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958节


朝中,静悄悄的,谁都没有说话,尽管臣武将数十位,都站在殿中,但是却没有任何人说话,所有人都垂着头,这宫殿之中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内官在读着奏折时的声音。

“今日天下初定,清虏远循关外,朝廷再无长处万年之理,臣以为为大明江山计,朝廷理应从速还朝京师”

张煌言的奏折被内官读出的时候,所有的臣都选择了沉默,尽管大家选择了沉默,可是他们的神情却显得有些激动。

终于!

有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了!

一直以来,对于他们来说,尽管知道朝廷偏安海外并不是长久之计,可是却几乎从没有人主动提及,一来是因为顾忌淮王态度,二来是因为无论是收复京城的李子渊,亦或是克复南京的郑家,都没有表态,他们不表态,朝廷即便是要走,又能往那里去?

总不能去南昌吧!

其实,若是能去南昌自然是再好不过,毕竟主持江西的是张煌言,他是大明的忠臣!朝廷于他那里自然无需担心安全问题。

可张煌言同样也没有说!

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选择了沉默了,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当提到朝廷的问题时,往往就意味着必须要与淮王发生正面冲突,淮王会同意朝廷离开其治下吗?

尽管没有人说,但是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时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淮王貌似先帝的消息传了过来,一时间,朝廷上下无不是一片哗然,最让人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估且不问这个消息是真是假,但可以肯定的是,皇上在万年呆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这种“貌似”很有可能导致双方的本就不值一提的信任,在这个时候彻底的瓦解了。

即便是原本坚持相信淮王是忠臣的人,这个时候也开始担心起皇上的安危了,毕竟,这个“貌似”等于是在告诉世人,相比于今上,淮王才是大明真正的正统,尽管并不知道,这个消息的真假,但谁又会在乎呢?万一这正是朱明忠费尽心机所要达成的目的,到时候,今上怎么办?

今上的性命,朝廷的安危,都在朱明忠的一念之间,这怎么能不让人担心!

担心着自身的性命,忧心着今上的安危。就在众人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张煌言的奏折来了。

还驾京师!

对于皇上和朝廷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可问题是,淮王会同意吗?

偶尔的人们会把目光投向万年府知府,尽管他位于殿中最后一排,可人们知道,他是淮王在万年的代表,他会说什么?

在众人的注视中,郑侠如只是一言不发的站在那里,表面上看似冷静的他,心里却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张苍水就是这么回报大王的吗?

难道他就不知道,若是今上回到京师的话,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过大王的!当年景泰帝的教训,谁会不记得,现在谁还可能去犯同样的错误?

同意朝廷还驾京师,这岂不就等于纵虎归山!

第91章 心乱(第一更,求支持)

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再大王如何对朝廷了,而是朝廷会如何对大王!

作为大王的心腹,郑侠如似乎已经看到了将来。看到这些些时看似沉默的大臣们,是如何在朝中陷害大王,如何捏造“莫须有”的罪名,置大王于死地!

想离开万年!

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这万年是淮藩的万年吗?

在心底闪现这个念头的时候,郑侠如的视线朝着一旁的锦衣卫看去,一个大逆不道的念头在他的心底闪现出来!

弑君!

在郑侠如的心底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他立即于心底盘算着这种事情的可能性。

可行性极高,因为一旁的锦衣卫。

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不过,在永历朝,这锦衣卫更多的是履行掌直驾侍卫的职责。就像现在于万年,这些锦衣卫就承担侍卫和仪仗职责。他们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那服饰异常华美,堪称朝廷的颜面。可这些颜面却不是朝廷的,而是淮王的!

身为淮王在万年的心腹亲信,郑侠如自然知道,这所谓的“锦衣卫”不过只是穿着飞鱼服的忠义军,如果他想要动作的话,应该可以得到他们的配合。

弑君!

有何不可!

垂首沉默的郑侠如脑海中闪现过无数个念头,他在权衡着弑君的可能性。首先,万年府效忠皇上的锦衣卫不过只有区区数百人,这些人的身份各异,既有当年残留的锦衣卫老人,也有楚王、晋王以及张煌言等人派来的,而相比之下,忠义军易装过来的锦衣卫却有千人之多,而且在城外,还有一千余人的驻军,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发大军“攻城”,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让永历父子以及这永历朝众臣死于此地。在万年弑君不会有任何风险!

至少没有人能威胁到这里,至于台南的郑家军,根本就不是威胁,郑家现在看似风平浪静,可实际上,却是内患重重,他们绝不会出兵干涉这里。

唯一的顾虑是什么?就是弑君之后,可能引起的各方反应,这才郑侠如担心的。

晋藩、楚藩、闽藩还有张煌言,他们会怎么看待弑君之事?

他们会不会来个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诸如此类的念头在郑侠如的脑海中翻滚着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考虑弑君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甚至于,他压根就没有意识到,他几乎本能的选择了弑君!

弑君!

古往今来,这可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弑君篡位,必须要先弑君,才能篡位。

对于权臣来说弑君很容易,可是弑君之后,如何收场,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首节 上一节 958/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