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429节

“太子殿下,这断……自行车是不是有点不太行啊。”范蠡犹豫着开口,试图劝阻李安之放弃这个危险的想法,“我听说这车好像有点磨……人啊。”

谁知李安之却是直截了当地摆了摆手道:“没问题,这次回去我会将他进行改良,绝不会再出现上次的问题。”

话刚说完,李安之便满脸疑惑道:“范先生怎么知道这事的?”

他记得自己并未给范蠡展示过啊。

范蠡讪讪笑道:“是上官公子跟我说的……”

几乎是毫不犹豫的便将上官仪供了出来。

“哦。”李安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看来还得多叫上官仪这小子试一试自行车,不然他怎么可能体会到自行车的好处呢。”

范蠡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

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城谌王府。

在得知先生并未崩薨的消息后,谌王府上下也是齐齐松了口气,上官仪更是如释重负般躺在榻上。

如果说这些日子以来,长安城内谁的压力最大,那无疑就是上官仪和狄仁杰他们了。

毕竟他们跟着先生一起前往扬州城救灾,结果却眼睁睁看着先生被洪水带走了性命。

虽然陛下并未降怒于他们,但他们的心里也不挺不好受。

所以在得到先生还活着的消息后,上官仪也是心中的阴霾散尽,恢复了往日吊儿郎当的模样,往榻上一躺,美滋滋地吃着果脯。

只是,上官仪正美着,突然觉得裆下一凉,连连打了几个喷嚏。

“怪了,这刚入秋,怎么就有些冷了?”

——

次日一早,兵士们便开始收拾帐营,准备返回扬州城。

李安之洗漱过后,掀开帷幔走了出去,刚伸了个懒腰,就看到李瞰贤急匆匆地走了过来。

“太子殿下!”李瞰贤双手抱拳,微微低下头道:“朝廷派来的工部令史到了。”

“工部令史?”李安之蹙了蹙眉,疑惑道:“我并未请朝廷派人过来,怎么突然有朝廷的人来了?”

怀揣着疑惑,李安之摆了摆手道:“去把人请过来吧。”

过了片刻后,身着官服的中年男人便来到了帅帐中,他拱了拱手,当即说道:“请太子殿下接旨。”

接旨!

这下彻底给李安之整不会了,这父皇在搞什么,派人来也就算了,怎么还颁发起圣旨来了。

李安之抖了抖衣袖,而后躬身拱手道:“太子李谌接旨。”

中年男人面色严肃起来,从广袖中掏出一道金黄的卷轴,缓缓展开,朗声道。

“门下,太子李谌赴扬州城救灾,亲力亲为,朕心甚慰,然朕年事已高,于政务劳心,身心俱疲,颇感力不从心,遂急召太子李谌即日启程返回,以为朕分担解忧。”

“钦此。”

言罢,工部令史便将圣旨合起,而后双手捧到李安之的面前,轻声道:“太子殿下,接您返程的马车已在外候着了。”

朕年事已高,力不从心,遂急召太子李谌即日启程返回,为朕分担解忧。

这短短的几句话,却叫李安之瞳仁剧震,自古以来帝王就极为避讳年岁高,力不从心这些字眼。

可以说几乎没有帝王不流连皇位的权势,否则秦始皇又怎么在晚年求仙?

而今父皇竟将这些字眼清清楚楚地写在圣旨中……

可见这一次,自己失踪的事情,是真的把父皇给逼急了。

李安之缓缓抬起头,看着眼前金黄的圣旨,却陷入了犹豫中。

而今刚刚将引水渠打通,就要进入灾后重建的工作,自己却要走,这不是临阵脱逃吗?

——

立政殿内。

长孙皇后红着眼眶,脸上挂着些许泪珠,她颤抖着双手看着一言不发的李世民。

泣声道:“二郎,你不是说谌儿就在长安?”

“可你为何不叫我去见谌儿?”

“莫不是……”

“莫不是你叫谌儿去了边疆征讨突厥?”

如此说着,长孙皇后脸色越发悲怆。

第421章 喜欢装神弄鬼

圣旨上的意思很清楚,李世民的态度也很坚决。

李安之在接到圣旨后,必须即刻启程回长安。

如今的李安之陷入了两难的境界,若是他回到长安,势必会被李世民保护起来,从今往后若无大事发生,怕是再不能再离开长安城了。

但若是就这么走了,就等于丢下扬州城于不顾。

也就在这时,工部令史抛出了一个叫李安之根本无法去拒绝回长安的问题,长孙皇后的精神状况有些问题。

“太子殿下,长孙皇后自从得知太子殿下崩薨的消息后,精神状态就一直非常不好,甚至在皇后娘娘的记忆正在渐渐褪去,如今已经到了太子殿下尚未出征突厥的时间点。”

此话一出,顿时叫李安之浑身一颤,眸中被惊骇填满。

即便是在前世的世界里,也不乏有经受巨大打击而选择性失忆的人。

选择性失忆,在心理学讲是一个防御机制。通俗的说,假如人遇到一个强大的刺激,这个刺激让这人无法接受。

那么,潜意识他就会选择忘掉这件事情,就会形成「选择性失忆」。

选择性失忆不同于身体的疾病,这种精神上的疾病极难治愈。

长孙皇后因为接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正在选择性地将关于李安之的事封闭起来。

但是,虽然表面上似乎是忘掉了李安之的存在,可它的阴影还是存在的。

做事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受那件事情的影响,可能自己都搞不清楚,慢慢的就会变成一个心结。

便在这时,范蠡缓缓走到李安之的身边,躬身拱手道:“太子殿下,您且放心回长安吧。”

“我等自愧不如太子殿下,但再怎么说也是饱读诗书谋略的读书人,不至于离了太子殿下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了。”

“是吧,柳大人?”

说着,范蠡转过头,朝着柳百里扬了扬下巴。

柳百里亦是笑着点点头道:“太子殿下,我一个人或许比不上太子殿下的聪明才智,但若是加上范蠡大人那可就不好说了。”

见到这一幕,李安之也是笑了起来,他缓缓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剩下的就交给二位了,若是做不好的话……”

说着,李安之故作严肃道:“那我可就要拿你们是问了!”

“请太子殿下放心!”两人拍着胸脯保证道。

在将一些政事吩咐妥当之后,李安之这才踏上返程的马车。

李安之之所以赶回长安,并非是因为李世民圣旨的召见,而是担忧长孙皇后的身体。

诚然,在扬州城救灾,是他身为太子的职责。

但与此同时,他的身份除了太子之外,更是一个担忧娘亲身体的儿子。

李安之从不只是一个胸怀大爱的人,正如他先前所说,他是一个极度利己主义者。

换句话说,若是有人绑了长孙皇后要千百条百姓换长孙皇后的命,李安之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交换,哪怕是背负天下人的骂名。

——

疾驰的马车在途经惊水县时,转了方向朝着小张村驶去。

小张村依旧没有太大的改变,无所事事的村妇依旧喜欢聚在一起说闲话,陈百灵依旧是每日挑着鸡蛋去售卖。

只是唯一的不同就是,这些村妇在面对陈百灵时,无意中多了一些恭维和惧怕。

能够从县府安然无恙走出来的人,在这个小村子里那就意味着手眼通天的存在。

再加上自从那日陈百灵回到村子后,陆陆续续便有外来人进了村子,他们出手豪爽,在租赁房屋时毫不吝啬,而且隐隐有护着陈百灵的意思,也叫这些农妇不得不在心中多掂量了些。

来自扬州城方向的马车在宅院前缓缓停下,一时间无数道目光落在了小小的院落。

王氏商会的人纷纷拎起手中的武器,虎视眈眈地关注着这辆马车。

直到李安之从车上下来时,他们才若无其事地溜达散开,有人悄悄将石头丢在一旁,有人将手中的镰刀挥舞向一旁的杂草,这情景——其乐融融。

李安之信步走进院中,身着甲胄的侍卫立在院前,宛若两尊门神一般。

“老人家,我来看你了。”

李安之一进院,便朝着厢房走去,这个时间点,陈老奶奶应该在厢房收拾屋子。

果不其然,在听到院落外的声音后,陈老奶奶颤巍巍地从厢房里走了出来,她的手中拎着扫把。

“原来是公子来了啊,我就说公子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肯定会回来的啊。”

首节 上一节 429/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