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26节

徐文书看了一眼说话的商人,冷笑一声:“上调,王掌柜,这个价格说小一点,是巡抚衙门,三司衙门所定,说大一些,京师中枢,可能就连陛下都知道,谁敢乱动。”

这王掌柜听完之后,脸色难看至极:“那我们该怎么办啊,通判大人,您给我们想个主意,我们绝对不会亏待大人的。”

徐文书听完后,拍了拍桌子,怒道:“什么亏待不亏待,王掌柜,休要胡言乱语。”

“是,是,我说错话了,大人勿怒,可大人,我们也是大明的百姓啊,您也要给我们想个办法,让我们度过这次难关啊。”

徐文书的脸上稍稍好看一些。

“粮食的价格逐渐平稳,这是大势,谁也改不了,你们现在有两条路,将粮食运出去,转手给外地的商铺,这样可以保住一点本钱,二吗,就是期待着明年年景好一些,这样官仓的补入,就不用从外地调粮,从你们的手中购买,虽然赚不了多少银子,但决对让你们赔不了。”

徐文书给他们出的主意,全是保本的主意,他们听完之后,情绪都不高,商人是要赚钱的,不是要保本的。

“大人,俺们可不可以从官粮上面下手。”那个牛掌柜低声说道。

徐文书闻言轻笑。

“如何下手?”

“俺们将官粮全部买完,到时候官仓需要调集,停止了介入粮价,我们的价格自然而然的就升了上去。”

徐文书听完这牛掌柜的话后,大笑出声:“你可知道官仓有多大吗,就算官府不问户籍,不定份额,按照现在的粮价,放开让你们买,你们都买多少,能吃得下吗?”

“那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有,按我说的做,不要想着大赚一笔了,能够让你们的铺子活下来,就不错了。”

“沁阳府现在是三司巡抚衙门的重中之重,一有风吹草动,布政使大人立马就要察觉,到时候你们即便手脚通天,也会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知足吧,知足者长乐矣。”徐文书叹口气说道。

他也要收敛一些了。

“可是大人,朝廷那么有钱吗,俺的同乡在京为官,虽说不经常参加朝会,但他给俺说的,户部那帮堂官们经常哭穷啊,现在怎么发肉又发粮。”

徐文书笑了笑,端起酒杯,浅尝一口。

“啧啧啧。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现在都是当今陛下在宫中省下来的,宫中停了将近四个月的采办,即便是追加,那些户部的堂官也追加不了多少。”

“也不对啊,俺可是听说,周边各府都在统计老人的名单啊,虽然他们给的东西比较少,但那是大明整个天下都要给啊,这不要二三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吗,陛下一年能省下那么多的银钱,而且,这个头一旦开了,下一年二十万可就打不住了,难道天天饿皇帝。”牛掌柜赶忙说道。

“此乃仁政,不可轻言。”

“通判大人,若是我记得不错,太上皇在正统十四年退的位,当时陛下是两岁多一些登基,现在眼瞅着到了成化七年,可陛下才十岁啊,怎会有如此多的想法啊。”

“陛下乃仁君也,虽年幼,但开言路,能听取重臣之意见,信任于太保,李辅臣等中枢重臣,现在这些事情啊,一定是于太保所教的,不过,此言在这个房中说完之后,不要再谈,若是非议陛下被外人听到,也是杀头的罪过。”

“是,是……”

徐文书站了起来,端着酒杯。

“众位,本官将话放在此处,不管你们跟你们县老爷怎么说的,在本官这里,所有的阴谋诡计都不行,若是有人不走正道,阻碍朝廷赈灾抑制粮价之策,本官就第一个拿了他,这可不是说笑,这都是身家性命之事,望诸位能够多多想一想,值不值得,能不能干……”说完之后,徐文书将酒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而后拿起放在吧桌子上的官帽,扬长而去。

听着通判大人如此说话,粮商们都垂头叹气,想着在正统年间,他们赚的可是盆满钵满,这怎么到了成化年,想赚点钱怎么那么难了,还弄不好就要砍头。

难道是世道变了啊,哎,还是正统皇帝好呀……

念正统,想正统,正统年,钱好赚,粮商各个家财万贯…………

自从出现个小皇帝,一年要比一年难干…………

环境不如从前了……

商人们敢耍心眼吗,敢,可他们却需要一个能带着他们耍心眼走歪路的官员,要是没有这个官员,他们的胆量就小了许多。

在沁阳府,徐通判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可徐文书看着这阵势,那可是害怕啊,若是一个操纵不好,官位不保事小,身家性命是大啊。

这也是为何徐文书在此关键时刻,跑到这里见这些粮商,就是要稳住他们,甚至要威胁他们,让他们不敢动歪心眼,他们只要没事,就不会牵扯到自己…………

第152章 为何,陛下那么懂

城外的百姓们,有着火堆,有着热粥喝着,这一晚也算是好过一些。

不过这些百姓心中也都是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

他们何曾受到过这般重视过。

徐有贞并未离去,那知府马薄之也想留在这里陪着徐有贞,却被徐有贞拒绝,赶回了城中。

因为马薄之很是疲惫。

徐有贞可怕这种官员累到在了任上,下一年的事情还多着呢,都需要这个马知府亲力亲为。

徐有贞在这里,说白了,说好听一点就是与百姓同苦楚,说难听一点就是为了名声。

御史们都跟着呢,回去一禀告,老徐在陛下面前地位又高了一些。

治国辅政的三人组对他还是有一定诱惑的。

徐有贞再外面挨冻的时候,殊不知,此时的京师,乾清宫中,却开始了一场对朝鲜命运的奏对。

…………

京师,乾清宫。

朱见深坐在龙案之前,下首站着于谦,李贤,王文,商辂,朱寿,陈瀛,郭登,赵辅等人。

这次几乎有名有姓的臣子都到了。

昨夜辽东的兵文入城。

朝鲜,干起来了。

具体谁跟谁干,打的怎么样,现在石亨等人也没有搞清楚,初步推断是汉城的王军开始扫荡首阳大君的余党。

成千上百的朝鲜族人朝着咱大明安平县跑来了。

石亨等人看着这么多的人口朝着自己跑来,一点都不慌乱,大门一开,只要来了,就是咱们安平县的百姓。

短短半月,从朝鲜跑到安平县的人就有了数万人,大多数都是孩子年轻的女子。

看到这么多的人后,石亨清楚,这朝鲜的战事是呈胶着状态了。

当下,立即发了兵文,官文,告诉了孙祥与京师五军都督府。

当然所说的也不详细。

这属于内战,大明本不应该过问,可徐有贞在那里已经搅了一棍子了,大明在朝鲜也已经表明了态度。

支持国主,干死首阳大君。

现在首阳大君的余党又开始作妖,汉城王军若是占了优势,那就罢了,可汉城王军若是处于下风,有被颠覆的危险,那大明就必须要出手了。

一来,朝鲜的名字是太祖皇帝钦赐,不能让消失,二来,徐有贞帮助锦城大君杀了首阳大君,要是首阳君的余党获胜,那朝鲜当权者对大明怎么看。

“那帮天朝上国的臣子大大的狡猾,就是那个徐有贞,收着咱们首阳大君的礼物,玩着咱们首阳大君送的美女,一转头就跟锦城君暧昧不清,还让一个傻大个把首阳大君给剁了,以后信谁都不能信大明的人,他们太坏了,思密达。”

为了避免这个情况的发生。

朱见深决定插手朝鲜兵事。

让现在的王庭对大明更加依赖。

你的命都是我赐的,要你们一些铜矿银矿不过分吧。

“按照武阳侯所说,朝鲜国内叛乱四起,已有一月,众位有何想法?”

“陛下,臣以为,朝鲜之事现在还未明朗,应得到朝鲜上奏国书之后,再做定夺。”于谦开口说道。

李贤却是有不同之看法。

“陛下,朝鲜之事,大明已然涉入其中,不能脱身而出,臣以为,应由辽东军马进入朝鲜,帮助朝鲜国主平叛,但在此之前,应让武阳候派人入朝,问询情况。”

成国公朱寿列班而出:“陛下,臣愿率军前往。”

“陛下,臣亦是请战。”

“陛下,臣请战。”

赵辅看着心里面泛起了嘀咕,这咋回事啊,还没说啥呢,怎么都开始请战了呢,算了我根基薄,也跟着老大们请战,总不会有错。

他当然不知道这种时候,不表现积极一些,弄不好就要挨骂。

小皇帝骂人不吐脏字,若是不快些表态,战斗力一开,祖宗脸上无光,老爹的棺材板也按不住了……

“陛下,臣请战。”

“陛下,臣请战。”

…………

朱见深看到成国公一带头,所有的武将都按着顺序开始请战,当下心中大为满意。

“军心可用啊。”

不过朱见深所想的军事介入,不是他们所想的那般,五六万大军进入朝鲜境内,花着大明白花花的银子,用着大明百姓的民力,不计成本的去帮他们。

他想要一种新的方式。

军队可以进入,但所需要的军费,抚恤的费用要由朝鲜国承担,并且抢的东西,要归明军所有。

不能上赶着去,像跪着要饭一样。

大明的儿郎们要挺直腰板,站着把银子给挣了。

咋的,你不服,不服的都被体面了。

首节 上一节 126/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