是人尽皆知。即便是想瞒也瞒不住。

种种这样的灵异,让玄烨想当然后的认为是祖宗显灵,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祖宗开创的江山要亡在他的手中,他死后无面目见列祖列宗了,这种长久以来压在心里的惭愧心情,在今天变得越发的强烈起来,让他整个人都变得坐立不安起来。

“都是朱明、都是朱明”

忽然站起身来的玄烨,在暖阁中走动着,他的嘴里连连发出恨声。

“为何非要赶尽杀绝,为何不能放朕一条生路,为何不让我大清国偏安于此”

看来现在大清国之所以到了这步田地,并不是因为她无能,而是因为明朝咄咄逼人,是因为明朝不给大清国喘息之机,不给大清国一条生路。

他当然不会去想当年他们也从未想过要给永历皇帝一条生路。

最后,他无力的喃喃自言自语道。

“朕无颜见列祖列宗!无颜见列祖列宗!”

当他在暖阁里狂言乱语的时候,太监和宫女们都是颤立于阁外,甚至都不敢喘大气。他们都知道现在的局势十分紧急,皇上心情很坏,一个由不住,不定就会有人的脑袋掉下来,这阵子,可是先后有十几年奴才被杖毙了。

想着今天皇上的心情很坏,担心自己惹祸上身,被活活打死的奴才们无不是面带愁容,满面的恐慌。几个常在皇帝身边服侍的太监和宫女都在暖阁外边,屏息等候,谁也不敢轻易走进暖阁。

当然,也有几个太监难掩眉宇间的高兴,这些自幼被净身入宫的色目太监,尽管早就习惯了当太监,可他们仍然记得当年为什么被掠入宫中,为什么被阉割为太监,这个时候,面对满清将亡的现实,他们多少总感觉有些激动,当然,他们会想方设法的控制内心的这些念头。但有时候难免总会有些真情流露。
首节 上一节 1670/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