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第271节

“报童,来一份。”

“我这里也来一份。”

书馆,茶楼,读书人汇聚之地,纷纷掏钱买报刊。

“盛惠,三厘。”

“这么便宜?”不少人一脸惊讶,三厘金券,相当于三分毫银子,也就是三个通宝。

“朝廷以广告补贴报刊,倡导天下人都哪怕读不起书,也要多看报。”

报童唱个喏,说出了培训时候交代的话:“此为陛下,以商补民之策,惠及万民之术。区区在下,此前不曾读书,便是因为买不起四书五经。但今日,在下贩卖报刊,拿了一卷,一边看一边学,也识得百十个字。

遇见人,也不至于当个睁眼瞎。

便是受了皇恩浩荡,若是卖个三百份报刊,在下也就能买得起《易经》或《论语》了。

将来若是有幸就学,也是诸生后进晚辈哩。”

“哈哈!你这小童,倒是有趣。”不少中年人听得哈哈大笑,还有好事者就升起了考教心思,指着一些常用字,问他如何读。

好在报童是个伶俐小子,识得五百字偏说百五十字,先是佯装思考,然后狐疑片刻,犹豫说出了读音。

一时间,引得惊呼,便与之考较,答对了给赏。

一个时辰的光景,光是打赏,就收了一百六十文。

看得这一切,他都笑乐了。

离开此地返家串铜子的时候,更是美滋滋:“若是正德十五年前,俺这一百六十文只能兑一钱银子。今儿个朝廷给金券提价,按照十进制来算。咱这一百六十文,相当于多了六分银子哩!日子美得很!”

朱厚照深感一比十六的兑换比例计算麻烦,直接大笔一挥,正式开始确立官价银两计算,全部改为十进制。

至于后续重量计算,也会在明年正式宣布替换为十进制。

虽然半斤八两好看,但算起来麻烦。

一比十还是算得快,而且小斗了,还能给老百姓省税。

毕竟朱厚照一边缩小了进制,十六改为了十,却没有下令增加老百姓赋税,等于变相减税了。

算是善政。

不过还得制作公平秤跟原型秤砣,这个就需要标准化。

不仅这个需要标准化,尺、丈等内容也得标准化,最近朱厚照已经接连收到了数封工部的弹劾,明确的说有民间征召过来的工匠,用民间的小尺,替换大尺,然后贪污一些铁块,铁屑被发现。

并且仔细侦查之下,发现有很多工程数据有误,但工匠们无视公差,只要能套上去就用了。

这就导致了好几个高炉常常得停工返修。

一开始还以为是材料作假,但现在情报送上来发现,竟然是公尺不一,导致了一些地方生产的砖大小不统一,用了很多水泥填补缝隙,进而导致了进气和受热不均,破坏了填补口,加速损坏老化。

而需要开启工业化的朱厚照,是必须做好标准化的。

否则时间久了,成本居高不下,国企的贵价垃圾,就会出现。

这个会影响后续计划。

所以现在,朱厚照已经抓紧修改度量衡制度,准备全部改为十进制,一步到位。

朝中的反对声音并不多。

因为朱厚照皇帝,皇帝说要改,那就改吧。

反正历朝历代改得多了。

就是称谓得变。

比如朱厚照设一公步为后世一米,一公尺为十厘米,一公寸为一厘米。

并且做了区分,市尺制度暂时不废,但官家所有的制度,必须按照公步、公尺、公寸来计算。

此外一公斤就是一千克,一千千克为一公吨,一公两为十公克,一公克就是一克。

随后朱厚照要取缔现行的容积计算米粮入库的算法。

统一改为公斤计税。

不过这个被反对了。

现在朱厚照还在和内阁以及户部吵这个。

不过皇帝马上要大婚,所以此事就暂时推后。

但银行这边,已经按照皇帝的意思,开始推行金券十进制。

全国范围内,正式将海量的通宝和普通金券价格进行挂钩,通宝算是贬值了不少。

但老百姓暂时不管朝廷怎么算,反正民间实物通宝数量本就不多,民间有自己的一套计价,也是这个老大帝国的通病,没有三五十年是变不过来。

只能想办法加印货币,将通宝替换掉,以做到一劳永逸。

不过眼下,朝中官员关注皇帝婚事举办,虽然不会如取皇后一样大操大办,但还是免不了给吉囊面子,稍稍做点场面。

而民间百姓则关注于茶叶博览会,一张门票一毫银子,顶的上五口之家一个星期的饭钱了,还是有不少人不敢去。

但为了获得副券投票,商人们花钱请老百姓去看,沸沸扬扬。

另外,民间士绅关注的方向,可就不是茶叶了,而是王阳明新作《阳明天演论》和《心即理也论》两部书,外加朝廷对外正式公布,翰林院已经编修完了《正德字典》初稿。

将刊刻于报刊之上,让天下纠错。

初稿选了一万多字的常用字,摒弃了大量异体字。

一旦本书确定刊行正本,就将会作为大明馆阁正体,所有考生都必须按照正体来书写文章。

并且随之刊行的还有拼音、注音。

朱厚照最后还是选择交给天下读书人来评选。

注音和拼音,将作为蒙生启蒙的必修。

同时皇帝还下诏准天下读书人自报名来参与正韵工作。

洪武正韵的音调,已经不适合用来做官话了,太杂了。

所以朱厚照决定效仿新中国,选北京音为官话蓝本,补充江淮等地官话,进一步确立大明新时代的官话。

“此次确立,便是正本,不再更易。”

第328章 湛元明 王守仁(上)

“你还真是能沉住气。”

正在写写画画的王守仁闻言抬起头,庭外,一个青衣中年男人走进来,无奈的摇头:“陛下都把天捅破了……”

“无非就是正韵之争。”

王守仁又低下头来,继续处理自己的文章:“难得一次休沐,你若是来寻我辩论,我自当欢迎,倘若不是,你就自个儿寻开心去。”

“你说话还是一如既往的直。”青衣中年男人在他面前落座,“阳明兄,你对拼音和注音,属意哪个?”

“湛元明,你这话是认真的?我属意哪个重要吗?”王守仁皱眉看着眼前的湛若水,这货去年就到北京了。

只不过皇帝之前跑山西处理九边的事情了,让他呆在京中混了小半年,这才回来正式安排官职。

不过也是翰林院的差使。

朱厚照养着湛若水,也是为了统合心学诸派系。

只是,湛若水现在和王阳明的分歧很大。

尤其是王守仁基于朱厚照的“天演论”诞生的《阳明天演论》一书,虽然将朱厚照的学问,心学理学彻底统合到了一起,但内部的分歧还是很大。

这是注定要分裂的学系。

所以湛若水不明白一向治学严谨的王守仁,为什么会选择写出这种混乱矛盾的文章。

两人为此还大吵了一架。

最终谁也辩不过谁,就暂且搁置。

但今日,湛若水再来找王守仁,就是奔着声韵学来的。

虽然湛若水不是很懂,但他深刻认识到,老祖宗的反切法也是瑰宝。

皇帝要重新正韵,这个干系更大。

毕竟《洪武正韵》作为官方考试资料,已经用了一百五十年,结果转头你要修改韵书,这是闹哪样?

一般都是王朝更迭的时候,新朝才开始做正韵工作的。

朱厚照这是朝着改换法统去的吗?

文官们书都快上烂了,但全都被朱厚照留中,不管不顾。

大家也只能硬着头皮来。

湛若水也受了不少人的委托,尤其是广东士绅,希望暂时不要改韵书。

因为广府的话,也是古汉语的后代,学习《洪武正韵》优势还不低。

若是修改了,那可就要重新学,这个成本太大。

士绅们接受不了。

首节 上一节 271/4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挟持李二,震惊天下!

下一篇:开局拯救貂蝉何太后,三国大奸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