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311节


福临看着范程,不是都就江南是大清的粮饷根本,重要非常吗?怎么到范先生口中,反倒不重要了。

“皇上,这江南之重,首重粮饷,这粮饷筹措,没了江南,尚还有湖广,还有河南、山东等地,无非只是加以捐税之事。”

范程在奏对时一直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皇上的表情,这正是他能得到主子赏识的原因,作奴才的自然要顾忌主子的心情,

“可北地毕竟不如江南富庶,若是加税,百姓岂不对我大清心生怨言?”

“皇上,我大清国的根本是什么?”

范程看着皇上,反问之余,自问自答道。

“是我旗人,旗人才是我大清国的根本,至于百姓,不过只是纳以捐税之民,我大清国定以中国凭的是旗人,若是主干有伤,到时候,便是收了江南,这根本动摇了,大清国还靠什么定以中国?”

“范先生,你是说朕此次南征会损失惨重?”

福临的脸色一变,话声也变得很是不快。

“皇上,奴才以为,达素兵败,令我旗人伤亡数万,实是我大清开国所未曾有之惨败,我旗人本就人丁稀少,以百万而统天下亿兆汉人,本就实属不易,那怕就是一个旗人,也是金贵的很”

范程这么一说,倒是让福临连连点头,旗人金贵,过去在关外的时候,没人这么觉得,可入关后,却是八旗上下的一至的共识,毕竟旗人的人口太少,所以损失不起,达素的惨败,最惨的不是几万安南军的损失,是其麾下两万余八旗兵丁几被杀尽的损失。

“达素兵败,我旗兵逃归者十不过二三,其他人等纵是投降,也皆为朱贼斩于黄河,现在皇上更是点发我八旗几乎全部青壮丁卒,兵势之兴为我大清国开国所未曾有。平定江南贼寇自然是轻尔易举,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纵是我旗人骁勇,可到时候损失上几万人,岂不又令我旗人元气大伤?”

福临的眉头紧锁,范程的话确实让他看到了隐忧,便是打赢了到时候旗人元气大伤,天下汉人皆反之时,大清又该如何?

“范先生,这行军打仗,有所伤亡总是再所难免,难道要让朕不坐视江南为贼所据不成?”

第111章 主威(第三更,求月票)

“难道要让朕不坐视江南为贼所据不成?”

尽管皇上的言语中带着些不满,但范程还是听出皇上已经动摇了,于是便继续说道。

“非也!”

抬起头来,跪于这帐中只觉得膝盖处发凉的范程继续奏对道。

“奴才以为,这行军打仗,绝非一味行以兵事,当年袁崇焕于辽东,奴才行以借刀杀人之计,不费先皇一兵一卒,便解我大清心腹之患。”

当年正是凭着献计杀了袁崇焕才得到皇太极赏识的范程提及此事时,自然是满面得色,毕竟他的官宦之路正是崛起于此事上。

听着范程提及旧事,原本有些不耐烦的福临,便冷静了下来,沉声反问道。

“范先生,那你以之见,当下应该如何?”

“无它,还请皇上止兵于山东、河南即可!”

范程的回答,让福临的眉头一皱,但他并没有打断其,而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皇上,这江南贼寇皆以郑贼为首,即便是朱贼,其看似兵强马壮,也是出于郑贼门下,为郑贼所委之部属,目下伪首永历,逃窜缅甸行踪尚不可知,江南诸贼不得不以郑贼是从,纵是朱贼凭此大胜,据以江北,张贼窃取江西,亦不改其受郑贼之命的根本”

作为读书人的范程自然深知现在江南的利弊,有很多事情他看的比福临更远,更深,也正因如此,他才看到了江南的隐患。

“目下,郑贼看似气势汹汹,可实则朱贼、张贼却早已经不甘为其所用,若是皇上领兵数十万加以威逼,势必会令此三贼,临重压之下,不得不暂时放下不和,一心顽抗”

当范程说着这些话的时候,福临的脑海中回忆起他看过的一些史书,似乎也有类似的例子,原本矛盾重重的各方,会因为外敌的关系而纷纷放弃矛盾,一致对外。

就像当初先皇去世后,旗人内部虽是攻伐不断,可是在对待汉人的问题上却是一致的,绝不会因为彼此间的矛盾,让汉人渔翁得利。

“若是皇上止兵于山东、河南,三贼之间问题势必爆发,最终三贼之间甚至可能会爆发冲突,到时候,皇上自可做收渔翁之利!”

尽管范程说的很是道理,但是福临又想起在史书上,朱元璋兴起期间,可不就是借机于江南吞并他人,方才成势吗?

“可若是郑贼势大,吞关朱、张两贼,到时候,郑贼岂不更强?”

皇上的反问,让范程笑道。

“皇上,郑贼所长者,水战,朱贼所长,步战,至于张贼,所凭无他,皆是借天下乱民之势,若是三者彼此兴兵,谁负谁负尚不可知,但胜者势必会元气大伤,朱贼南下非得过江,郑贼北上亦要兴以步战,如此以已之知攻彼此之,其焉能不元气大伤”

即便是接下来,范程并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福临却已经为其所说动,嘴上更是自言自语道。

“若是如此,到时候其元气大伤之时,正是朕领兵南下之日,想来到时候,江南自可轻易而下!”

或许福临很年青,而且固执,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看到范程这个建议的好处,对大清国来说,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可,范先生,如今,天下皆知朕已领兵南下,若是于山东、河南止步不前,到时候岂不令天下人所耻笑?”

尽管接受了范程的建议,但是福临仍然担心自己的名声,毕竟现在他的御驾亲征,早已经是天下皆知。不南下是为国,可这面子怎么办?

“皇上,何须顾忌天下人?天下是我大清的天下,是我旗人的天下,只要有利于我大清,有利于我旗人,又与天下汉人何干?”

范程的回答让皇上连连点头称是的同时,他又继续说道。

“当然,这天下人的耳目务必掩得,毕竟若是皇上止兵不前,势必会为三贼所警,所以奴才以为,可令五省经略洪承畴于长沙就地招募绿营,并调西南之兵回师,如此,自可令天下人以为,皇上止兵不前,实际上不过只是待到大军云集之时,再行南下”

如果说,先前还有一些犹豫不决,那么现在,福临已经完会被范程说动了,他看着跪在帐中的范程,感叹道。

“哎,难怪当年先皇在世时,碰着难办之事,总是会问范先生的意见,今日朕方才知道,范先生之才,实是经世济国之才,实是我大清定以中国的第一功臣!”
首节 上一节 311/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