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652节

  自古以来,民众和当权者之间的实力悬殊天差地别,弱势一方想要改变强权者的行为,能够得偿所愿的着实不多。

  而此时的周地,因整风运动而广开言路的种种举措方兴未艾,议论时事得失是受国府公开鼓励的行为,一旦被采纳而形成新制度的,还能因此获得专利。

  这么好的事情,孟门弟子哪肯放过,针砭时弊、指点江山对普通民众来说都有着不小的吸引力,更不要说心怀天下的士子文人了。

  性善性恶的论战仅平息了半天,孟门弟子公孙丑所写的《教民逐利,何以称贤?》和乐克正所写的《杂乱之学,能堪化成天下?》又将战火再度点燃。

  公孙丑主要针对的是朱樉鼓励倡导周人食必丰富美味、衣必实用华美,认为这样会让民众沉迷物欲,追名逐利,以至民风大坏。

  为了增强文章的份量,他由此而质疑朱樉这天下第一贤相是否名至实归.

第1253章 不是为反对而反对

  乐克正则是个教育大家,甚至还是儒家八派中乐正氏之儒的创始人,对于朱樉的全民义务教育,乐克正当然是极为赞赏的。

  可对于周地的教育模式,他却非常不认同。特别是将农业、工匠这些技术流的东西堂而皇之地贯穿中小学,甚至在大学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于儒家来说,君子六艺才是正学,其他的都只能算旁门左道,虽然有用,但地位却应该天差地别,哪有资格相提并论。

  除此之外,乐克正对其他的一些教育措施也颇有微辞,认为周地的教育模式存在诸多弊病,与兴人文而化成天下这一宏伟目标,实在不相匹配。

  二人倒也不是为反对而反对,站在各自的出发点上,文章也写得有理有据,言辞虽有尖锐之处,却也算不上有多过激。

  可这一下,却不得了。

  如果说前面梦孜只是捅了无名小卒们的马蜂窝,现在只是引爆了一颗巨型核武器。

  讨论事务没有错,毕竟此前很多人或多或少,或委婉或激烈,向国府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经收集整理后足足汇编出了一部近百万字的大部头。

  只不过,自己可以说不好,但是别人不行。

  不论是老周人、新周人,还是外来周人,哪怕在洛邑勤工俭学的各国士子,都对周地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也就是某种程度上的“自己人”。

  可孟门却是“外人”,指责的还是众人引以为傲的“周式价值观”,这就让很多人都不答应了。

  此前只是些无名小卒,只占着量的优势,质方面的差距却难以弥补。可现在,为了捍卫周人的荣耀,墨家、杨朱学派、农家开始纷纷投入到这场战斗之中。

  最初还只是些“中层”人员,孟门甚至还有遐将战火漫延到其他施政领域。随后,子级人物们也开始坐不住了,论战的质量和烈度随之不断上升。

  很快,最开始的主力军便乖乖地坐到了吃瓜群众的席位上。

  欢天喜地地看着一个个平时连见都不容易见着的子级大佬们,行云流水般写下一句又一句,能让他们喝彩到声音嘶哑的金句妙论。

  若说此前只是孟门“群狼”对“羊群”的碾压,那么他们现在面对的则是毫不逊色于他们狼群,不论数量规模还是质量水平都更胜一筹。

  眼看这场讨孟大战就要落下帷幕,前来商议下一步合作的亚加达特使韩晁也想浑水摸鱼。

  不知靠什么手段说服了吕布威,在洛邑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专利保护,到底是保护还是盘剥!》的文章。

  随后尸佼也有样学样,写了一篇《二级自己用,三四高价卖,原来你是这样的平等互惠》。

  原本壁垒分明的两大阵营顿时混乱起来,一场多方角力的就此展开。周人、孟门、各国在周使节、各国游学士子,甚至因为两大报刊和其他信息渠道的助力下。

  连安邑、稷下两大学宫也被卷入这场大论战中,甚至还有不少人闻讯日夜兼程赶往洛邑,想要“亲临战阵”。

  周地本就已经有了道家、儒家、墨家、农家、杨朱学派、名家,再加上来自各国所学各异的游学士子,囊括百家虽然还算不上,可天下主流学术流派却都已经有所体现。

  这场因性善性恶而兴起的论战,从洛邑源起,逐渐囊括各家、席卷天下,涉及的论题更是包罗万象。

  远远不是此前的学宫论战可相比拟的,而是一场货真价实的世界大战,唯一的区别就是,这是一场文斗。

  谁也没料到事态会如此发展,原本还抱着看戏心态的朱樉也坐不住了。

  朱樉并不是来救火的。

  最开始他并没有预料到这场论战会演变成这个样子,乐得借文人士子之手“逼”梦孜进一步了解周地之种种,以达到自己让孟门最终沦陷的目的。

  他心里非常清楚,若只看周地的表面,像梦孜这样仍然有一线希望在大国施展抱负的人,是不可能选择栖身于此的。只有由表及里,深入感受到周地特有的魅力,才会被真正打动。

  其后诸子下场,更是正中朱樉下怀,不仅没有设法给这场愈演愈烈的论战降降温,反而暗地里推波助澜。

  因为朱樉突然发现,如此在层次和规模都史无前例的大论战,若仅仅是用来招揽梦孜,而不是充分发挥其蕴藏的影响力,那就实在是暴殄天物了。

  说起来,朱樉及周地这两年也算是声名鹊起,可影响力主要却只是集中在商旅和底层士子这两大群体。

  而在各国上层,不管是手握权势的贵族阶层,还是主导舆论的文人集团,甚至朱樉所期待的那种影响力着实有限。

  别的不说,以目前与周关系最为融洽的渼洲为例,最为拥护周矩的也只是被解放的隶农群体。

  贵族甚至平民对周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各种新奇的商品上面,对于周地的思想和制度却知之甚少。

  猜忌、警惕,甚至甚敌视,那种穷小子居然也富起来的酸溜溜的复杂心态,才是天下各国对周的主流感观。

  这就像后世的夏国一般,虽然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发展起来了,可在世界上仍有许多人的认识,并没有随之而改变。

  即使清楚地看到了现实,却并不认同,反而千方百计进行遏制、打压。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朱樉也很花了些功夫,并不只是坐等各国商旅学子自发性的宣传,而是主动出击。

  不论是国府商队还是《洛邑日报》为代表的文化载体,都在或明或暗地散播着周地的正面形象。

  效果当然还是有的,可能够影响到的仍然只是底层,很难在上层发挥作用。

  所以当韩晁奉韩伍之命,前来向他提出减免罚款及负债的要求,并对专利保护颇有意见之际,朱樉灵机一动,干脆把水搅得更浑一点。

  韩晁并没有去买通吕布威,他的那篇文章反而是朱樉给他出的主意:“你觉得专利保护不对,反正现在正争得激烈,给你个机会让大家伙评评理。

  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不对,我也向来是从谏如流的。”.

第1254章 各方的关注

  虽然亚加达朝堂确实对此前的屈服心怀不满,可这事也轮不到韩晁去管,他只不过想发发牢骚而已,根本没想过要凭他的力量来撼动朱樉坚持不让的底线之一。

  可既然朱樉都发话了,他又怎么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人当枪使了。

  至于尸佼,则完全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见韩晁那种言论都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洛邑晚报上,立即便跟风而动。

  两人的文章一出,水可就真的更浑了,从周地到天下,从道德到律令,几乎所有有争议的话题都随之冒了出来。

  一时间,再也没有所谓的阵营可言,今天两人还站在同一阵线批驳异见者,明天可能就会因另一个话题而“反目成仇”。

  即使同处一学派之中,对各种话题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争论也就在所难免。

  乱是乱了点,可效果却向着朱樉期望的方向发展着,以至于连他自己也忍不住要亲自下场了。

  只不过朱樉并不是想参与到任何一场争论之中,而是要借着这场“各学派大战”的契机,立矩定规。

  争论正激烈之时,一篇名为《关于讨论事务的个人浅见》的署名文章便出现在了洛邑日报的头版头条。虽说是“浅见”,可因落款的那个名字,随即便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虽然争论的议题无所不包,可最终的指向仍然是文人士子最为关心的治理,毕竟哪怕是最淡泊名利的道家。

  心里多少还是期望社会能够按照自己那套进行运转,其他各家就更不用说了。

  可朱樉这篇文章并不涉及事务,而是以非常谦虚的言辞,提出一个探讨该如何正确有效的讨论事务的议题,然后再附上自己的一些见解。

  不论是声名显赫的诸子还是默默无闻的士子,因为各国言论倡导方向的不同和现实情况的影响,往往难以摆脱“清谈”之窠臼,无法切中实际要害。

  朱樉在不断“搅水”的过程,也发现了这个弊病,这么多煌煌巨子思想碰撞出来的火花,居然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价值,这简直是一种难以接受浪费。

  如果能提高这场百家争鸣的成果转化率,那岂不是一举多得的美事?为此,朱樉通过集思广议,最终制作出了一套讨论事务的“规定动作”。

  讨论事务的第一个规定动作,那就是要能够提出问题。

  提问好像人人都会,可能够直指问题的本质,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为此,朱樉专门以乐克正指责周式教育为“杂乱之学”为例子,分析了其涵盖太过宽泛,对杂学定义不明的不足之处。

  说起来,洛邑义务教育的常识科内容还真的很杂,从耕种、匠作到医药、避险,凡生活所涉及的内容几乎都能找到。

  到了高年级,甚至还开天下之先例地开设了一门涉及婚娶、生育、健康性生活等方面的常识课程。

  杂这一点朱樉并不否认,可乐克正将君子六艺视为正,其他皆为杂,这一点朱樉就不敢苟同了。所谓学以致用,只要能够对民众生活有帮助的,都是正学。

  提出正确的问题,被朱樉视为讨论事务的第一要旨,连问题都没找到,那所有围绕其展开的议论就毫无意义了。

  当提出正确的问题之后,第二个规定动作则是分析问题,毕竟有些问题,并不一定就是“问题”。表面上或许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可一旦取消或改变,说不定会产生更坏的结果。

  只有摸清其来龙去脉,了解其产生的种种因素,才能准确分辨其到底是“坏中的最好”还是“好中的最坏”,也才有可能对其展开有建设性的讨论。

  搞清楚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之后,接下来才是第三个重头戏的内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朱樉对此强调:再坏的规则也要胜过毫无规则,所以在革新“弊政”的时候,首先考量的就是,到底会是改良,还是改恶。

  对此,朱樉对解决问题设立了五条“必备动作”。

  首先就要搞清楚新政比旧政的优势所在,到底有多少进步,又改变了哪些旧政的不足。

  其次,新政是否能与实际情况相契合,能不能够落地,又会遭受哪些阻力和困难,自身存在哪些无法解决的弊端,解决的对策又有哪些。

  再次,要推行新政,人员物资的投入是多少,产出是多少,回报效率又是多少,改了之后是不是真的划算。

  其后,如果新政失败,那么具体的对应措施又有哪些,如何止损,替代方案又如何。

  最后,新政如果成功落实,其“报废”点又会在何处,该以何种机制保障其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按照朱樉这番“浅见”,一篇讨论事务之文至少要有三个环节,五条细则,那可就不是张口理论。

  又揉合了从诸子那里所学到的精华,更立于掌权五年多来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如此而得出的“实操理论”,犹如一道惊雷将很多人都炸懵了。

  不过诸子又有哪个会是食古不化之辈,无不拥有超卓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很快便把这套规则融汇贯通,随即爆发出更为激烈的争鸣大战。

  终于能够有点实用性强的东西了,早有“预谋”的朱樉安排专门的人手疯狂收割战果之际。

  却没想到这套被好事者命名为“周式八股”的讨论事务纲要,在他矩行天下的大计之中,竟然后来居上,成为天下各国欣然接纳的第一矩。

首节 上一节 652/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