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35节

回来之后,还能跟徐有贞交流一下经验,多好……

詹杨不用在朝鲜呆那么久,他去的目的就是要责问朝鲜国主李弘暐,国内发生如此重大之事件,为何不及时上报,顺便再将平壤派遣使臣去京师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说上一番。

看看能不能从汉城敲点东西回来……

大明 沁阳府。

寒风刺骨。

官道之上,一支车队正在前进。

徐有贞坐在马车上面,闭目养神。

而在外的赵聪以及其他的锦衣卫顶着寒风前进。

口中的呼吸成了一团团白雾。

成化六年的冬天格外的长,再加上沁阳府后半年缺水的缘故,干冷之极,让人的骨头缝中都感觉到了寒冷。

徐有贞在给朱见深的上书上曾说,要走遍沁阳府的每一个角落,亲力亲为,在新年到来之际,将复查核实之事尽数完成。

徐有贞是这样说的,他也要这样做。

徐有贞按照名册单不知道到了多少乡镇,多少村子,见过了多少老人,孩子……

徐有贞没有感觉到疲惫,反而越来越有劲头。

这也让徐有贞开始了自我审视,自己不是一个君子,但也不是一个坏人。

他游走于好与坏之间。

对付那些挡在他前面的官员,他可以想尽办法将其扳倒,可那些挡在他面前的老人孩子,他却动容,心疼。

可能人就是矛盾的。

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高座庙堂之上,指点江山,夸夸奇谈,不知人间疾苦,却用圣人之言告诉百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官员最是可恨。

什么百姓吃不饱饭,流窜出去就是流民。

抢了官仓,就是叛乱,就要被尽数歼灭、

这种主张的官员都该被派下来好好体验一番。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

“大人,到了。”

知府衙门的一个熟悉沁阳府各地情况的衙役也跟着同行。

出来大半个月,就是这衙役领着路。

徐有贞听到这话后,睁开了眼睛,而后从马车上走了下去,看着眼前荒凉的集镇,心中有些揪心。

几个开门的商铺还在坚持,但却鲜有客人登门。

整个街道上,行人只有寥寥几人。

这可是大明腹地,年关将至,百姓竟无一人购置年货……

徐有贞一行人的到来,瞬间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因为徐有贞此番下来,可不是便装,他是穿着官服的,而赵聪等人也是穿着锦衣卫服饰,故这些人一看到,就知道是京师的大官来了。

京师来的大官从府城中下来,到处视察,这件事情早就被当地的县衙通知下去了……

甚至还专门找了一套说辞,让其颂德感恩。

这些人一直都在待命状态,有工钱拿着,只要看到徐有贞等人,就要立马出来,感恩颂德一番。

若是用上了,就是银五钱,若是没有用上,也有银三钱。

当然徐有贞也是知道这其中的道道,不过也没有制止,地方为官不容易,也不能过多的去苛责,就相当于给百姓一些赚钱的门路吧。

他们找的这颂德的人,一定要是贫苦的百姓,因为穿着能换,可常年种地晒黑的皮肤却换不了。、

你去歌功颂德了,大人一看你的手,比他的还白,还嫩,那就尴尬了。

还有一点就是,谁不乐意听好话呢。

还都是将陛下夸到天上去的好话,这更让徐有贞拒绝不了啊…………

天底下没有一个忠臣,能够拒绝百姓去夸奖他的君主…………

第162章 烧成灰

徐有贞刚刚下了马车,还没有走上两步,便在街头涌过来一批百姓。

二三十人,这些人穿的都是家里面烂的不能再烂衣服。

他们上来就跪下去。

感恩的话,一句一句说出口来。

什么徐有贞是青天大老爷。

成化年要比正统年好,孩子跟老人赶上了好时候。

陛下仁慈圣君。

朝堂一心为民。

徐有贞也很是热情的一阵回应。

在徐有贞看来,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应该大肆传播。

若是徐有贞知道后世有个叫摄影机的东西,有个叫记者的职业,他一定要比现在表现的还好…………

他也是生不逢时啊…………

感恩颂德的人走完后,徐有贞便按照名册,去了一家又一家符合朝廷恩施的农户家中。

赵聪等锦衣卫一路随行。

起初徐有贞有了下去复查的想法,赵聪等人的心中多是有些不愿,这一路走来,倒是也有所收获。

不过年都到了眼前,他们还都没有回京师。

看来,今年新年也要在沁阳府呆着了。

锦衣卫等人多少有些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念头,心里面总是怪怪的。

在集市中将周边而二十三户百姓走访往后。

便要去下边偏远的山村了。

徐有贞在沁阳府呆着,不止一次的看到巍峨壮丽的太行山,他透过布帘,看着山上那些横立在此不知多少年的巨石,入神了。

神奇的天象星辰,亘古便存在的山峦险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而只有活着才能享受这些美好。

有人想着今日晚饭吃什么,而有人想着今日晚饭还吃不吃。

两种不同的选择,亦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这次徐有贞到的是山脚下的村子。

在这里县衙已经没有了基层组织能力,当然也不会突然蹦出来有组织有目的的歌功颂德的团队。

这里听的是最真实的,也是最能看出百姓生活状态的地方。

徐有贞的车队在山间行走的时候,便被百姓们注意到了。

他们赶忙去通知了村子的粮长。

哎呦,哎呦。

早就听说大官要来了,本以为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还真的到自己村子这里了。

粮长很是兴奋,在官员还没有进村之前,便嘱咐自己家婆娘:“你快些去铁柱家,二蛋家去一趟,让他们把家里面收拾收拾。”

妇人听完粮长的话后,赶忙点头应是,小跑着出了自己的院子。

而这粮长就是那日沁阳城外有哭丧之势的粮长。

他也将自己最新的棉袍套在了身上,而后,赶忙去村口迎接。

他老远就看到了一个穿着大红官袍的胖子,再其后面还簇拥着一群华服的官人。

而后,慌忙的朝着那里跑去。

跑到近处后,粮长也没有看清楚徐有贞的相貌,直接跪在了地上。

”小人见过大人。“

刚刚这粮长跑来的时候,徐有贞就觉得有些面熟,不过一时之间想不起来自己在哪里见过。

听到声音后,心中也就想起来了。

这不是那个不读经典的观相高人吗?

徐有贞上前两步,将这粮长给搀扶了起来,而后一脸笑意的说道:”可还曾认得我。”

这粮长仔细瞧了瞧徐有贞的惊呼道:“是您。”

首节 上一节 135/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