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126节

穷文富武。

真不是吹得。

“按照刘阁老的说法,福城应该并未禁止女儿入学,那以刘阁老的性格,在国策建议上,也是放开女儿入学的限制了?”

“是的!”

刘阁老沉声道。

适才没有提起这个。

是故意的。

福城之中,对孩童一视同仁,男儿女儿皆可入学。

虽然区分了男儿学堂和女儿学堂,但总归是打破了礼法束缚。

京畿之地非议不已。

指责孙承宗老总督破坏礼法,有违圣贤之道,荒唐至极。

不过。

孙老总督丝毫没有在乎,手持着天子剑,没有人敢在面前说。

背后说。

随便怎么说。

“如果按这样,国朝有近三千万适龄儿童,国朝在建设学堂上,会花费三千万两纹银,而且,每年会持续投入七百二十万两纹银的聘请先生工钱,以及三百六十万两纹银的学子书籍纸笔墨钱,对此,季晦要坚持己见提出这道国策建议吗?”

第80章 先手为强,人往高走

三千万两纹银建造花销。

每年持续一千零八十万两纹银的投入。

这数额。

真不是一般数目。

众阁老咋舌不已。

就连意欲提出这道国策的刘阁老也迟疑了。

思考。

值得吗?

那是肯定的。

打破士族对学识的垄断,广纳天下贤才,才能使国朝为广阔未来做好准备。

长久推行。

国朝肯定血赚。

但就是周期太长。

学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再加上考试所用的八股文。

即便是天才。

至少也需要十年、二十年,乃至于三十年的学习。

才有可能考中举人,有了做官或继续考取进士的资格。

可普通百姓家。

纵使能让孩童们在幼时入学,又如何能撑得起三十年的供养?

由于免除赋税国策的执行。

举人以下,秀才和童生,在国朝拥有的特权极大削减。

尤其是秀才。

受到的影响最大。

以往。

凡中了秀才之后,国朝会给予秀才部分田地的免税权。

而承受不起徭役苛捐杂税的穷苦百姓,则会把田产托在秀才的名下,以减轻赋役。

即“投献”。

这也是大多数寒门士子,在中了秀才后,能够缓口气,继续读书考取功名的底气。

不然。

仅靠朝廷发放的那点粮食,饿也饿死了。

由于国策刚刚实行。

国朝内现有的秀才,该接受投献的,早就接受了,有佃户们供养着,暂时问题不大。

适才。

刘阁老提出了“清丈田亩,还地于民”的国策建议。

本就在秀才们心口上扎了一刀。

相信这条国策执行后。

寒门秀才们要亲自下地耕种自己的几亩地。

想要继续读书。

光靠地里那点产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寻求外业。

有能耐的,去给富家子弟当老师。

没能耐的,去私塾给穷苦孩子当老师。

或许去当客栈当账房等等。

反正。

这个隐患,已在国朝内部埋下。

而福城学堂在国朝推广开来。

必将在数年后、十数年后,诞生数以万计的秀才。

届时。

整个隐患就会膨胀到难以复加的地步,继而引发国朝剧烈动荡。

甚至。

会动摇国本。

“每道国策,都有利有弊,只要利大于弊,国朝,不能因噎废食!”

刘阁老坚定道。

有隐患。

慢慢解决就是。

不能事情还没发生,就因恐惧可能出现的隐患而不去进行。

那样。

国朝永远不会有发展。

“季晦,能为百姓做到如此地步,我自愧不如。”

叶首辅脸上浮现一抹自惭形愧之色,可“国朝大管家”的身份,又不能将话就此停止,苦涩道:

“可季晦啊,想教会三千万适龄孩童认识和开蒙,需要一百二十万童生和一百二十万秀才做为孩童们的先生啊。”

一百二十万童生。

一百二十万秀才。

国朝有吗?

当然。

根据国朝户部和吏部的统计,现有童生及以上功名者,占据国朝总人口半成左右。

即五百万人左右。

再去掉进士和举人,这两个极少数的群体。

秀才和童生的人数约在四百五十万人左右。

以最高估算。

秀才为一百五十万人。

童生是三百万人。

那么。

首节 上一节 126/2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大明当皇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