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15节

“群众里有坏人呀!”看着那个面黄肌瘦的乡民,老道士心中叹气,这些老百姓,被朝廷苛捐杂税剥削着,却为了朝廷施舍的一点赏赐,去帮助朝廷举报揭发那些敢于反抗朝廷的勇士。

殊不知,朝廷给的那点赏赐,也是从他们身上剥削来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落月经》第十篇有云,恶魔嘲讽我们鸿雁道不过是乌合之众,但先知【帝俊】却带着乌合之众挖了恶魔的祖坟,我们鸿雁道的使命,就是要带领这些乌合之众,战胜这个天下自以为是的统治者们!”

第290章 养寇自重(七)

第289章养寇自重(七)

又两个月后

辽东

文成城

辽东郡府

“见过府君。”

王张李三家在郡府内当吏的子弟纷纷向新任的辽东太守曹嵩行礼。

自从汉桓帝颁布《三互法》以来,辽东三大家族就再也不能直接掌控辽东了,不得不容许外人进入辽东当太守。

不过在辽东当太守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第一任辽东太守刚上任就要清查田亩人口,第二天就在乘船时不小心淹死。

第二任太守想要把三大家族的子弟从辽东郡府清除,然后征辟一些寒门子弟进入辽东郡府,然而一个月后,高句丽入侵,辽东仅有五十个郡兵,三大家族自然是不可能出兵帮助太守抵御高句丽的,就这样,第二任辽东太守刚上任一个月就被高句丽叛军杀死。

第三任辽东太守学聪明了,表面恭顺,对三大家族客客气气,却在暗地里调查三大家族这些年的罪证,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的这种小偷小摸行为最终还是被三大家族知道了,因此他在三天后的一次逛花楼时,晚上与花魁欢愉时,被花魁杀死,然后花魁当着所有人的面承认了所有罪状,承认是她从小就厌恶当官的,所以才要杀死太守,并且在说完后就畏罪自杀。

第四任太守,刚上任就想要贪污腐败,而且贪污的钱还不肯分给三大家族,想要独吞,因此没多久,就有三大家族安排的百姓成群结队地围困太守府,大声痛骂新来的太守是禽兽,在当地百姓的强烈反对声中,第四任太守以贪污罪被逮捕入狱,随后没多久就在监狱里被杀。

短短十四年时间,辽东换了七个太守,死于各种原因的都有,辽东太守已经成了高危职业,现在已经没人敢上任辽东太守。

雒阳往返辽东需要半年时间,任命新的太守也要朝廷花时间挑选,因此这十四年里,太守真正在职的时间累加起来不到三个月,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缺亦或是在赶路。

直到第八任辽东太守曹嵩来到辽东,一切才发生改变。

新任的太守曹嵩刚来辽东,首先不是去郡府,而是先去的王家庄园,在大雪天气,跪在王家庄园外,乞求辽东王家能够见他一面。

曹嵩跪了一天一夜,整个人都被冰雪覆盖,直到第二天清晨,王家新的家丞王光才从庄园内出来,接见了曹嵩,并认可了曹嵩这个新任的辽东太守。

直到这时,曹嵩才敢安心去郡府上任。

“辽东的事,还需要诸君。”曹嵩对三大家族的子弟客客气气,脸上满满都是笑容。

虽然他是太守,郡府内这些三大家族的子弟理论上都是他的下属,都应该听他的话才行。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反过来的,作为辽东太守的曹嵩,却要对郡府主簿言听计从。

因为郡府主簿是辽东王家的家族子弟。

他也是人精,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刚上任,就把太守的权力下放给三大家族的子弟,自己做个没有实权的荣誉太守,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安稳地活到任期结束。

他有个儿子,名叫曹操,今年刚满十九岁,还没有表字,但却已经有着二代们的种种作风,喜欢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前两年还曾经跑去跟汝南袁家的袁绍偷新娘子,一时间被许多人指责。

在辽东,王家才是天,张李二家便是地!

法,就是王家的法!

天,就是王家的天!

朝廷?那是什么?

三互法?没听说过!

太守?一奴仆尔!

“请府君放心,我等必定全心全意辅佐府君。”眼见新来的辽东太守这么乖巧,郡府内的三大家族子弟都会心一笑。

要是曹嵩跟前面七任太守一样,真把他那个太守当成一回事了,还要动用太守权力来打压三大家族。

那么,三大家族不介意让辽东多一具高贵的尸体。

看到三大家族的子弟都这么说,曹嵩也是松了口气,他也担心自己死于意外事故。

随后,曹嵩随便看了看主簿递交上来的辽东计簿。

上面记载,整个辽东郡四象县,一共有五百个人口。

是的,五百个人口,不是五百户人口。

偌大的辽东郡四象县,在统计上一共只有五百个老百姓。

不仅人口少,田亩也少,整个辽东郡四象县一共才五万亩田。

虽然人口和田亩都很少,但四象县的实际面积却很大,从四象县治所坐马车到王家庄园,需要半个月时间。

坐马车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从一头到另一头的一个县,差不多相当于中原一个州的路程,居然一共才五百个老百姓、五万亩田。

“太可怕了。”

曹嵩在内心长叹一声,这辽东王家的土地兼并实在太恐怖,表面上连一个县都没有兼并,实际已经兼并了差不多一个郡了。

论名望,经过这么多年对士人的庇护,辽东王家的名望又增加许多,现在的辽东王家在天下士族里已经排行第三,仅次于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

论实力,辽东王家要远超其他士族。

虽然知道辽东郡四象县只有五百个百姓肯定是扯淡,但曹嵩却满脸赞同,他要做的是同流合污,而不是螳臂当车。

“没想到我辽东这般残破,若不是东莱诸县还有几十万人口,真不知这么点百姓要如何抵挡高句丽的入侵。”曹嵩说的很是认真,好像是这么一回事一样。

“是啊,我们四象县才五百个人,却要抵挡高句丽十万大军的入侵,实在是太过艰难。”郡府主簿在一旁唉声叹气道:“朝廷每年才调拨十亿钱给我们,根本不够呀,完全挡不住洪水猛兽般的高句丽。”

郡主簿将高句丽形容得非常强大,非常厉害,仿佛只要朝廷给的钱再少那么一点点,辽东全境就会沦陷于蛮夷之手。

“您的意思是?”辽东太守曹嵩对这位郡主簿非常尊敬,外人若是看见了,肯定会疑惑到底谁才是太守。

“若是朝廷能把每年十亿钱的【辽饷】增加到每年二十亿,我想我们辽东抵御起高句丽来一定会更加轻松点,不至于有累卵之危。”郡主簿这般说道。

“君之所言甚是。”曹嵩赞同道,对于王家子弟的话,他没有不赞同的,不赞同的前面七任太守已经变成高贵的尸体了。

第291章 王司徒(六)

第290章王司徒(六)

一年后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

汝南郡

平舆县

“当今之天下,论能,当属樊子昭,论才,当属和阳士,论德,当属王子安。”

雅台之上,知名评论家许劭正在品评天下人才,他的兄长许靖在旁帮衬。

这是一个月一次的月旦评,从两年前,也就是熹平元年,段颎逮捕太学生开始出现。

以前,儒士们都是聚集在太学讨论天下士人和时政。

自从段颎把太学一锅端以后,士人们便常常按照地域聚集在一起继续讨论时政,顺带评论天下其他士人。

人的嘴巴是堵不住的,皇帝刘宏把太学给端了,也仅仅只是让士人们无法在太学嚼舌头,士人们无非是换个地方继续嚼舌头。

不仅汝南有士人聚集起来议论时政,颍川、南阳等地也有士人聚集起来讨论。

只是汝南郡因为是袁家的老巢,因此受宦官打压的力度比较小,士人们在汝南郡有更多的言论自由,因此众多议论时政的的小圈子里,汝南就成了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圈子,还在去年衍生出了月旦评这种东西。

许劭此人傲比天高,谁也瞧不上,哪怕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辽东王氏,当世三大士族,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冢中枯骨。

不过他的评价却非常精准,常常一针见血,并且即便是一些寒门子弟,他也愿意去评价一番。

樊子昭,不过是一个商贾之子,每天经营着士人们看不上的生意买卖,却得到他许劭的好评,许劭认为这个商贾之子非常有能力,如果能善加使用,必定能使得一方郡县商业发达、百货畅通。

“樊子昭,虽不懂四书五经,但却是治理地方之能人,可惜因为商贾之子的出身,只能黯淡无光。”

许劭如此评价着一个商贾之子,这让一些士人们不满:“一介商贾,却是治理地方之能人,他懂《春秋》吗?他懂《周易》吗?他懂《礼记》吗?他懂《尚书》吗?这些圣人书籍他都不懂,凭什么被评价为治理地方之能人?许子将,你的评价未免太过荒唐,我看是你跟那姓樊的有私人交情,才如此抬高对方吧,啊~哈哈哈!”

面对这般无端指责,许劭一点不生气,反而淡淡笑道:“我且问你,世间是先有的圣人书籍,还是先有的圣人。”

“当然是先有的圣人,然后圣人的弟子们把圣人一生的事迹写成书籍。”那位士人回答道。

“那就是了,既然是先有圣人,然后才有圣人书籍,那意思就是说,圣人其实也没看过圣人书籍,所以圣人就没资格被称之为圣人了吗?”许劭笑道。

“啊这!”那位士人被反驳得说不出话来。

是啊,如果没看过圣人书籍就没资格被评价为有能力的人,那圣人岂不是也没资格了?毕竟圣人肯定也没看过圣人书籍,那些圣人书籍还是在他死后,由他的弟子们写出来的。

“樊子昭,起初只有几百钱的本金,然后在短短七八年时间里,就抓住机遇,用这几百钱本金赚出来几百万钱的利润,把自己的身价翻了几万倍,诸君,你们谁敢说自己有这般本事?”许劭继续补充道。

“额……”

众人对许劭心服口服,大多数人也相信他的评价是公正的了。

论才就更好证明了,只要让当事人上台来写几篇诗赋就知道他有没有才了。

才能德,这三项评价里,虽然【德】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但德也是最难评价的,因为德最容易造假。

毕竟真要论德,王莽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结果嘛。

而且这一百多年来,察举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了。

首节 上一节 215/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