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6节

而蒙古人只见到那箭矢直奔自己而来,刚想策马逃奔,便觉得自己胸前一疼,箭矢已经进入了他的身体中。

而后蒙古斥候掉落马来,那石彪哈哈大笑。

而周旁的明军纷纷叫好,就连石亨也满意的点头叫好。

石彪乃是石亨的亲侄子,爷俩一个德行,在历史上不算一个好人,石彪勇猛异常,弓马之术在明军之中也属一流,善于折磨蒙古人,即便是长生天不断的赐福,落到了石彪的手中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石彪于石亨说了一句后,便立即下了城门,骑着一匹快马到了这蒙古斥候的身边,用绳索捆着还没有死绝的蒙古人,而后驾驭骏马,将其拖入了城中。

其他的斥候看到自己的同伴被活生生的拖入城中,也都不敢上前。

扔到城墙上的蒙古斥候,被明军好好蹂躏折磨 了一番,便将其的头发割掉,挂在了城门楼上。

“叔叔,待会咱们爷俩要多杀一些蒙古人,才能给叔叔出气。”石彪冷笑着说道。

石亨哼哼两声,“这些蒙古鞑子让他家石爷爷受尽屈辱,这次竟然还敢来,真当我大明无可用之将吗?”

“叔叔,不知于尚书下一步有什么安排,以小侄看来,现在蒙古人从紫荆关百里奔袭,我军以逸待劳,此时正好冲杀一波,打击一下蒙古鞑子的嚣张气焰,也能振奋我大明的军心。”石彪说道。

正当石彪的话说完后,便有传令官拿着于谦的令旗在沿着城门楼子奔跑。

“于尚书令,于尚书令。”这传令官边跑边喊,而城墙上的明军赶紧退让。

石彪听到后,面露一喜。

难道于谦要让他们全军出击,直奔蒙古大军吗?

“总兵官石亨何在。”

“石亨在。”

“于尚书令,整点兵马三万,只取蒙军,严令,只能进不能退,需击溃蒙军,前队若有退者,后队斩之,石亨接令。”传令官一脸正色的喊道。

石亨接过令旗,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

在蒙古未围城之前,于谦就已经做了安排,石亨是总兵官,有坚守德胜门之责,但也有为其他城门支援之任,德胜门的这一段城墙凝聚着明军八万军马,还有三万的骑兵在城中待命。

北京城三十二万的军队,只有六万的骑兵,有三万都放在了德胜门防线上,就是让石亨承担起支援突击之任务。

而于谦的军事部署就是,要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明军说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而不是蒙军什么时候进攻,明军什么时候防守。

在大同城下,张辅等人不敢硬碰硬,是因为局势不明,不敢有败,现在都到了大明的京师了。

局势已经很明朗了,再不拼命就完了。

于谦认为此时的蒙军已经是一头纸老虎,多日的急行军,让他们的体力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只要给予他们痛击,便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彻底掌握其主动。

石亨接下令旗后,便带着已经忍耐不住的侄子石彪,以及本部的百名军士下了城墙。

在城中的三万骑兵早就准备好了。

“将士们,老石带着你们去建功立业,诛杀鞑子。”

而一旁的石彪又举了自己的战斧高喝道:“明军威武。”

“武,武,武。”

德胜门城门大开。

石亨石彪两叔侄一马当先,率领着三万明军奔腾出了北京城。

而传令官在城墙上不断的奔跑下了命令。

将所有的骑兵都调出了城外,并将九门重新封闭。

严令,只进不退。

也先在营帐之中正在打量北京城城门构造的时候,一名蒙古人跑了进来。

“太师,明军都出城了。”

听完后,也先大为惊讶:“你说什么?”

“斥候来报,明军都出了城,在外列阵。”

也先哈哈一笑。

“真是天助本太师,北京城易守难攻,没想到明军竟然放弃了城墙与我大蒙古的勇士在城下决战,弃长取短,明军统兵之人也是如同他们的皇帝一般,无能之极啊。”

也先兴奋之极,他已经看到了自己打入紫禁城,坐在龙椅之上,来审判大明的小皇帝,百官的那一幕。

现在的也先已经被自己一系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只考虑明军的疲弱,却从未考虑过自己所带的蒙古勇士们这段时日的经历。

先是鏖战大同城未果,连夜行军。

为了兵贵神速,从未正儿八经的休整。

两日后进逼紫荆关,破关之后,还是没有休整,又是继续奔袭。

仿佛北京城的三十多万军队都是温顺的绵羊,只要他们到了便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胜利。

可他从未考虑过大明抗蒙之决心,明军报国之意志。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蒙军就是失败。

若是,当也先擒获朱祁镇后,并未回到蒙古休整,直接率领军队突袭紫荆关,故事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但现在明军与蒙军再打一场已经可以预见结局的战争,于谦看的明明白白,而也先却还在沉浸胜利的梦想中……

第25章 北京保卫战6

明军的骑兵在外列阵,不是背水一战,而是胜利前的冲锋。

而所安排的总指挥之人就是石亨。

六万的骑兵,石亨可从未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城墙之上的鼓声渐渐响起,震耳欲聋。

而在城中的老弱妇孺都迁往了内城,留在外城都是已经拿上武器的精壮男子,有二十多万之众。

这也是于谦事先安排的。

国破家安在。

不管你是街上卖烧饼的平民百姓,还是勋贵乡绅之家的少爷,只要在十六岁到四十岁之间,就要留在外城,保卫内城。

于谦心知肚明,蒙军根本就无法突破北京城的城墙,将这些年轻人调动起来,一是振奋明军之士气,二是凝聚人心,三也是让朝堂百官看一看,民心可用,大明安已。

果不其然,一时之间,年轻人以留在外城保护家人为荣,明军士气高昂,保护大明百姓怎能用上平民。

战鼓声传的很远。

在深宫之中的朱见深与孙太皇太后也能听到。

虽然知道明军不会败,但朱见深还是有些紧张。

这可不是游戏,过不去这一关可以存档重生,这是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万万生灵的大战。

即便是胸有成竹的于谦只怕也会紧张吧。

大明的中枢紫禁城很是安静。

仿佛城外的大战跟紫禁城没有任何关系。

养心殿中也很安静,侍奉在殿中的宫女太监都是半低着头,不敢发出一点动响。

孙太皇太后的眼中也有丝丝的担忧。

轰,轰,轰。

大炮轰击的声音在这个时候传了过来。

朱见深没有像其他的幼童一般躲进奶奶的怀抱,而是从龙椅上下来,朝着殿外走去。

孙太皇太后也立即起身跟着朱见深。

一众太监宫女立即围了上来,半躬着身,半展双臂,怕朱见深跌倒了,出了养心殿后,朱见深抬起头看着孙太皇太后说道:“皇奶奶,父皇是不是现在就在城外啊。”

“应该在吧,皇奶奶也不知道。”

“那太好了,等于尚书赶跑了蒙古鞑子,就能,就能把朕的父皇给带回来了,也能,也能把皇奶奶的儿子带回来。”

孙太皇太后听到只是默默点头,朱见深的话她只当作是孩童的稚嫩之言。

想要在乱军之中安全的将朱祁镇带回来,那几乎是做不到的事情。

朱见深这么说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无知,还有自己那纯朴的孝心,他当然清楚,救回朱祁镇无异于登天,并且他内心深处也不愿意让自己这个老爹回来。

你还是在蒙古多吃几年羊肉吧,不然你儿子会为难的。

北京城外。

当也先看到了明军成建制的在外列阵,大为惊喜,当即下令全军出击,将出城的明军全部都诛杀在城下。

蒙古人的体能确实有些跟不上了。

不过胜利的号角正在前方吹响,他们只能打起精神,重新翻身上马,挥舞着弯刀朝着北京城冲锋而去。

石亨看到朝自己冲来的蒙古大军,没有一丝害怕。

蒙古军的主要的目标就是石亨所在的德胜门。

这是一场骑兵的对决。

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民族,骑着他们的骏马,挥舞着他们武器,在北京城下来一场足以记录史册的大战。

首节 上一节 16/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