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36节

“还记得我。”徐有贞淡淡笑道,这种跟百姓打成一片的感觉让他很是兴奋。

“当然记得,听,听沁阳府的人说,你是皇帝陛下身边的臣子。”

徐有贞笑着点了点头。

“俺们永远都不会忘了大人您,就算大人烧成了灰,俺们一眼也能看出大人。”

徐有贞听完后,脸上一阵凌乱。

烧成灰。

自己下场不会这么悲惨吧。

不过,徐有贞也知道这粮长是举例子打比方来印证他说话的可信度,当下也不好去纠正。

徐有贞一行人在这粮长的带领下,到了村子里面有老人的家。

徐有贞第一个到的地方就是铁柱家。

铁柱带着妻子,还有两个孩子都在门外等着,老大去山上玩还没有下来。

他们也是远远都看到了徐有贞一行人。

”二娃,三娃,待会大官来了后,你们都要跟着爹娘一起跪下去啊。“

两个孩子懵懂的点了点头。

待到众人走到近前后,铁柱便先跪了下去,而妻子,孩子也都相继跪下。

徐有贞快步向前,先是搀扶起了两个孩子说道:“娘矣,咱们可不行跪啊,快起来,快起来,俺大老远的跑来,也不是来受礼的。”

听到徐有贞的这句本地话,站在身后的赵聪有些愣神。

这徐都御史太聪明了吧。

他见到陛下后,在拽一口沁阳府的话,岂不是证明自己确实深入民间了。

而粮长以及铁柱等人也是稍稍愣神,这大人的口音听起来怎么像隔壁村的……

“大人,你给俺们送来吃的,俺们跟您磕头,理所应当。”铁柱翁声道。

对于铁柱,徐有贞并没有多大的印象。

“老乡啊,你这话就不对了,不是我送来的,而是陛下命令我送来的,老人家在那里,我去看一看,给老人家道一声新年好……”

“俺爷爷在堂屋里面,大人快请进,媳妇,弄两盘硬菜,让大人跟粮长在咱们家吃饭。”

妇人看了看徐有贞身后这几十号人,心中不由想到:“这要弄两盆硬菜吧,家里面的锅能不能做下这么多吃的。“

“不用了,我们都带着吃的,就讨一碗热水喝就行了。”徐有贞赶忙拒绝。

而后便朝着堂屋里面走去……

…………

朝鲜,汉城,王宫。

詹杨,赵辅站在朝堂之上,而国主李弘暐,锦城大君李瑜等人脸色都有些不好看,其余的臣子脸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一样的神情。

他们没有将朝鲜的事情上奏给大明,可平壤的人竟然去大明了。

请求大明大皇帝陛下敕封李樟为新的朝鲜王。

李弘暐听完后,非常愤怒,他看向成三问,李瑜等人,这可都是你们的主意啊。

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李瑜也没有想象到,平壤的人竟然如此恬不知耻,他们有什么勇气去大明讨封。

难道他们不知道首阳君在汉城的势力就是被徐有贞设计铲除,就连首阳大君本人都是死在了大明锦衣卫的手中吗?

而成三问,心里面也泛起了嘀咕,早知道就应该坚持我自己的看法,早早的将国书递交上去,这样也不会让派贼有可乘之机,也不会让大明对我朝鲜产生不满。

通报完后,接下来就是问责了。

“大明大皇帝陛下听完朝鲜之事,龙颜大怒。”

“责问众位,为何没有递交国书奏陈,是对大明不心存敬畏吗?”

“为何会让平壤称王之事发生?是众位皆无能力吗?”

詹杨高声说道。

大殿之中的官员都是低着头,而锦城君李瑜知道现在只有自己说话了。

怎么来的不是跟自己交好的徐都御史啊……

第163章 你们的待客之道呢?

锦城君李瑜站了出来说道:“首阳君余孽叛乱之事,我等都是认为,短时间内就可将战乱平定,故才没有上国书陈奏,绝不敢有一丝不敬大明之意啊。”

詹杨看向了李瑜。

徐有贞可能跟他很熟,但詹杨跟他却是一点都不熟。

不过徐有贞却对他说过此人,能力不足,眼高手低,好大喜功,若是没有徐有贞的帮助,他注定成不了事。

“可现在为何迟迟没有平叛。”

“这个,这个,这个都是因为,这些叛贼太过狡猾胆小……”

詹杨冷冷的看着锦城君李瑜,而后重重的叹口气,朽木不可雕也啊…………

”陛下旨意,让我大明京师团营提督赵将军再此留任,督察尔等下一年之军备……”

朝堂众多官员都看向了詹杨身旁的那个高大的汉子。

都不由想到为啥子大明的人都那么高啊…………

对于大明大皇帝陛下的旨意,李弘暐,李瑜等人不敢违背。

当下都说话表态。

欢迎之极,蓬荜生辉。

詹杨的训责结束后。

锦城君便将詹杨,赵辅二人带回了自己的府邸。

不过这个府邸是原首阳君的府邸。

詹杨也曾经来过,不免有些唏嘘。

虽然朝鲜在徐有贞的帮助下,铲除了首阳大君这个逆贼,却并没有给朝鲜百姓朝堂带来真正的和平稳定,反而将其推向了内乱的深渊,可能这些事情,徐有贞并没有考虑过。

众人坐在主殿之中,锦城君又是拿出了朝鲜的特产小木盒。

准备了两个。

一个给了詹杨,一个给了赵辅。

赵辅本不想要,可看着詹杨收下了,他也就收下了。

打开后,詹杨脸色略有失望,因为木盒之中装着的都是银块,并无黄金宝石玉器玛瑙等物。

出手可没有已故首阳大君阔绰大方啊。

而李瑜一直脸带着笑意,收下了就是好事,对于詹杨脸上的古怪也没有察觉出来。

”锦城君,今日在朝堂上,本官没有详说,现在本官给你透个底。”

李瑜心里面乐滋滋的,果然收了钱就办事。

“洗耳恭听,洗耳恭听。”

“平壤的人到了京师,跟本官说,若是本官说服陛下敕封他们平壤的那个为朝鲜王的话,他们在统一朝鲜后,就会举国力奉养大明,并在统一之前,给大明白银八十余万两,黄金六千两,这个让朝中的官员都很是动心。”

詹杨本以为李瑜听到,会很是紧张,可他却是一脸平静:“平壤逆贼,痴人说梦,莫说是八十万两白银,就是八百万两,那大明也不会去敕封他们啊,鼠目寸光,不足为虑。”

说完之后,李瑜又是大笑两声。

詹杨。与赵辅两人对视一眼,这锦城君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莫不是一个傻子吧。

八十万两陛下都动心了,要是八百万两,陛下早就派兵跟着平壤军一起进攻汉城了。

可事情有那么简单吗,詹杨转念一想,难道这李瑜是一个高人,认定了大明不可能在明面上去敕封平壤为朝鲜王,才这么肆无忌惮的吗。

可他那一脸猪哥笑,不应该是高人吧。

而赵辅坚定的认为这锦城君确实不太聪明。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锦城君,陛下虽是没有同意,可你难道不怕辽平府的明军想要这些银子,给他们支持军备,粮食,甚至直接出兵帮助他们。”

李瑜听到赵辅的话后,还是摆着手说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那辽平府的明军主将是大明的武阳候,怎会贪图这些银子。”

“更何况,只要大明大皇帝陛下不同意,武阳候即便对这笔银子有了想法,他也不敢,二位大人,不用担心,明天 开春,再度挥军北上,不出三月,彻底铲除平壤逆贼。”

赵辅冷冷的说道:“锦城君是不是没有在军中呆过。”

李瑜闻言一愣,难道这大明的上将军是在质疑自己的统兵能力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朝鲜平壤讨王之事,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大明朝廷,陛下都不会声张,也不会对辽东之军有所约束,就算是石将军率兵南下,帮助平壤军,也不会受到惩罚。”

赵辅淡淡的说道,就差将最后一层意思挑明了。

首节 上一节 136/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