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434节

一副很长,很宽的红布,迅速的向下张开。

这红布下坠引起的动静,让齐聚在午门的群体,无不是露出各异的神情,这一刻,午门一带静悄悄的。

“大明国威。”崇祯皇帝停下脚步,看向飞扬的红布,露出一抹笑意,“这就是法,这就是道!”

第688章 大明,要变!

乾清宫。

“涉及到热气球的研制,今后内务府还要一如既往的支持。”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神情自若的看向内务府诸大臣,伸手道:“过去动辄就呈递规谏奏疏,言研制热气球耗费多少银子,于国于民并没有任何益处,诸如此类的话,朕以后不想再听到了。

驻守西山的武备院,没有一项研制是多余的,有朕把关,有朕指导,任何层面的研究都是有用的。

内务府的压力大,难道别的群体,压力就不大了?

戍守在我大明边疆的健儿,他们的压力大不大?稍有不慎,就可能战死在沙场上,你们可曾听到他们抱怨什么?”

“臣等遵旨。”

钱肃乐、黄道周等内务府大臣,纷纷作揖行礼道。

午门发生的事情,产生的影响很大。

不管是外朝的有司衙署。

亦或是内廷的有司衙署。

凡是在午门一带,近距离参观热气球升空的场景,就没有不感到震惊的,毕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飞天!

崇祯皇帝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一次次的打破常规,打破思想禁锢,让大明上下的各个群体,能够接触到全新的层面,拔高他们的眼界和思想,确保今后要做的事情,能稳扎稳打的落实下来。

“此前武备院研制的那批热气球,内务府谴派人手转运至天津,是否已顺利移交至金州水师麾下?”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看向黄道周他们说道:“辽地那边的战局啊,李自成所领的辽东义军,终究还是差了点底蕴,想要正面战胜建虏八旗,难度有些大,鉴于当前大明的国情,尚没有绝对的把握,收复整个辽东,对于李自成的请求,朕觉得还是要采纳。”

“启禀陛下,那批热气球,已顺利交接给金州水师。”

黄道周上前作揖道,不过心里还有些疑虑,踌蹰刹那,继续道:“国朝出于自身考虑,帮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取得与建虏对战的优势,这是可行的,但是这批……”

“放心吧,大明损失不了任何利益。”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李自成啊,难逃为我大明开疆扩土的命运,等到辽地的战事结束后,辽地所处的格局就会迎来大变!”

对于崇祯皇帝而言,他从没有将黄台吉、李自成这些人,当做是自己的对手,他真正当做对手的,是倾向于务虚的各个群体。

勋戚群体

官绅群体。

官商群体。

文人群体。

地主群体。

海商群体。

西夷群体……

上述的这些群体之中,的确存在不少重复定义,然而处在不同境遇下,就会形成不同形式的反扑。

特别是在大明治下的众多群体,他们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特性,即享受着各种形式的特权,这就是崇祯皇帝最想打破的!

意识形态的层次不同,看待的问题就会不同。

相较于平静的乾清宫。

彼时的文华殿,却呈现另一种境遇。

受欧罗巴使团访明一事,在大明朝野间引起各种争议和反对,继而崇祯皇帝为了解决此事,而召见外朝有司的大臣,没有亮出万国坤舆图前,没有亮出热气球前,很多大臣的态度是坚决的,可是在亮出这些东西以后,情况就彻底改变了。

“本辅觉得,陛下此前讲的那些话,很对。”

看着沉默的温体仁、毕自严、刘鸿训、黄立极等内阁大臣,徐光启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开一些,“仅召见欧罗巴使团一事,固然会对我大明产生一些影响,或者滋生一些潜在威胁吧。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大明,就必须要一直的循规蹈矩,去贯彻落实先前的国策,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

诸君是否想过另一件事情,倘若天启朝发生的那场海战,如果获胜的不是我们大明,会经历怎样的事情?”

殿内很是安静。

此时此刻,刘鸿训、黄立极这些人,还没有完全从先前观看到升空的热气球,产生的那种震惊状态下走出来。

“从万历朝后期开始,我大明就经历一场动荡。”坐在官帽椅上的毕自严,双眼微眯起来,没有顺着徐光启的话去讲,反自顾自的说着。

“万历朝,泰昌朝,天启朝,到现在陛下御极登基,过去那般长的时间,受到建虏八旗的冲击和影响,叫国朝生出很多变故,发生很多事情。

对于‘变’或‘不变’,其实朝野间的争议很大,动辄就会生出动乱,陛下今日展现的东西,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

倘若大明不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想要再实现中兴,其实是很难的事情,不过陛下不想扩大争议,不想扩大影响,所以才选择用这种方式。”

“不错!”

毕自严所讲的这些,引得徐光启的赞许,“过去大明上下,陷入到那种混乱态势下,其实这才是根源所在。

陛下的那句:都在变,独大明不变?!

至今在本辅的心里,都感到不平静,我们究竟是在怕什么?身为内阁大臣,得陛下的信赖,难道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在旁辅佐陛下治理大明,而是要给陛下添堵,添乱吗?”

大明过去的那套体制,真要是论起来的话,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错误,真正错的,其实就是人心罢了。

当党争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滋生出很多问题。

看似崇祯皇帝过去的种种决断,都是一种乾纲独断的做派,可实际上有很多事情,本就是天子这般做的。

权力,一旦失去制约和监察,就是会出现问题。

“大明要变!”

见众人依旧沉默不言,徐光启站起身来,朗声道:“我等能遇到陛下这等圣君明主,这不仅是社稷之幸,更是天下之幸,对待过去所形成的弊政,凡是内阁要做的,都必须要坚决的做好。

如果说连这点事情,都没有胆量去做,都没有能力去做,那内阁就不必待了,要是本辅做不好此事,不必诸君说什么,某一定会引咎请辞的!”

第689章 军费预算

“徐卿,你能在内阁表态,朕很欣慰。”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着被传召的徐光启,伸手道:“坐吧,这里就咱们君臣在,没必要这般拘谨。”

“臣遵旨。”

徐光启抬手作揖道,随后弯腰撩起裙摆,微微欠身,坐到身后的木墩上,“陛下,臣做的这些,都是臣份内之事。

正如陛下当初所言,国朝遇到的弊政太多,倘若对这些事情,都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情况只会愈发恶劣。”

从崇祯皇帝召见外朝有司廷臣,搞那么一出事情后,短短数日间,在朝引起的震动是极大的。

不过叫崇祯皇帝欣慰的是,徐光启这位内阁首辅,没有像他的前任韩爌那般,在一些事情上选择沉默。

毕竟内阁首辅这层身份,和其他职官还不一样,如果徐光启不说些什么,那事情就不会这般简单结束。

“是啊。”

崇祯皇帝语气感慨道:“道理谁都明白,事情谁都清楚,可真是到做的时候,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人心嘛,本就是这般复杂。

朕固然是大明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可有些事情吧,不是靠强硬的态度,就能顺利的落实下来的。”

“陛下英明。”

徐光启微微欠身道:“像开海通商一事,像解决弊政之事,往往不是靠急躁就能顺利解决的。

如毕阁老所负责的盐政整顿,户部是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不假,可牵扯到的地域过多,牵扯到的层面过多。

倘若急躁的推行落实,无视现存的一些问题和情况,想有效解决盐政弊政,其实是很难的事情,甚至还会给国朝带来大麻烦。

毕竟盐政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牵扯到盐税征收,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国库是不能出现任何问题的。”

大明的官儿,难做啊。

特别是想做好官的,想给社稷做些实事,想给百姓做些实事,那就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

毕竟大明官场的吏治,经万历朝、泰昌朝、天启朝的混乱,滋生出那般多的党争,导致很多都是和光同尘的,而在这些和光同尘之中,还存在不少贪官污吏,这都是大明的蛀虫和败类!

“其实这些话,卿家不必讲给朕听。”

崇祯皇帝露出笑意,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对徐光启道:“要说,也应该讲给外朝的一些大臣,有些事情不可深究,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朝廷就会停摆。

好啦,不说这些事情了。

今日朕召卿家过来,是有件事情想要聊聊,此事倘若没有定数,其实对国朝而言,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

先看看这份奏疏吧,这是朕叫军机处那边,基于当前国朝的实际出发,所拟定的一份建设性谋改。”

嗯?

徐光启露出些许疑惑,看着一旁的王承恩,从天子手里接过一封奏疏,这叫徐光启下意识站起身来。

“韩元辅~”

王承恩将所捧奏疏,递到徐光启面前,徐光启微微点头示意,随后却被所看到的封皮吸引。

首节 上一节 434/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