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315节

成年女性=800五铢钱

未成年男性=500五铢钱

未成年女性=1000五铢钱

孩童=100五铢钱

成年牛=5万五铢钱

小牛=2万五铢钱

战马=50万五铢钱

成年马=10万五铢钱

小马=4万五铢钱

成年绵羊=5000五铢钱

小羊=2000五铢钱

……

燕璃一个=1万五铢钱

琼浆酒一瓶=10万五铢钱

羊毛布一匹=5000五铢钱

具装骑兵铠甲一套=300万五铢钱

大铠一套=100万五铢钱

小铠一套=30万五铢钱

香料一石=10万钱】

【中原:燕国

五十岁以上老人家=100五铢钱

成年男性=2000五铢钱

成年女性=2000五铢钱

未成年男性=1000五铢钱

未成年女性=2000五铢钱

孩童=500五铢钱

读书人/士人=10万五铢钱

工匠=50万五铢钱

医者=500万五铢钱

……

燕璃一个=1万五铢钱

琼浆酒一瓶=10万五铢钱

羊毛布一匹=5000五铢钱

具装骑兵铠甲一套=300万五铢钱

大铠一套=100万五铢钱

小铠一套=30万五铢钱

香料一石=10万五铢钱

一石腌鱼=1万五铢钱】

抓捕士人、工匠、医者,是青州军阀曹嶷的主要工作。

以前的胶东王,后来的张步,再到后来的孔融,再到现在的曹嶷,一代又一代青州的统治者们坚持不懈地贩卖人口。

每逢乱世,王家就会在离得最近的青州大量购买人口,所以在海外诸岛,有七层百姓都是青州口音。

石勒政权主要购买的是粮食,只要有粮食吃,百姓自然不会造反。

别看燕国一石腌鱼卖一万钱很贵,这得跟中原的粮价对比,如今的中原,北方的粮价是2万钱/石,南方的粮价是1万钱/石。

而燕国的腌鱼毕竟还能顺带吃到盐,所以除了味道不太好,其实还是算很便宜的。

南方的大晋朝廷主要购买的是燕璃、琼浆酒、香料,世家大族们哪怕跑路去南方了,也不能耽误自己的生活享受,至于百姓的死活,那就是个笑话。

对于大晋的世家而言,百姓就如同地上的野草,草芥之民死了一批还会再生出来一批,源源不断,生生不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而草原上的鲜卑人,他们主要购买的是具装骑兵铠甲,哪怕部落倾家荡产也要买具装骑兵铠甲,时刻为入主中原做好准备。

对于中原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无比黑暗,充斥着杀戮与破坏,可是对于王家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可以轻松获得大量奴隶,而且买燕国货物的势力众多,卖人口给燕国的势力也多,王家可以垄断经营。

以前大汉时期,王家卖东西还得跟对方讨价还价,买点奴隶还得小心翼翼,现在,买家们跪着求王家卖货,免得被其他买家先下手为强,卖奴隶的势力求着王家来买奴隶。

如果这都算不上是美好,王家都不知道什么才能叫美好了。

——

九百年前,当我们中原大地正在胡人铁骑下沉沦时,日不落帝国(燕国)却迎来了大发展时期,海外种植园的开垦速度大幅度提升,这个大发展时期一直持续到了鲜卑北魏的汉化改革,随着统一北方的北魏皇帝在改革中发布《贩民禁令》后,燕国才无法继续大规模从中原获得人口,海外种植园开垦的速度也逐渐减缓。——《世界通史·宋·秦桧》

燕国国情统计

【320年数据

总人口:580万(同时期中原实际总人口2300万)

宗室子弟(议会名额):

旁支子弟:

远支子弟:

城池:

禁卫军:

郡县兵(诸侯兵):

行会数量:

行会人口:

医者:

工匠:

读书人:

官吏:

识字人口:112539(识字率1.8%,同时期中原识字率1.5%)

耕地:约1亿燕亩(约为中原三百万顷,约为燕国100万顷

度量衡-面积:燕国1亩=中原1.5亩,燕国1顷=100燕亩,中原1顷=50中原亩,燕国1顷=中原3顷(燕国在建国百年庆典后开始推行自己的度量衡,包括燕顷、燕亩、燕丈、燕尺、燕寸、燕斗、燕石等等。)

度量衡-重量:1燕石=200燕斤=2000燕两;中原1石=中原120斤=中原1920两;1燕斤=2中原斤,1燕石=10/3中原石,1燕两=3.2中原两

亩产:340燕斤(同时期中原亩产270燕斤

人均粮食量:1200燕斤(同时期中原人均粮食1000燕斤

经济结构:农业80%,手工业16%,商业4%(同时期中原:农业95%,手工业4%,商业

货币体系:1燕金=20000燕五铢

人均收入:8000五铢钱(同时期中原人均收入约为6000五铢钱

城市化:27%(同时期中原为14%)】

后续还有数据更新……

第428章 逐鹿中原(六)

又四年后

燕侯一百一十四年秋(324年)

短短四年时间里,天下战事频繁,各种政权之间的你争我斗让人眼花缭乱。

首先是两年前,实力最强的大晋王朝,皇帝司马睿与琅琊王氏王敦的矛盾爆发。

司马睿屡屡收买琅琊王氏的门生故吏,想要削弱琅琊王氏的羽翼,还意图剥夺王敦的兵权,这种种行为引起了王敦的不满,一场大战爆发。

这第一次王敦作乱,几乎得到了全部世家大族的支持,其余世家也担心司马皇族过河拆桥,所以才会支持王敦造反。

然而,再又过了一年后,王敦错误地以为所有人都真心支持他,可是当他野心勃勃地想要趁着司马睿病逝,新皇帝立足未稳的时候直接夺取皇位时,却遭到了几乎全部世家的反对,最后在全国的反对声中郁郁寡终。

第二次造反遇到反对,则是因为其余世家大族已经在王敦第一次造反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就是司马皇族对全体士族世家的进一步退让。

他们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力,自然不希望王敦造反成功,毕竟谁也不敢保证,王敦当上皇帝后会不会搞中央集权,还会不会保障其他世家大族的特权。

首节 上一节 315/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