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78节

在这里面他提出了两个问题,灶户们现在受的苦是极重的,而晒盐法的推广在江淮地区推广无力,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待到奏折被送走以后,王阳明认真和杜荷沟通了这些问题,特别指出了杜荷之前犯下的错,可能杜荷本人和那些两淮的盐商确实没有关系。

可向他提这样的意见的人,难道就真的没有关系吗?

而且,这些灶户们如今受到这么大的苦难,朝廷为了收税,又极力压低他们的收入,就算现在粮价很低,他们又能不能真的吃饱,不出现动荡呢?

要知道,一旦这些灶户们出现叛乱,第一责任人可是杜荷自己啊!

杜荷听得冷汗津津,脸上露出羞愧的神色,他之前的时候一路顺风顺水,确实没有想到这些细节问题。

而且,在大唐以前,哪里有私盐贩子造反的事呢?想到想不到!

这一点上说,王阳明确实比他们多了很多历史经验。

正是有这些历史经验在,所以王阳明才对这些灶户们如此重视。

而且两淮地区所处的位置极为关键,这里是运河的一处重要枢纽,一旦两淮地区乱了,那么运河必然停摆。

就算现在大唐可以通过海运来进行商贸,可并不是所有商人都敢于从大海上走的,更加稳健的措施还是走运河。

而且运河能一路联通陆上的河北道、齐鲁等地,乃至洛阳,这是海运不能比拟的。

如果通过海运,还需要慢慢从黄河的各个支流,一点点运到洛阳,这中间换船、转运的费用其实也不低。

这对大唐的经济、民生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杜荷被王阳明的话说的头皮发麻,连忙哀求着,希望王阳明能给出一个解决办法。

王阳明心里思索了一番,还是决定先李湛一步,把灶户的问题处理好,要是真的等到李湛那边有回信过来,灶户们的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一旦一拖再拖,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王阳明给出来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直接先把这些灶户们成批送到赣江一带,和那些移民们一起安置了。

本来这些灶户们的逃亡也是很严重的,毕竟人都快活不下去了,难道还不能逃跑?

当王阳明领着杜荷在各处盐场宣布这样的消息后,那些本来神色有些麻木,没有一点精气神的灶户们,眼中像是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愣愣的看着王阳明半晌没有声音。

就在杜荷以为这些人都傻了的时候,他们才猛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每到一处,王阳明都能收到这样的爱戴和感激,看到这样的情况,杜荷才真正意识到他之前的那些举措对这些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这样一回想,杜荷自己也是又惊又怕,万一……万一……

杜荷真的有些后怕。

好在在王阳明的威望和手段之下,这些灶户们还都算恭顺的跟着王阳明一起走了,同样还是赣江这个地方,这一次又来了几万户的灶户。

这些灶户们来到这片土地上,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后代都能摆脱灶户的生活后,就连接下来的开荒都好像没有那么难了。

让王阳明感到有些怜惜的是,这些灶户们大概都没有和外界有更多的联系,连那些高产作物是什么都不知道。

从这一点看,就能看出来当初杜荷的执政有多少漏洞了,基层他几乎都没有很好的管理到,这让一开始对他还算满意的王阳明有些失望。

相比于杜荷的兄长,他差的实在太多了点,可能还要更多的历练吧。

不过这不该是王阳明操心的事了,他所做的只是把现在江淮一带的情况再次汇总成奏章,上报给李湛,等候着李湛对杜荷的处置。

待到第二封奏折被送走,王阳明再次开始了他的巡视之旅,一处处盐场亲自跑,务必将所有这些灶户们都送走。

王阳明现在宁愿重新培养那些能学会晒盐法的百姓,也不敢继续让这些灶户们继续呆在江淮一带煮盐了。

这些人在这,那就是不稳定因素,他们心中的怨气不是那么好化解的。

只要他们还在这里操持盐业,就肯定免不了还要受当地盐商们的盘剥,指望王阳明来当这个‘青天大老爷’着实不够现实。

王阳明能管的了一时,他也管不了一世啊!

往后的安排终究是要看李湛决心做到什么程度了,若是他想要放弃盐业的官营,或者只让政府起一个引导作用,大面上管控好这些盐业人员。

江淮地区的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杜荷这些天认认真真的跟着王阳明在这里到处巡视,他的想法其实也挺简单的,之前的时候做了错事。

大错已然犯下,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何况等到以后,他换到其他地方执政,难道还能一直指望王阳明或者他哥哥帮着他擦屁股吗?

总是要学着解决的……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杜荷的心里已经有了预料,这次看来升官是不要想了,只怕要被贬官了,错误确实有些大了。

说到底还是经验不足,而且对下面的这些士绅、豪强们有些过于信任了,只觉得自己可以掌控的了他们。

哪里能想得到他们提出的看似美好的建议,背后还包藏祸心。

只是……杜荷还是有些疑惑,终于趁着王阳明有了空闲的时候连忙上前一步恭谨的问道。

“王卿,为何你不把他们这些灶户们直接安排到江淮一带,这里也是有空闲的土地的吧?何必千里迢迢把他们送到赣江?”

“这么遥远的路途,就算有足够的药物,路上恐怕也会死伤不少的百姓吧?”

这个问题,也是杜荷疑惑了挺久的了,只是到这个时候是在憋不住了,才趁机问了出来。

王阳明叹了口气说道。

“我当然也知道江淮一带有不少空闲的土地,将他们安置在这里看起来很美好,可你想想他们一旦被安排在这,得罪的会是谁?”

杜荷的心里一愣,得罪人?

是那些本地的小民吗?

既然王阳明这样问,那就定然不是了,只会是那些大户们,可这些灶户们被安排在这,又怎么会得罪大户们呢?

若说得罪,难道被安排到赣江附近就不得罪大户了吗?

杜荷苦苦思索,猛然间一下子想通了。

是了,他们这些灶户们只要被王阳明安置走,第一个得罪的就是本地从事盐业的豪商们,他们这些人家里哪一个不是有权有势的。

若是这些灶户们直接被安排到本地,那这些大户们新仇旧恨一起算,肯定是要把他们整治的生不如死!

自己的想法还是过于简单了啊!

之前的时候杜荷还真的没有往这样阴暗的地方去想,在他看来区区盐业的问题哪里能有这样的深仇大恨?

只是仔细想想,还是因为他的位置站的太高了,以杜荷的家境真的看不上贩卖私盐,以及从官盐中上下其手,收到的那点意外之财。

这样也就导致他对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句话理解实在不到位。

王阳明看道杜荷想明白了,就接着说道。

“不要以为这些地方上的豪族和小官小吏们的家族真的像在你面前表现的那么纯善,要是他们真的有这么好,那就是稀奇事了。”

“之前大隋乱世的时候,你大概不是很清楚,山东一带因为窦建德的部下一直降而复叛,当地的很多人都从了贼。”

“可要知道当今太上皇派人抚慰地方的时候,也曾表示过只要愿意投降种地就既往不咎,有这样优厚的条件,为什么他们还会这样反复无常呢?这可不单单是习惯了战争能说的通的。”

杜荷有些惊讶,没有想到王阳明怎么突然就说道隋末的战事了。

不过这些事杜荷倒是确实听以前的杜如晦说过,当初山东一带降而复叛,最关键的点还是在当时的东宫和秦王府的争斗。

中间又夹杂着齐王踌躇不前,眼睁睁看着秦王府的大批官员被突厥人和叛军杀死,让山东一带的贼寇坐大。

杜荷记得很清楚,当初杜如晦说到这里的时候,神色很是复杂,他的不少亲信友人,也都死在那时候了,没能等到秦王登基的那一天。

其中最为可惜的还是李道玄,他本来就是宗室的一名将才,还是李二的铁杆支持者,结果就是因为没有援军,活生生被叛军耗死了。

故而,杜荷很是肯定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觉得这怎么也不会错了。

可没想到王阳明哑然失笑,摇摇头说道。

“你说的当然对,可这只是针对上层,就算没有秦王府和东宫的争斗,刘黑闼还是会叛乱的,突厥人还是会支持他们的,可按理来说不至于造成这么大的危害。”

“毕竟他们从哪招来的这么多兵?怎么可能到处都是前夏王窦建德的亲信?难道那些兵将们看不出来,大唐气数已成,作乱只是死路一条吗?”

“应当是知道的吧。”

“是啊!他们当然清楚这些,可是等到他们解甲归田的时候,明明已经得到了秦王乃至太子的允诺,前事既往不咎,又为什么要造反呢?”

杜荷实在想不明白,只能老老实实的摇头。

王阳明有些感慨的说道。

“因为他们没了活路了啊!那些一开始被卷入叛军中的,不单单有底层的小民,还有一些都是小地主,家中有良田百亩的,只是战争一来,就家破人亡了。”

“等到他们回到家中,你觉得他们原来的地到哪了?”

杜荷吃了一惊,只是一下子就想到了王阳明想要强调的东西。

很显然,王阳明想要说的只会是兼并,可真正能在乱世中做到兼并土地的,还是在山东一带,那就只能是那些世族们了。

山东多高门这不是一句空话,七宗五姓里四家都是山东的,其他大小世族更是数不胜数。

杜荷微微苦笑道。

“这个问题,怕是就连当今的太上皇都没能解决吧……”

“自然,太上皇虽然又拉又打,可他不能动刀子,自然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把当初隋朝两代君王一力推行的科举制拿起来,试图先遏制住门生故吏这一套。”

“至少要把这些朝堂上的大族子弟限制住了,才能说对他们家族下手。”

王阳明的话很是直白,直白到让杜荷有些胆战心惊。

首节 上一节 178/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