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第139节

陈宓摇摇头道:“有人要保吕诲吕中丞么?”

富弼凝视陈宓,一会之后摇摇头:“此事只能靠他自己。”

陈宓笑道:“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难道他在陛下那里还能够重要过王安石,如今变法刚刚铺陈开,撤掉王安石,变法立即停止,撤掉吕中丞,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富弼皱眉道:“只怕风议哗然。”

陈宓大笑起来:“王介甫又岂是怕风议之人,陛下恐怕也是不怕的,不然知谏院与御史台也不会被洗了一遍又一遍。”

富弼心中已经有了一些不祥的预感。

陈宓道:“吕中丞走后,御史台便需要一个御史中丞,祖前辈资历是足够的。”

富弼沉默了一下道:“凭什么?”

陈宓道:“祖前辈与王安石有积怨,他是站王安石对面的,也就是说,他是站在你们这边的。”

富弼抬眼看了看陈宓道:“他与王安石有旧怨,王安石岂会让他上去。”

陈宓拊掌笑道:“所以啊,这就是晚辈此来的原因。”

富弼点点头,算是勉强同意了陈宓的说法:“这不够。”

陈宓低声道:“祖前辈上了御史中丞,会全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会在短时间吸引王介甫的全部注意力。”

富弼讶然看了陈宓一眼:“为什么?”

富弼这个意思是,反对王安石的人曾经有韩琦、司马光、范纯仁这些人,但这些人都被贬谪出京了,若是祖无择上去却全力反对王安石,那这中丞根本就做不了多长的时间啊!

当然,这个对富弼这边的人自然是有好处的,有祖无择吸引火力,其他的人却是要安全许多的。

陈宓笑道:“祖前辈需要一个资历。”

富弼点点头。

明白了。

宋朝的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以及三司使,是宰执的必要条件,祖无择想要更进一步,这一步却是必须走的,至于做多久御史中丞,那倒是次要的了,只要上去过,便算是有了资历。

富弼眯着眼睛长考了一番,然后缓缓点头:“老夫可以向陛下推荐,但陛下未必听老夫的,陛下都要将老夫贬谪出京了,想必老夫的话,他也是不愿意听的。”

陈宓点点头:“此事却是不可在陛下那边着手,必须另辟蹊径。”

富弼诧异地看了看陈宓道:“王安石一定会反对的,如果陛下不下定决心用祖无择,其他的人谁也做不了主。”

陈宓笑道:“富相公看得透彻,正是须从王安石处下手。”

富弼凝视着陈宓,忍不住笑了出来:“静安,今日与你谈话,你的确是个很出色的小辈,但此事却是异想天开了。

祖无择与王安石的过节现在已经人尽皆知,以王安石的脾性,怎么能够容得下祖无择,老夫与他无冤无仇,就是挡了他的路而已,他都要迫不及待想要将老夫踢开,怎么会让与他有仇的祖无择上去!”

陈宓点点头,然后与富弼娓娓道来,聊到黄昏时候才离去。

夜色来临。

大宋皇宫灯火亮起,四处通明,赵顼当头向太皇太后的寝宫走去。

高太皇太后正等候着他。

赵顼拜见高太皇太后:“见过祖母。”

高太皇太后道:“皇帝请起。”

赵顼道:“祖母召见孙儿,可是有要事交代?”

高太皇太后看着赵顼道:“老身听说王安石弹劾富老相公?”

赵顼微微皱眉道:“确实有此事。”

高太皇太后道:“皇帝想着如何处理这事情?”

赵顼拱手道:“富老相公年老多病,政事堂事务繁重,却是不好令老臣劳累过度,外任也算是给老相公一个休养身体的好时机。”

高太皇太后柳眉渐渐竖起:“陛下一登基便将政事堂打散重建,虽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如此激烈,却是过了,现在你要用王安石变法,老身不会阻拦你,但王安石用那些德薄浮浪的年轻官员,听说做事也没有循着祖宗法来,这些也就算了,但你却非要将这些稳重的老臣都驱逐出京么,要是有个好歹,谁来镇住场面!”

赵顼皱着眉头道:“曾老相公不还在么?”

高太皇太后哼了一声道:“曾相公哪里有富相公压得住场面,有富相在,便是定海神针,纵然是惊涛骇浪,都有他压着,他若是离开,可怎生是好?”

听到高太皇太后如是说,赵顼心中不是很舒服,当然是不太服气的。

“孙儿觉得没有太大的问题。”

高太皇太后叹息道:“这些倒也罢了,老身是怕你被人诟病过河拆桥啊,当时是谁扶你上皇位的,还不是这些老臣,可现在这些老臣死的死,贬谪的贬谪,没有一个得善终的,你说,外面的人会怎么说你?”

赵顼听闻此话,沉默了一下:“孙儿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们要么尸位素餐,要么携功自重,要么总是将朕看做是一个小孩,朕要变法,他们不仅不支持,还公开反对!

祖母您看如今的朝堂,若是不变,可能连官员的薪俸都发不出去,官员倒也罢了,若是拖了将士的薪俸,他们可是要造反的啊!

财政困难一日胜过一日,再不改,亡国都是在眼前了,可这些老臣,仗着自己是三朝元老,屡屡无视现今之困境,拘泥不变,却不知大祸将至,朕不将他们打发到地方去,又如何能够开展!”

高太皇太后气道:“富老相公也并没有阻拦变法,甚至连朝政都不怎么理,王安石都夺了中书无房之权力,现在还想要驱逐富相公,老身倒是想不通了,富相公怎么就碍着你们什么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风暴来临之前!

赵顼与高太皇太后的谈话只能算是不欢而散。

不过高太皇太后的话对赵顼还是有影响的,第二天与王安石讨论完政事之后,赵顼犹豫了一下道:“王师傅?”

王安石看到了赵顼眼中的犹豫,赶紧道:“陛下有事?”

赵顼点点头道:“关于富相公的事情,现在朝野上下都非常关切,如今王师傅负责变法,中书五房之权力也大多转移至条例司,政事堂之权力已经无关紧要,不如还是不要动好一些吧?”

王安石皱了皱眉头道:“陛下,非臣不容富相公,而是富相公迂腐、拘泥,他不干事,但私下却是指使别人反对变法,这吕诲便是他的指使!

另外,条例司虽然将权力要了过来,但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

王安石没有说得太深入,但赵顼哪里不明白王安石的意思。

王安石的意思是,有富弼这样的人在,终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另外,以条例司代政事堂行政,终究还是要被人诟病的,如今变法派已经快要到胜利的时候,就该趁机彻底的掌握权力,最好的方式自然是清理政事堂,将中书五房的权力重新回归中书五房,如此发号施令,才是名正言顺的。

赵顼皱着眉头思索。

王安石所说自然是有道理的,他自己何尝有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如果不是要将富弼以及曽公亮放在那里当个偶像,以表示他酬恩富弼等老臣扶他登基,他早就让王安石当昭文相了。

富弼多病,曽公亮老迈,本身也管不了事情,但这些时间下来,朝廷上下的确有一股暗流在涌动。

不过,高太皇太后的意见赵顼也是要考虑的啊。

赵顼思索了一会道:“王师傅,要不还是维持原样吧,最近物议已经沸扬,若是这般下去,朕也是要受不了的。”

王安石也皱起了眉头,赵顼说的是这段时间以来的新政,制置三司条例司的设立、韩琦等人被贬谪、青苗法的发布等等,几乎每一步都要引起很大的讨论,赵顼的压力也的确是不但是

王安石慨然道:“陛下,并非臣想要进一步,而是因为有富弼以及曽公亮在,这变法就总是有诸多的阻力。

若是能够将他们请出政事堂,他们那些门生故旧才没有了依仗,您应该也是知道的。

青苗法在地方的实施并没有那么顺利,总是有很多人拒不执行,甚至有人用辞官来抗议的,这些人真是该死,但归根结底,若是没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们如何敢!”

王安石很愤怒。

王安石这话让赵顼下定了决心。

韩琦最近的心情颇不错,从被贬谪出京以来,他的心情就一直不太美丽,尤其是筑城的事情屡屡被西夏人破坏的时候更是糟糕透顶。

大宋朝西边北边的事情历来不好搞,他韩琦虽然是这方面的行家,但有时候也难免要挠破头皮的,朝廷如今的状况不太好,有时候支持也有些不足,这里面当然也有王安石阻挠的原因,不过王安石未必是真的想阻挠,但是变法与筑城都是花销很大的项目,王安石主持变法,要给变法揽下更多的资源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么一来,可就苦了在西边这边的筑城的将士了,因为西夏人的破坏,杨文广带着将士都没有办法好好地筑城,拖了几个月后,军需消耗殆尽,军队缺衣少食,都快哗变了。

好在汴京终于来了一批的军需,据说是一个叫卢伯蕴的商人捐赠的,韩琦对这个没有兴趣,但有军需供应,稳定了军队,倒是令他颇为高兴。

但更让他高兴的是,杨文广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忙乎了几个月没有成果,最近却是来了依照声东击西,不仅顺利将城给建了起来,甚至还狠狠地打击了西夏人的气焰。

至此一来,他的政绩算是完成了。

听杨文广说,这所谓声东击西的计谋,是那个叫陈静安的年轻人出的,不过也是无所谓,只要能够奏效就好了,至于什么出色的后辈什么的,他却是没有怎么放心上,一个连科举都没有考的人,倒还不到入他眼的时候。

不过这两天汴京来了一封信,却是引起了他的兴趣。

信是富弼写来的。

“富相公说什么了?”

他的幕僚彭知方笑问道。

彭知方跟了他几十年,从韩琦刚刚中了进士通判淄州时候开始便开始跟着他了。

说起彭知方的事情,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天圣六年,韩琦与妻崔氏以及母亲胡氏从泉州出发,在淄州安顿下来,第二天韩琦微服私访,此时的淄州是残垣断壁、乞丐徜徉。

淄州知州张大人、副使钱泳,想要重修州衙,但这里是贫困之地,一直无力重建,他们准备由钱大人向民间借贷并增加赋税,新建一处与他们地位相称的衙门,并为官员建一批公房以便居住,批文已拟好,需要韩琦签字。

韩琦以淄州子民财尽民穷,若此时突增赋税、强行收刮,势必引起民变,有负圣恩为由拒绝签署批文。

没有通判签署的批文并不能下发实施。

张、钱二人经过密谋,派彭知方来做韩琦的幕僚,他经常出入烟花柳巷,沾花惹草,是个风流才子。他们想借彭知方的弱点来败坏韩琦的名声。

韩琦得知后写了封信让管家转交给彭知方。

彭知方回信并有所悔改。

韩琦让管家取出100两纹银,将自己府上一名婢女许配于彭知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韩琦此举在淄州同僚间广为流传,传为一段佳话。

正是因为这番开始,彭知方对韩琦非常感激,而韩琦对彭知方非常信任,因为彭知方直言询问,韩琦并没有气恼,而是直接将信给了彭知方。

首节 上一节 139/2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冰封始皇帝,打造不朽仙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