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652节

进大学不行?

那就自己去做生意吧,毕竟沿海开放了,长城也开放了。

无论是海洋,还是草原,现在都有大量的做生意的机会。

朝廷负责搭好台子了,你能不能发财,就得靠自己了。

到崇祯九年年底,大明朝的社会风气,基本上在往这方面转变。

这又造成了一个什么局面?

蛋糕越做越大,多方群体都受益,导致皇帝的威信越来越大。

从读书人、农民、手工者到军队,全部是受益者。

至少中国古代的内卷社会形态,在这一年,已经明显发生了改变。

版图在扩大,贸易在扩散,粮食在增多,就业机会在增多。

村头的老头也会问路过的年轻人:你去南京城运货了吗?

或者会问在地上打滚的小屁孩:快去学校读书,将来可以进国营商社!

哪怕是十一月的雪天,华北平原的水泥道上,那些铺路的工人,也满怀激情。

因为到年底了,又可以结算工钱,可以买一些肉回去给家里的娃吃了。

娃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比什么都重要。

周延儒回来可不仅仅只是汇报这么简单,汇报奏疏就可以实现。

他回来,开始要结合沿海现在的实际情况,与内阁商议出一套完整的政策,再下发到各地去执行。

没错,海关确实打开了。

但不是海关打开了,就没事了的。

商人呢?

配套的产业呢?

制造原材料呢?

人工呢?

海关打开,贸易线是打开了,但生产线还得快速扶持。

所以,这一次回来的还有李岩。

为什么有李岩?

因为上海现在是他在管。

上海接下来要作为对外贸易的标杆。

理由就是江南的产能是整个大明派第一的,一旦开启对外倾销,江南的丝绸、茶叶、香料、陶瓷、香皂等等,全部是海量的。

是其他那些港口根本不能比的。

接下来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可能有一小半,是需要江南出口贸易赚取的。

未来几年,上海港的吞吐量有多大,没有人知道。

这对上海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什么问题?

外贸银子的问题。

啥?

外贸银子?

这是个啥玩意儿?

就是外汇储备!

说简单点,就是大明朝从南洋和安南购入大量粮食和商品,需要支付银子给别人。

大明朝现在的确用的是银钞,但是你不可能要求现在南洋的商人接受银钞。

如果一个南洋商人在上海把货交给你,你给了人家一沓银钞,人家肯定一脸懵逼:这是个啥?

你告诉对方这是大明的货币,可以在大明和小姐姐谈心。

但人家是要回南洋的。

所以,即便未来银钞成为国际货币,但现在还不是,既然不是,就得有外汇储备。

这个年代国家交易的通用货币是银子。

大明朝的银子储备肯定不少,毕竟隆庆开关的时候,大量白银内流。

可是都储存在京师。

总不能让人家来京师来取吧。

所以,得派一支军队,将银子分批运到各个港口去,存起来。

然后各个港口的银行在那里做中间人。

例如明朝商人可以用手里的银钞去银行兑换银子和南洋商人做结算。

好了,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银子够不够?

目前看肯定够,但长远看呢?

肯定不够。

目前国库银子有3亿多两。

可是一旦打通到西方的贸易线呢?

而且一旦西域收复,陆上丝绸之路也需要外汇储备。

那时候3亿多两够不够?

不够!

所以怎么办?

很简单,干日本!

为什么?

日本是最大的产银国之一。

第681章 未来的世界第一大城

不过,这事其实还涉及到贸易逆差的问题。

如果大明朝的东西卖得好,自然是不缺银子,会有大量的银子流入进来。

但是总得以防万一吧。

而且未来从海外进口的东西太多太多。

并且,想要推行大明银钞国际化,手里必须有足够的金银储备。

银钞得和金银挂钩,至少这个年代没有石油这玩意儿。

如果金银储备不够,谁愿意接受银钞?

十一月初十,北京下了一场小雪,一切都显得干净、清丽起来。

在黄宗羲的带领下,李岩带着从上海府过来的一些官员以及三个民间商人,参观了北京制造局刚制造出来的蒸汽机。

这三个民间商人分别叫王兴来、刘慧文、钱常松。

为什么是这三个人?

这三个人以前其实是普通小商人,被李岩选中,重点在上海扶持。

王兴来现在是上海棉织业的大老板。

刘慧文则是运输业的。

钱常松则是茶商。

上海府之前还没有开放,他们是怎么赚到钱的?

对辽东和天津。

例如棉织品几乎全部运到了天津和辽东这两个地方,作为战略储备物品到了军队里。

明军穿的棉衣中就有一部分来自这个王兴来。

这三个人,可以说是李岩现在在上海府扶持得最成功的三个人。

他们这一次到北京来,其实也是崇祯的意思。

上海要更加大力度的投入,必然是需要快速扶持商业的。

首节 上一节 652/1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挂在大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