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7节

而朱寿也出列道:“臣等也觉得皇上的这个想法,既有为君者悲天悯人之圣德,又有为君者深谋远虑,实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臣附议。”张辅也列班说道。

朱寿于谦等人说的倒是让孙太皇太后有些疑惑了,这自己的儿子想干点什么事情,百官都是拼命的劝阻,好似儿子是昏君一样,可孙子的稚嫩之言却被当成了圣君之言吹捧。

孙太皇太后一时之间也没有反应过来,而朱见深又接着说道:“既然将士们是为朕,与大明而喋血战场,这个所花的银两就让朕出,朕将宫里面的小木马都卖了,再去找一些母亲,给她要一些金银。”

听完朱见深的话后,孙太皇太后立即笑出声来,而后摸了摸朱见深的头说道:“皇上都说了,不让户部出银子,可他的母后也没有那么多的银两,若是于尚书与两位国公都觉得事情可行的话,便由内库出这笔银两。”

朱见深说的母亲是周贵妃,而孙太皇太后说的母后却是钱皇后。

礼部所做之大事,一是要给太上皇的皇后,与皇帝的生母上称号,二就是定下下一年的年号。

皇帝年幼,孙太皇太后对于他的母亲与母后两个人的尊号上面一直都下不了决定,怕皇帝长大懂事后,会埋怨自己,也就一直拖着。

闵元一听不让户部出银两,当下松了一口气。

按照资历,即便是履新也轮不到他成为新的户部尚书,但也不会调离户部,大多数事情还是要闵元来做,所以他只怕手中没有了银两,这边发个水,那边闹个灾,户部束手无策,那才是真的失职。

李贤在太皇太后的旨意下兼任了吏部尚书,加封东阁大学士。

而后李贤便举荐两人入阁,于谦举荐三人入阁,都被太皇太后应允。

他们举荐的人入阁只是普通的阁臣,没有其他任何的头衔,也只有五品的官位。

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主政,但再用朱祁钰监国,也于礼不合。

可能是因为朱祁钰监过国,让太皇太后看他多是不顺眼,便督促礼部尽早的安排朱祁钰就藩,快些离开京师。

多是有些吃饱了骂厨子的嫌疑,不过朱见深却很高兴。

朱祁钰走了,他就少了一个威胁了。

虽然自己已经继承了皇帝帝位,可还是那句话太小了,主少则国疑,再加上他那老爹将勋贵武将们得罪的死死的,若是在朱祁镇回来之前,勋贵们怕被清算,破釜沉舟,直接兵变废除了自己这个小皇帝,迎立朱祁钰为帝也是可能的。

虽然看着英国公张辅,与朱寿两人比较正派,应该不会干这种事情。

但朱见深却是不以为然,这些都是真真实实的人。

朱见深对他们的了解,只是来源于历史,每个人心中都有阴暗面,不到生死关头,这个阴暗面是不会流落出来的。

晚朝比早朝简单许多,只讨论了不足一个时辰,便就退朝了。

而后朱见深便开始了养猪般的生活。

看似很多事情都需要小皇帝盖印披红,但真实的情况却是很闲,掌印太监盖印,诸多的事务都是由于谦,李贤等人主持。

战事结束后,有很多事情要做。

于谦等人奏请,朝会由一日一次,更改成三日一次。

而心疼朱见深的孙太皇太后也立即应允。

朱见深就彻底清闲了下来。

每天就是吃吃奶,睡睡觉,过个三日去奉天殿打卡上班,而后参加个简单的晚朝。

石亨等一大批武将,孙祥等一批的驻关御史也得到了提拔。

在朝堂之上,不知道怎么吹起了一阵风,说新帝虽然年幼,但有古来贤君之风。

泪洒奉天殿,促成了抚恤改制,又自卖心爱的玩具,为战死的士兵们立功德碑,长生祠,并且这股风越吹越远。

第40章 成化元年

也先死了后,瓦剌部彻底失势,蒙古各部都开始了围攻瓦剌,强大一时的瓦剌部分崩离析,只能远遁西方,彻底退出了大蒙古草原,沉浸虚弱下去,百年后,一个名为葛尔丹的瓦剌后代,重现了祖先的辉煌,但也于也先一般,如同流星般消逝。

因为大明大胜,朱祁镇在蒙古的生活也稍稍好了一些。

脱脱不花大汗对朱祁镇也算是礼遇有加,经常带着他参加篝火晚会,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朱祁镇的生活条件虽然好了,可回到京师的念头一刻都没有断了。

经常对脱脱不花诉说自己的思乡之苦。

而脱脱不花大汗却没有直面回复,他也想让大明赶紧派来使臣,将朱祁镇接走、到时候他们也能坐地起价,为大明要来更多朝贡的利处,可等了大半年。也不见到大明的使臣到此商谈迎接他们太上皇的事情。

你们不来,我就派人去吧。

脱脱不花派出了使臣远赴大明,到了大同府,国书都没有递便被赶了回来。

难道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太上皇回去,还是怕自己漫天要价。

这让脱脱不花想不明白,也从未对朱祁镇说过这些,只是想着大战结束,新帝登基,诸事繁多,迎接太上皇也是大事,只能往后拖一拖。

可真实的情况却不一样。

大明成化元年。

小皇帝朱见深已经临朝大半年了,太皇太后也懂得放权,任用于谦为首辅,李贤为次辅,而六部官吏得到补充,全国上下,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仿佛换了一个小皇帝,大明的国运也都换了。

这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就这样李贤这个天顺朝被朱祁镇当作仰仗的首辅,起了歪主意。

他可是知道土木堡之时朱祁镇的昏庸之表现,若是朱祁镇回来了,难免突生变故,便主动找到了于谦,张辅,朱寿等人商议。

你看,咱们的太上皇是不是让他晚回来几年。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于谦,张辅等人可是万万不敢说的。

但不敢说,不代表不想。

太上皇回来会老实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不会老实,现在小皇帝虽然年幼,但身体健康,贤明开朗,满脸福相,他在皇帝的位置上呆着,大明才能更上一层楼。

李贤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对于于谦来说,君为轻,社稷为重,朱祁镇不回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而对于张辅,朱寿,朱祁镇不回来对他们的好处更大,存有一部分的私心,但更多的还是为了大明之考量。

小皇帝虽然年幼,但怎么看,怎么让人喜欢,张辅,朱寿两人也可以说是看着朱祁镇长大的。

与朱见深一对比,差距那可不是一点半点。

朱祁镇回来了,朱见深的位置就不稳。

弄不好上天赐给大明的一代贤君就会有夭折的危险,这怎么行,当即大明朝的几位重臣一合计,让太上皇再接着巡游几年蒙古得了。

当然这一切的出发点是因为众人都知道,朱祁镇在脱脱不花那里被当作了座上宾。

回到京师也是享福,在北边呆着也算享福,那何必麻烦的不行,跑过来跑过去呢。

等到小皇帝年岁大一些,尘埃落定后,再将太上皇接回来,到时候即便太上皇想耍什么心眼,也做不到了。

李贤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在原先历史中,为何于谦会劝朱祁钰将朱祁镇迎接回来,是因为朱祁钰是弟弟,即便搞出一点心机,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可朱见深却是朱祁镇的儿子。

他不能对朱祁镇起什么心眼,因为是父子的关系,一系列的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太皇太后身上,可一个母亲又怎会为难自己的儿子呢。

就这样朱祁镇的命运就注定了。

九边守将也轮换了一遍,现在接手大同的是韩青,也就是在紫荆关守关的那山东卫所指挥使。

由朱寿写信暗示,让韩青对蒙古所递交之国书置之不理。

得到暗示的韩青做起事情来,也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跟着他从山东来的阵亡兄弟家属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朝堂之上小皇帝泪洒奉天殿帮助于尚书争取了庞大的抚恤,晚朝上面又为兄弟们束碑立功,这可是在京师周围传遍了。

营将士卒可都是大为感动。

而韩青可是在紫荆关实打实的得罪了朱祁镇,老子不能没有死在蒙古人的手中,却死在你的手上啊。

所以他拒绝的很是干脆。

而远在深宫之中的朱见深正天天挂念着自己的父皇朱祁镇,总是害怕他某一天突然出现在街角的……

却不知道大臣们都已经安排好了。

由礼部拟定的四个年号,景泰,景安,成化,成武,递交圣前。

实际上并不是让朱见深决定年号,而是由太皇太后裁定。

可架不住朱见深喜欢成化两个字,太皇太后便决定将下一年定为了成化。

新的一年 为成化元年。

明朝皇帝的年号都有其寓意。

在之前的洪武皇帝,年号洪武,是因为当初朱元璋还未平定天下,一路北伐,一路南下,是对其功德之赞誉,也是为了对军士的一种鼓舞。

建文皇帝,是立志要与汉文帝,汉明帝一样,想要文治天下,于民修养的理念。

而永乐皇帝,是要永世安乐,一方面是用于表彰其自身的军功,以及对大明未来的一种向往。

…………

而礼部拟定的四个年号,景泰,景安,是想着在小皇帝登基后,再无战事,国家安平,泰康,景泰也是叔叔朱祁钰登基后改的年号,而成化,包罗万象,天行常道,表达皇帝在战乱之后恢复正常的决心,成武,希望小皇帝文治武功,包含其中,武道稍稍侧重。

起初孙太皇太后想要选择的是景泰,景安,寓意好,可朱见深却觉得景泰多少有点不吉利。只存在了八年不到,而成化是原先历史中朱见深的年号,最为重要的是大名鼎鼎的成化瓷器,可不能消失。

太皇太后对于听话懂事的朱见深很是溺爱,才改变了自己的主意。

下诏曰:朕惟上天生民......亲王、公侯、驸马、伯、文武臣寮、军民、耆老、四夷朝贡之使,俯伏阙下,奉表劝进,以为天位不可以久虚,生民不可以无主......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奉祖考之洪祐,仰圣明之永图,属兹莅祚之初,宣布维新之命,其以明年为成化元年;

而钱皇后,周贵妃的封号也已经加封。

礼部对此可是大费周章,想了许久,也不敢乱下章程。

孙太皇太后可怜自己的儿媳,便让礼部突出了钱皇后的位置,两宫太后并存,但钱皇后却被尊为慈懿太后,而周贵妃被尊为皇太后。

首节 上一节 27/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