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93节

第四百罢三章老谋深货

全琼诧异地道: "子瑜难不成有惜才之心,看那魏将如此悍勇,故意放其一马?

诸葛瑾摇头道:“困兽犹斗,想擒杀此人,我军必要付出数十人的代价,某非惜敌之才也,而是惜江东子弟之损矣。何况敌大

部已退,就算能杀其断后之部,亦得不偿失也,故而放其离去。如今淮北之患初平,正是回头对付淮南之敌之时。

诸葛理谣指西面,神色凝重。

在他看来,牛金所率的残部消不消灭,其实已经是无关大局了,只要能将司马懿的军队逐出淮南,对干吴军而言,也算是一场

大胜了,

牛金悍不畏死,拼尽全力而战,想要斩杀于他,必然要付出十倍的代价,除了陡增江东子弟的伤亡之外,对大局已无关系,所

以诸葛瑾才下令放弃追杀。

其实诸葛瑾真正的心腹之患是在西面,步劈与之战斗的那古魏军。

如此神出鬼没的军队,才是诸葛瑾需要忌惮的,司马懿已经被他击退,挡420在了淮河以北,暂时难以有所作为,所以诸葛理

现在的大敌,恐怕只有夏侯玄的这一支人马了。

魏军既然已经退却了,吴军立刻便占据了整个的安风渡口,摧毁浮桥那是必不可少的,吴军开始放火焚烧,将剩下的三座浮桥

尽数毁去,那怕司马煞就算想重新渡河,重新建桥便是首要的先决条件。

而吴军此时控制了淮河南岸,在不玩半渡而击的这些招数之后,吴军将与魏军隔河而峙,依仗淮河天险来阻击魏军,司马煞想

要再次强渡淮河,难度就要比先前大的多了

吴军的第一次半渡而击虽然没有取得事先理想的结果,但斩敌数千,击退了魏军的渡河行动,总的来讲,算得上是一场小胜了。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夏侯玄部的突然从背后杀出,给吴军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既得抽调兵力去对付,还得担心魏军里应外

合前后夹击,所以诸葛瑾在没有等到魏军真正半渡之时就发起了进攻,所以才所获有限。

如果说魏军真正达到总数的一半渡过淮河,那么吴军获胜的话,将会取得比现在更为辉煌的战绩,斩敌肯定会过万人了。

但更大的战绩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诸葛瑾不敢轻易地涉险,只要能确保小胜即可,接下来,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去做。

那就是全力围剿夏侯玄部

现在魏军的主力已经退到了淮河以北,吴军只需调派少数的部队守住淮河防线,大部分的主力就可以参与到围剿夏侯玄的行动

诸葛瑾遥望着淮河北岸,魏军已经全部撤走了,河面上只剩下了被焚毁的浮桥,在水里半沉半浮,有的还在冒着袅袅青烟,问

或漂浮着一些魏军士兵的尸体,河面上一片狼籍。

这场胜利让吴军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但诸葛理却隐隐地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他总感觉到魏军未尽全力,完全不象

司马懿的作战风格,司马懿经验老道,用兵持重,而这一仗魏军打得却是虎头蛇尾,狼狈不堪,根本就不象是司马懿在指挥战斗。

诸葛瑾轻轻地摇了摇头,怎么也想不通其中的奥妙所在,不过想不通索性就不想了,诸葛瑾自嘲地一笑,或许是自己想多了也

未可知,毕竟司马懿也老了,廉颇老矣,早不复当年之勇了,打起仗来束手束脚,也是常有的(ceef)事。

牛金浑身血污地站到了司马懿面前,一脸愧疚地道:“大都督,末将有辱使命,还请大都督以军法处之

司马煞轻轻挥了挥了袍袖,云淡风轻地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何况这次乃是吴人狡诈,牛将军以寡敌众,能够全师而退

已是大功一件了,何罪之有?来人,扶牛将军下去休息,好生伺候。

左右立刻上前去搀扶浑身浴血重伤累累的牛金,牛金神色明显地一滞,如此惨烈的败仗,牛金佛幸逃回来的时候,心里都是忐

忑不安的,唯恐司马大都督按军法处治于他,没想到司马懿非但没有怪罪,反而是好言宽慰,牛金感激涕零,拱手道:“大都督不

罪之恩,末将没齿难忘,愿肝脑涂地,以报万一。

牛金退下去之后,司马师瞧着左右无人,上前低声地道:“父亲既然不准备打赢这场战斗,为何还有折损数千人的性命,这损

失未免太大了吧?

司马懿淡然一笑道: "做戏做得太假旁人岂不一眼即可识破,要做的天衣无缝,自然需下一些血本。倘若我们按兵不动,将来

朝廷调查,必然是难辞其咎,如此惨烈一役,为父最多承担点指挥不当的责任,夏侯玄恐怕就得自求多福了。

司马师会心地一笑,道: “父亲深谋远虑,孩儿钦佩不已,这次夏侯玄面对十数万的吴军,看他如何应对?

司马懿这次料算的非常精确,狼烟一起,夏候玄必定率兵来攻,隐藏的行踪就会完全暴露,而司马煞这边把兵马一撤,自然就

逼得夏侯玄单独去面对十几万的吴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以三万人去抵敌十万人,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这一次司马懿把责任推卸的是一干二净,渡河作战不利,那是谁也没办法的事,魏军也是经过了浴血奋战,负责断后的牛

金更是全身多处重伤,差一点就折在了淮河南岸,司马懿最终下令撒军,那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吴军这次兵势强大,如果渡过河

的那两万魏军不撤退,必然会全军覆灭,饶是如此,还有数千名的魏军葬身在了淮河南岸,再也回不来了。

司马师注视着对岸,暮色沉沉,喊杀之声却依然是不绝干耳,这一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夏侯玄和郭誉能不能活着看到明

天的太阳,已经是一个未知之数了。

第四百零四章突用

"喀嚓!

郭誉干脆利落地砍翻了一名吴兵,鲜血喷溅出来,洒了郭誉一头一脸,郭誉顺手抹了一把,手驻环首刀,大口地喘着气。

这是他亲手砍翻的第几个吴兵了,郭誉都记不过来了,反正他只记得这一路杀过来,除了血战,就是血战。

当司马懿的鸣金之声响起的时候,郭誉就知道夏侯玄已经被司马懿给卖了,没有了主力魏军的支援,夏侯玄的三万人马将单独

地面对十几万的吴军,这几乎是一个难解~的死局。

撤退已经是来不及了,征南军本来就和步的人马纠缠在一起,想退出战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吴军的动作极快,在很短

的时间内就全面地包抄过来,将征南军团团围困,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如果不是黑夜来临的话,郭誉所能看到的,只有人山人海了。

夏侯玄懵了,出现这种状况,完全是在他的意料之外,在他的作战计划之中,完全没有考虑到这种状况,现在三万征南军被吴

军团团包围,夏侯玄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没有可以凭险御守的要塞,没有足够的粮草重,没有援兵,在敌人的团团包围下想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夏侯玄计无所出,其他诸将也是一脸的茫然。顺风仗谁都会打,而且说起来往往是头头是道,但象这种逆风仗,却不是谁都可

以打得,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再整出一套详尽的作战计划来,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现在考验的,就是为将者的临机权变的能力,在以寡敌众的情况下,如何带领这支军队杀出重围,才能证明为将的实力。

夏侯玄显然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虽然说夏侯玄学识才华皆有过人之处,但做为一个刚上战场的菜鸟,显然那些兵法兵书上学

到的东西是不够用的,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面前,他终究只是一个雏儿。

从主动请缨领命出战的那一刻,夏侯玄就已经注定掉入了司马懿的算计之中,阴庆狠辣的司马懿为了消灭夏侯玄,早已把三万

魏军视做了草芥,让他们为夏侯玄陪葬也在所不惜。

夏侯玄还口口声声称司马懿不会因私废公,不会因为私仇而耽误国家大计,事实证明,这只是夏侯玄一厢情愿的想法,在清除

政敌方面,司马才不会有半点妇人之仁,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滴水不漏了无痕迹地将夏侯玄送上断头台。

“卑鄙!司马懿简直就是卑鄙透顶!"夏侯玄愤怒地拨出长剑,狠狠地劈掉了身边的一截树枝,他用这种方式,发泄着他心头的

怒火。

但一切都于事无补了,夏侯玄的大意和轻信,让他包括手下三万将士身陷绝境,想破除这种死局,除非有奇迹发生。

郭誉上前道:“夏侯将军,困守此地,只能是坐以待毙,还是分路突围吧。

夏侯玄眼中掠过一抹的亮色,事先就是郭誉提醒他要防备司马懿,没想到还真被他不幸言中了,夏侯玄对郭誉便有一种刮目相

看的意思,此刻他献计突围,让夏侯玄生出一丝的希望,上前一把捉住郭誉的手,急切地道:“子明,如何分路突围,你可有计划

郭誉之所以敢主动献计,正是因为他此前做过这方面的计划,和邓艾曾商讨过如果己方被数倍于我的敌人包围之后,该如何力

的问题。

邓艾当时给出的办法就是分路突围,并根据地形地势,给出了详细的突围方案,郭誉当时便牢牢地记下了,此刻正好为之所用。

不得不说邓艾确实是一个军事奇才,他对山川地理的掌控已经远远超越常人,到达新的地方,邓女只需要瞧上几眼,就可以制

定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军方案来。

也难怪他会在若干年之后,想常人之不敢想,走常人之不敢走的阴平小路,一举灭蜀,创下了不世之功。

没有平时的日常积累,没有锻炼出如炬的慧眼,邓艾是不可能立下如此奇功的,所以说在每一个成功的背后,看似偶然,却一

样有着必然的因素。

求鲜花

郭誉拿出来的这一套突围方案,让夏侯玄顿时为之一喜,原本如一团乱麻的战局,顿时变得条理清晰了。

尽管说突围行动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总比现在这样坐以待毙要强吧,夏侯玄下令各营各部的人马遵照此方案行事,立刻

首节 上一节 393/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被屠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