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84节

吴军在攻城器械上在准备的并不太完善,两万大军,攻城器械最多的,也只是云梯,其他的器械,只有很少很少(【梦;.幻】:众筹小说群"'五四七六六,.一?二五四),而被称之为

"攻城之王"的投石车,则一个也没有。

不是说吴军缺于这样的重型装备,而是诸葛恪所讲军的这条路线,多以山地斤陵为主,道路崎收狭隘,大型的攻城器械,很难

运得进来,所以诸如攻城车,投石车,床弩车等等攻城利器,并没有装备于军中。

直正硬撼安风城池的,正是丹阳兵的血肉之躯。

丹阳兵人人身披一件皮甲,就连铁甲都很少看到,手挽木盾,手执短刃,动作如风,对着安风城墙,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强硬

攻势

城上是箭矢如雨,滚木擂石,呼啸而下,做为淮南防线的重镇,安风城的城403防器械,准备也是极为充分的,面对吴军的猛

攻,王基亲自冒着箭矢,登临于城头,指挥若定。

那怕城外的吴兵多如牛毛,王基也是一脸的从容之态,并没有因为吴军的兵势强胜而生出半点的畏惧之态,他平静地指挥守城

的军队,与扑上来的吴军展开珠死的较量,决不让吴军踏上城头半步。

在王基的指挥之下,原本军心不稳的魏军变得众志成城,誓死而战,倚仗着城墙,魏军挡住了吴军如潮水一般的攻势

王基很清楚,现在吴军的气势正盛,如果挡不住这一轮的攻击的话,安风城就会很快陷落。

同样,如果吴军进攻受挫之后,士气必然低落,再难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守住安风城的希望反倒是变得最大。

所以王基认为,这场攻防战,最为关键的其实就是开头的几天,只要魏军能挺过吴军的这前几轮冲击波,接下来的战斗就会进

入相持阶段,守城的难度会(ceef)相当变得小一些。

城下吴军的尸体堆集如山,但这似乎并没有让后续攻上来的吴军望而生畏,他们目无表情地踏着袍泽的尸体,前仆后继,舍生

忘死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似乎踏不破安风城头誓不罢休。

王基暗暗地心惊,吴军的战斗力其实他是早有耳闻的,而现在这支吴军表现出来的强悍攻击力,可是跟他先前听说过的截然相

反,这些家伙,简直就是疯了一般,不要命地进攻,吴军何时拥有了这么凶悍的军队?

丹阳兵的悍不畏死,其实背后是有着巨额奖励的刺激,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诸葛恪亲自承诺,斩杀一名敌兵,赏十亩良

田,斩杀一名敌兵头目,赏耕牛一头,如果能斩杀掉敌人的主将,赏百户侯。

如此巨额的悬赏,如何令这些丹阳兵不动心,这些山越人世代居于深山,土地贫,生活困苦,如今被朝廷收编,安置于平原

地带,他们也渴望过上富足的生活,有田地有耕牛,便是他们最大期盼。而这一切其实并不太遥远,只要他们能在战场上斩敌立

功,就能获得牛田,所以这些丹阳兵一上战场,个个生龙活虎,打起仗来,跟杀红了眼一样,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对面的并不是

敌人,而是一亩亩的田地,一头头的耕牛,不拼命行吗?

守城军队的伤亡也变得越来越大了,王基脸色也变得格外的凝重,吴军的强悍攻击力让他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么不要命的打

法,王基还是前所未见的。

"王太守,快向寿春合肥求援吧,再怎么打下去,安风肯定是守不住的。"都尉齐平左臂被箭给射穿了,顾不得医治,斩断了箭

杆,箭头还留在肉里,血流如注,他急急地向王基道

王基轻轻地摇摇头,道:“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派得出去信使吗?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如今只有死守,别无他策了。

王基下令各部,坚守城头阵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安风城。

丹阳兵的攻势虽猛,但守城军队有王基这个主心骨在,还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击退了丹阳兵的进攻,把守城池未失。

唐咨留赞也是一整天守在前沿阵地上督战,待到夕阳日暮之时,也未能拿下安风城,只得禀报于诸葛恪。

"王基?"诸葛恪微微有些诧异,先前他以为安风城不过是一块任他拿捏的软柿子,但没想到居然是一个硬荐,这倒让诸葛恪对

这位守城的安丰太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没想到这个王基倒是有些本事的,既然如此,安风城倒也不必再强攻了,拿不下来也

许更好,司马煞的大军已到汝南,距离淮河不远,如果他知道安风危在旦夕,定然倍道兼程前来救援,安风津这一仗,才是最为

关键的一仗,等打完这一仗,回头再来取安风城吧。

“唯。"唐咨留赞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拿不下安风来,他们十分害怕诸葛恪会责备,但此刻诸葛恪心情大好,显然没有要追究他

们的意思,这让唐咨留赞心中暗称侥幸。

诸葛恪忽然问道:“你们攻城一日,可曾见城中派出求援的信使?

唐咨留赞对视了一眼,皆摇头道:“没有,当时末将将安风城围困地水泄不通,别说他们派出信使,就算是一只鸟,也休想插

而过

诸葛恪微微地皱了皱眉,王基派不出人来,司马煞那边定然不知道安风的情况,又怎么可能会轻易地上钩呢?

诸葛恪来回地背着手在地上踱着步,转来转去,看得唐咨和留赞头都晕了,他们擅长打仗,可不擅长智谋,也不知道该如何是

好,只能是尴尬地站在那儿。

半响,诸葛恪停住了脚步,眼睛为之一亮,自语道: "有了,需如此这般,还怕司马煞不肯就范么?"

第三百八十九章兵抵汝南

每日近百里的行军对步兵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光是铠甲军械这些东西就已经沉重不堪了,大都督司马懿规定,每名士兵还

必须要携带七天的口粮,这样的负重,对于魏军步兵而言,简直就是如噩梦一般。

而且在行军途中,所携带的口粮并不是用来吃的,那是备用军粮,只有在战斗其间或者是后勤保障中断的情况下,才可以吃

平时正常行军的时候,则是有大锅灶,所以这个负重并不会逐日减少。

这样高强度的行军就是为了保证军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到淮南前线之中,由于从洛阳起兵,一路前往淮南,所涂径的地

区都是在魏国的腹地,根本就不用担心到遭遇敌人伏击的情况。

所以司马煞不恤军力,倍道而进,只用了十余天,就从洛阳赶到了汝南,距离淮河前线,已经是咫尺之遥了。

这已经不是司马懿第一玩倍道而行的计谋了,当年孟达在新城造反,司马懿闻讯之后,火速进军,倍道而行,原本孟达认为一

个月后才能赶来的司马仲达,仅仅只用了八天时间,就已经是兵临城下了,猝不及防之下,孟达失手遭擒,全军覆灭。

司马懿在这方面可是经验老道,轻重缓急的火候掌握地炉火纯青,这次淮南事急,司马懿自然不敢有所耽搁,全力以赴,赶往

救援。

不过到达汝南之后,司马煞立刻调低了行军的速度,这里已经距离前线不远了,为了防备吴军可能的偷袭,司马煞自然不敢再

不恤军力,将士兵的体力和精力都消耗在行军途中,万一敌军夜袭,体力极度透支的魏军士兵恐怕连战斗的力气都没有了。

司马懿是不会给敌军制造任何机会的。

不过对于郭誉而言,却没有任何负担,那怕是一天行军百里,跨下有战马,都不是个什么事,一点都不~觉得累。

这是郭誉平生第一次出征,他所见所学的东西还真的很多,身为参军,他的主要的职责就是帮着征南将军夏侯玄处理各种公文

和信件,不过由于夏侯玄的地位由主将变为了副将,相对而言他需要处理的公文就少得多了,郭誉一路行来,反倒是轻松惬意不

不过职务虽然轻闲,但郭誉却不让自己轻闲下来,每日行军之时,他都要观察军队的行军阵列及扎营驻军时的各个细节,这些

都是需要他学习的地方,平心而论,司马懿在这些方面,做的是无可挑剔,无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是井井有条,颇有-章法。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一位成功的名将,并不是说他平生取得过何等的功勋和殊荣,而是在点滴之间,都可以做到完美极致。

而在这方面,郭誉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虽然他将司马懿视为平生之敌,但在某些方面,他却也不得不

视司马懿为师,因为从司马懿的身上,他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师敌长技以制敌,郭誉贪婪地学习着一切,所有一切有益的东西,对自己成长有所帮助的东西,郭誉皆不放过.

这次出征,还没有同敌人接触,郭誉就已经学到了不少东西,真可以称得上是不虚此行。

到达汝南之后,即将投入到战场之上了,郭誉心中更多了一份期待,真正的战斗就要打响,这将会是他亲历的第一次战争

大军未动,斥侯先行,司马懿还未抵达淮南前线,他派出去的斥侯就已经是活动频繁,不断地将前线的消息给传递回来。

斥侯就是大军的一双眼睛,可以洞悉前面发生的一切,一般领军者,斥侯的作用仅限于侦察,所侦察的范围为周围十至二十里

的范围,以确定对方有没有在此区域内设伏,为大军的行进提供安全的信息。

但做为司马懿的斥侯,则要辛苦的多,他们所侦察的范围何止提高了十倍,司马懿还未曾抵达淮河,淮南的一切他就都已经可

以明察秋毫,了如指掌。

求鲜花

大军在汝南扎营下寨,司马懿也很快拿到了斥侯带来的最新情报,吴军先前围攻寿春、六安和戈阳的军队,突然间全部撤离

不知所踪。

长史陈圭贺道:“太傅威名所至,吴逆不战而逃,恐怕此刻已经是鼠窜南回,太傅兵不血刃,便解了淮南三郡之围,可喜可贺

夏侯玄冷笑一声,道:“敌情未明,又怎知吴军是不战而逃?说不定这是吴人的阴谋呢?

陈圭不服地道:“夏侯将军恐怕是第一次来淮南吧,吴人打仗多势利,三城攻而不克,我大军援兵又至,腹背受敌之下,焉能

不逃?

夏侯玄悠然地道:“这和某第一次来淮南有何关系?战场之上,讯息万变,吴人上次可以不战而逃,这次却是未必,战场之上

首节 上一节 384/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被屠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