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276节

  这十万人朱棡采用了集体制度,将十万人分成四个区域,以东南西北命名。

  如集宁东区,西区,南区,北区。

  一区近三万人,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人员暴乱的可能性。

  四个区域也在两边河畔分别排列,两侧整整齐齐排列有上万个蒙古包。除了这些,在草原上还专门划分了牧区,牧区也不再是个人家庭的牧区,而是集体制度所有。在区的划分下,又划分了大队,每一个大队五十户。

  同吃,同住,共事。

  铁铉也正式上任了集宁府知府。

  “上任之后第一件事,你打算如何做?”

  临时的军帐内,朱棡烤着炭火,而炭火上则是烤着两颗已经撒了调料的羊宝。

  铁铉面色有些诡异。

  因为就在晋王的上上句话,还是问自己需不需要补一补。

  “下官以为,当一视同仁。地方治理无非恩与威,恩以仁德而立名,便是百姓口中所说的仁爱。威则是以严苛而立名。”

  “元人没有儒学的影响,故而民风要比彪悍许多,若是一味施行仁政,怕是会让这些蒙古人生出骄纵之心。但一昧的镇压,又会使他们奋起反抗,如今他们是性命无忧,加上眼前就是粮食跟帐篷,所以没有反抗。”

  “可若是真的逼迫他们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难保不会出事。”

  “当立律,行律!犯法者依法论处。将他们当做是汉人的身份来看待。”

  说罢,铁铉叹了口气。

  朱棡不明白他何故叹气,却听铁铉自嘲道:“相较于漠南这片荒芜之地,其实管教起来要比中原……便利许多。”

  朱棡此时也长出了一口气。

  不得不说,铁铉的话是很现实的。

  比起管教这些蒙古人,管理中原地带的地方州县才是真正的困难!皇权不下乡,中原地方管理多在协调而非管理。人家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朝廷管不了。

  在东南一些地区,当地的官员说话没有一族族长的作用大。

  听到铁铉的话,朱棡露出了笑容:“能听到你说这话,本王很高兴。”

  铁铉感慨:“殿下,这漠南便是先头羊,只要能够将漠南用您的政策管理好,一定会对朝廷的制度产生冲击的。”

  这话,也不知道该说他胆子大,还是说他有真知灼见。

  朱棡翻了翻烤架上的羊宝,明晃晃的炭火照在朱棡的脸上,朱棡轻声道:“鼎石,你乃是朝廷学子,大明立国六年,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铁铉认真的去思考了这个问题,思考了一会才坚定的回答:“日子再变好,钱财在变多!但朝廷内里,还不够干净!”

  不够干净。

  这个回答让朱棡忍不住拍手叫好。

  大明弊政的一切起点,就在于朝廷不够干净!

  贪官多,懒人多,士族多。

  想的是争权谋利,想的是如何讨好主子。

  洪武,永乐朝确实是大明最为欣欣向荣的年头,但也为后来的国家埋下了巨大的伏笔。

  藩王制、内阁制。

  不是说不好,而是没有定下规矩,任由其发展。

  当了这么久王爷,朱棡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前世的朱允炆要这么不遗余力,马不停蹄的去削藩。因为他怕,他慌!藩王太盛权了,盛权到威胁了皇权。

  而且各地藩王,真的就没几个干好事的。

  老朱虽口口声声说的是朱家不能忘本,要给百姓实惠。但归根结底,朱家还是和士大夫共天下的。朱家还是跟勋贵官绅一个阶级,两者都是统治者,被统治者,只有百姓。

  朝廷没有定下规矩,可以肆意的增税。官绅也可以肆意的增收租子,将朝廷的税收增长给嫁祸在百姓的身上。朝廷增收吸收的钱,不是吸的官绅的,是吸的百姓的肉,百姓的血!

  这些,在历史书里很难看到。

  就如同元末的大旱大灾,在史书上只有‘岁大饥,人相食’六个字。

  写史书的是谁?

  是翰林学士,是翰林修纂。

  他们本身就是士大夫,是统治者。

  朱棡将炭火上的羊宝拿下来,淡淡道:“读书人以修身治国为己任,无数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修自身易,修官身难啊。多少人当了官就变了样?”

  铁铉听得出,这是在告诫自己不要忘了今日的承诺。

  “下官必殚精竭虑,为国效劳!为百姓谋福祉!”

  “鼎石,若是被千夫所指……。”朱棡想告诉铁铉,有事别把他捅出来。

  铁铉霍然抬头,无比的坚定道:“世人皆叹商鞅,皆怜商鞅,皆恶商鞅。可扪心自问,商君那般的人物,谁不想当?”

  “若王朝将倾,天地寂灭,唯有一死!铁铉也愿以微末之躯,以挽天倾!”

第284章 你莫要忘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你莫要忘了……

  愿挽天倾。

  好一个愿挽天倾。

  朱棡将羊宝放在铁铉面前,正色道:“汝乃国士,此蛋我敬你!”

  ……

  一月末的时候,朱橚来了。

  还带着朱元璋和马秀英的信。

  “老五!”

  隔着老远,朱棡就朝着朱橚招手。

  还未融化的雪地里,朱橚一人一骑赶在大部队的前方,纵马赶来。

  朱棡也朱棣也骑马奔去。

  “三哥,四哥!”

  朱橚大喊。

  朱橚只有十二岁,相貌也相当俊朗,小小年纪就有一股子英气,据说朱元璋已经给朱橚物色婚事,打算明年到了十四岁就成亲。

  “哈哈哈,老五,你可算来了!”朱棣一把将朱橚抱住。

  这两人是同母兄弟,模样也有几分相似,感情虽然要好,但跟朱棡比起来,朱棣还是更亲近朱棡。

  跟着三哥有事干,还能当大将军!

  朱棣已经缠着朱棡,让朱棡给了他一个副指挥使的头衔,现在天天领着军队巡逻,神气的很。他就是喜欢军旅生活,喜欢舞刀弄枪。

  “三哥!”朱橚上前给朱棡行礼。

  看得出来,朱橚脸上有些拘谨。

  面对这位在这两年声名鹊起,又被人议论纷纷的三哥,朱橚显得有些生分。

  朱棡笑着搂过朱橚的肩膀:“跟你三哥还这么生分,这次你来了我可是有要紧事交给你的,你可不能撂挑子。”

  朱棡的亲热也让朱橚放开了许多,抖了抖身子道:“三哥你放心,弟弟自当尽力。”

  朱橚带来了许多东西,除了生活物资以外,居然还有二十多个妙龄宫女。

  这些宫女都是留在这照顾三位皇子的,毕竟是天家贵胄。

  朱棡设宴款待了朱橚,朱橚也被灌了几杯马奶酒,喝的醉醺醺的。

  朱棡认真考虑了该让朱橚做什么。

  对于这个周王朱橚,其实在史书上向来是贬大于褒,说周王不安分,心思诡谲。历史上朱允炆削藩第一个就是朱橚,而且还是师出有名。

  而且,在历史上的洪武二十二年,朱橚还因为私自离开藩国开封,于凤阳老家会见冯胜而被治罪,被贬去云南边陲之地。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遭遇,让朱橚在云南看到了人世间的疾苦,那是边陲之地环境恶劣,毒虫鼠蚁数量繁多,百姓缺医少药,多有病痛。

  朱橚在这种环境下对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年之后朱橚回到京城禁闭,闲来无事他便开始研究医学。

  还在自己后来的王府上修建了一座药园,以尝试各种植物入药的效果,最终在医学生留下著作【袖珍方】。

  他在医学上的成就还不止如此。

  朱橚于洪武三十一年八月,也就是朱元璋去世之后的第四个月被当时的曹国公李景隆抓获。

  其理由是当时的朱橚次子朱有爋【xun】因为觊觎王位,弹劾了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因此朱橚和自己的长子被贬去云南,而这一次到了云南,朱橚立志要拯救黎民,在云南费尽心力的尝试各种药方和草药。

  建文四年,朱橚回到南京,不久之后靖难之役结束,他恢复了王位再次回到封地开封。

  朱棣欲要将他封往洛阳,却被朱橚拒绝,并且拿出自己花了近五年时间编修的中医典籍【普济方】拿给朱棣看,朱棣看了也彻底打消了这个对这个弟弟的忌惮,给了朱橚丰厚的赏赐,让他回到藩地继续钻研。

  朱橚确实是不安分的,也曾经闹过笑话。

  但那是前世。

首节 上一节 276/7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