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476节

滚滚的黑烟。

崇祯皇帝的内心,很喜悦,很激动。

尽管眼前的这台蒸汽机,是最为简陋的那种型号,不管是性能,亦或是驱动,都能被判定为最劣等的。

可那又能怎样呢?

意义不同啊!

“大明摸索出的蒸汽动力学,能够从无到有走到今日,武备院是立下大功的。”

在一众文武震惊的注视下,崇祯皇帝眼神坚毅,不加吝啬道:“这是谁都无法磨灭的,朕要给诸卿评功敕赏,有了第一台蒸汽机,朕相信会有第二台,第三台,甚至今后研制出的蒸汽机,远比现有要强很多很多。”

想要发展原始工业化,想诱发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

它的存在,就像是一把专属钥匙。

想要走进前方紧闭的大门,沿着门后的宽广大路前行,就必须配出这把专属钥匙。

没有这把钥匙,就算再怎样努力,也无法走上那条宽广大路。

“为何烧煤就能进行驱动?”

“此物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真是叫人难以相信啊。”

“大明有此神器祥瑞,实属大明之福啊。”

温体仁、周延儒、毕自严、黄立极、刘鸿训等一众大臣,看着眼前运转的蒸汽机,一个个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从没有见过蒸汽机的他们,感觉认知被颠覆了一般,很震惊。

“陛下,尽管初代蒸汽机研制出来,可不管是性能,亦或是驱动,都是比较简单的那种。”

宋应星走上前,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实事求是的禀明:“这款蒸汽机,距陛下所言的蒸汽机,还存在不小差距,想实现蒸汽机驱动车辆,在陆地上驰骋的构想,恐还有着不小的路要走。”

“一口吃不成胖子。”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摆手道:“能够将初代蒸汽机研制出来,朕就相信武备院上下,一定能有所精进和改变。

毕竟蒸汽动力学,对于大明而言,尚属一个全新的领域。

固然说眼前这台蒸汽机,没有达到朕所言的那种标准,可是在朕看来,如果这一型号的蒸汽机,能够量产一批。

列装到军工、冶炼、纺织、开采等领域产业,也是能推动现有产业的进取。

特别是军工产业。

受限于人力的制约性,诸如火器、火炮的产量基本定型,倘若能用机器进行替代,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生产工艺,朕相信这个产量,必定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砸进去海量银子,投入大批人力物力,眼下初代蒸汽机成功研制出来。

尽管它不是那么的完美,可是对崇祯皇帝而言,却不能将其搁置一旁闲置着啊。

初代蒸汽机想要进一步完善,继而打造出更强的蒸汽机,就必须通过规模的投产,在日常的领域产业生产,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一定的周期性下,完善各种不足和缺点后,继续投进大批金银,才能实现这一构想。

“陛下,依着当前的技术成果,想要量产初代蒸汽机,仅仅是前期投入,至少需要200万两银子。”

焦勖上前禀明道:“打造一台初代蒸汽机,所需零部件众多,特别是有些零部件,需要特制钢材手工打造。

后续涉及到的产业领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这个成本或许能大幅降低,臣私下算过一笔账。

从筹建蒸汽机厂,到第一台蒸汽机打造完毕,前后至少要500万两银子,这还没有牵扯到……”

这么贵?!

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毕自严、黄立极、刘鸿训他们,在听到这里的时候,一个个都心惊不已。

就眼前这个铁疙瘩,想要形成量产,居然要投进那般多的银子。

这笔账怎样算都不划算啊。

“朕允准了。”

崇祯皇帝却摆手打断道:“蒸汽机厂必须要筹建,需要多少银子,国库不拨,那就由内帑进行兜底。

眼下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

倘若蒸汽机能够替代人力,逐步革新现有的领域产业,那带来的改变和成果,将会是难以估量的。”

初代蒸汽机的推行前期,就像是一个吞金兽,这一点崇祯皇帝是清楚的。

没办法。

从无到有的筹谋建设,寻求突破,本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这笔账倘若均摊下来,不集中在蒸汽机产业上,一旦机器逐步替代人力,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那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

钱肃乐、黄道周、张肯堂等内务府总管大臣,在听完天子所讲之言,一个个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吞金兽啊!

初期的蒸汽机产业筹建,需要数百万两银子,那牵扯到蒸汽机运用,必然也是内务府名下产业领域兜底。

这前前后后要花费的银子,必然是一笔无法估量的数字。

“陛下,涉及到该领域的投入,是否能适当减少一些?”

毕自严走上前,看了眼宋应星他们,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毕竟数百万两的银子,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就算内务府所辖内帑……”

“毕卿,此事就不必再说了。”

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既然是内务府的事情,外朝就不必掺和了,此物既然能研制出来,那朕肯定是要逐步推行起来的。

倘若不这般做的话,最初的时候,朕就不会勒紧裤腰带,也要叫宋卿他们,一门心思的钻研此物。

诸卿,你们对此有意见吗?”

钱肃乐、黄道周、张肯堂他们,清楚天子说这些话,是讲给他们听的,一个个纷纷作揖表态道。

“臣等遵旨。”

待在御前这般久,钱肃乐这帮内务府大臣,比谁都要清楚天子的脾性,其决定要做的事情,就算遇到再多难题,那也要咬牙去做。

当初筹设军工产业时,所遇到的问题和麻烦,远比现在要多得多,可即便是反对声如潮,崇祯皇帝依旧是乾纲独断,将北方诸省的军工产业,一点点的筹建和发展起来,使得其带动着相关领域发展。

现在的蒸汽机产业,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这般,一个新兴的产业出现,必然会带动旧有领域向前。

第753章 北方维新(1)

威严壮丽的紫禁城,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道道的金光,清风徐来,吹动各色旌旗,一队队披甲锐士矗立各处。

内阁、军机处、都察院、六部、理藩院、五军都督府等有司主官,奉天子诏命进宫,对于此次传召,朝堂上引起不小的风波。

“一直以来,对于朕的乾纲独断,很多人都生出了不满,觉得朕违背祖制,一意孤行的做着错的事情。”

穿着天子衮服的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环视殿内群臣,语气铿锵,“觉得朕这般闭塞言路,大明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朕也清楚当下的国朝,到底经历了什么。

朕今日下诏召见诸卿,特来乾清宫议政,就是想要言明一件事,那就是大明要不要推行新法,革除弊政和顽疾,好叫我大明有所改变,一扫先前势颓。”

天子这是要摊牌了。

殿内聚集的群臣,听闻天子所讲后,流露出各异的神情,内心深处都生出了一道相同的声音。

其实自崇祯二年开始,崇祯皇帝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在推动维新变法,只不过崇祯皇帝却一直都没有言明。

少喊口号,多做实事。

这是崇祯皇帝在熟悉大明国情后,给自己明确的做事准则,没办法,从万历朝中后期算起,受到党争的影响,使得大明的风气坏掉了。

特别是官场之上,党同伐异、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不好风气,可以说是深深影响到很多群体。

鉴于这等特殊的局势,倘若崇祯皇帝为了新政的合法性,一味地强调出来,就会让新政变成活靶子,成为人人可以攻击的对象。

没有新政承载的人材班底,就注定新政是无稽之谈,甚至利国利民的新政,可能在某些人的手里变了味,成了坑害大明,坑害百姓的恶政。

“新政到底要不要推行,这不是朕说了算,也不是诸卿说了算,而是要用事实去进行辩证的。”

看着有所异动的群臣,崇祯皇帝继续说道:“朕着命内务府有司,节选天启元年至崇祯元年,崇祯二年至今的相应案牍。

今日就当着诸卿的面,一项项的进行对比,看看朝廷废除掉辽饷、剿饷、练饷、火耗等苛捐杂税后,国朝究竟是怎样的。”

说着,殿外候着的内务府诸臣,由钱肃乐带队,超过数十众大臣和官员,搬着一摞摞的案牍,就快步朝乾清宫正殿走来。

殿内挤满了人。

“陛下这究竟是想干什么啊?”

“不知道啊。”

“怎么都是内务府的人,不见内廷的人?”

“不清楚啊。”

“这些案牍都是什么?”

“看来陛下这是想推行新政了啊。”

钱肃乐、黄道周、张肯堂等一众内务府大臣和官员,在搬着一摞摞案牍走进殿,这让殿内出现一些议论声。

徐光启、温体仁、毕自严、周延儒、黄立极、刘鸿训、王洽这帮内阁大臣,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案牍,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有激动。

有凝重。

首节 上一节 476/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