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13节

果然,陛下在看着自己。

陛下这样说,就是告诉跪在下面的御史言官们,我连认识宁王都不认识,你们随意喷,放开了喷。

那可是亲王啊。

太祖高皇帝孙子的儿子。

是大明朝除了陛下,太上皇之外,身份最尊贵的人啊。

唉,不对啊。

太上皇不也被自己喷的面目全非吗、

对啊,一个宁王藩,跟太上皇比起来,那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徐有贞何惧之。

“陛下,宁王藩罪大恶极,训斥之语应无比严苛,应罚没三年之皇俸,而后宁王府下,一干郡王,乐安郡王,石城郡王,戈阳郡王,昌瑞郡王等都应跟随宁王一起收到训斥,与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宁王府,知道自己所犯之大错,也能警醒其他藩王,切莫欺压百姓,与民争利。”

朱见深听完之后忽然站起身发问:“不就只有一个宁王吗,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王。”

这句话一出口,众人都很是惊讶,看来陛下对于宗藩之事,涉猎并不多啊。

对啊,一个宁王这才一代,是如何衍生出了那么多的郡王。

但陛下问了,就要有人回答。

詹杨是礼部的堂官,理应由他回答,正想着出列之时,却被于谦抢先:“陛下,藩王之事乃是太祖高皇帝所定之,陛下的兄弟为亲王爵,亲王的兄弟为郡王爵,郡王的兄弟为镇国将军,镇国将军的兄弟为辅国将军…………”

朱见深听完之后,而后茫然的看向徐有贞。

“徐都御史,朕觉得宁王受百姓供养,竟然欺负百姓,不如我们直接把他削了吧,让他们也变成百姓,看看还有那个宗藩敢在欺负百姓。”

所有的臣子听完朱见深的话后,鸦雀无声。

削,削藩。

畏之如虎也。

“陛下,有点重了,再怎么说,宁王也是太祖高皇帝的血脉,与陛下同出一系,出言训斥降罪,已是最大的刑罚了。”徐有贞赶忙说道。

朱见深点了点头:“既然徐都御史如此说来,便由你替朕写下这训斥的诏书。”

皇帝陛下,没有在削藩的这个问题上深入下去,让臣子们都松了一口气。

“那些百姓的损失,要由宁王府承担,那些参与殴打驱赶百姓的宁王府官吏要被问罪,那些坐视不理的地方官员,也要追责,所有宁王一系的宗藩都要受到训责,若是还有再犯,剥夺王爵,贬为庶人。”朱见深朗声说道。

“陛下英明。”而后跪在地上的御史们都开始高呼圣明。

于谦看了一眼李贤,心中颇有欣慰,他与李贤二人可不当皇帝陛下刚刚所说之话只是戏言。

可能于谦刚刚的介绍,直接让陛下察觉到了不对劲。

而后张保在朱见深的授意下,高喊了退朝。

而徐有贞早早的跑到宫门口,将参与朝会的大臣们一个个都拦了下来。

“陛下在朝堂上说的那一句话,你要是敢传出去,我徐有贞定要参你出卖大明机密。”

徐有贞知道朱见深刚刚说的那句,不如我们把他削了吧。

这要是传到了宗藩耳中,一定是一场轩然大波。

这皇帝不过十岁,就惦记上了削藩,长大之后,肯定会对我们下手啊,不如我们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搞个联合。

徐有贞在宫门外的忙碌,不久后就传到了朱见深的耳朵中,这让朱见深心生感动。

朱见深刚刚说出那话,就是故意的,他就是要透露给臣子们,也不怕传到藩王们的耳中。

实际上大明的宗室制度,确实是一大弊政。

可这些事情却是皇家的事情。

皇帝不说,臣子们就不能提。

在朱棣成功上位后,对宗藩就有了一系列的限制,这个限制几乎是已经将他们造反的机会给抹除的差不多了。

除了汉王之外,之后历任的亲王,只有宁王带着唐伯虎成功出圈,想到北京一日游,却被王阳明把世都打了出来。

藩王对皇权的影响已经很低了。

在真正的历史上,明中期包括弘治皇帝,嘉靖皇帝,万历皇帝等都开始对宗藩下手,不过只是在节流这方面下手,并未彻底根除宗藩对大明的危害。

有明一代,分封八十七位亲王。

实际封王六十五位,其余二十二位都是追封所致。

而在实际分封亲王中,有十五位亲王因罪除封,十二位亲王因绝嗣而被除封,至崇祯时期,大明只有亲王三十四位。

这些亲王虽然皇俸最多,爵位最高,但对大明的财政影响是最低的。

严重的实际上就是亲王的衍生物。

郡王。

大明共有九百多名郡王。

而郡王的衍生物就更加不计其数。

更甚者,在弘治皇帝时期,大明宗室之中出现了生孩子的冠军,庆成王朱钟镒。

这哥们生了九十六个孩子。

在山西一府之地,竟然养活不了一个王府。

这让当时的弘治皇帝苦恼不已,可宗藩之事,对于这个以仁慈的皇帝来说,是老大难的问题,只能用补助的方式解决。

而在正德皇帝朱厚照即位后,还是这庆成王,上了这折子,请朝廷派人过来,彻查一下他的子孙数量,他不认识自己的孩子,怀疑是有人冒充吃官粮。

当时的王府,他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曾孙,曾孙女,大老婆,小老婆,儿子的大老婆,小老婆,孙子的大老婆,小老婆。

整座王府破了千的主子。

这让朱厚照也是吓了一跳。

而发展至今,已经是明朝宗室的一个缩影。

他们虽是没有了王位继承,但也饿不死,反正国家养着。

而在后期的时候,张居正忍不了了。

就允许郡王之下的宗室人员可以参加科举,可以自己干点事情,但要放弃自己的宗室身份,也没有朝廷的补助了。

这对于那些想要一展抱负的宗室子弟来说,是个好消息,可大多数的宗室子弟却不愿意放弃。

也是治根不治本。

若是这些宗室都老老实实还好,可总是有些宗室子弟,顶着一个将军的头衔,干些欺男霸女的事情,败坏大明宗室的名声…………

在乾清宫的朱见深深深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任重而道远。

藩王之事,从长计也。

但必须要有进一步的策略根治…………

养着这么多的宗室的负担转移到训练军队上面,大明就可以常备多了五十余万的精兵……

第138章 都不为难,皆大欢喜

南昌府,灌城乡。

稽查千户周鸣带领着数十名锦衣卫,再一次的进入灌城乡探查。

可这次过来,却发现灌城乡数十个村子外都有着盯梢的人,他们三五成群守在每个村子的村口,手中还有棍棒之物。

而那些本应该布置在这里的兵丁却不见了踪影。

这些人看到周鸣一行人后,都是面色不善的紧紧盯着他们。

但应该是看着周鸣这一行人骑着骏马,威风凛凛,貌似有些不好惹,才没有进一步的上前盘问。

“千户大人,这,上一次来,还没有这些家伙呢,什么跟脚,官府的,还是宁王府的。”锦衣卫中的百户沈亮低声问道。

“想要知道,那还不容易。”

周鸣说完之后便缓身下马,而后缓步朝这些人走去。

那几人看到周鸣一行人朝他们走来,有些慌了。

他们可都是宁王府正经的仆人,来到这里只是放风。

说白了就是他们拿着的是伺候人的工钱,可不是跟人打架的工钱。

不会要打架吧,这不超预算了吗?打输了医药费,王府给不给报啊。

周鸣到了跟前,稍稍打量了眼前的五人。

“兄弟,宁王府的人,还是官府的人。”

“你,你是哪里的人。”这领头的人一听周鸣操持着外地的口音,胆子又起来了。

外乡人,顶多是跑商的,不足惧也。

“我是问的你,不是让你问我的。”周鸣冷冷的盯着这领头的人。

周鸣是正统时代的老人,什么叫稽查千户,就是拿人的,顺便找些证据,找不到证据怎么办,那就只能从拿着的人身上找这些证据了,那老虎凳上,可是活生生的打死过人的,气势很足。

首节 上一节 113/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