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第201节

多好的机会不要?一股脑的挤在应天府,也不知道图啥。”

小太监解释完了,突然看到了后方有人想要领粮,赶紧招呼道:“让让!都让让!让人过来领粮食。”

王重民感觉到了被轻视,刚想发作,就被杨慎拉着让开了路。

“多谢多谢!”来领粮的百姓作揖,带着一大家子来了。

“离老根?”小太监拿着户册皱眉,“你不是今早才领了米粮吗?”

“是是!是领了米粮,不过我觉得呆在城内没意思了,想着能不能移民。”

“移民啊!”小太监闻言看了一下他的几个孩子,“你家老大独立户册了?”

“独立了!以后让他留在南京,我带着其他小子出去闯荡。”

“啧,你这就做得不对了,应该是让大儿出去闯闯,你带着一家子人,远赴边塞,那可不是闯荡,说句不好听的,万一你没了,你一家子都得跟着你受累。”

“我家就老大激灵,留他在南京,我安心。”

离老根讪笑道。

“那成吧,你这么一家子人,去西南不妥,东北还是西北?”小太监拿起边侧的户册。

“有什么待遇差距?”

第242章 杨慎见闻记(二)

“西北那边的新报,愿意过去的单身男女,都给准备婚配。男人的话,一般是给胡姬。”

小太监的随口说:“去了西边,先给一百亩牧田,再给三亩宅基地,还有两亩左右的农田,不过西边的农田。”

“这么好?”离老根大惊。

“哎哟哟!”

离老根还未说完,就被一双无情铁手钳住了耳朵,直接揪起来:“好什么好!你有家有口的!想要什么胡姬!”

“我这不是给老二老三寻思吗?西边真的给发婆娘?”

离老根一边哀嚎,一边问小太监。

“给发,不过西边特殊,去甘肃的话,发的不是胡姬,而是吐蕃或者蒙古婆娘,听说那边的思源将军。只有去了关西经略府,才给胡姬婆娘。但去了关西,就是军户,得二十年之后,才能旧地转业。当然,关西经略府不准军户世袭罔替,只是强制所有男女,只要能拿起刀剑,都得上战场。”

“这……很危险啊!”离老根一听,有点怂了,“那东北呢?”

“东北啊。现在的话,建州卫需要人,而且还不少,不过那边应该快打仗了,我的建议是,去更北方,比如黑龙江卫,那边有宁系的宗亲在招人,可以给他当佃户。”

“当佃户?那我还不如自己开垦呢!”离老根嘟囔。

“也可以,瑷珲州知道吗?朝廷新开的州,给谷大用谷公公的封邑,虽然是封邑,但那边现在就一百户,你们一家要是愿意过去,路过迁安的时候,可以拿着凭证,去附近的驿站,领一套铁质农具,瑷珲侯为国出力的。而且东北那边的话,没有牛的话,每年至少耕种二十亩地,若是有牛,上百亩都得安排上。”

“总之呢!去了,就是乡镇户,土地国有,租期三十年,但同时给你们免租三十年!”

“三十年之后,东北会开始一场检地,到时候你家开垦了多少土地,那就算租多少土地。等你的儿孙长大了,还可以抓紧帮他们开垦,到时候人人都是地主。”

“哦!那挺好,不过,儿媳妇怎么办?”

“女真、索伦、朝鲜、东瀛女人都可以娶,那边部落很多,如果你家孩子能文能武,长得勇猛,可以去跟附近的部落找婆娘,她们都很放得开,看对眼了就能联姻。

如果你们是给宁系将军、中尉们当佃户,他们会想办法给你们弄来婆娘。若是没有的话,你们就得找牙行帮忙了。听说珲春卫的两个国舅,成功和朝鲜贵族搭上线了,每年能给东北送三千多个朝鲜女人。

当然,最近一段时间,关内的媒婆,也在做闯关东的媒人生意,天南海北的都有,只要你们好好经营,三年内,你家两个小子各取上个婆娘也不是问题。”

小太监如数家珍,噼里啪啦的介绍起来东北的情况,“对了差点忘了说,东北在瑷珲以北的河流,发现了狗头金,也就是说,瑷珲附近有很多满是金沙的河流。

你们若是能找到金矿山,可以报给官府,官府会根据储量给予奖励,最低都是二十元金券起步。随便找到一座,你家就算想要娶十几个婆娘,都不是问题。”

“那就东北!”离老根被说动了,“我们去瑷珲!”

“得嘞!瑷珲!”小太监笑吟吟给他们写上,然后起身,让站岗的卫兵扛来一石米,接着往桌上拍下一员金券,并且取来了关碟、户册、以及车马费。

“三日后,有一班京城出发的快船,记得去报到。不然错过了,就得等下一班。你们可以先去直隶,最近直隶各府县招工,过去可以先打工,打到春天到来,你们就北上,明年秋之前,一定要抵达瑷珲。”

“你家两个小子,若是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在北京给他说到媳妇,一些迁过去的百姓中,不少人家中口子太多了,去了也会拖累比较多,所以会招上门女婿或者换个童养媳啥的。”新笔趣阁

“早点去,早点能找到人。”

“明白!明白!太谢谢公公了!”

“不必客气,你们能去,我这边任务也就完成了,回头进内书房再读几年书,若是有缘,说不定哪天就去东北任职了,到时候别恨我就行。”

小太监能写会算,一看就是内书房卷出来的人才,说话又好听,待人又和善,让离老根一家感激涕零。

随后离老根让俩儿子扛走了米,拿着金券走了,得处理家中的资产,然后离境了。

就在这时,王重民拦住了他们一家:“敢问这位老丈,你们可是活不下去了才离开南京的?”

“活不下去?算是吧。”离老根沉吟,他边上的婆娘就抢话道:“什么叫算是?是就是!今年粮价这么高!留在这边,还找不到工,再不走,就得饿死在这里!现在朝廷给这么多好的待遇,咱们不去,对不起陛下!”

“这!可是戍边啊!”

“戍边就戍边咯!历朝历代,哪有今上能打的?我可是听说蒙古人都被打得求饶,送女朝贡!而东北,现在更是咱们大明的地盘,蒙古人手伸不进来!那去了那边,不就安稳了?”

离老根婆娘开启了“机关枪”突突突……

王重民憋着表情:“可是!可是你们背井离乡啊!”

“我们又不是应天府人!我们早年就是凤阳来的逃民,来了这里,也只是打短工,洗衣做饭,或者给大户童仆,钱还没几个!

如今皇帝开恩,允了我们南京户籍,奈何现在粮价实在太高,我们也没办法待着了,赶紧走还能捞个好福利!瞧瞧我们身后的安家费,一石米,现在就五两银子哩!说给就给,爽利!”

离老根婆娘夸起皇帝,是不断的赞。

至于迁徙离开,如她所言,她家早年是黑户,来南京打工赚的钱还得被东家、掌柜欺压,自己一家也没什么技能,都是卖力气的。

离开南京这种高物价的城市,前往边疆开垦,也不失一种好出路。

“反正啊!这南京,谁爱待谁待,我们就先走了。各位官爷再见,若是未来有来瑷珲当官的,可以到老妇人家中吃个饭。走了。”

离老根的婆娘,典型的不怕官的。

或许是在应天府内待久了,一个板砖下去,走的都可能是六品官,对于翰林院这批四品以下的小官,也不觉得有问题。

他们一走,张志和在边上呵呵一笑:“看看,这就是肯生产的农人!他们的未来,一定不会差!”

“还没完!我就不信城外百姓,也能吃得起饭!”

第243章 杨慎见闻记(三)

王重民说出这话的时候,杨慎就下意识的退开半步,离这个家伙远点。

这个家伙,要么是没有常识,要么就是单纯的坏!

出城,就是地主的庄园,地主的庄园都是佃户,他们顶多被盘剥,吃不起饭都会逃离乡村,往城镇去。

所以,能呆在村里的,怎么可能吃不起饭?

典型的拿城市流民那一套,套在了农民这一套。

张志和也听出来了,面露嘲讽:“那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城外的光景,绝对不是你能想象的!”

“少废话!走!”

王重民招呼来一辆马车,拉着一批人出城,而杨慎则邀请同僚坐了自己马车,跟在王重民马车之后。

张志和倒是和他一道。

“用修兄觉得王重民的情绪不对否?”张志和突然在车上开口。

正在思索的杨慎闻言一愣:“同尘兄何出此言?”

张志和笑道:“他祖籍建康,乌衣巷,王氏。”

“……”

杨慎皱眉,不明白张志和这话什么意思。

“王重民家中土地还算可以,于杭州有三百亩,但是他的宗族,却不下万亩土地,他在朝为官,全族靠着他的功名免税。因此他家也经商,虽然不是他,但最终受益人却是他。”

“前段时间,他为了能参与期货而发财,于是改组了家中产业为公司。公司一出,股份明晰,结果因为这一次期货暴雷,他高位接盘,直接亏得家产一夕散尽。于是他纠集了一批官员,决定反期货市场化,但不反期货的运转。为何?”

车内众人都愣了一下:“莫不是……”

“没错!期货市场化,朝廷从中抽税,虽然现在是进了陛下的内帑,可是陛下支撑大明对外扩张,开发边疆,可有拿户部一分银?受惠的都是升斗小民,而他的家族却因此亏损严重,他能开心?期货市场化,是在陛下监管之下进行,每年土地里产出多少粮食,陛下只要有心预估,一清二楚。”

张志和摁着要点,冷笑起来:“他们却不想陛下知悉粮产多少,因为这样他们就得缴税,就少了能吃百姓血肉的机会!尤其今年期货征税,陛下懒得跟百姓收那么多的税赋,直接下令按各地亩产均值起征,五十税一。

然后不足的部分,用期货交割的现场,直接抽商税弥补,期货交割税,为十税一。

这就是为什么今年应天府内,粮价高企不跌的结果。

城市内百姓,不事生产,就得忍受各地私人粮行的亏损转嫁。而朝廷的粮食,主要对边疆进行了支援,将过剩的江南人口迁走。

这就导致,今年江南工价屡次上涨,很多工坊无法支撑而倒闭。

然后失去工作的城内百姓越来越多,又导致竞争同一个位置的人过多,一些竞争不过的人活不下去,纷纷选择戍边开荒,竞争过的人就算留下来了,也坚持不了半个月,因为很多工坊不包午餐,他们工钱又不足以支撑家庭用度。

然后工人离开,工坊再一次提振薪资,妄图吸引人,随后粮价还在涨,竞争得过的留下,竞争不过的离开,循环往复。

短短半年的光景,应天府最近的人口数据是,只剩下八十万人了。

百万应天府,如今只剩下八十万人,可想而知江南如今多么脆弱。

我们这些不是江南籍贯的官员,并不会太在意江南死活。

首节 上一节 201/4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挟持李二,震惊天下!

下一篇:开局拯救貂蝉何太后,三国大奸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