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16节

许多人为了通过察举制,各种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

比如把别人叫到自己家来,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让个梨。

又比如某些人,搞行为艺术,卧一下冰,求一个鲤鱼。

又比如某些人,一边说自己要隐居,不为世俗利益折腰,一边又派人到处宣传自己在隐居,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个淡泊名利隐居的人。

又比如某些人,一边喊着要给父母亲守孝三年,守孝期间不能行房事,结果三年后一看,孩子都好几个了,有几个都两岁了。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就如同摆设,根本不能察举出真正的人才。

有背景的和没背景的都在弄虚作假,最后自然是有背景的被察举了,因此世家子弟越来越垄断社会资源,整个天下越来越让人压抑。

大汉朝廷官方的察举制逐渐形同摆设,取而代之的则是诸如【月旦评】这种士人们在民间自发组织的另类“察举制”。

随着许劭把和阳士写的赋公布出来,一众士人看到这篇精美绝伦的赋以后,纷纷赞叹,也相信和阳士确实是一个有才之人。

但到了【德】这里时,就难办了。

总不能让当事人现场表演守孝吧?那也太滑稽了!

【能】可以通过他做的事情做得好还是不好来评价,【才】可以从他写的文章好不好来评价,可是【德】要怎么评价呢?

现场表演守孝?现场表演哭坟?现场表演让梨?还是现场表演卧冰?

“王子安,六岁时丧母,六岁开始守孝,现在他十六岁了,他还在守孝!”许劭对众人说了这么一个难以置信的信息。

原本以为袁绍守孝六年已经惊天地泣鬼神了,没想到还有一个守孝十年,而且还在守孝的。

离谱啊!太离谱了!

虽然古人说要守孝三年才符合礼仪,但大家都是嘴上说说,没人会真的守孝三年。

几十年前,王云甚至还批判了守孝三年的古人礼仪。

认为真正的孝顺应该是在父母生前好好照顾父母,而不是等到父母死了以后就跪在坟前装模作样。

古人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大家都在心里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种装模作样式的孝顺不仅不是真正的孝顺,而且也对不起你活着的亲人,你活着的亲人需要你干活养活,你却在坟头守孝三年,耽误农耕,搞得家里的孩子饿死,这算哪门子孝顺?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守孝三年的古人礼仪。

在这样的大潮流下,却有袁绍和王定(字子安,王允的儿子)这种守孝六年甚至十年的另类,让人感到非常诧异。

就在众人还在议论纷纷时,一个身材短小的青年挤到人群中,朝着雅台上的许劭大喊:“子将先生,也评价一下我曹操,拜托啦!”

许劭看见曹操那短小的身材,根本不屑于评价,理都不理曹操。

谁知那曹操直接闯到台上,拔剑威胁道:“今日子将先生若是不肯评价一下我曹操,我曹操就跟子将先生决斗!”

“……”许劭无语,只好沉默良久,然后说了句:“你,曹孟德,乱世之英雄。”

“哈哈,好,子将先生的评价果然客观!”曹操大笑,很是开心。

“同时也是治世之奸雄。”许劭特意停顿了下,然后在后面补充了这么一句。

“额……”曹操很是尴尬,但他要的评价已经有了,再要挟别人就太过分了,于是收起长剑,对许劭道歉:“曹操无礼,还望先生莫要怪罪。”

“呵呵!”许劭冷笑。

第292章 徐乡风云(二)

辽东郡

黄县

徐乡

光武帝重新统一天下后,进行了废县改乡,其中前汉时期的徐乡县就被废为乡,然后并入离得最近的黄县。

按照《三互法》,王家是辽东郡的人,所以不能在辽东郡府当官。

但王家不是黄县的人,所以可以在黄县当官。

简简单单地通过辽东太守曹嵩的察举制举荐以后,又偷偷地给宦官塞了一千万钱,也就把黄县县令、县丞、县尉的位置给拿到手了。

在通过察举制时,还顺带编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王宜让橘】【王宵让蕉】【王宽让枣】(宝盖头,第十六代家族子弟。

王宜把橘子让给了王宵,王宵把香蕉让给了王宽,王宽把大红枣让给了王宜。

最后,辽东太守曹嵩听闻他们的事迹后,有感于辽东王氏这三个人的孝顺德行,于是用三年时间把三个人举荐做官。

之所以要用三年时间,是因为东莱诸县属于辽东郡,而东莱诸县有人口三十七万,按照大汉每二十万人口一个名额的规定,辽东郡每年只能察举一个人。

至于一千万钱,也就是辽东王氏与宦官私底下交情不错,不然换成普通的富商去找宦官偷偷买官,同样的县令,怎么也得五六千万,富裕一点的县,可能得上亿。

只要大汉不在朕手里亡国就行,至于朕死后,亡国就亡国吧,无所谓了,天下没有不亡之国。

如果没有遇到灾年怎么办?那就人为制造灾年,比如……毁堤淹田。

不是因为卖官才导致大汉烂了,而是因为大汉已经烂了,所以才要通过卖官来强行续命。

二代家主王泰浩连徐乡的关系网都打好了,还联姻了徐乡的徐家,准备进入徐乡搞土地兼并。

然而,事情不会总是如意,涧人突然反叛,王家不得不搁置了进军徐乡的兼并大计划。

“去通知太守府,禁止外县的粮食调转到黄县,就说……防止盗匪劫粮。”身为一个县令,王宜直接让人对辽东郡太守府下达命令,一个县令,对太守下令。

而且,三公这个职位挺尴尬的。

既然无论谁上任都会腐蚀朕的帝国,那还不如让他们先付钱再腐蚀,这样起码朕可以有钱招兵买马和个人享受,不至于没钱还得被腐蚀,那朕岂不是成了被白嫖的冤大头了吗?

现在的皇帝刘宏只能二选一,要么选择帝国被腐蚀同时又没钱捞,要么选择帝国被腐蚀但可以捞钱。

皇帝带头捞钱,这个天下就是这样糟糕。

在刘宏心里想的是,反正那些所谓的贤臣上任,同样会贪污、腐蚀朕的帝国。

而富商们虽然有钱买三公,但又因为没有背景,很容易被朝廷杀猪,比如同样的太尉,卖给诸如辽东王氏这样的士族可能只要两千万,卖给徐州糜氏这样的商贾家族可能要一个亿。

徐乡一别,就是三百多年,转瞬间,徐乡都从县变成真正的乡了。

如果都按照普通田算,整个黄县的田大约有180万亩,全部兼并则大概需要54亿钱。

“刘邦斩白蛇起义前我们在搞土地兼并,现在大汉看起来都要亡国了,我们还在搞土地兼并,这就叫坚持,这就叫毅力!”县尉王宽如是道。

“徐乡,时隔三百多年,我们王家又回来了!”县署内,县令王宜感叹着。

土地兼并,还是老办法,遇到灾年就禁止调粮,然后逼得无粮百姓只能用自己家的田来找王家换口粮。

“先祖没有完成的事业,必须由我们这些后辈子孙来完成。”县丞王宵无比坚定道。

三百多年前,王家就已经想要染指徐乡了。

“田亩的价格,就定在……一亩良田换十条鱼,一亩普通田换一条鱼,一亩劣田换一口鱼肉。”

用了将近四百年时间,辽东本土全境终于被三大家族兼并得干干净净,整个辽东本土一共只剩五百个自耕农,真实人口也只剩两万三千,再不往中原兼并,就没有人口可以往海外迁徙了。

“有田的灾民,就让他们用田换口粮,没田的灾民,就直接把他们运到海外开荒。”

虽然朝廷其实连三公也在卖,但目前还只是偷偷卖。

他刘宏算是看明白了,反正卖不卖官,大汉都会烂,既然这样,那还不如卖官,这样起码能在彻底烂了以前好好享受一下。

一亩良田的正常价是20000钱,一亩普通田的正常价是3000钱,一亩劣田的正常价是500钱。

对于宦官私底下卖官这事,皇帝刘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已经无所谓了,甚至还跟宦官们一起分钱。

当前的黄县,县令王宜,县丞王宵,县尉王宽。

士族不屑于花钱买三公,目标太大了,容易被别的士族嘲讽,反而是买个县令不会引起注意,可以安心利用县令权力搞土地兼并之类的。

我们王家在辽东都是白嫖,没买过这么贵的田。

不过今年有个好消息,那就是半个月前,徐乡发生了海啸,大约有五十万亩田受灾,两万百姓流离失所。

“人口的价格嘛……一个青壮等于一条鱼,一个少女等于两条鱼,一个小孩等于一口鱼肉,老人不要,倒贴给我们钱也不收。”

兼并一个中等大小的县都要54亿钱,这显然是王家接受不了的。

两相权害取其轻。

此后,三代家主王泰然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把王家在徐乡的一些资产全部含泪甩卖了,之后又把发展重心放在辽东本土。

“再去转告家丞,请求家族从牛郎岛调运大量腌鱼,准备用这些腌鱼来换取灾民们的田亩。”

之所以县令跟三公同样的价钱,是因为现在的三公其实已经没有实权了,权力都被集中到尚书台和大将军府了,三公现在就是个荣誉官职,三公的实际权力还真不如一个县令。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工匠、读书人、医者,这三个是特殊情况,无论他们的性别年龄,有多少要多少。”

“初步就按这个计划实行吧,有什么问题再重新商讨。”

对待太守府,他是用下令的语气,对待家族议会和家丞,他却是用请求的语气。

县令王宜大致说了一些,他也是第一次主持土地兼并的事宜,还有着许多操作要慢慢地学,尤其是向家丞王光讨教。

第293章 徐乡风云(三)

首节 上一节 216/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