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25节

而领取到东西的百姓,推着自己的车子,火急火燎的往家赶去。

但没有领取到东西的偏远地区的百姓也不能回家,因为他们来一趟,步行要走大半日,只能推着车子,拿着准备好的被褥在城墙边端坐着,时不时的就要起来,活动一会。

监察御史告诉了徐有贞,因发放速度太慢,百姓大都不归家,在城墙下挡风驱寒。

现在已然入冬,虽然这里没有辽东那么冷,但在外面呆一夜,还是受不了。

当下徐有贞便直接找到了沁阳府驻守副总兵府,让其将营寨中所有的帐篷全部调了出来、搭在城外,让百姓们借用几日。

本来副总兵不受徐有贞节制,完全可以不用鸟徐有贞,可徐有贞也是想着做好事,再加上还是京师的大官,听说跟成国公关系都不错,当下办起事情来很是迅速。

当然,这位副总兵可是不知道,他敬重的成国公跟徐有贞是死对头……

五六百名士兵用马车运着帐篷,木柴等物出了城,徐有贞亲自带队。

起初城外的蜷缩在一起的百姓,看到那么多的甲士,都有些害怕。

老百姓们哪个不害怕当兵的。

而这队士兵的到来,众人都以为是嫌弃他们影响了沁阳府的形象。

被京师的大官看到传到京师去多有不好,所以才来驱赶他们。

铁柱问道:“粮长,俺们都拿着种地的家伙呢,他要是赶咱们,咱们干不干他们。”

“你个逊球啊,你干一干那些办事的账房可以,你他妈干当兵的,俺看你啊,真是种地种傻了,他们是专门杀人的,你拿啥干。”

粮长裹着一个破旧的棉被,听到铁柱的话后,差点跳起来,可别忘了,在村里面的时候,是他说着要是有人为难,就拿着种地的家伙干谁,还是听圣旨的话。

弄不好,这给自己再安上一个策划谋反的罪名,自己不就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大娃只是看着那些当兵的,拳头握的很紧,他到城里面来只要能够带走所说的那些东西,他太爷爷就能心安理得的活下来。

因为太爷爷根本就不相信官府会将那么多的银两,花在他们这些行动不便,什么事情都干不成的老头身上。

要是这些当兵的过来赶他们,他就真的抄家伙了……

“大娃,别犯傻啊,他让咱们走,咱们就走。”粮长一下子看出了大娃的想法。

这孩子牛脾气,直的不行,还胆子大,在山里面砍柴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弟,拿着柴刀砍死了两只野狼……

“大娃,咱们都听粮长的话,别给他添麻烦,听话啊。”

所有在城墙跟下的百姓,都很害怕,难道今天官府发的东西太多了,他们反悔了。

可接下来的事情,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士兵们竟然开始在空地上升起火堆,而后开始搭起了帐篷。

徐有贞身披大髦,走上前去。

而赵聪等锦衣卫怕徐有贞被百姓们当作坏人给暴揍一顿,都围了上去,将徐有贞围在了后面。

“乡亲们,今日领不完,我们明日再领,都不要慌,也不要急。”

“我让总兵大人,给大家准备了两百顶帐篷,咱们让岁数稍稍大一些的老人,妇人,孩子们进去住着。”

“年轻力壮的就在火堆旁将就将就,还有,城中的各个府衙,大家都可以去,我都让他们开门,也可以住上一晚上,这段时间,苦了大家了。”

他们怕苦吗,怕冷吗,不怕,他们怕的只是明天会跟今天不一样……

可徐有贞的话却将百姓们心中最后的顾忌给打消了。

“青天大老爷啊,您给俺们带来了活路啊。”说着就有一个妇人跪了下去。

“是啊,是啊,老爷叫什么名字,俺们要给老爷盖庙。”

乌泱泱的跪倒了一片。

那粮长一看:“娘矣,俺真看对了,那个“白胖小子”真的是大官,大娃,铁柱,还有乡亲们咱们也去给天官磕个头。“

说着,他站起身来,破旧的棉被还在身上裹着。

走了几步发现大娃自顾的在那里坐着,也不起身。

“你小子咋不起来。”

“俺今天跟他磕过头了,不去。”

“不中,你今天磕头是今天磕类,现在也要磕,咱们不能没良心。”铁柱训斥道。

看着老爹发话,这大娃才挪动着身体站了起来。

而后看着老爹跟粮长乡亲们走的快了起来,他也不愿意跟上去了,径直走到了一个正在点火堆的几名士兵旁。

“大哥,你这腰间的刀能给俺看看吗?”

“小毛孩,这刀可不是随便看的,弄不好伤到自己,来,这堆火烧起来了,你在这里暖和暖和吧。”

“哎,大哥,俺也想跟你一样,当兵。”

听到大娃的话后,几名士兵哈哈大笑起来:“你瞅着俺们是吃着皇粮不假,但俺们也要上战场替皇帝卖命啊,这碗饭不好端,还有,俺瞅着你也不像军户,你农户吧。”

“即便俺是农户,但俺也想跟你们一样。”大娃的话很少,性子也比较冷淡,但却再此时不断的追问着。

“哈哈哈啊,除非啊,你武艺高强,弓马骑射样样一流,你再找个将军露一手,才能当兵,不然啊,你是当不了兵。”这名士兵们说完后,便弯腰将点燃的木柴拿起来一根,朝着另一个堆起来的木柴堆走去。

走着走着他忽然转过头说道:“你要是真能武艺高强,弓马骑射,样样精通的话,去城北找一个叫赵大牛的,那是俺哥,让他告诉俺,俺给你引荐我们将军,对了,俺叫赵二牛。”

大娃听的入神,而后低下头去低声说道:“武艺高强俺知道,可啥叫弓马骑射啊?”

那粮长带着铁柱一行人,走到近处的时候,眼中立马飙泪:“俺的青天大老爷啊……”

“粮长,你是真哭啊。”一旁的铁柱看到后,惊呼道。

“人家给咱们那么多东西,救咱们的命,咱们哭一哭咋了。”

“可粮长,那大人也没死啊,俺咋听着你像是给你爹哭坟时候一样。”

听到铁柱的话后,粮长一脸凌乱,好像有那个味道,自己这不就是恩将仇报了吗……

当下立即收起眼泪,一脸正色的跪下身去。

若是徐有贞看到粮长的情绪把控,一定会拜师学艺,因为比他要强很多。

跪倒的百姓越来越多,徐有贞也吓了一跳,赶忙跳起来说道:“都不许跪,都不许跪。”

可他的声音却被百姓们的声音盖住,跳的再高也引起不了注意。

正当徐有贞无奈之时,城门中又涌出来一帮厨子,背着铁锅,扛着大米。

开始支锅,烧水。

也就是这个动静,让百姓们稍稍安静了一番。

带队的是沁阳府知府马薄之,他走到徐有贞身边,而后开口说道:“乡亲们,领取的有些慢,是因为我们也是第一次做,有很多不足之处,望海涵,今天咱们沁阳府给大家伙熬点米粥,大家喝了米粥,暖和暖和…………”

而徐有贞看向旁边的马薄之,心生感动,因为自己并没有管太多的事情,马薄之,可是从头到尾都在忙碌,现在又那么晚的跟大家伙安排,好官啊……

不过这利民的事情,俺咋没想到…………

第151章 威胁

城外忙活的时候就,在城里面的一处深院的房中,也是坐满了十几人。

桌子上摆着山珍海味,还有徐有贞曾经见识过的沁阳吃法,黄河大鲤鱼。

“这通判大人怎么还不到。”

“这两日他忙,不过他已经答应了,肯定会来的。”

“哎,再这样下去,我等真的是要血本无归了。”

“也不知道朝廷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灾民是大明的百姓,咱们就不是大明的百姓了吗。”

“就是,就是。”

“俺也是辛辛苦苦摸打滚爬几十年,好不容易攒到今日的家业,本想着这次灾情,还能让咱们再大赚一笔,朝廷竟然砸咱们的饭碗,今年俺可是在山西运来的粮食,比现在售卖的价格高出两成啊,俺卖出一斗粮食,就要赔四十个铜钱,要是关门,那么多的粮食可咋整啊。”

这些都是沁阳府有头有脸的粮商。

虽然太祖皇帝定国的时候,士农工商的等级都划分好了,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可他们却掌握着巨额的财富,地位低,但生活中的享受却要比官员百姓匠人要高的多,有人说,商人不能穿绸缎,不能坐马车,但那都是洪武朝的时候,越往后,对其的约束便越小起来。

那些乡绅地主都是靠着土地,年景不好,日子也不好过,可商人却能用低价买,高价卖的手段来创造财富,年景不好,也都是他们的机会。

商人们怨声载道中,沁阳府的通判大人到了。

沁阳府通判名为徐文书。

“通判大人,通判大人。”所有的商人都站了起来。

徐文书坐到了主位上面,他与知府等人一样,也是满脸的疲惫,此次受邀前来,是为了稳住这些家伙。

因为自己跟这些商人关系较好,路引什么的他们都是从自己这条道上得来的,若是他们闹出了什么幺蛾子,自己也会惹得一身骚。

徐文书刚刚坐下,商人们便开始大吐他们的苦水。

徐文书一边听着,一边倒酒吃菜,这段时间,口味清淡,对这些美味想念的紧。

当他吃饱了,才放下筷子,说道:“众位之想法,本官都知道,但现在都是朝廷大政方针,本官也没有能力改变,现在粮价已经恢复到了正常的价格,你们可以少挣点。”

“大人,您这话可就不对了,俺这可不是少挣点,俺这可是要赔啊。”

徐文书看了一眼说话的人,轻笑一声:“前段时间,挣得多了,现在赔了一点,不就是少赚吗,牛掌柜啊,你莫要在这里哭穷。”

“大人,您看,这价格可以不可以再往上调一些啊。”

首节 上一节 125/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