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第140节

彭知方看完之后颇为惊异:“这个想法还真的是够大胆的,果然是年轻人啊!”

韩琦笑道:“你觉得有可能成功么?”

彭知方失笑道:“无论怎么想,都绝难成功啊!”

韩琦对彭知方是非常信任的,闻言道:“某也是如此觉得,但却是觉得奇怪,彦国虽然脾性一般,但也不是无谋之人,怎么会相信这等行事呢?”

彭知方想了想道:“大约富相公不是觉得此事可行,而是有拼死一搏之意了。”

韩琦惊道:“你的意思是,彦国认为陛下会将他贬黜,所以彦国借着这个借口反击,以扳倒王安石?”

彭知方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此时的时机却是不太好。”

韩琦点点头道:“的确是不太好,变法才刚刚开始,暴露的问题还不算多,此事反击,恐怕是难以扳倒王安石的,既然如此,彦国为何如此沉不住气呢?”

彭知方笑道:“东家不用多想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如同东家这般筹谋的。”

韩琦闻言失笑:“这么说富相,小心他找你麻烦。”

彭知方却是不怕:“东家肯定会护着我的,何况某也不在官场厮混,富相公想要找我麻烦也无处找起啊,哈哈哈哈!”

韩琦笑着摇头:“你呀!”

他顿了顿道:“既如此,也不能对彦国的求助视而不见,知方你觉得某该如何处理?”

彭知方想了想道:“此次富相公能够主动来信,或许是一次弥合误会的好机会。”

韩琦闻言醒悟,连连点头道:“你说得对,彦国对之前的事情耿耿于怀,此次能够主动来信,却是无论如何都该相助才是。”

他们所说是之前富弼因为丁忧辞去昭文相之事。

嘉祐六年三月,富弼因母丧解职还乡,也就是所谓丁忧。

按照北宋的成例,“执政遭丧皆起复。”

仁宗看重富弼,虚位五起之,富弼坚辞不出。

在中书时,富、韩曾就宰相起复故事交流过意见,韩琦说:“此非朝廷盛典也。”

于是,富弼在辞免起复的札子中奏道:“臣在中书,盖尝与韩琦论此。今琦处嫌疑之地,必不肯为臣尽诚敷奏,愿陛下勿复询问,断自宸虑,许臣终丧。”

富弼的意思是说,韩琦本来反对宰相起复,然而现在是我富弼遭丧,韩琦作为次相和我的好友,不好再坚决反对起复,所以皇帝就不必征询韩琦的意见了。

有人说,韩琦看了这份札子后心情不爽,当然,富弼更是不爽,从此二人有了嫌隙。

仁宗见富弼终丧之心甚坚,考虑到首相之位不宜久悬,半年后乃拜韩琦为昭文相。有熟人直言不讳地向韩琦建议,应该推辞昭文相的任命,等待富弼的复位。

韩琦说:“此位安可长保!比富公服除,琦在何所矣。若辞昭文以待富公,是琦欲长保此位也,使琦何辞以白上?”

这理由似乎有点牵强。以当时的情势观之,若韩琦坚持不就首相之位,仁宗未必不准。

韩琦未能坚拒,于公自无问题,于私却不免有憾。

在富弼居家守丧期间,仁宗崩,韩琦以首相的名义领衔拥立英宗即位,成为旋乾转坤第一功臣,政治地位如日中天。

至嘉祐八年五月,富弼守丧完毕,朝堂上留给他的位置已经有限。

昭文相是不可能再做了,集贤相也已经有人,于是,英宗任命富弼为枢密使。

以富弼的本心,对这个新的任命大概是不太情愿的,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然而皇命所在,又不能挑肥拣瘦,做就做吧,于是打点精神,回京任职。

这样的落差对于富弼来说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对韩琦怨恨颇深,也就不太往来了。

韩琦对此颇为遗憾,没想到这次富弼却是主动来求助,他虽然认为此事成不了,但却是愿意出手弥合缝隙。

彭知方道:“青苗法在河北路这边实施了一段时间,咱们倒是收集了不少的错漏之处,不如就全数提供给富相公吧?”

韩琦想了想道:“嗯,该提供,不过却不能只是提供个证据,咱们也该出些力!”

彭知方惊道:“东家,此时却不是好时机,王安石如今圣眷正隆,就手上的这些东西,却是难以撼动他的位置的。”

韩琦笑道:“嗯,是难了点,但谁又知道呢?”

彭知方与韩琦共事几十年,闻言恍然大悟道:“东家的意思是随机应变?”

韩琦点点头道:“王安石如此变法,肯定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的,他的变法过于激进,得罪太多的人,根本上更是害民之法,只有持续让陛下知道,最后才能够改变这等局面。”

彭知方点点头,不过他与韩琦共事几十年,知道韩琦肯定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出来,但那些没有必要深究,因为有些事情可以做,但说出来却是一定要冠冕堂皇的。

韩琦想要干掉王安石,但却不会说直接对付王安石,而是要用为民除害的借口,如此才能够塑造光辉的形象。

天下人大多如此。

彭知方并不意外,但对一事却是颇为好奇:“这陈静安是不是就是那个献计的陈静安?”

韩琦笑道:“就是他。”

彭知方摸不着脑袋:“这人看起来挺聪明的,但这法子却又是如何想出来的,他想推祖无择上去,这倒是无可厚非,但他又不是不知道王安石与祖无择积怨颇深,他想通过寻找青苗法的错迫王安石就范呵呵,异想天开了吧?”

韩琦笑道:“总有一些人自信过甚,这种人认为可以操控人心,可最终身死族灭的人也是不少。”

彭知方笑道:“是啊,此事某当真是看不到半点成功的机会,王安石就是粪坑里的一颗石头,又臭又硬,如何会妥协!”

韩琦大笑道:“知方过于促狭了,怎么可以如此说王参政呢。”

彭知方装模作样自省:“哎呀,哎呀,知罪,知罪!”

两人不由得相视大笑,笑声中带着快意。

在笑声之中,一场大风暴即将到来,不过有些人还是有些后知后觉,仍然觉得明天还会是个大晴天。

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暴初起!

四月初,王安石选派刘彝谢卿材侯叔献程颢卢秉王汝翼曾伉和王广廉等八人,到各路“相度农田水利税赋科率徭役利害”以便从对现实情况的了解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以兴利除弊变而通之。

程颐所分到的区域是为河东路,正是韩琦管辖之地,程颐从四月份抵达之后,便深入地方调研,只是越是调研越是心惊胆颤,青苗法实施才几个月,乱象已经丛生。

制置三司条例司把青苗法利率规定为百分之二十,官员却擅自提到百分之三十,这还是小事。

更可怕的是,原本青苗法对象该是缺乏种田启动资金的农户,给这些提供种子、期间的粮食等助他们度过难关的,以免他们迫不得已借高利贷,受人盘剥。

但现在当地的官员却是逼迫那些家中本不需要借贷的人也必须借贷,不得已背上贷款。

甚至有官员与当地的地主勾结在一起,以官方名义放贷,实则是地主的私自放贷,又有官员强迫,让每家每户都背上贷款!

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

另外,青苗钱的利率虽然较之前的高利贷较轻,但对于民众来说仍然是一个负担,而且由于青苗钱每年出贷两次,所以利率实际上不止二分,同时一些官吏也借机增息。

而十户为一保,进行借贷管理。

下户急需借贷,但却没有偿还的保障,而上户则不需要借贷。

这种上户保下户的措施目的原本是保证下户借贷能得到担保,进而能够获得救济,但由于上户不需要、不愿借贷所以出现了强行摊派的现象。

另外,当下户无力偿还借贷时,自然会连累上户等人,损害了上户。

青苗钱成为了搜刮形式,使上户变得贫困,而下户由于愚昧、无力偿还,深陷债务。

因此有些地方官为了避免下户无法偿还,仅将青苗钱贷给上户,违背了赈济目的。

青苗法与民间借贷相比,民间借贷反而有着一些优势。

民间借贷、还贷时,可以用钱,也可以用物,拖欠之时没有督责威刑之惧。

而青苗钱虽然规定可钱可物,但实施过程中,则必须以钱还贷。由于物价等因素影响,以钱进行借贷的行为存在着有损民户的现象。

民间借贷可以拖欠,可以在不同时期还贷,但青苗法不能拖欠,拖欠会影响其执行,因而还贷时间刻板,拖欠者将面临官府督责的压力。

在借贷数量上,民间借贷也更为灵活。

总的来说,民间借贷是自愿行为,但青苗法虽规定自愿借贷,但实施过程中,官员为了政绩常常进行强行摊派。

而且,民间借贷没有过多的附加费用,而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民众增加了许多额外的负担。

再者,青苗钱在放贷和收贷的时间安排上不合理。由于青苗钱分两次发放,导致了收息和贷款时间重合的现象出现,民众不但没能获得借贷的好处,反而因此深陷付息和债务之中。

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这青苗贷已经不是助农良策,而是害农之恶法了!

程颐走访各地的农户,并将这些东西都一一给记录了下来,原本想着回去之后给王安石看,以方便调整策略。

但没想到回程的时候那记载的本子却是不翼而飞,程颐只是可惜那本子上的资料,并没有往深了想,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本子已经飞向京城!

夜色昏沉。

富弼饭后在院中歇息,附近有下人拿着艾草去除蚊虫,天上繁星点点,他看着繁星,正思考着宇宙无穷,而人生有穷的哲理时候,外面突然有急促的脚步传来。

富定方小跑着进来,富弼不满意道:“每逢大事有静气!”

富定方赶紧放慢脚步,但脸色却是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气。

富弼见状心中一动:“有好事?”

富定方手上提着一个包裹,挥挥手让下人退下去,之后才一一将里面的书册拿出来,一边拿一边说道:“韩相公那边使人送来一个包裹。”

富弼点头道:“有什么?”

富定方喜道:“却是那青苗法恶政的证据,不仅有韩相公使人收集的证据,还有一本程颐亲手所书之见闻!”

富弼眯起了眼睛:“这程颐的手书从哪里来的?程颐背叛了王安石?”

富定方摇摇头:“却是不知,不过是韩相公拿来,应该是真的。”

与富定方不同,富弼脸上却是没有太多的喜色。

富定方诧异道:“爷爷,您不开心么?”

富弼摇摇头道:“没有什么开心的。”

首节 上一节 140/2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冰封始皇帝,打造不朽仙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