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第29节

可特么的今天是除夕啊!

第四十九章 我常常感觉自己是个废人。

除夕的到来,将汴京城的喜庆气氛推上了新的高峰。

治平四年这一年的正月还没有十五,英宗正月八日驾崩,汴京城便取消了元宵赏灯,之后一年,汴京城虽然没有人人缟素,但一些大型的娱乐活动还是不允许的,对于喜欢热闹的汴京人来说,可算是憋坏了。

到了年底,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这种氛围已经彻底解开了,于是压抑的热情便如同火山一般爆发出来了。

除夕这一天,整个汴京城已经陷入了节庆日的狂欢之中,可以预料到的是,在接下来的十五天内,这种狂欢会越来越激烈,并在元宵节那一天达到高潮。

这也是陈家兄弟来到汴京城的第一个春节。

不过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去参与其中了,他们只能听着外面喧闹的声音,有锣鼓声、鞭炮声、欢笑声、车水马龙声……在各种声音之中,他们倔强地发出读书声: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陈宓一边读一边看着挥舞着戒尺的张载,等他们读完,张载便总结陈词:“……老夫少年时候任侠好兵事,后遇上了范文正公,文正公劝我读中庸,于是从那时候开始,老夫才开始读中庸。

唐初,《礼记》入选《五经正义》,从而升格为天下士子的科考经书,《中庸》也随之水涨船高,备受关注。

到了中唐,禅宗与道教高度发达,禅风道气弥漫士林。很多文坛领袖与士林贤达都把《中庸》作为沟通儒释道三教的一座桥梁。

这种风气蔓延至今,大儒们无不重视中庸,所以,这中庸需得读深读透,这对以后沟通道佛也有好处,老夫的学说,非局限于儒,而是通读儒道释三家之后的结果,所以,你们从我治学,便该从中庸开始……读深读透!……”

说完了总结,张载百年开始仔细给两个弟子讲解其中之释义。

一开始只是讲解其中基本释义,继而便是进行延伸解读,与其余四书五经进行勾连解释,将儒家之宗旨给提炼出来,先将书读薄,之后便是进行读厚的过程,不过这个时间需得三四个月之久。

陈宓一开始还是有些抵触的,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却是爱上了这种读书法,这可能是张载本身就是儒家大宗师的原因,一篇《中庸》,共不过三千五百多字,按照张载的分法,却被分为三十三章,四大部分。

传的是自上古大圣以来的儒家道统心法,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

第一章到第十九章的内容着重从多个角度论述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第二十章承上启下,从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处理政务的方法一事着手,通过孔子的回答指出了施行政事与加强人自身修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阐明天下通行的五项伦理关系、三种德行以及治理国家的九条原则。

在此章的最后引出全书后半部分的核心“诚”,并强调要做到“诚”的五个具体方面。

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三章的内容,便是围绕“诚”来展开的。

作为一个后世小镇做题家,陈宓是典型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受益者,现代化的教育培养了陈宓在职场上的能力,依靠着教育带给他能力纵横职场,后来意识到了西学不能解决人生问题,便退而学国学,以寻求精神上的超脱,不过那些不过是浅尝辄止罢了。

到得今日由张载这个儒学大宗师,跨越三教的大师,理学的奠基人来给他讲中庸,陈宓这才体会到了儒学的博大精深,原本抵触的他,却是尝到了一些快乐。

陈宓学得快乐,张载也是教得快乐。

对于陈宓这个弟子,他原本只是因为同年的请求,也正好是闲着,便打着接触一下的心思,如果悟性一般,也就是指点一下便是了,没想到陈宓却是将他一生之学说总结成为一句话,那一句话却是足以成为天下儒者终生之座右铭!

如此有悟性之学生,自然要收下来的。

只是陈宓资质高,但看起来也是悠游读书的读书人,与自己算不上同道中人,倒是他的哥哥陈定,读起书来认真刻苦,倒是颇得自己真意。

只是当真教学起来,他算是当真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还是喜欢陈宓这样的弟子。

——因为教起来实在是太轻松了啊!

同样一个知识点,对于陈定来说,那得他将来龙去脉都给讲透了,才算是吃透了这个知识点。

但对于陈宓来说,他才起了个头,陈宓却已经举一反十,未必是他知道的、悟透的东西陈宓都懂,但陈宓悟出来的东西却是他自己都没有想过的。

张载其实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个弟子的脑中总有那么多的稀奇古怪的观点,有些离经叛道,有些却是正道而行,但仔细想想,大多实用。

有时候他想,大约这就是天才吧。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其实陈宓倒不是什么天才,就是他人生经历丰富了些,后世的信息庞杂了些,千年的积累厚了些罢了。

但无论如何,陈宓表现出来的东西果真是璀璨而令人着迷的。

虽然张载看出来陈宓仅仅是喜欢知识本身,而不是喜欢科举,乃至于成为一门学说的继承人,但陈宓的的确确是最适合传他关学衣钵之人。

张载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关学要传世,就需要陈宓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弟子。

于是,张载更是用心教学了,他这么一用心,倒是让陈定也受益甚多。

对于陈定来说,这种学习很耗费心力,与弟弟陈宓的学习进度对比,他有时候也会很沮丧,有时候他不得不承认,相比起弟弟的天才,他的确是天资鲁钝。

不过他不会嫉妒弟弟,因为弟弟从小开始,就总是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废人,即便他帮着母亲操持内外也是如此。

第五十章 赴宴!

外面是热闹的汴京城,院子里却是读书声朗朗,倒也算是相映成趣。

不过张载虽然严格,但也还是知道读书这种事情一张一弛,这大好的节日,若是这么度过,即便陈氏兄弟再好学,终究还是觉得有些遗憾的。

而且这两兄弟似乎还是第一次来汴京城,这汴京城的热闹景象,也该让他们见识见识。

“我那表侄听说我回来了,喊了几个同年,叫老夫今晚去聚聚,这几天你们也辛苦了,歇歇吧,出去逛逛,外面很热闹的。”

张载吩咐道。

“是,老师。”陈定老实回道。

陈宓却是眼睛一亮:“老师的同年……都是嘉佑二年进士榜的吧?”

张载瞪了陈宓一眼:“废话,老夫是嘉佑二年进士,同年自然是嘉佑二年进士榜的,同年与同窗都分不清么?”

陈宓嘿嘿一笑:“那是那是,老师,都有谁去啊?”

张载想了想道:“这事是伯淳组织的,他作为东道主自然是到的,正叔虽然不算是同年,但他们兄弟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应该也会来,据说吉甫、子纯也回来了,应该也会到。”

张载说的都是字,陈宓就记得一个吉甫,应该是吕惠卿,伯淳与正叔应该就是程颢兄弟,按照里面的伯叔两字来猜,伯淳该是程颢,正叔应该是程颐,至于子纯是谁,陈宓就不知道了。

陈宓笑道:“苏家兄弟不来么?”

张载摇摇头:“子瞻父亲治平三年去世,子瞻和子由送父亲尸骸回眉山,回去之后也得守孝三年,没有那么快出来的,而且……”

张载有些哭笑不得道:“……而且子瞻与正叔一向互相看不上,即便在汴京,也不会受邀而来。”

陈宓哑然失笑,这才突然想起来,苏轼与程颐的确是相互看不上的。

史上苏程二人的矛盾还得到许多年后,没想到这两人的矛盾在这个时候已经存在了。

苏轼是后世诸多人的精神偶像,若是苏轼去,陈宓估计要开口跟着一起去,但他既然没有去,陈宓就不太感兴趣了,正想走开,不料张载却是问道:“静安想去?”

静安是张载给陈宓起的字,虽然陈宓才十六岁,但平日里没有字也颇不方便,而且张载认为陈宓已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也算是成人了,便给取了字。

陈宓的宓字有两种解释,读音也是不同,一种读fu,同伏的意思,另一种则是读mi,是静的意思,于是张载便给起了静安的字。

陈定作为哥哥,陈宓都有了,陈定自然也会有,陈定的字叫固安。

陈宓摇摇头道:“学生只是问问而已。”

张载笑了笑,点点头道:“嗯,没事,不想去也没关系……哦,对了好像曾子固也去。”

曾子固?

陈宓脑子转了一下,有些不太确定:“曾子固是曾巩么?”

张载点点头:“啊,对,就是他。”

陈宓眼睛倒是亮了起来。

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啊!

唐宋的八大名人之一呢!

唐宋八大家在后世不说人尽皆知,但知名度却是传播深广,尤其是对于陈宓这种研究过国学的人来说,更是如雷贯耳。

既然来了这个时代,陈宓自然有见见这些大家的想法。

不过肯定是见不全的了,韩愈柳宗元不说,那是唐朝时候的人物,苏洵早两年死掉了,不过曾巩年纪好像也不小了,再不见见恐怕以后也见不着了。

“老师,能带学生去见见世面么?”

陈宓眼睛亮晶晶。

张载笑了笑:“好,也正要将你推出去。”

“嗯?”

陈宓感觉有些不妙。

张载认真道:“你是我新收的弟子,也是我给予厚望的弟子,自然要介绍给同年们认识一下,以后也好照拂你,你无须担心。”

“是么?”

陈宓狐疑地看了看张载,总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张载瞪了一下陈宓:“老夫还能诓骗你不成?”

陈宓不失礼貌地笑了笑:“那是那是。”

张载哼了一声:“去换身衣服,一会就出发。”

“哦好嘞!”

相处几天,陈宓对张载也是有了一些了解,自己这个老师,虽然个子不高,年纪大了,变成了干瘦干瘦的老头,但理学大宗师的气质却是沁润精神,做事说话都堂堂正正,既然说没有,那便是没有。

所以陈宓开开心心地去换了一身衣服。

陈定眼巴巴地看着张载,张载安慰道:“固安,为师也带不了太多人,以后再带你去见世面,你就在家里看家好不好?”

“哦……”陈定有些委屈。

陈宓笑道:“哥,回来我给你买《韩愈集》。”

陈定一喜:“当真?”

首节 上一节 29/2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冰封始皇帝,打造不朽仙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