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311节

“请君侯为这些塞满金丹粉末的新式乐器命名!”金丹(火药)的研究负责人趁机讨好着燕侯雪,此时此刻,由于火药的威力还是太过弱小,所以他把火药当成了一种可以发出声响的一次性乐器。

看着这些塞在竹筒里爆炸的“乐器”,燕侯雪想了想,然后笑道:“不如就叫……爆竹。”

会爆炸的竹筒,叫爆竹,没毛病。

“点爆竹!”那位金丹炼制者大手一挥,命令自己的下属们将剩下的爆竹全部引燃点爆。

砰砰砰砰砰砰!——

延绵不绝的爆竹声传遍四方,本就繁华的燕都更加喜庆洋洋。

也就百年国庆敢这么点燃爆竹,平日里可不敢这么奢侈,毕竟爆竹的造价太高了。

爆竹庆典结束后,工匠们搬来一辆木车,这辆木车运用了大量木制齿轮,同时运用杠杆原理,结构上还有许多几何学的内容,因此哪怕是让一个小女孩操作,都能让这个几乎跟城墙一样高的巨大木制玩具动起来。

为了制作这台机器,已经耗费了燕国工匠们三十多年心血,期间失败无数次,还有很多高级工匠师傅在制作过程中被机器误伤死亡。

燕国的几何学,很大一部分都是先祖拜访希腊时,从遥远的希腊带回来的。

天下各个文明,每个文明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中原的文官制度、礼乐文化、弓弩技术、农耕技术、纺织技术、陶瓷技术,都是世界最顶尖的。

身毒的数学、希腊的几何学、罗马的城市管理、珈南的冶铁技术、安息的具装骑兵、鲜卑的骑射、燕国的航海学、羌胡的山地作战,每个文明都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相互学习才能成长,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只能自取灭亡。

哪怕是香料群岛的矮黑食人族土著,也早早地掌握了抵御瘴气的方法,有着属于自己文明的先进之处。

辽北沼泽的扶余人,有着在沼泽地生活的技巧,在这方面,他们同样是先进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这就是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放下心中的偏见,哪怕是面对扶余这种没多少文化的蛮夷,同样也要看到对方身上的长处,并学习对方的长处,从而击败对方,这才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燕国没有天朝上国的偶像包袱,所以可以不在乎脸面,放下自己本就没有的自尊心,虚心学习周边的蛮夷,从鲜卑人身上学习骑射,从扶余人身上学习沼泽生存,从高句丽人身上学习山林作战,从香料土著身上学习抵御瘴气,从中原地区学习礼乐文化。

而作为天朝上国的大晋,显然是放不下自己的自尊心,也不可能降低身份去向那些卑贱的蛮夷们学习。

第422章 理想国(四)

又一年后

燕侯一百零一年冬(311年)

冬至

平阳(匈奴汉国国都)

大雪纷飞,北国一片寂白。

当燕国已经从百年国庆的喜庆中走出,开始投资幽州刺史王浚,准备参与逐鹿中原时,匈奴汉国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此时的匈奴汉国,仅有平阳郡、西河郡、上党郡三个郡的地盘,单纯论表面实力而言,现在的匈奴汉国还不如中原的一股流民起义军。

不过石勒在跟随王妙来到匈奴汉国之后,便劝说羌胡与匈奴汉国结盟。

羌胡鱼龙混杂,有羌人,有胡化汉人,有汉化胡人,有匈奴人,有鲜卑人,有各种混血,其中有不少都是石勒的老乡,所以才能被石勒说服。

羌胡在袁赵时期的定位就相当于蛮夷自治区,让蛮夷们聚集在河套平原地区繁衍生息,并且为中原王朝提供稳定的兵员,袁赵多次征调羌胡的人口充军南征。

东海王司马越病逝,其盟友琅琊王氏的家主王衍决定派遣十万大军护送司马越的棺材离开洛阳。

表面上是为了保护司马越的尸体,其实就是害怕了。

北方的局势越来越糟糕,各种流民起义军层出不穷,几个月前,甚至还有一伙几万人的流民打到了洛阳附近,吓得太傅司马越一病不起。

在这种局势下,琅琊王氏果断开溜,准备逃往更安全的南方。

其他是世家大族也有很多同样想法,很多世家大族纷纷变卖家产,把家族带去南方。

世家大族们也分两种,一种是经营类,一种是学阀类。

比如清河崔氏,虽然也钻研经学,但经学不是他们的主业,他们的主业是经营庄园农奴,所以他们没办法逃到南方,因为他们如果逃到南方,没有田亩庄园的他们就会立刻衰败,那还不如留在北方,凭借坞堡自守,清河崔氏的发展方式跟辽东王氏是比较类似的。

而琅琊王氏则属于学阀类世家,虽然家族也经营了大量田亩农奴,但远远比不上清河崔氏这种,琅琊王氏主要的优势在于垄断了更多经学话语权,而在还跟朝廷权贵们相互联姻,家族嫡女还是皇太后。

两种家族各有各的优缺点,经营类世家不怕政敌打击,就算暂时衰落,也可以凭借家族海量的田亩,几十年以后找机会东山再起,再培养出新的名臣。

学阀类世家在政治斗争中一旦失败,便会彻底死翘翘,但遇到战乱时,可以随时跑路,没有田亩累赘。

琅琊王氏这种学阀类世家,才是后世之人所认为的世家。

因此,在这次被后世称之为“永嘉南渡”的事件中,学阀类世家纷纷南逃,而经营类世家则选择跟当地军阀甚至胡人政权合作。

世家大族们祸害完北方的老百姓,眼见北方守不住了,于是就跑路去南方,继续祸害南方的老百姓。

可怜的北方老百姓,刚被世家大族们祸害完,又要被新来的胡人政权祸害,吃两遍苦,受两次罪。

然而,在众多军阀政权以及胡人政权中,匈奴汉国是唯一一个目前受到中原百姓拥护的政权。

匈奴汉国国主刘渊常年在中原游历,深刻地明白民间疾苦,因此,他这几年常常施行仁政,救济灾民,减轻赋税等等。

这也是王妙把刘渊当成开明君主的原因。

“匈奴人的皇帝太坏了!”大晋的世家大族们愤懑道。

“他哪里坏了?”有人问道。

“他居然给灾民发口粮,导致许多中原灾民拥护他,带着他的军队攻略中原城池。”大晋的世家大族非常愤怒,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畜生的君主,居然给灾民发口粮,这简直不可理喻。

在文明的大晋,灾民可以自由地饿死,而在残暴的匈奴汉国,灾民却还要继续活着受苦。

刘渊,你坏事做尽!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蛮夷政权里出现刘渊这种勤政爱民的统治者,比之出现残暴的统治者,更加让华夏政权感到恐惧。

这就是,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每年都有中原的难民用脚投票,自发地前往匈奴汉国,几个月前,中原甚至出现了十几万流民遥相呼应刘渊,希望刘渊打到他们家乡拯救他们。

十几万汉人百姓,居然希望一个蛮夷政权从大晋王朝手里拯救他们,这就是司马家族的大晋。

“南国太尉王衍带着十万晋军逃往南方,此时的晋军必然军心涣散、毫无斗志,以前他们龟缩在洛阳城里,靠着城墙的保护阻挡我们,现在没有了城墙的保护,正是我们将他们一举歼灭的大好机会,只要歼灭了这十万晋军,则南国再无精锐。”大汉皇帝刘渊冷静分析着。

刘渊自认为自己继承了大汉的国祚,所以蔑称晋朝为南国。

太尉王衍此人,为了自己家族琅琊王氏的私利,在军队中安插了大量混饭吃的关系户,正儿八经会打仗的反而不能升官,所以晋军虽然装备精良,可战斗力却非常差。

不仅如此,王衍还动用特权,提前在南方为自己家族的子弟们强买农田,方便以后跑路到南方后,可以继续作威作福。

王敦和王导两兄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王衍派遣到南方发展,给琅琊王氏整个家族南渡提前铺平道路。

王妙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理想国,无论刘渊是伪装出来的仁政爱民还是真的仁政爱民,至少目前刘渊所做的一切都还算得上是明君。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他的理想国便又破灭了。

刘渊突然病逝,其子刘和即位,即位后便是一顿乱杀,许多人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堪比巫蛊之祸。

刘聪拨乱反正,杀死了刘和,然后自己称帝,然而,刘聪也不怎么样。

石勒的骑兵追上王衍后,将十万晋军全歼。

晋朝主力损耗殆尽,于是大汉皇帝刘聪趁机攻下洛阳,并且纵容自己的匈奴士兵在洛阳城抢劫。

昔日军纪严明,在刘渊带领下不抢劫、不屠杀、不奸淫的匈奴汉国士兵,随着刘渊的病逝,终于暴露本性,以前的军纪严明,不过是在刘渊严格军令下暂时表现出来的特殊情况。

本以为只要找到一个开明君主,就可以拯救天下,看来还是太天真了。

开明君主并不一定到了晚年还能继续开明,比如汉武帝刘彻,即便到了晚年还能继续开明,他的子孙后代也不一定开明,比如光武帝刘秀。

所以,指望开明君主拯救天下苍生,不过是让天下陷入下一个循环罢了。

而此刻的洛阳城,白马寺,新的循环轮回又开始了。

第423章 理想国(五)

“奉天子诏,全城搜查晋国余党!”那两个禁卫军军官又来到了白马寺,一如既往地开始敲诈勒索。

张方屠戮洛阳后,新入主洛阳的东海王司马越用了几年时间从其他郡县强行迁徙了十万人口进入洛阳。

一路上因为各种原因死亡的移民多达数万。

至于禁卫军,他们现在已经投靠了匈奴汉国,成为了大汉洛阳守军将领,效忠于大汉皇帝刘聪。

“两位这是又高升了?”主持赶紧讨好这二人。

“哈哈,以后我们就不是禁卫军军官了,而是大汉虎牙将军和大汉虎奔将军。”高个子将领笑道:“少废话,天子下诏清查洛阳城内的晋国余党,让我看看你这里有没有藏污纳垢。”

寺庙内,僧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每一次新的势力入主洛阳,都要全城搜刮一番。

在从寺庙得到一些金银玉器后,两个将领又顺带把寺庙内一些正在向佛祖祈祷的年轻少女们抓回去当奴婢。

寺庙这种神圣的地方尚且如此肆无忌惮,而在寺庙外的洛阳街道上,几百个匈奴汉国士兵正在当众抢劫,胆敢反抗的直接一刀抹脖子,百姓家里如果有长得还行的女子,也都会被拉出来绑在马背上,直接带回军营跟战友们一起分享,

世道好像变了,大晋朝廷没了,胡人朝廷建立了。

可是世道真的变了吗,胡人政权现在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大晋朝廷已经做过无数次的罢了。

对于洛阳的百姓而言,除了自己的主人从司马家族变成了匈奴人,其它的跟以前没有太大区别。

对于后世之人而言,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巨变,可对于当世之人而言,他们感觉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不过是从尸体变成了尸体,从饥荒变成了饥荒。

至于说被吃肉肉,以前的曹操,后来的张方,现在的匈奴汉国,自始至终好像都没什么变化。

新上任的司隶校尉王妙也无力阻止匈奴汉国的士兵在城内肆意妄为,于是打算弃官还乡,回到燕国,把自己这些年寻找理想国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也算是给后人提供思路,为后人摸清道路。

王妙离开时没有通知任何人,就是在夜色里坐上马车离开了洛阳,一路向着青州的东莱地区而去。

首节 上一节 311/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