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7节

此次也先也没有在后方指挥,他率领着自己本部的瓦剌军,冲锋在前。

他亢奋,他的弯刀要饮血,他要第一个登上北京城的城头,他要完成祖先们没有完成的任务。

而此时他的敌人于谦正站在城头,目不转睛的看着蒙古大军。

到了,到了。

“投石。”于谦大喊道,在旁的传令官立即挥舞旗帜,而站在角楼的传令兵也开始朝着城内挥舞帅旗。

布置在城中的六百台投石机开始朝外投放火石。

一块块火石带着致命的烈焰砸入了蒙古大军的队伍中,无数的人倒下了。

但他们的同伴不会退缩。

而到了一个位置后,蒙古大军又迎来了第二轮火炮的攻击。

这让蒙古人的伤亡更大。

可此刻的蒙古人却没了退路,只能跟着他们的太师冲锋,只有冲进北京城,享受汉人的奢华,才对得起他们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等到蒙军渡过了火炮的轰炸区域后。

石彪看到了角楼上的帅旗,对着石亨说道:”叔叔,我们杀个痛快吧。”

“杀个痛快,冲啊。”石亨大喊一声。

汉家的好男儿驾驭着他们的战马,冲向了他们的宿敌。

石亨,石彪二人身先士卒,冲入敌阵。

刀斧并用,勇猛异常,略一接触便斩杀了数名蒙古骑兵。

而后率领着本部亲民深入敌阵,将蒙古人的进攻阵型打乱。

两方军队在北京城下开始了一场血战,刚刚接触的时候,明军因战斗经验的不足,略有不敌,伤亡要比蒙军大。

一个个明军士兵掉落马下,可他们背后九门紧闭,若是止住前进之势头,后面的明军便会遵守命令,斩杀他们。

他们只能向前。

当明军付出一定代价后,形势渐渐发生了逆转,蒙军长途奔袭的疲软已经隐藏不住了。

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因体力不支被杀下马来。

而奋力拼杀的也先起初并没有发现,可当他看到周边的明军骑兵越来越多,而自己此方的士卒越来越少时,才猛然醒悟,他回过头看去,有诸多的蒙古骑兵停滞不前。

好战的蒙古人竟然在这一刻畏战了。

不过也先战斗经验丰富,当下便束缚着马匹,让身旁的传令兵吹响撤退的号角。

撤退的号角响彻在整个战场。

正在拼杀的蒙古人听到这个号角后,都不由松了一口气。

而徘徊在最后边的蒙古人听到号角后,直接调转方向奔腾而去。

他们若是再冲锋的话,只怕都会死在这里。

当下纷纷开始后撤。

可付出极大代价的明军又岂会轻易放蒙军离开。

在撤退的时候,又有数千名蒙古人死在了北京城下。

正当明军还欲缠斗之时。

城门楼上面的战鼓四起,让他们停止追击。

石亨略有不满。

而在城门上的火炮又再一次的吐出了火舌,收割狼狈逃窜的蒙军士兵生命。

等过了火炮轰击的距离后,投石车上的火石接踵而至……

第26章 北京保卫战7

“捷报,捷报……”

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的跑到了养心殿。

而后跪倒在龙案之下对着孙太皇太后与他们的小皇帝说道:“禀告太皇太后,皇上,于尚书派人送来捷报,城下初破敌军,斩首两万余人,也先与那些蒙古鞑子仓皇撤退三十里之外。”

听完这小太监的话后,孙太皇太后轻叹一口气,但却看不到喜忧。

“打赢了就好。”只是云淡风轻的一句。

而朱见深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第一仗赢了,打击了蒙古人的嚣张气焰,只需要等着关外重镇的援兵回援合围了。

大明,安全的度过了第一关。

历史已经改变了。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寿等一干勋贵没有被困死在土木,而于谦提前准备了一个月的北京防务。

关外边军浩浩荡荡的奔赴北京城下。

于谦意气风发督战大军,正欲与也先一教高低。

朱见深虽然不会打仗,但心里面也明白,大明与蒙古各军马相比,无论是军器还是人数都占有碾压性的优势。

在这种优势下,若是于谦与关外的张辅等人配合的天衣无缝,能够做到真正全歼瓦剌本部,那么蒙古的局势又会混乱不堪,二十年内都没有能力在入侵大明,而大明也可以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依靠这些在史书上留下恢弘一笔的人物,让他们打一场反败为胜,振兴国运的战争。

夜色渐渐黑了下来,北京城的战斗已经停止,很是寂静。

它还是那么威严,仿佛跟以往没有什么两样。

但空气中弥漫着的血腥味与火药味,数里外那些已经失去头颅的蒙古入侵者的尸体,都在证明着在白天的时候,这里发生了一场大战。

北京城的战斗虽然已经停止了,但紫荆关的战斗却没有结束。

阿刺带领着自己的军马在城中与明军鏖战,整整两日,他们没有掌握主动权,反而庞大的骑兵军团被明军困在了城中的一个小角落中,尝试突破,却数次被被陈瀛等人率领的明军给击退,并且还在不断的压缩着他们的空间。

韩青没有喋血战场,孙祥也没有以死报国,

明军守军与来援的骑兵伤亡破了数万人,而蒙古兵也在这紫荆关中折损了两万人,城中的地势让他们无法将骑兵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阿刺这个跟随也先几十年的宿将,在这个时候已是六神无主。

他的担忧实现了。

蒙古的大部军力要被明军在关内围歼了。

起初紫荆关的城下之战还是打的平分秋色,而阿刺率领的军马进入城中后,也是占据了上风。

城墙上的明军几乎溃散,城内的明军与那些没有经历过训练的百姓也对阿刺构不成多大的威胁。

他们马上就能扭转战局,彻底的掌握紫荆关的时候。

张辅,朱寿率领的十万援兵到了。

城下与陈瀛等人拼杀的蒙古骑兵在看到浩浩荡荡的大同边军赶到后,心里都无再战之心,最先只有小股的骑兵想要逃脱,而最后蒙古骑兵大部都开始朝后撤,而后被张辅率领的明军分而歼之。

而在城墙上看到大军来援的明军士气大涨,与之相比,在城墙上拼杀的蒙古人却是方寸大乱。

此消彼长。

蒙古在城墙上的优势渐渐没了,更多的蒙古人都想着赶紧下了城墙,快快找上一匹好的马匹,也好逃命去。

而韩青率领着明军趁此良机,将失去的城墙也夺了回来,并且斩杀数千名蒙古兵。

解决完城下,城墙上的蒙古军后,就只剩城中还在肆虐的阿刺本部了。

手下传来大同边军来援,城外已经被控制的事情后,阿刺立马做出了决定,全体骑兵冲出城去,只有出了城,才能放开与张辅一战,即便是想撤退,在城外的机会也要比城内要多。

可张辅早就做好了安排,在到城门的主要道路上都布置了数千人。

拒马柱子摆满了整个道路,来阻挡蒙古骑兵的冲击。

而数千的明军举起手中的三眼铳,或是弓箭,只要看到蒙古骑兵的身影,便就开始攻击。

数万的边军步卒在缓慢推进。

而蒙古骑兵强攻不行,被明军慢慢的挤压到了城中的一小块区域。

马儿撞着马儿,拥挤不堪,他们就算是想要射箭反击,内心的惊慌与体力的不支让他们根本就做不到。

挤在人群中的阿刺不断的发动命令,让蒙古骑兵不计一切代价冲锋。

可此时的蒙古人刚刚却见到了冲锋的骑兵是什么下场,对他的命令置之不理,就算是一些本部的人马想要执行阿刺的命令,也身形受限,无法完成冲锋。

一轮轮箭雨朝着蒙古骑兵射去。

蒙古人毫无抵挡之力的掉落马来。

这些蒙古人有一大部分都参与了土木堡之变,当时明军无助恐慌的心理在他们的心中也产生了。

”我们愿意投降。“

最外围的蒙古人将他们的弯刀扔到了地上,想要换取自己的性命无忧。

在最中心的阿刺看到外围的蒙军将弯刀扔在了地上,有些认命的闭上了眼睛。

紫荆关守不住,那也先大军唯一撤退的路线就被阻断了。

首节 上一节 17/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